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省昔阳县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昔阳县471人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HBV感染标志,其阳性率分别为10.19%、34.61%和19.11%,HBV总感染率为52.65%,表明昔阳县为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sAg、抗-HBs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年龄分布呈一特殊模式: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至30岁年龄组为高峰,后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抗-HBs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略有下降,到50岁年龄组又升至一个高峰。HBsAg阳性率农民显著高于干部,HBV感染率也以农民为最高(59.55%)。食品从业人员由于受历次检查的筛选,HBV感染率最低(37.50%);男女性别HBV感染机会相同。分析三项HBV感染标志的传染源作用和HBV感染情况,为制订乙型肝炎防治重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后,出现至少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所说的乙肝五项指标(即“二对半”)就是这三对抗原抗体系统中最常检测的五个指标,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ELISA法检测。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为病毒复制的良好标  相似文献   

3.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齐(PHC)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标志的分布状况。方法:选择全市40家医院收治住院确诊PHC患者100例,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和抗-HCV检测。结果:PHC组HBV和抗-HCV的感染率分别为89.0%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者的ARP(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3.0%和88.0%。HBV血清学标志在PHC的分布较高的是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组合。协同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BsAg、抗-HCV同时阳性者的OR值为46.28,较单一指标阳性的OR为高,也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HBV和HCV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1996~1998年,我们对本市各医院、防疫站门诊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携带者,进行HBV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液及血制品感染因子检测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目的 了解1997-1999年度我市临床使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中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ELISA、PCR和TRUST对171份血液、83份血制品检测了抗-HAVIgM,HBsAg,抗-HCV,HCVRNA、抗-HIV1 2、TRUST、TPPA。结果 171份血液标本抗-HAVIgM、抗-HCV、抗-HIV1 2皆阴性;HBsAg阳性1例(0.058%),酶毒1例(0.058%);83份血制品杭-HAVIgM、HB,抗-HIV1 2、TRUST均阴性,抗-HCV阳性率为24.1%,均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取4个批号阳性的各2份进行HCV-RNA检测。结果6份HCVRNA阳性。结论 1997-1999年度临床上所使用的血液及血制品(人血丙种球蛋白)仍存在残余危险,需采取措施减少残余危险度。  相似文献   

6.
110例丙型肝炎病人HBV重叠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丙型肝炎HBV重叠感染的血清状况.[方法]用TC-PC多聚酶链反应及ELISA酶链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110例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RNA及抗-HCV检测,并用ELISA方法与对照组一同进行抗-HCV、HBsAg、抗-HBc、HBeAg检测.[结果]丙型肝炎的HBV重叠感染率为78.18%(86/110)和正常人群的HBV感染率24.60%(33/125)相比P《0.001,OR(观测率)值为9.99,ARP为90%;丙型肝炎的HBV重叠感染和单一HCV感染的抗-HCV水平(S/Co比值)均值比P《0.20,差异无显著性;HBV和HCV重叠感染其HBeAg感染率很低,和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HBeAg的(S/Co比值)均值比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人极易重叠感染HBV;丙型肝炎病人抗-HCV抗体水平较低,重叠感染后其HCV抗体水平不受影响;HCV与HBV重叠感染干扰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传染病。血液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故控制与管理献血员,是降低HBV感染水平的重要措施。当前,献血员在献血前一律检测HBsAg,如HBsAg阳性,则禁止献血。尽管如此,输血后乙肝感染率仍很高提示HB-sAg阴性血液仍有传染乙肝的可能性。据有关资料阐述,乙肝感染者血液中另一种标志物抗—HBc如滴度很高,可有HBV复制;但其滴度达到什么程度复制,其在乙肝传播中有什么作用未见报道。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对单一抗—HBc阳性献血员与乙肝传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东兴口岸1995年1至12月1392名入出境人员HBV五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共检出HBV感染者311名,阳性率为22.34%,以HBsAg、抗—HBe、抗—HBc三项共存阳性的检出率为最高,为4.74%。检测结果显示,HBV在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各单项阳性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HBV标志物检测项目的增加可提高HBV感染的检出率。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董伟  刘丽  王爱荣 《工企医刊》2006,19(2):43-44
恩替卡韦(Entecavir)为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一种选择性抗HBV的口服抗乙肝病毒类药物,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乙肝病毒(HBV)在肝脏中的复制。用于病毒复制活  相似文献   

10.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体内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报告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 )同时阳性患血清中S区编码碱基序列及基氨基酸序列的为异特点。方法 以adr亚型的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HBsAg/抗-HBs均阳性的患体内扩增的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asy质粒,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特点。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双阳患与HBsAg阳性患血清中的HBV全S基因比较,核苷酸序列有4个核苷酸位点(0.3%)的替换突变,表面抗原氨基酸序列无特异性替换突变,但HBV多聚酶的间隔区氨基酸序列有3个位点的特异性替换突变。结论 HBV长期携带体内有HBV准种共存: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原因不能归因于病毒的变异,应归结于患免疫系统的个体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许春芹 《工企医刊》2004,17(2):103-104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分类上属于嗜肝DNA病毒利.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病毒颗粒由核心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可由母婴、血液、性行为和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乙肝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是高发区.无症状乙肝表丽抗原携带者为多,有1.2亿人的病毒携带者,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病而成为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传染源。通过判断HBV感染及其状  相似文献   

12.
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传染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能否传播输血后乙型肝炎(B-PTH)众说纷云。我们发现抗-HBc阳性血传染性的有无与HBV其他感染性标志有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受血者为本院妇科需要输全血的择期手术患者,半年内均未输过血或血制品,是HBV易感者。受血后0.5、1、2、3、6个月时各随访1次,记录临床所见,并抽血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02例单项抗-HBs 阳性者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73例(71.56%)在体外可被 HBsAg 中和,其中 S/N<10者中和试验阳性率仅为20.83%,提示低水平单项抗-HBs 阳性者非特异性反应较多。经1年随访,102例单项抗-HBs 阳性者有53例(51.96%)转阴,其中 S/N<20者阴转率高达85.71%;在抗-HBs 中和试验阳性组中,抗-HBs 阴转率显著快于中和试验阴性组(p<0.001),且阴转率随 S/N 比值的增大而下降,而在抗-HBs 中和试验阴性组中,单项抗-HBs 的 S/N 比值与其阴转率间的关联性不显著(p=0.1995),说明低水平和抗-HBs 中和试验阴性的单项抗-HBs 阳性可能与 HBV感染无关。鉴于低水平单项抗-HBs 阳性者非特异性反应较多,在对“高危人群”用 RIA 法筛选 HBV 易感者时,宜将 S/N 比值提高至10作为对 HBV 有免疫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感染肝炎(HBV)、丙型病毒感染肝炎(HCV)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疗效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1875例HBV、563例HCV、488例体检健康者(HC)的抗核抗体谱(ANAs)阳性分布;根据病毒性肝炎患者抗核抗体谱结果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纳入有完整资料的患者为456例。 结果HBV患者的ANAs阳性率为18.40%,HCV患者为11.90%,HC患者为4.10%,病毒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ANAs阳率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组的ANAs阳性率与H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抗体有:抗dsDNA抗体、抗Nucleosome抗体、抗Histone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AMA-M2抗体、抗CENP-B抗体。最常见SSA/Ro52抗体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s性别比较,阳性组女性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ANAs阳性组AST、ALT、GGT、TBI均高于阴性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肝炎患者ANAs阳性组IgG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通过检测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多项抗核抗体谱,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转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出入境人员不同滴度的HBsAg阳性血清抽样检测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e”系统和抗-HBe88例。结果表明,HBeAg和抗-HBe与PHSA-R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7和0.8527,此时,PHSA-R括性高(1:500),其检出率为80.65%;而抗-HBe与PHSA-R呈负相关,相关系擞(r)为-0.8261,且活性低(1:20),其检出率为14.04%。故PHSA-R(1:500)可作为HBsAg陸康携带者HBV感染和预后的一种新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多数献都认为它必须依附乙型肝炎病毒(HBV)才能复制,但也有报道它可依附其他嗜肝病毒复制,为了了解丁肝与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本把608份血清标本进行抗-HDV IgM、抗-HAV IgM、HBsAg、抗-HBC IgM、抗-HCV、抗-HEV IgM检测,并作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输血后肝炎主要由丙肝病毒引起,用特异性 EIA 法检测抗—HCV,筛选供血(浆)员,以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倍受重视。我们检测了2298例献血(浆)员的抗—HCV、HBsAg 和 ALT,来了解宿县地区献血(浆)员的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其与 HBsAg、ALT 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输血或介入性检查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临床各科收治的33 683 例拟输血及介入性检查前患者的上述4项感染指标进行检测。结果33 683例患者上述4项感染指标总阳性4 056例,阳性率为12.04%。其中HBsAg、抗 HCV、抗 TP和抗 HIV阳性率分别为8.94%(3 011例)、1.20%(405例)、1.86%(628例)和0.04%(12例)。32例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1例抗HIV阳性的患者合并感染HBV和TP。结论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率较高,术前检测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之一,HBV的传播及其广泛,人群中HBV检出率为5%-15%不等。我们于1998-2001年对我市健康体检中确定为:HBsAg阳性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的调查,现将调查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山东省HGV感染状况,探讨HGV感染与HCV或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77例非甲至戊型肝炎患者和361名献血员进行了血清抗-HGV检测。结果 共检出血清抗-HGV阳性者53例,阳性率3.49%。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8.93%)显著高于乙型肝炎患者(3.32%)(χ2=8.80,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4.82%)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患者(0.79%)(χ2=10.79,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阳性率(8.00%)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患者(χ2=10.23,P<0.01)。结论 HGV感染可表现为病毒携带状态、亚临床型和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患者较乙型肝炎患者更易重叠感染HGV,HGV与HCV或HBV重叠感染可能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