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儿 :男 ,6岁。被热面条汤烫伤腰背部、臀部及四肢等处 ,烫伤面积为深Ⅱ度 2 0 %TBSA。伤后在当地医院输液防治休克、抗感染及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 ,次日患儿出现高热 (最高体温达39 .9℃ )、昏迷、惊厥等症状 ,经积极抢救后好转 (昏迷时间不详 ) ,但患儿精神萎靡 ,右侧肢体僵硬 ,转来我院。体检 :T 38.3℃ ,P12 4次 /min ,R2 8次 /min ,BP90 / 70mmHg。患儿表情淡漠 ,时有尖叫 ,智力低下 ,右上、下肢肌张力增高 ,病理反射未引出。躯干、四肢及臀部见散在烫伤创面 ,潮湿、有脓性分泌物。入院后给予清创 ,创面外涂SD Ag糊 ,红外线…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治疗幼儿烧伤并急性肾衰竭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0.6-3.6岁,平均1.82岁.其中烫伤3例,火焰伤、化学灼伤各1例.烧伤部位分布于头面部、四肢、会阴部、躯干及臀部等.烧伤总面积17%-49%(33.2±16.8)%;深Ⅱ度-Ⅲ度面积3%-15%(9.4±5.8)%.  相似文献   

3.
紫癜、感染、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摘要患儿,女,2岁,因头面部、手部等全身暴露部位广泛瘀斑伴肢端肿胀1 d急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天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面部、双手部等全身暴露部位肿胀,很快形成瘀斑,融合成片,呈青紫色,类似于面部和肢端严重烧伤,面部水肿,躯干等其他部位无出血点及瘀斑,无血尿及便血,不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灼伤过去无特效药治疗,我院自1983年4月~1989年11月应用口服紫草油治疗误服强腐蚀剂致消化道灼伤患儿6例,获得满意疗效。患儿年龄1岁~4岁,误服氢氧化钠5例,来苏尔1例,2~24小时入院治疗。临床表现有疼痛哭闹、流涎、  相似文献   

5.
过氧乙酸致小儿消化道烧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乙酸致小儿消化道烧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比较分析近期治疗的过氧乙酸造成小儿消化道烧伤的7例患儿(男6例,女1例,年龄3~13岁)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误服强酸造成消化道烧伤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烧伤部位、处理方法、手术术式和随访结果。结果:7例误服过氧乙酸的患儿除对食管造成烧伤外,主要损伤胃部(6/7),根据不同的烧伤情况决定术式:包括早期留置胃管,晚期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胃造瘘、食管钢球扩张术等。7例误服过氧乙酸患儿均得到随访6~9个月。结论:过氧乙酸除对食管造成烧伤外,主要损伤胃部。过氧乙酸对消化道烧伤的治疗,早期处理和留置胃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为一种比较罕见的外胚叶异常的X-连锁显性遗传性皮肤疾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绝大部分患者为女性。1临床资料患儿,女,8个月。因全身色素沉着伴右侧肢体抽搐8个月于2007年6月5日入院。患儿生后躯干、四肢末端皮  相似文献   

7.
脑水肿是大面积烧伤患儿较常见的并发症,积极防治脑水肿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纳洛酮可预防及显著减轻脑水肿,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明显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本文比较近2年来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和单纯补液抗休克治疗的头颈部烧伤患儿临床资料,探讨纳洛酮对脑水肿的防治效果。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5个月.因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4d入院,患儿有右侧腹股沟斜疝反复嵌顿病史,于4d前斜疝再次嵌顿行手法复位后,发现患儿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来我院就诊,检查:右侧睾丸附睾均弥漫性增大,质地偏硬,无压痛.查AFP正常,彩超提示右侧睾丸下部不均匀团块.行右侧疝囊高扎及右侧睾丸探查术,见右侧睾丸及附睾均弥漫性增大,色泽苍白,质地变硬,未触及明显正常睾丸组织,考虑睾丸肿瘤.恶性可能,并侵及整个睾丸,遂行睾丸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触非强酸强碱、非高温物质所致的儿童皮肤烧伤样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来收治的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非强酸强碱、非高温物质所致的儿童皮肤烧伤样损伤患儿32例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治疗经过及临床疗效。结果致伤原因以接触煤油、农药、刺激性中药以及干燥剂等为主。32例均获治愈,病程10~13d,未遗留明显瘢痕及其它后遗症。讨论接触煤油、农药、刺激性中药及干燥剂等非强酸强碱、非高温物质能导致儿童皮肤烧伤样损伤。该类损伤较浅,应按烧伤治疗原则进行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有效处理疼痛的重要性常常被医护人员低估。儿童术后伤口的疼痛对其有直接的心理影响,对患儿及家长也有身体和情绪上的影响。目前许多患儿都带着未愈的仿口出院,如阑尾切除术、矫形外科手术或烧伤、擦伤等。这就要求在社区门诊得到处理。本文对儿童伤口疼痛的处理,如何减少疼痛对儿童及家长的心理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8岁,因“躯干、四肢、面颈部风团、剧痒头晕8h”,于2004年9月2日3:00pm入院。患儿于人院前8h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面颈部皮肤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起初散在分布,瘙痒剧烈。部分风团逐渐融合成片。患儿逐渐出现头晕、心慌、烦躁、恶心、出冷汗,无发热、腹痛、  相似文献   

12.
小儿中肾管源性囊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儿:女,4岁。两年来经常出现尿频尿痛,伴发烧。按“肾盂炎”治疗疗效不显,近1个月来又发现右侧腹部有一肿物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于躯干及四肢的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类RM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7年7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治、原发瘤灶位于躯干及四肢的RM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疗效。治疗方式为化学治疗、手术和放射治疗。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6例原发瘤灶位于躯干及四肢的RMS患儿,占同期总RMS患儿的10.7%,男性9例,女性7例,中位发病年龄46.1个月。原发瘤灶位于躯干者7例(胸背软组织3例,臀部2例,肛周赘生物2例),原发于四肢者9例(上肢6例,下肢3例);3例患儿存在远处转移:肺转移2例,颅内转移1例;区域淋巴结转移8例。病理分型:胚胎型9例,腺泡型7例;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11例,Ⅳ期3例。所有患儿均采取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其中3例患儿行二次手术治疗,16例患儿中13例给予放射治疗(总剂量:36~50.4Gy)。16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1±7.1个月,1例死亡,3例完全缓解,9例病情稳定,3例病情进展,总生存率为94%(15/16)。四肢组及躯干组RMS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8%及50%。结论躯干及四肢为RMS预后不良部位,原发瘤灶位于四肢的RMS患儿病理分型以腺泡型多见,且病初局部浸润及淋巴结受累比例高,整体预后较差,病初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2岁。因外阴畸形及大小便异常2年科院。患儿生后即发现外阴部异常,左右各有一女性外阴,肛门位于右侧,左侧对应处为一类似肛门闭锁之隐窝。二便大多从右侧外阴和肛门排出.左侧外阴也有少量大小便排出。入院检查:患儿发育正常。右侧外阴和肛门基本正常,有正常外形的大小阴唇,尿道和阴道。左侧外阴仅有小阴唇和一阴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15d。入院前一周其母胸腹部及面部出现水痘,未与患儿隔离,并继续哺乳。患儿于入院前3d躯干、面部出现散在的少量红色丘疹,家长未予重视,皮疹逐渐由稀疏转为密集,部分丘疹转为疱疹,入院前一夜遍布全身,并发热、烦躁、哭闹、拒奶、尿量减少。体检:T39℃、P200次/min、R66次/min、体重3kg,神志欠清,精神差,呼吸急促,全身皮肤、头皮、面部、躯干、四肢、眼睑边缘、指趾甲缝隙内布满红色丘疹及疱疹,疱疹直径2~3mm,绝大部分疱内液体浑浊,非常密集,疹间几乎无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6.
躯干肌强化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不同的躯干肌训练方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CP患儿80例,分为常规组(34例)和躯干肌训练组(46例),常规组采用我科常规平衡训练方法,躯干肌训练组则在常规平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躯干肌的训练,两组其他康复治疗相同。由专人采用社会适应性行为评定ADL量表和GMFM运动疗效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常规组和躯干肌训练组治疗后ADL评分和GMFM平衡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评分普遍增高,且躯干肌训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强化对部分躯干肌的训练,即在加强前屈和后伸肌群训练的同时,增加躯干旋转肌群的训练,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对CP患儿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病例摘要 患儿,男,5岁,以右侧面部无汗伴眼裂变小,右颈部逐渐增大之包块2月余来诊。约于2月前家人发现患儿哭闹或玩耍后左侧面部出汗,明显潮红,右侧无汗且皮肤为本色,右侧眼裂小于对侧,家人未予介意。来诊前一个月发现患儿右颈部一核桃大小之包块,逐渐增大,疑为何杰金氏病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可扪及3-5cm×4-5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移动度差,右侧眼裂小于左侧,眼球轻度凹陷,瞳孔直径较右侧小2mm,对光反应良好。胸片:心肺、纵隔无异常。腹部B超:肝脾不大,腹膜后未探及肿…  相似文献   

18.
小儿阑尾炎合并鞘膜积脓罕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 患儿,男,13岁,因“右侧阴囊红肿疼痛7d”入院。于院外以睾丸炎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近日来出现腹痛。体查:精神反应可,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肌稍紧张,未扪及包块,肠鸣音可,右侧阴囊红肿明显,睾丸增大,触痛明显。  相似文献   

19.
Zhuo BY  Lu GJ  Ye ZZ  Han Y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44-944,i001
患儿男,54min。因发现皮肤酒红色斑54min于2003年4月入院。患儿孕41“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4700g,出生史无异常。体格检查:颜面、肢体、右侧躯干、双臀、双足皮肤大面积焰色斑,局部压迫时褪色,形状不规则。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力正常。母孕期无任何疾病史及服药史,家族无类似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血糖、CRP正常,TORCH(-)。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10岁.因躯干及四肢近肢端出现红色斑丘疹,表面有多层银白色鳞屑3个月来诊。无家族史.体检见皮损直径在0.5cm 左右,呈钱币状,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远心端,刮去银白色鳞屑可露出发亮的薄膜,刮去薄膜则有点状出血.心,肺、腹未见异常.血常规、血沉、抗“O”、C 反应蛋白、补体C_3、肝功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