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壳聚糖膜生物降介与组织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新型天然高分子壳聚糖制成膜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按时处死,称量植入前后的重量以评价降解性,同时以外科缝合丝为对照,作组织相空性观察。结果表明,植入膜早期,组织处于慢性炎症反应期,16周时,膜已降解过半,组织学反应应与丝线对照组接近。壳聚糖膜虽然对机体产生一定反应,但随着壳聚糖的分解,其代谢产物对机体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医用生物膜材料。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复合生物膜引导颅颌骨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开发研制新型骨引导再生膜-壳聚糖复合膜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壳聚糖复合膜由可降解壳聚糖凝胶和珊瑚微晶复合而成,成膜经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测试后植入家兔的实验性颅颌骨缺损中,设置对照组;采用不脱钙组织切片、四环素荧光示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观测以及多媒体骨组织计量学分析等手段对该膜制品促进骨创愈合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该新型壳聚糖复合膜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内植入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家兔颅颌骨创愈合(P<0.05).结论新型壳聚糖/珊瑚微晶复合膜具备良好的引导成骨活性,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一种有效的口腔颌面骨组织引导再生膜制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壳聚糖作为乳牙活髓切断盖髓剂的作用效果和反应,为研制生物型乳牙活髓保存剂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壳聚糖生物反应性实验:新西兰兔6只,随机选择背部一侧肌肉植入壳聚糖试条,另一侧植入氢氧化钙试条,分别于术后1、2、4周处死动物,取植入物及周边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壳聚糖乳牙盖髓实验:5月龄小型猪8头,以双侧上、下颌乳磨牙为实验牙,共32颗,行活髓切断术;随机选择一侧乳磨牙16颗用壳聚糖盖髓;对侧同名牙用氢氧化钙糊剂盖髓。分别于术后1、2、4、8周处死动物,取实验牙及周边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壳聚糖生物反应性实验:4周时壳聚糖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减弱,纤维包裹变薄;氢氧化钙周围炎症反应变化不大,纤维包裹仍然较厚。壳聚糖乳牙盖髓实验:壳聚糖盖髓组可见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与氢氧化钙相比,壳聚糖盖髓后牙本质桥的形成早、速度快,且不引起浅表牙髓组织的坏死。结论壳聚糖作为乳牙活髓切断盖髓剂效果明显,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郭毅  周磊 《广东牙病防治》2009,17(12):579-581
目的 研究壳聚糖可吸收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埋入动物皮下后不同时期的降解情况.方法 12只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将壳聚糖可吸收膜埋入兔背部皮下,术后4、 8、 12、 16周时依次处死1组动物,作大体样本观察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各观测时间段,无动物死亡,无伤口裂开,未出现过敏及毒性反应.埋植4周时膜周围软组织表现早期炎症反应,后较快消退, 12周时膜周围软组织已无炎症表现. 16周时膜已进入组织吸收改建阶段,但中心结构仍未完全吸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屏蔽膜的作用.结论 壳聚糖可吸收膜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适宜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5.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在一侧胫骨设计两处方形缺损,其中一处植入相应大小的复合材料,另一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第2、4、8、12周末处死动物并取标本,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2周可见到轻微的炎症反应,其余各组未见明显的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2~8周复合材料周围的纤维包囊逐渐变薄,术后12周时可见复合材料和受植骨床形成部分骨性连接。结论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活性和潜在的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细胞毒性评价的试验方法,探索自制的一种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选取原代培养的胎鼠颅骨成骨细胞,用改良MTT法检测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试验设计有壳聚糖膜的成骨细胞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以第0.5、1、2、3、5天为检测时间点.结果: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各时间点的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结论:该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生物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6886.12-2005、YY/T 0279-1995及GBT16886.5-2003规定的方法,将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按0.1 g/ml的标准放入浸提介质中,37℃条件下、浸提24 h制备浸提液,采用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初步评价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生物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结果:金黄地鼠口腔黏膜与试样接触部位未见出血、肿胀,组织学观察未出现病理性改变,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无口腔黏膜刺激性;对L929细胞无细胞毒性;对L929细胞的周期及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初步认为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因子盖髓载体壳聚糖多孔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种方法制备的不同壳聚糖多孔膜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构建一种新型的生物因子盖髓载体。方法:利用冷冻诱导相分离(cryogenic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CIPS)的方法,分别在-5℃和-20℃制备两种不同的壳聚糖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者的微观形态特征,并对两者孔隙率和在0.0l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中30d的体外降解率进行比较。L929细胞与壳聚糖多孔膜复合培养,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两种膜均为不对称结构,一侧为多孔层,一侧为致密层。-5℃制备的膜多孔层的孔径在50~100μm之间,结构均匀,孔隙率93.2%,降解率25.2%;-20℃制备的膜多孔层的孔径在100~400μm之间,结构不均匀,孔隙率78.2%(P<0.01),降解率19.5%(P<0.05)。L929细胞可深人孔隙内部并以球形状态黏附于材料表面。结论:-5℃制备的壳聚糖多孔膜结构均匀、孔径适宜、孔隙率高,可均匀地吸附外源性生物因子,并能起到良好的细胞支架作用,更适合作为外源性生物因子载体应用于活髓保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牙槽骨细胞与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组织块法培养人牙槽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上,体外继续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人牙槽骨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体外生长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人牙槽骨细胞伸出多个伪足样突起,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细胞沿材料的孔隙边缘生长并连接成片。结论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壳聚糖糊剂用于乳牙根管充填后的效果和反应,为研制生物型乳牙根管充填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取正常单根离体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行常规根管充填术,实验组分别用壳聚糖糊剂、壳聚糖硫酸钡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第4组为空白对照。用染料法评价4种根充材料的根端封闭性能。②取5月龄小型猪8头,选双侧上、下颌乳前磨牙共32颗;随机选择一侧乳前磨牙16颗为实验组,壳聚糖硫酸钡糊剂根管充填,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分别于术后1、2、4、8周各处死2只动物,做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①壳聚糖糊剂组、壳聚糖硫酸钡糊剂组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染料微渗漏深度无显著性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②动物实验显示用壳聚糖糊剂充填乳牙根管引起的根尖周炎症反应轻,超充物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小、吸收快;ZOE糊剂根充后引起的根尖周炎症反应重,超充物对周围组织刺激大,氧化锌颗粒被机体当作异物包裹,吸收缓慢。结论用壳聚糖作乳牙根管充填糊剂,根端封闭性能与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相当,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 PLGA / 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膜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的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的PLGA / 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电纺膜,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膜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电纺膜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膜的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的PLGA/PCL(7∶3、6∶4、5∶5)混合电纺膜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膜呈现极大的收缩比率,随PCL的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的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膜的收缩性能,且PCL的加入对PLG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牙龈收缩剂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按ISO 740621997和YY02682-1995标准,对自研制的可注射胶体型牙龈收缩剂进行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结果:该可注射胶体型牙龈收缩剂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性,对口腔黏膜无刺激。结论:所研制的可注射胶体型牙龈收缩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合聚己内酯(PCL)静电纺丝膜的制备,比较3种纺丝膜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加入胶原(COL)和羟基磷灰石(HA),并按一定比例制成纯PCL膜、PCL+5%COL膜和PCL+5%COL+1%HA膜。扫描电镜观察膜片形貌,接触角实验检测材料亲水性。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在3组膜片上的增殖情况。活-死细胞染色法比较牙周膜细胞与膜片复合培养9 d时细胞存活情况。DAPI染色观察牙周膜细胞在3组纺丝膜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纯PCL膜纤维表面光滑平整,PCL+5%COL膜纤维表面存在微小凹坑,PCL+5%COL+1%HA膜纤维表面有突起结节,结节表面光滑连续。 PCL+5%COL+1%HA膜水接触角显著小于纯PCL膜和PCL+5%COL膜。牙周膜细胞在PCL+5%COL+1%HA膜上的细胞增殖和活性显著优于其他两种膜片(P<0.01),细胞分布更密集。结论:将COL、HA与PCl混纺,可以获得在微观形貌上与纯PCL纺丝膜存在差异的纳米纤维膜。PCL+5%COL+1%HA膜表现出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刘更  段嫄嫄  靳海立  延卫  贾骏 《口腔医学》2012,32(2):69-72,114
目的 评价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LGA/可溶性蛋壳膜蛋白(soluble eggshell membrane protein,SEP)纤维膜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SEP=90∶10、70∶30、50∶50的PLGA/SEP纳米纤维膜(实验组)及PLGA纤维膜(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测量纤维直径。检测接触角、拉伸强度。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混合物构象,扫描电镜和MTT法研究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膜表面生长、增殖情况,评价PLGA/SEP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两组纤维膜直径均一,呈相互连通的多孔网状结构。随着PLGA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接触角、拉伸强度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LGA与SEP的特征峰均出现在复合膜的红外谱图中;SEM观察PLGA/SEP纤维膜组细胞粘附数目较PLGA纤维膜组多,生长旺盛,并且已有细胞向纤维内部生长;MTT结果也证明成纤维细胞在PLGA/SEP纤维膜上增殖情况优于PLGA纤维膜。结论 电纺制备的PLGA/SEP纤维膜既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备一定力学强度,可作为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制备的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膜的理化性能及其与MG63成骨样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以初步探讨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提纯的牛肌腱Ⅰ型胶原和壳聚糖,经冷冻干燥,使用热交联、化学交联技术制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膜(实验组)和Ⅰ型胶原膜(对照组).采用氨基酸含量检测、差示量热扫描法分析牛肌腱Ⅰ型胶原性质和表征,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2种膜的理化性能.将MG63成骨样细胞接种于2种膜上,MTS法检测细胞1d、3d、5d、7d的增殖情况.结果 牛肌腱Ⅰ型胶原的胶原3股螺旋结构保持较完整,其热变性温度为99.04℃,提热吸收峰为53.54℃,与标准品指标接近,其成分比例及性质表征符合Ⅰ型胶原特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实验组具备胶原和壳聚糖特征峰表现,并且2种材料之间形成大量氢键,分子间结合良好.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膜表面和横切面为多孔结构,实验组膜孔径较大,为10~ 100 μm.MG63成骨样细胞在2组膜上呈明显的增殖趋势,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 制备的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膜具有优良的结构及生物学性能,可应用于下一步引导骨再生膜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辛伐他汀(simvastatin)/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静电纺丝膜,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PCL静电纺丝膜和simvastatin/PCL静电纺丝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膜片的形貌特征.选择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s)与膜片浸提液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评价材料毒性;PDLFs接种于膜片共培养7d,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以直接接触法检测膜片的细胞毒性.将PCL和simvastatin/PCL静电纺丝膜植入大鼠皮下,术后14d取出标本,HE和Masson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成功制备出纤维直径为纳米级别的simvastatin/PCL静电纺丝膜.细胞增殖试验和直接接触试验结果显示,PCL和simvastatin/PCL静电纺丝膜的浸提液细胞毒性试验均合格,细胞在材料上伸展充分,连接成片.PCL和simvastatin/PCL静电纺丝膜植入皮下2周后均有包膜形成;与PCL静电纺丝膜相比,simvastatin/PCL静电纺丝膜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明显,反应层炎症细胞较少.结论:simvastatin/PCL静电纺丝膜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毒性和组织相容性均符合生物支架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组织工程化口腔豁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在兔皮下手术埋人8种不同组分的聚乳酸经基乙酸(PLGA),手术后第1,2,3,4周取出,分别观察其质量变化和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PLGA工、 II、班分别在术后第2,3,4周时全部降解吸收,其余组PLGA在4周时仅降解50%左右;组织学观察,PLGA工、n、班在动物体内反应符合一般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组织反应过程。结论PLGA II降解速度符合临床需要,且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作口腔勃膜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珊瑚人工骨(natural coral,NC)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吸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可行性,并比较两种可降解性屏障膜PLGA-NC复合膜和PLGA膜的生物相容性及用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狗的BMSCs,检测其成骨活性;将NC和可降解性屏障膜材料分别吸附原代培养的BMSCs,观察复合物的形态,进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结果:BMSCs在NC的孔隙中生长良好,并有细胞基质的分泌;两种屏障膜与细胞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PLGA-NC复合膜较PLGA膜有更多的微孔和更好的成形性.结论:NC可作为牙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细胞载体;PLGA-NC复合膜比单纯的PLGA膜更适合作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的屏障膜材料.  相似文献   

19.
Large bony defects often show a delayed healing and have an increasing risk of infection. Several materials are used for the coverage of large defects. These materials must be biocompatible, easy to use, and must have an appropriate stability to present a mechanical hindranc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wo different biodegradable membranes for defect coverage in a sheep model. Round cranial defects (1.5 cm diameter) were created in sheep. Six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defects without membrane, defects covered with a poly(D,L-lactide) or with a 70/30 poly(L/D,L-lactide) membrane and all defects with or without spongiosa filling. The sheep were sacrificed 12 or 24 weeks postoperatively. Bone formation in the defects was quantified by computer-assisted measurements of the area of the residual defect on CT radiographs. Histomorphometry and host-tissue response were evaluated by light microscopy. The biocompati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amount of osteoclasts and foreign body cells. Both membranes served as a mechanical hindrance to prevent the prolapse of soft tissue into the defect. The biocompatibility test revealed no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osteoclasts at the two investigated time points and between the investigated groups. No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issue regeneration was detectable between the investigated groups related to the type of membrane, but a foreign body reaction around the two membrane types was observed. In the membrane-covered defects, the spongiosa showed a progressing remodeling to the native bony structure of the cranium. The groups without spongiosa partly revealed new bone formation, without complete bridging in any group or at any time point. Comparing the 12 and 24 weeks groups, an increased bone formation was detectable at the later time point.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in vivo study reveal a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prevention of soft tissue prolapse of the two used membranes withou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mbranes. An enhanced remodeling of the spongiosa into native bony structures under the membranes was detectable, but no osteopromoting effect was observed due to the membran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 mm×3 mm×5 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Co膜。术后1、2、4、6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拔出实验)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外形好、骨成熟时间早,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以期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