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指因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的内膜和中膜分离,导致假腔形成,对真腔造成压迫,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的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1-2]。SCAD在年轻女性及缺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又称特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原发于冠状动脉,而并非继发于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损伤、冠状动脉手术或升主动脉夹层延伸至冠状动脉所致的夹层动脉瘤。本病的发  相似文献   

3.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复发的SCAD治疗尚缺少相关临床数据。本文报告1例SCAD患者两次心肌梗死的救治经历,为复发的SCAD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借鉴。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突发胸痛4 d"于2016年11月3日入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和医源性无关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夹层。SCAD主要发病机制是冠脉内膜撕裂或壁内血肿而引起冠状动脉夹层从而导致管腔狭窄及闭塞,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SCAD主要见于年轻女性人群,与冠心病患者相比,她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发病凶险,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常发生在很少或没有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个体中。目前对于SCAD的诊断能力和初始、长期管理的方法仍无统一标准。现关于SCAD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选择及预后的相关知识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腔内影像学特征,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经IVUS或OCT确诊为SCAD的17例患者,借助SCAD冠状动脉造影分型对病变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SCAD患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随访事件。结果 17例SCAD患者中,临床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7/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5/17),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5/1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左前降支14例(14/17),左回旋支2例(2/17),右冠状动脉1例(1/17)。SCAD分型示Ⅰ型2例(2/17),Ⅱ型10例(10/17),Ⅲ型5例(5/17)。17例患者中,10例(10/17)行IVUS检查,11例(11/17)行OCT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IVUS和OCT检查。IVUS和OCT均能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及分隔开的真腔和假腔。4例(4/17)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3例(13/17)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4例(4/17)患者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其中2例接受PCI的患者支架通畅,IVUS检查示支架贴壁良好;另2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IVUS检查示夹层消失。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任何缺血事件。结论SCAD是临床少见的一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IVUS和OCT有助于准确评估SCAD,进而为SCAD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因之一,由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壁内血肿导致心肌灌注不足而形成。SCA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ACS在急性期管理上明显的不同,确诊SCAD的患者除出现持续性胸痛或临床症状不稳定的情况外,多建议采用保守治疗策略,70%~97%的SCAD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后会发生“愈合”。由于SCAD的诊断思路、治疗策略以及临床预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截然不同,所以提高对SCAD这一疾病的认识并且合理选择影像学技术协助确诊SCAD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性撕裂或血管壁内自发出血造成血管夹层,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导致的疾病,是年轻女性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猝死的重要原因。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比,SCAD多见于女性,妊娠、性激素水平以及系统性动脉疾病如肌纤维发育不良、精神上的刺激因素等与女性SCAD相关。女性SCAD复发率较高,准确诊断SCAD对于指导女性ACS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女性SCAD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阜外医院2004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病历系统中诊断为冠状动脉夹层的病例58例,共发现SCAD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SCAD患者平均年龄(48.1±13.3)岁,女性8例(33.3%),18例(75.0%)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28处夹层病变,病变类型均为1型,15处(53.6%)病变累及右冠状动脉,有4例(16.7%)患者合并多支冠状动脉夹层。TIMI血流3级22处(78.6%)病变血管中有6处行血运重建治疗,而TIMI血流小于3级的6处病变中有4处行血运重建治疗。初始血运重建策略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6例(25.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溶栓治疗均为2例(8.3%),余14例(58.3%)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1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1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例(4.2%,脑梗死)。结论:SCAD患者经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多数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是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诊断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存在着不小的并发症风险。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已经证明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1],特别是其极高的阴性预测值,提示CCTA可以作为ICA的"看门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