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商丘市渠园区、虞城县5740名中小学生调查接种史及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78.76%。接种乙肝疫苗学生的抗-HBs阳性率为74.96%,HBsAg阳性率为4.47%;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20.59%,HBsAg阳性率为20.4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别。全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7.68%。结论 本市学生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但仍需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乙型肝炎流行状况,探索乙肝流行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 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对1岁以上共650人进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HBsAg阳性率为2.15%,低于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4.31%、17.69%,HBsAg、抗-HBs、抗-HBc阴性率皆为41.69%。结论 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已取得显著成效,HBsAg、抗-HBc阳性率低年龄低于高年龄,抗-HBs阳性率低年龄高于高年龄。但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偏低。  相似文献   

3.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产妇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U 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SL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签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蟀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结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农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普种前基础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在我省选择了普种前的5县12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3285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HBV)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HBsAg、抗-HBc、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28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儿童乙肝HBV感染率(43.37%)和1980~1983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50.14%)。结论 提高农村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我省乙肝病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方法对1599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1599名学龄前儿童共有4例HBsAg阳性,占0.25%,抗-HBs阳性率为57.91%。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但部分学龄前儿童需加强或及时给予乙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昌黎县农村居民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对确定调查村1~59岁的205名常住居民,采集静脉血4 ml,分别检测甲肝病毒总抗体(抗-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肝病毒总抗体(抗-HCV)、戊肝病毒总抗体(抗-HEV),如果HBsAg阳性,再进一步检测e-抗原( 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结果数据应用Excel 2003进行整理统计,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昌黎县农村地区1~59岁人群,抗-HAV阳性率70抖.7%;HBsAg阳性率2.92%,抗-HBs阳性率31.7%,抗-HBc阳性率24.9%;抗-HCV阳性率0.49%;抗-HEV阳性率26.8%。结论昌黎县农村地区抗-HAV、抗-HBc和抗-HEV阳性率有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趋势,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呈逐年下降。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要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张立英  张荣玲  曲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822-2822
对2001~2002两届新生大学生中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9例新入园儿童进行接种乙肝疫苗效果调查,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HBsAg和抗HBsa。结果表明:出生时接种过乙肝疫苗,到入园时抗HBs阳性率为46.02%,90例刚接种完乙肝疫苗全程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为96.67%;16例刚注射完二针乙肝疫苗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持久性及最佳复种时间。方法 对徐州市区1997-1999年506例儿童做了血清抗-HBs的测定。结果 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血清抗-HBs阳性率逐年下降,复种后的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乙肝疫苗初种后5-6年给予复种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并应对初种后儿童进行定量检测血清抗-HBs,以规范乙肝疫苗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821例儿童,采用ELISA法查乙肝5项标志物,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对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儿童抗-HBs含量和抗-HBs阳性率随之下降.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免疫年限的增长而减弱,需要及时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熊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7-118
目的探讨黄冈龙感湖管理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监测。方法 2010年6至2011年7月在我疾控中心收集了我区467例1~12岁儿童乙型肝炎三系定量检测资料,对这些儿童的乙型肝炎接种率、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标志物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HBsAg阳性率为0.86%,抗-HBs阳性率为78.6%,城区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各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且出生当天和第2天接种的儿童的HBsAg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抗-HBs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P<0.05;抗-H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出生后及时接种取得的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年制大专2008届1475名新入校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届3年制大专新入校的14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对HBV5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查均为阴性、肝功能检查为正常的新生按照“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1个月后检测抗-HBs为阴性的学生,实施增加剂量(10μg/ml)按照“0、1、2”方案进行接种,并对接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5名新入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03%,HBsAg阳性率为5.67%。420名新生疫苗初次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6.43%,男生与女生阳转率差别不显著(P〉0.05)。对检验抗-HBs为阴性的99名新生,采取增加剂量第2次复,阳转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部分新生对乙肝的危害认识不够,缺乏自觉接种的意识。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防止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复种是目前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乙肝疫苗无应答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方法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结果5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 HBsAg 阳性率平均为1.5%,较免前本底的 HBsAg 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3%(95%可信区间为76.97%~89.02%),无论母亲 HBsAg 阳性或阴性,使用不同乙肝疫苗的儿童 HBsAg 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抽取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共抽查14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乙肝疫苗注射后两年人群免疫效果,我们在张家港市凤凰乡设立了乙肝疫苗接种观察点,凡SGPT 正常,HBsAg、抗-HBs、抗-HBc 阴性的15岁以下儿童列为观察对象,随机抽样分组,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免疫组用10μg 剂量免疫(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疫苗),另设空白对照组。在免疫儿童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年采血,用RIA 法定量测定抗-HBc,分别计算出每毫升血清含毫国际单位抗-HBs 浓度,凡被测血清>10mIu/ml 为抗-HBs 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成人的免疫效果。方法对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一般状况良好的18~60岁成人240例,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μg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静脉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抗-HBs阳性率84.6%,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4.65m IU/m l;6个月时,抗-HBs阳性率68.5%,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4.6 m IU/m l。结论对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选用基因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20μ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现状,掌握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前的基础资料。方法随机对我市8所小学526名儿童,取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我市不同时期出生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达75.10%。HBsAg、抗-HBc、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71%、9.31%、54.37%。结论比较客观的反映义马市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为今后的乙肝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和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在15岁以下儿童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国产组采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进口组采用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于接种完成后对两组儿童进行血清抗-HBs检测,记录两组儿童抗-HBs检测结果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国产组抗-HBs阳性率96.00%、进口组抗-HBs阳性率97.00%(P〉0.05)。国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进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P〉0.05)。结论临床使用价格更为经济的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可显著降低接种人群经济压力,提高接种疫苗依从性,利于更为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陈陶阳  曲春枫  姚红玉 《江苏医药》2012,38(14):1701-1703
本文综述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地区开展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慢性乙肝和肝癌的长期免疫效果.启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队列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疫苗对于暴露后的免疫预防具有一定效果;免疫队列抗-HBs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水平上升明显,免疫者到达22-25岁成年人时期,在加强免疫接种后仍产生有效的免疫记忆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城阳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阳区3~12岁儿童2000例为研究对象,该组儿童均经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其中对1500例儿童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观察组),500例儿童未进行加强性接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的测血清如HBsAg、抗-HBs和抗-HBc的水平,比较两组儿童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并对经过预防接种后仍然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BsAg阳性率、抗-HB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0例HBsAg阳性的儿童中有60.0%的母亲HBsAg阳性。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免疫人群效果理想,加强性接种有利于降低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提高预防性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