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128排CT血管减影技术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68例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28排CT血管减影技术检查,以VR、MIP、CPR软件分析头颈部的血管狭窄、闭塞、斑块性质等情况。结果 368例患者均顺利接受128排CT血管减影检查,81例(22.01%)未见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287例(77.99%)可见头颈部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19例伴有血管异常,6例伴有颈内动脉瘤,2例单侧椎动脉发育细小。CTA显示187支血管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结论 128排CT血管减影技术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的诊断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减影法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宇  徐益明  卢道延  葛高华  邵瑾 《河北医学》2008,14(11):1307-13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减影法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患者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以平扫图像为蒙片进行减影,最后进行三维血管成像处理,评价常规CTA与减影法CTA图像质量及病变的影像表现.其中18例同时进行了DSA检查,8例同时进行了MRA、DSA检查.结果:血管重建后总体可评价率为95.1%.检查结果与DSA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减影法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图像,影像显示明显优于常规法CTA,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孙庆圣 《吉林医学》2015,(3):482-483
目的:观察对比分析CTA与CTA-DS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共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CTA组和CTA-DSA组,对比两组的成像效果。结果:CTA组的头颈部血管成像为5分者占63.3%,明显要比CTA-DSA组的36.7%要高;CTA组的平均评分为(4.0±0.3)分,明显比CTA-DSA组的(3.2±0.1)分高。结论:CTA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质量比CTA-DSA的质量高,成像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73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0ml/秒先做延迟时间测定,再做血管增强扫描.后将薄层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73例中72例CT血管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产生移动伪影.结论: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及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血管成像(CTA)的有关技术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144例,其中2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检查。结果:144例CTA均能清楚显示4级或4级以上脑动脉血管分支,其中阴性33例、动脉闭塞11例、动脉变细或狭窄72例、动静脉畸形4例、动脉瘤23例、动脉钙化或斑块16例、其它20例。23例行DSA检查的病例中:CTA检查5例动脉狭窄病例仅1例DSA证实有狭窄,余4例中3例为阴性、1例为颅底小动脉瘤;CTA检查9例动脉瘤DSA均证实有动脉瘤存在;CTA检查3例阴性病例DSA检查也为阴性;另6例包括动静脉瘘、动脉闭塞、动脉瘤栓塞术后,两种检查结果基本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最高;对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需进一步证实;脑肿瘤患者加行静脉相成像对手术指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京东中美医院收治的65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和CDFI检查。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考察CTA或CDFI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共检测头颈部血管合计632条,最终临床诊断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占21.84%(138条)。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比较,CT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51%、98.38%、95.57%;CDFI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96%、99.19%、96.52%。结论 CTA或CDFI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维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临床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它脑血管病及支架术后复查的患者75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和三维重建来诊断血管病变.结果 三维CTA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性的血管造影技术,能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病交的形态及空间毗邻关系,可用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并有其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三维CTA作为一种新的很有价值的血管造影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迅速发展,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后处理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已经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头颈部CTA质量受扫描技术因素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扫描方向,初步探讨自头侧向足侧方向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行头颈部数字动脉减影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有头颈部疾患的患者进行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先行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后利用相同扫描条件对扫描范围行平扫及CTA扫描。CTA扫描采用智能阈值触发模式;将平扫与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mm横断面图像并进行减影处理,然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模式重建,观察血管显示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8例血管减影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l6例,差5例,另有2例减影失败而采用常规法CTA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制动及配合,扫描参数的一致性,优化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正确的触发点的选择,恰当的重建参数。结论通过患者的配合、制定合理的扫描程序及优化图像重建参数,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相比常规法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及更优良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逆向减影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直以来DSA是诊断头颈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神经血管不良反应率高,患者对此项检查依从性差及费用较高,影响了它在头颈血管疾病的应用。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迅速发展,尤其是64层螺旋CT(VCT)的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有了空前提高,实现了大范围各向同性容积数据的高速连续采集。配合强大而人性化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CTA图像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已成为头颈部血管成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快速、微创、成像质量好是CTA的几大优点。但由于受颈椎骨及颅底骨的影响,使得常规CTA后处理相对繁琐,时间较长,有时影响血管显示,降低图像质量。随后减影技术的出现基本解决了骨头对血管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后处理速度及图像质量。但在在主动脉弓、椎动脉开口、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开口处常因静脉对比剂干扰产生放射状伪影。本研究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反向减影技术对比常规减影技术的优势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后循环动脉病变特征,评价CTA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42例头颈部血管CTA图像资料,显示后循环动脉病变特征,分析后循环动脉各段病变的发病率.结果 42例CTA资料中,29例发现明显的后循环动脉病变.发生于椎动脉者25例 (86.2%),基底动脉3例(10.3%),大脑后动脉1例(3.5%).其中颅外段病变17例(58.6%),颅内段病变12例(41.4%).结论 头颈部CTA能完整、清晰地显示后循环动脉全貌、变异与病变,在临床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及防止PCI诊断泛化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基层医院,CTA发挥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12月共69例怀疑头颈部血管有病变的患者,通过GE公司Lightspeed VCT_xt 64排螺旋CT机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VR、3D、MIP、CPR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69例患者全部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多人次明确诊断血管病变。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对血管病变的诊断较普通CT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DSA和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轻度血管狭窄性病变、中重度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并且能检出DSA漏诊的轻度血管狭窄;对血管壁钙化斑块敏感度较DSA高。结论头颈部CTA在诊断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方面具有安全快捷、准确及无创性的特点,可与DSA一起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与传统DSA比较,探讨双源CTA在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均进行双源CTA检查与传统DSA检查,将两种方法对头颈部血管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显示40例患者正常颈内动脉、颅内主干、主要分支,两者在显示异常病变血管方面却有不同.结论 与DSA相比,CTA对头颈部动脉血管内的软斑块、钙化斑块及<5mm动脉瘤通过强大的后处理软件技术,多方位观察对颈内动脉病变有更全面的评价,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64排VCT对头颈部血管造影,分析119例64排V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及成像资料,并部分与DSA造影及手术相对比及验证。结果显示64排V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可大部分替代传统的DSA造影检查。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7年3月应用64排VCT头颈部血管检查共119例,男71例,女48例,年龄17~80岁,平均54岁,其中头部CTA82例,颈部CTA37例,与DSA血管造影对照18例。来诊患者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神经受压表现、TIA、不明原因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GE Light Speed V…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CAT检查的情况。结果该组患者中通过CTA检查观察到血管壁软板块43处,纤维斑块合并钙化斑块52处,单纯钙化斑块37处;轻度狭窄72处,中度狭窄41处,重度狭窄17处,血管闭塞有4条。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头颈部CTA检查,能通过其无创安全、迅速快捷及三维成像等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明确患者的病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61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病人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29例使用50mL对比剂,剂量体质量比平均为(0.70±0.09)mL/kg;常规剂量组32例使用70mL对比剂,剂量体质量比平均为(1.00±0.14)mL/kg。比较两组病人在主动脉弓、舌骨和大脑中动脉层面动脉CT值以及锁骨下静脉伪影、静脉充盈程度、重建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对比剂所得动脉CT值在舌骨层面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51,P>0.05),在主动脉弓和大脑中动脉层面低于常规剂量(t=2.862、2.014,P<0.05)。使用低剂量对比剂产生的锁骨下静脉伪影较常规剂量显著降低(z=3.306,P<0.05)。两组颈部静脉充盈程度和重建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046、0.910,P>0.05)。结论对128层CT而言,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动脉血管成像是可行的,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脑CT灌注峰值时间来预测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40例,采取经验法选取延时20s扫描)和B组(40例,采取CTP-CTA联合扫描技术),测量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和上矢状窦,C4椎体水平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CT值,并计算同层动静脉CT值差。结果 (1)B组较A组头颈部动脉CT值高(P〈0.05),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A组清楚。(2)B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均得到满意的头颈部血管图像;A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得到头颈部血管图像,其中3例(7.5%)因扫描时间过早、5例(12.5%)因扫描时间过晚而致头颈部血管图像显示不佳。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联合应用脑CTP检查中,通过测量脑CT灌注峰值时间预测头颈部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是保障头颈部CTA检查成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32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用32排螺旋CT对59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CTA扫描及VR、MIP、MPI等重建,收集、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综合评价血管病变。结果正常10例,异常49例,其中动脉瘤8例,与DSA显示结果一致,狭窄和闭塞39例,动脉夹层1例,图像质量理想,均符技术和诊断要求,能显示正常血管及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走向、位置、大小。结论 32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头颈部各种血管疾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