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于海波教授运用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为针灸治疗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通过跟师于海波教授学习针灸治疗颈椎病,并观察其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对其辨证思路、治疗处方、针刺手法、治法特点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于海波教授认为颈椎病的病机是气血失和、经络壅滞。于海波针灸治疗颈椎病,从"气血"立论,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为原则建立针灸处方,配合背部腧穴闪罐法,并强调治疗颈椎病过程中务必要护神。其经验对临床针灸治疗颈椎病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甲三教授对消渴病的辨治思想强调辨病辨症相结合,重视不同病程消渴病的病机特点。认为消渴病发病之初病在于脾胃,脾阴虚、胃阳燥,影响了津液的化生及敷布,导致了疾病的发生。病久必及他脏,而使消渴病的病机十分复杂而成诸多变证,杨教授根据消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针灸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面瘫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从辨病辨证论治、分经分期论治、针刺手法的轻重选择以及结合中药治疗4个方面,总结了杨甲三教授治疗面瘫的经验。杨教授善于综合考虑面瘫发病、发展进程中的各个因素,逐渐形成了一套其特有的面瘫诊治理论,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甲三教授从事高于保健工作数十年,潜心研究多种老年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在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和发挥,临床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现就笔者在侍诊时所学得的一鳞半爪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杨甲三教授认为老年性疾病虽种类繁多,症状各异,但其基本病机是相同的,即脏腑原气不足,阴精亏损,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浊内阻,  相似文献   

5.
杨甲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六十多年来精勤不坠,殚思竭虑,探微索奥,尊求古训,博览群书,致力发展针灸学术,创三边三间取穴法、毫针单手压式进针法,深得穴理,精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根植临床,勤奋耕耘六十多年,至八十高龄仍亲历亲为,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以针灸名世,也精于方药,针药并用,每起沉疴。杨甲三教授一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中医药事业,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做人光明磊落,真诚坦荡,做事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务虚名;为人师表,谆谆教诲,倾注心血;生活克勤克俭,朴素无华;待病人热情周到.善解病痛。倾毕生精力于针灸临床、教育和研究,是为我辈之楷模。  相似文献   

6.
杨甲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六十多年来精勤不坠,殚思竭虑,探微索奥,尊求古训,博览群书,致力发展针灸学术。其创三边三间取穴法、毫针单手压式进针法,深得穴理,精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根植临床,勤奋耕耘六十多年,至八十高龄仍亲历亲为,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以针灸名世,精于方药,针药并用,每起沉疴。杨甲三教授一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中医药事业,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做人光明磊落,真诚坦荡,做事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务虚名;为人师表,谆谆教诲,倾注心血;生活克勤克俭,朴素无华;待病人热情周到,善解病痛。倾毕生精力于针灸临床、教育和研究,是为我辈之楷模。  相似文献   

7.
杨甲三教授治疗中风痴呆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业师杨甲三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50余年 ,学验俱丰 ,尤善治老年病 ,对中风痴呆的针灸治疗经验独特 ,疗效卓著。余随师三载 ,收获良多 ,略述一二 ,以飨同道。1 析病机 ,下虚上实为本 ,脑神失用为标杨甲三教授认为中风痴呆以中风为因 ,以痴呆为果 ,与西医所述的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mult infarctdementia ,MID)颇多契合 ,而本病初起显现的昏仆、偏瘫、失语诸症属典型的“中风” ,继而出现的健忘失记 ,言语颠倒、计算多误、顽固偏执甚或智慧尽失乃脑神失用之故。本病有着与中风一致的体质与发病因素 ,是中风失神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绵之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樊永平,王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名老中医;脾胃病;病因病机;治疗王绵之教授对于脾胃病有其独特的认识及用药特点,笔者随王老学习和门诊过程中,发现下面三个方面尤为突出。1脾胃病从寒热虚实言,以虚、寒为多脾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庄礼兴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常见类型颈椎病的诊治思路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侍诊,收集、分析老师临床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的相关病历,总结庄师运用颈肩穴结合桂枝汤诊治颈椎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庄礼兴教授认为颈椎病病位主要在颈项,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密切相关,因气血阴阳失衡导致经络痹阻,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在“引阳和阴,调和气血,针药结合,直达病所”临床思维纲要下,重视温针灸百会、风池引阳和阴,通督调神,颈三针配合经验穴颈肩穴舒筋通络,随症配穴并配合桂枝汤辨证加减,直达病所治疗颈椎病,临床有着较佳的疗效。病案中患者辨病为项痹病,辨证为气虚血瘀,以温针灸百会、风池、颈三针、颈肩穴为针灸基础处方,结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共奏调和营卫、行气活血、散寒除痹之效,使诸症悉除。[结论]庄礼兴教授临床运用针灸基础方结合桂枝汤加减治疗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等常见类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好,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于中风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甲三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医及针灸学的研究与实践,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杨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对于老年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的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现将跟师学习时所学所听的部分内容写出来,以期和大家分享。1老年病的基本病机人体在壮年生命力和器官功能发展到顶峰后,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外邪的不断侵袭,脏腑的功能不可避免地逐渐衰退,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出现气血不足,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生,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医疗法防治疗颈椎病为线索,从中医对颈椎病病机理论探讨到中药,针灸、针刀等理疗治疗颈椎病的特色优势与实践,为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中医治疗颈椎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中医手法、中医中药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孙树椿教授运用中医手法、中药等治疗颈椎病特色明显。他认为治疗颈椎病要全面检查、综合分析,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颈椎病虽为“骨”病,但与“筋”息息相关,治疗要筋骨并重;手法治疗应因势利导、轻重结合,做到轻、巧、柔、和。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药内服和推拿手法治疗联合应用、推拿治疗颈椎病三步法等经验,在临床运用中相得益彰,达到了机处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杨运宽教授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经验,认为气郁前阴为其基本病机,气郁不化、痰湿阻滞是其病机变化;治疗应以理气开郁,助气通络为基本治则。针灸与药物结合治疗,能取良效。  相似文献   

15.
周鸿飞教授擅长中药、针灸配合治疗脑血管病、脊髓病、周围神经病、颈椎病、痿证、痹证及各种疼痛.尤其在项丛刺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刘世琼教授以颈夹脊为主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的可靠性。方法:总结刘世琼教授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所治疗的各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针灸以颈夹脊为主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十分肯定。结论:针灸以颈夹脊为主治疗各型颈椎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13,(12):1816-1817
目的:探讨金杰教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金杰教授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及临床病例,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金杰教授认为脾肾亏虚,痰瘀互阻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主要病机,通过运用中药、针灸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以清热利湿为治法,方选加味二妙散、针刺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金杰教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认识和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对痿证的诊治思路和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整理并分析符为民教授治疗痿证的典型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论述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疗法论治痿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及临证方药特点,并通过典型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符为民教授认为痿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湿热互结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是该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主张初期以外祛湿热除标为先、后期以内补脾肾之本为要。此外,符为民教授还注重病后调养,倡导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导引按摩及心理疏导等方法,临证疗效确切。所举案例具体展示了外祛湿热、内补脾肾的治疗经验。[结论]符为民教授外祛湿热、内补脾肾之法治疗痿证的临床特色突出、疗效斐然,其经验值得我辈认真学习、研究、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肝肾亏虚,筋骨衰退是发病的基础,气血瘀滞,经络痹阻是病机关键,在虚标实,上实下虚、虚实夹杂是病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步针罐疗法的立法组方原理作了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尤昭玲教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之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尤昭玲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病因病机多以肾虚为本,气血痰湿凝滞为标;治疗思路以补肾调冲、促发排卵为主;遣方用药多以证守方,因期变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