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简称“复感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探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复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复感儿治疗前后及正常儿童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水平 ,治疗组采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疗法 ,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 ,均采用单盲法。结果 :(1)治疗前复感儿血清sIL - 2R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P <0 .0 1) ;(2 )经拔火灌和穴位注射治疗后 ,升高的sIL - 2R水平有明显回落 (P <0 .0 1) ,临床疗效治疗组较转移因子对照组为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复感儿的免疫功能普遍低下与紊乱 ,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既可调节复感儿脏腑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 ,又能提高复感儿的免疫功能 ,这可能是其治疗复感儿取得较好疗效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复感儿”)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复感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组采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结果:经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后复感儿CD3^ 、CD4^ 、CD4^ /CD8^ 显著升高,CD8^ 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CD3^ 、CD4^ 、CD4^ /CD8^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D8^ 则无明显改变(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较转移因子对照组为化,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可提高和改善复感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并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拔火罐、穴位注射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复感儿)血清可性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复感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2组复感儿治疗前后及正常儿童sIL-2R水平。结果:治疗前复感儿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治疗组经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后,sIL-2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结论:拔火罐联合穴位注射对复感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拔火罐穴位注射对反复扁桃体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反复扁桃体炎(RT)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RT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组采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结果:经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后RT患儿CD3、CD4、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明显降低(P均<0.01),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D8则无明显改变(P>0.05),CD4、Q)8、C1)4/CI)8比值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仍然显著(P<0.05,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可提高和改善RT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其对RT患儿的疗效优于转移因子口服液。  相似文献   

5.
拔罐并穴位注射治疗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及其对sIL-2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拔罐并穴位注射治疗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患儿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拔罐及维丁胶性钙穴位注射,对照组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治疗前后的改变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患儿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治疗后sIL—2R水平均有降低,但治疗组更明显。结论 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患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拔罐及穴位注射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sIL-2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复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复感儿治疗前后及正常儿童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治疗组采用维丁胶性钙注射液对定喘、足三里、丰隆交替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维丁胶性钙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前复感儿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穴位注射治疗后,升高的sIL-2R水平明显回落(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可提高复感儿细胞免疫功能,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反复扁桃体炎(RT)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RT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组采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结果:经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后RT患儿CD3、CD4、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明显降低(P均<0.01),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D8则无明显改变(P>0.05),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仍然显著(P<0.05,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可提高和改善RT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其对RT患儿的疗效优于转移因子口服液。  相似文献   

8.
宋理萍 《新中医》2009,(5):88-8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维生素B12注射液加维丁胶性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8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子穴位注射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疼痛指数变化率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TXB2、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磁场电脉冲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磁场电脉冲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44.0%,总有效率86.0%,2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及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磁场电脉冲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良好,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1.
观察腹水膏穴位贴敷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疗效 ,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其治疗机理。采用艾氏腹水癌瘤株用NIH小鼠接种 ,随机分正常空白对照组 (正空组 )、模型对照组 (模对组 )、局部贴敷组 (局贴组 )、穴位贴敷组 (穴贴组 ) 4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与模对组相比 ,腹水膏局贴或穴贴均可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 (P <0 0 5 ,P <0 0 1) ,显著抑制恶性腹水增长速度 (P <0 0 5 ,P <0 0 1) ,穴位贴敷优于局部贴敷 (P <0 0 5 ) ;腹水膏可下调外周血sIL 2R水平 (P <0 0 5 ) ,显著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 (P <0 0 0 1)。艾氏腹水癌小鼠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失衡 ,腹水膏治疗艾氏腹水癌疗效确切 ,其机理可能为下调外周血sIL 2R水平 ,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 ,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免疫功能变化 ,探讨慢白灵胶囊对CML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CML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 ,白细胞介素2 (IL - 2 )水平 ,实验组采用慢白灵胶囊治疗 ,对照组用靛玉红治疗 ,均采用单盲法。结果 :(1)CML患者血清sIL - 2R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而IL - 2则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2 )使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后 ,升高的sIL - 2R水平有明显回落 (P<0 .0 1) ,而降低的IL - 2水平则有明显升高 (P <0 .0 1) ,且疗效优于靛玉红对照组 (P <0 .0 1)。结论 :CML患者存在着免疫抑制 ,慢白灵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免疫抑制 ,这也许正是慢白灵取得疗效的机理所在 ,也是其疗效优于靛玉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舒筋通络汤熏蒸及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高军大  刘桂英  刘平 《新中医》2006,38(11):58-59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注射结合音频电疗仪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采用针刺穴位注射结合音频电疗仪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口服妇炎康片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77.4%,对照组为35.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8.1%,对照组83.8%,2组比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注射结合音频电疗仪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郑盛杰  戴勇  魏成功 《新中医》2006,38(7):63-64
目的:观察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侧肺俞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肌肉注射喘可治注射液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比(FEV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2含量明显升高,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穴位注射通过促进IL-2的分泌和抑制IL-10水平,进而提高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口服治疗YMDD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YMDD变异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口服苦参素的基础上加用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进行治疗,疗程6月;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进行治疗,疗程6月。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体征及肝功、乙肝病毒标记物、HBV—DNA、白介素(IL)-2、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提高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升高IL-2及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口服对YMDD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改善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复常,提高乙型肝炎标志物血清学转换率,诱生血清IL-2、IL-6,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感方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0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核酪口服液,治疗组50例给予复感方并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HGB、IgG、IgA、IgM水平,并随防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陆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GB、IgG、IgA、IgM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RRTI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IgG、Ig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感方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RRTI效果明显,并能提高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复感宁方对复感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属中医学"虚人外感"的范畴.本病的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病机错综复杂.近年来,该病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倍受重视,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且影响其发展、预后.目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学研究更多集中在免疫功能异 常方面,认为复感儿免疫功能低下是起病的根本原因.T淋巴细胞是由骨髓多能干细胞衍生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并在胸腺内分化成熟而来.目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介素-2受体(SIL-2R),探讨复感儿发病的免疫机理和复感宁方的疗效机理.应用健脾祛湿的复感宁方治疗,同时检测和比较患儿与正常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介素-2受体的差异,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方法:分别以流式细胞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正常儿童22例及复感儿28例用复感宁方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SIL-2R的水平.分析三者相互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复感儿的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CD8、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CD3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以复感宁方治疗后,复感儿的CD4、CD4/CD8水平上升(P<0.01),CD8、SIL-2R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D3的水平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感儿的发病可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的异常改变有关,复感宁方能调节复感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的水平,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乃全 《光明中医》2008,23(6):750-751
目的:观察三环疗法免疫辨证治疗慢乙肝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139例口服疗程6月。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率较高,其肝功复常率HBeAg、HBV-DNA的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环疗法能改善症状,有一定保肝降酶、抗病毒功效,且毒副作用小,使用制剂-Z环益肝丸(A2)每次3.5g,三环益气丸(63)2.5g,三环保肝胶囊每次2粒,均每日2—3次;联合足三里、阳陵泉、曲池等穴位注射丹参等中药液各2ml;肝俞、膈俞或期门、关元、气海等穴位发泡。范围广,可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