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排痰法对ICU危重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40例合并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法排痰,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痰前后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呼吸频率、咳痰或吸痰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听诊、SaO2、PaO2、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排痰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痰,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病人振动排痰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对照组采用手工叩击排痰法,1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在R、SaO2、PaO2、PaCO2以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用于机械通气病人明显优于手工叩击排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病人振动排痰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对照组采用手工叩击排痰法,1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在R、SaO2、PaO2、PaCO2以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用于机械通气病人明显优于手工叩击排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7例,试验组采用震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aO2、PaO2指标、呼吸频率及X线胸片变化情况等。结果机械振动排痰机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SaO2、PaO2和呼吸频率的改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中机械排痰法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叩背排痰,能有效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65-4067
目的探讨分析振动排痰在重症肺炎排痰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叩击排痰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振动排痰机进行振动排痰护理,每次排痰前、排痰后2h记录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阻力(Raw),记录两组患者日平均排痰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日平均排痰量为49.7±11.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7.5±9.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PaO2/FiO2、PaCO2、Raw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机械振动排痰能够有效清除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内痰液,排痰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华玉玲 《当代护士》2017,(11):127-128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法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气道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感染、雾化吸入、祛痰止咳平喘及配合手工叩背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人工叩背改为高频机械振动排痰,观察比较2组排痰效果。结果机械排痰机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叩击排痰法,两组的排痰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法的排痰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逆向机械振动辅助人工叩背排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2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1例。对照组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法,实验组采用逆向机械振动辅助人工叩背排痰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干预后,实验组PaO2、PaCO2及SaO2均好于对照组。实验组VAP发生率(7.93%)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06.630,P=0.000)。结论逆向机械振动辅助人工叩背排痰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机械振动排痰法与人工叩背排痰法在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促进排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72例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4例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法,对照组68例采用传统人工叩背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天以上评价排痰效果,并对比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排痰有效98例(94.2%),发生肺部感染9例(8.6%),对照组排痰有效60例(88.2%),发生肺部感染14例(20.5%),观察组患者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肺部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机械振动排痰机,对促进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后排痰有积极意义,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清除系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排痰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呼吸道清除系统排痰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排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08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人工叩击排痰,机械1组使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机械2组使用呼吸道清除系统排痰。比较3组患者排痰治疗前和治疗7d后日排痰量、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次数、肺部哕音消失情况、患者的耐受时间及护理工作量。结果机械1组治疗7d后肺部哕音的改善优于机械2组和对照组(P〈0.05),机械2组肺部哕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1组PaO2及PaCO2的改善优于机械2组和对照组(P〈0.05),机械2组PaO2及Pa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组排痰后的PaO2及PaCO2的改善均优于排痰前(P〈0.05);机械1组的排痰量优于机械2组和对照组(P〈0.01);但呼吸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耐受时间优于机械2组和机械1组(P〈0.05)。对照组和机械2组的护理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1组与对照组及机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清除系统、振动排痰机均具有良好的排痰效果,但呼吸道清除系统可明显提高肺通气质量,改善呼吸功,降低护理工作量;但舒适度不如振动排痰及人工叩击排痰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率双手背部叩击排痰法和传统的低频率单手背部叩击排痰法对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本科住院行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的60例食道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低频率单手背部叩击排痰法;将2014年2~7月在本科住院行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的60例食道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高频率双手背部叩击排痰法,了解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叩击排痰后,观察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高频率双手背部叩击排痰法,在降低肺不张发生率方面优于采用传统的低频率单手背部叩击排痰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的48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鼻导管吸氧。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结核,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进行观察。结果:BiPAP无创通气治疗24h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道灌洗治疗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吸入性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吸痰、雾化吸入、叩背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道灌洗,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和痰痂堵管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通气功能优于对照组;痰痂堵管率和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灌洗可及时清除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内痰痂,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早期支气管镜吸痰对改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支气管镜吸痰27例为治疗组,综合治疗25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反映肺功能的指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支气管镜吸痰对抢救因吸入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由护士进行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2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缩短,P〈0.01。结论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56例,所有忠儿在气管切开前均无肺部感染。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气管切开后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的例数及肺部感染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度Ⅰ°、Ⅲ°例数及痰痂形成例数、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最初两周内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感染时间迟,(P均〈0.05)。比较两组氧疗后24h及48hPaO2、PaCO2、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使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减少了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了患儿氧疗舒适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老年开胸术后肺不张预防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老年开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35例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胸部物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遵医行为、PaO2、PaCO2、SaO2改善差值、排痰效果、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和排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PaO2、PaCO2、SaO2治疗后改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不张发生率5.71%(2例),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27.27%(9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开胸患者在围手术期全程适时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促进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促进肺膨胀,更有效地预防老年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B型脑钠肽(BNP)、临床表现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3.7 ±7.9)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5.9±1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4,P <0.01).治疗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B型脑钠肽(BNP)分别为(133.89 ±5.45)次/min、(34.25±5.67)次/min、(104.52 ±7.25) mmHg、7.29 ±0.06、(81.52 ±5.01)%、(55.30 ±7.14) mmHg、(46.23±10.30) mmHg和(831.59 ±292.65) ng/L,治疗3h后上述8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分别为(87.27 ±5.74)次/min(t=32.794,P <0.01)、(20.15 ±2.54)次/min(t=12.636,P<0.01)、(76.57±3.76) mmHg(t=19.055,P<0.01) 、7.40 ±0.06(t =7.218,P <0.01)、(97.16±1.27)%(t=16.848,P <0.01)、(92.80 ±6.24)mmHg(t=22.019,P<0.01)、(40.56±5.19) mmHg(t=2.737,JP<0.05)和(265.52±65.39) ng/L(t=10.511,P<0.01).对照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分别为(132.13 ±5.31)次/min、(34.96±4.78)次/min、(102.56 ±7.14) mmHg、7.30 ±0.06、(82.15 ±5.24)%、(54.56±6.27) mmHg、(44.30±9.27) mmHg和(823.15±277.26) ng/L,治疗后心率[(92.15 ±4.28)次/min,t=32.638 、P<0.01]、呼吸频率[(23.91 ±3.27)次/min,t=10.634、P<0.01]、MAP[(82.83±3.52) mmHg,t =13.800 、P<0.01]、SaO2[(93.16±2.59)%,t=10.488、P<0.01)]、PaO2[(75.19±3.52) mmHg,t=15.974、P <0.01]和BNP[(371.15±87.55) ng/L,t=8.656 、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PaCO2较前无明显改变,分别为7.32 ±0.05(t=1.426,P =0.159) 、(43.78 ±6.74)mmHg(t =0.253,P=0.8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795、5.056、6.767、5.703、7.721、13.686、2.107、5.382,P <0.01或P<0.05).结论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患者心功能,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吸痰负压对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感染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中心手术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的10 kg以下婴幼儿,将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三组患儿给予不同负压吸痰护理,其中A组负压为10 kPa,B组负压为20 kPa,C组负压为30 kPa。比较三组患儿术后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吸痰后肺部听诊情况,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B组患儿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减少(P<0.05),与A组比较,B组患儿吸痰后呼吸音听诊改善明显(P<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患儿吸痰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5)。结论: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低体重患儿吸痰宜选择20 kPa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