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单纯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加用化瘀涤痰方。分别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术后3 d、1个月和2个月的病残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颅脑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田氏公式法计算血肿体积,结合症状体征及血肿吸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用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81.0%;治疗组MRS评分和血肿体积低于对照组,治疗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2.2%),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8、IL-6、TNF-α和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涤痰方能有效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同时能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张佳克  方锦  刘海龙  安海龙 《新中医》2021,53(12):78-81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瘀康胶囊。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肿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ADL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2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消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血肿吸收,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患者7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活血醒脑汤治疗。术后2月,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血肿清除率、硬膜下血肿残余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4.29%,对照组74.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清除率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1.43%,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硬膜下血肿残余量情况比较,术后30天、60天,2组硬膜下血肿残余量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硬膜下血肿残余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比较,术后30天、60天,2组ADL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下积液、继发性颅内血肿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张力性气颅、死亡等发生率高于对观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运用活血醒脑汤治疗,能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血肿残余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行钻孔引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盐城市中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钻孔引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疗程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每天1次,持续治疗至术后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NSE及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C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提高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降低血清NSE及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结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时NIHSS评分变化,治疗后90 d时用改良的Rankin(MRS)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功能残疾情况的评定。结果2组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第90天时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85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探讨消瘀康胶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硬膜下血肿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瘀康胶囊治疗(当归、苏木、木香、赤芍等).观察患者出入院时MGS-GCS评分、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分;记录服药前后CT结果显示的血肿量变化及拔除引流管时间;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至出院时,观察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MGS-GC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时间(3.49±1.30)d,优于对照组(4.38±1.51)d(P<0.05);血肿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良好率为44.64%,显著率为30.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0%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5%,优于对照组58.03%(P<0.05).结论 基于活血化瘀法组方的消瘀康胶囊,可以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改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血肿残余量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手术术后颅内残余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钻颅引流术,术后治疗组予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两组连续服药直至残余血肿完全吸收或体积显著减少(体积≤10 cm~3),至少连续服药30 d。结果 (1)试验期间共有2例病例脱落,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2)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组内比较,两组残余血肿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后14、30、60、180 d比较,残余血肿体积缩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60 d、180 d残余血肿体积比较,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30 d、60 d、180 d残余血肿体积缩小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随访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残余血肿复发率分别为3.1%(1/32)和13.6%(3/2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80岁)和术后较小的血肿体积缩小率(30%)与血肿复发密切相关(P=0.008和P=0.011)。(5)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组内比较,两组改良Rankin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术后相同时点比较,改良Ranki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片相比,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钻颅引流手术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更好地促进术后残余血肿的吸收;同时该中药疗法不良反应少,还可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研究设计,通过中心随机法将22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自入组第1天起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 L静脉滴注14天,并辨证口服或鼻饲中药风、痰、火证免煎颗粒21天,21天后口服脑血疏口服液10 m L,每日3次,服用至发病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评价患者病残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其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状态、社会关系和治疗满意度。在入组当日及第7天行头颅CT,评价血肿吸收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8例和112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试验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7天后,两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第7、14、21天及第3个月,两组NIHSS量表评分均较入组当日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入组第7、21天及第3个月时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在发病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BI指数升高(P0.01),PRO量表中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和治疗满意度维度得分及总分减低(P0.05,P0.01)。研究期间,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7例(6.14%),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5例(4.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能降低脑出血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致残率,有效促进出血后7天内的血肿吸收,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脑出血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124例随机分为3组.A组52例,B组34例、C组38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除接受西医综合治疗,未接受其它治疗),A组、B组并于不同时间给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A组于发病24-48小时内、B组于发病一周时给予丹参注射液.3组病人于治疗后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疗效比较:有效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致残率)、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arthel指数(BI)计分、血肿吸收程度、病死率等.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总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arthel指数(BI)计分、血肿吸收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颅内血肿吸收.  相似文献   

11.
姜国勇  姜洪顺  聂俊  吴来德 《新中医》2016,48(11):64-6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方法:5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以动态复查CT但不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2月。结果:治疗1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3天、10天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月、2月血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理想,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泄热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I)及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研究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较低,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较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BI、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张佳克  方锦  刘海龙  安海龙 《新中医》2021,53(9):99-101
目的:观察消瘀康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瘀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血肿量,评价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2组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90 d,2组血肿量均较术后拔管时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消瘀康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能提高CSDH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劲松 《中医药研究》2008,6(3):375-376
目的中药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31例慢性硬膜下大量血肿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对病人血肿中心进行微创引流术,引流血肿约2d~3d,观察血肿量及血肿吸收情况,配合脱水利尿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活血化瘀平肝利水之法治疗,方选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化栽。对两组血肿的吸收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硬膜下血肿早期(1周)吸收率治疗组(15/19)与对照组(6/1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16/19)与对照组(7/12)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显著提高早期血肿吸收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2021,43(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气虚血瘀证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将68例CSDH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34例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化瘀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T血肿量,分析2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28/34),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0/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MoCA、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后2组颅脑CT血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2、4周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前后生化全项、血、尿常规及凝血象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益气化瘀方能够调节CSDH气虚血瘀证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硬膜下血肿吸收,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滚针结合闪罐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滚针结合闪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感觉障碍、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感觉障碍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感觉障碍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GQOLI-74)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结合闪罐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个人意愿纳入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观察组实施CT定位下YL–1型血肿粉碎针微创锥孔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9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与对照组的13.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锥孔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符合老年患者的机体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心脑病科220例发病72小时内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而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14天。在治疗第1、7、14天及随访第28、60天为观察时间点,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IHSS、BI、MRS评分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7天末NIHSS、BI、MRS评分各项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末及随访第28天末、第60天末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NIHSS、BI、MRS积分均改善明显,且治疗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包括中药辨证论治、中药外用、针刺、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在内的中医药综合方案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自拟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研究组在该基础上结合自拟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97.50%,对照组分别为20.00%,80.00%,研究组基本痊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自拟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促进血肿吸收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在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临床收治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3~7天拔管,术后常规给予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辩证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2周为1疗程,共3~6疗程,术后第2天、7天、2周和3月复查颅脑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钻孔引流术后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术后第7天、2周和3月,治疗组血肿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在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显示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