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应用CBP治疗35例老年RHF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血氧饱和度、血生化、血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CBP治疗后患者水肿明显减轻,收缩压(SP)、舒张压(DP)下降,HR、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升高;血清钾、钠、氟恢复正常。尿素氮及血肌酐下降;血pH值、血碳酸氲根(HCO3^-)升高,血氧分压(PaO2)升高;LVEF明显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CBP能有效纠正老年RHF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心力衰竭,短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顽固性心衰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顽固性心衰患者42例,均给予药物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临床药物治疗无效,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并于治疗前后以心脏彩超、心脏正位片及血清B型尿钠肽(BNP)检查,测量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CVP),观察肺部哕音、水肿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心胸比值缩小,血清BNP降低,CVP、血压、心率明显改善,水肿减轻甚至消失;心功能改善1.5级,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在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临床药物治疗无效,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并于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超、心脏正位片及血清B型尿钠肽(BNP)检查,测量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CVP),观察肺部啰音、水肿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心胸比较缩小,血清BNP降低,CVP、血压、心率明显改善,水肿减轻甚至消失。结论: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慢性肾功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采用CRRT治疗前后心率、血肌酐、尿素氮、血离子、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结合力、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CRRT治疗后患者心率减慢、血肌酐、尿素氮下降、血清钾、钠、氯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上升、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能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45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血生化、血气分析及心功能变化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和Boston评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呼吸(22.25±3.21)次/min、心率(109.62±21.67)次/min,APACHE II评分(20.48±5.01)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查,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碳酸氢根(HCO_3)、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检查,治疗前后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4例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顽固性心衰)患者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离子(K^+、Na^+、Cl^-)、血气分析、B型脑钠肽(BNP)、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治疗过程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律、心率(HR)变化并每天记录尿量。结果全部患者经过CVVH治疗后,症状与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显著增加。结论CVVH能够平稳清除水及毒素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焦亚彬 《当代医学》2016,(14):30-31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30例,患者住院后均接受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贝朗机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平均治疗时间(72.1±5.6)h。记录治疗前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和血生化、血气分析,进行治疗后每12小时记录1次生命体征情况和血生化、血气分析,并将2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明显改善,呼吸、心率和血压情况均逐渐趋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呼吸(24.2±3.6)次/min,心率(106.6±23.2)次/min,血压(80.5±9.8)mmHg,APACHEI I评分(18.9±4.4)分,血生化、血气指标HCO3-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纠正,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指标情况明显下降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生化、血压、心率、呼吸、尿量、肾功能、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2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低钠高钾血症得到纠正,心率、呼吸下降,尿量增加,肾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对比统计学有明显差异.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CBP治疗的3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48、72 h血生化、血气分析、血压、呼吸、心率、氧合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6.8%,CBP治疗后31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水肿明显消退、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血压偏高者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治疗后24、48、72 h心率、呼吸、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及水电酸碱失衡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P技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赵芳  舒进田  徐琴  曹毅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270-3272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37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及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37例患者采用CBP治疗后,32例有效,其中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14例(37.8%),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18例(48.6%),总有效率为86.5%。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较治疗前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B型脑钠肽(BNP)下降;随着血清钾、钠、氯恢复正常,心室负荷减轻,心律失常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降低BNP,改善心律失常,短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比较患者临床转归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_2)、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UN、SCr等肾功能指标亦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有较高疗效。治疗过程中无出血、感染等血液净化相关并发症出现,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费静静  华锋  周玮  陆晨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134-135,138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OSAHS合并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nCPAP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尿钠肽值(BNP)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常规药物联合nCPAP治疗6个月后,AHI、LVDd、BNP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最低SaO2、LVEF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力衰竭,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89例COPD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PD患者BNP水平与LVEF水平负相关,与LVEDD水平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结论:BNP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可以作为指导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9例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筛选出来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研究组分为:轻中度组18例(AHI≤30)和重度组21例(AHI30)。采用nCPAP呼吸机每晚7~9h的治疗,持续12周,比较治疗前后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SaO2最长低通气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尿钠肽值(BNP)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使用nCPAP治疗12周后,AHI、最长低通气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最低SaO2和平均SaO2则显著上升,LVDd、LVEF、BNP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nCPAP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还能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持续新活素应用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9月-2012年9月间接诊的85例ST段抬高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2)与对照组(B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持续泵入48-72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 1住院期间持续新活素应用治疗(A组)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NT-pro BNP降低,与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一年,A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B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持续新活素应用,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对其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入选6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例34例,在常规纠正心衰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起始剂量均为25μg/m in,连用3d;而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初次采取2.0ug/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后以剂量速率0.01μg/(kg.m in),持续静脉使用3d,这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状况好转率、心率、尿量、收缩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情况。结果临床状况好转率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改善及尿量改善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顽固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在全身临床状况缓解方面优于硝酸甘油,疗效显着,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脑钠肽(BNP)评价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BNP、6分钟步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MWT和BNP均能有效评价缬沙坦治疗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