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以降低MODS的病死率。方法21例产科MODS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选择性肠道去污、经胃肠道营养、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和控制消化道出血等综合措施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结果21例产科MODS中出现胃肠功能障碍9例,占42.86%;死亡6例,其中4例并发胃肠功能障碍(66.67%)。结论产科MODS死亡病例极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早认识、早干预、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早发现胃肠功能障碍,积极治疗与护理。结果:79例患者中43例好转出院,3例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防治老年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是降低MODS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相互关系及早期诊断和及时给予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及时控制原发病,强调综合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有效控制胃肠功能障碍,措施为:(1)禁食;(2)胃肠减压;(3)肛管排气或用5%生理盐水灌肠;(4)保护胃肠黏膜。止血、抗酸;(5)改善胃肠道微循环,恢复胃肠运动功能;(6)保护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治内源性感染措施。结果感染在MODS合并胃肠功能障碍中占重要地位,严重缺氧、酸中毒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MODS患儿病死率与无胃肠功能障碍者有显著差异,X^2=9.32,P<0.05。结论重视MODS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降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胃肠功能障碍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综合治疗68例新生儿HIE并胃肠功能障碍,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本级HIE并胃肠功能障碍68例中死亡3例,病死率4.4%,死亡原因皆为3~4个器官功能缺血低灌注,是降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对14例产科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均存在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发生功能衰竭,病因重度妊高征7例、产后出血5例、产后感染1例、过期流产1例。孕产妇抢救成功10例,4例死亡,病死率28.6%。围产儿13例,死亡5例,死亡率38.4%。导致MODS的主要病因为重度妊高征及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最为多见。结论:积极治疗妊高征及产后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肾衰及凝血功能障碍,阻断MODS发病的序贯过程是减少产科MODS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MODS患儿并发32例胃肠功能障碍进行不同方式的早期干预治疗;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62.5%,死亡12例,死亡率37.5%;结论:提示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早做出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实施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组82例和胃肠功能障碍未改善组88例,通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情况分析评价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胃肠功能未明显恢复病人显著降低.结论 积极恢复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儿免疫力低下,感染不易局限,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脓毒症与器官功能衰竭.胃肠功能衰竭既然是MSOF中的一部分,随着MSOF更名为MODS,也相应改称为胃肠功能障碍为宜.北京市MODS课题组前瞻性收集2003~2006年的1087例MODS患者临床资料,总病死率60.4%,其中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0.5%,病死率为67%[1].  相似文献   

9.
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始发因素,对其早认识、早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就200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94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方法 比较MODS患儿在合并感染、不同程度缺氧、酸中毒情况下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观察其发生率与三者的线性依从关系。结果 原发病为感染性疾病的MODS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 4 0 2 0 % ,与非感染性疾病组 (2 1 2 1% )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3 92 ,P <0 0 5 ) ;MODS患儿中处于缺氧状态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 38 83% ,非缺氧者的发生率为 18 75 % ,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38,P <0 0 5 ) ,且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有增加的趋势 (χ2 趋势 =13 4 5 ,P <0 0 1) ;MODS患儿中合并酸中毒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 4 0 6 6 % ,非酸中毒者为 18 4 2 % ,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90 ,P <0 0 1) ,且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酸中毒程度的加重有增加的趋势 (χ2 趋势=8 4 4 ,P <0 0 1)。结论 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感染、缺氧程度、酸中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多发性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救治措施。方法:对36例严重多发性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组36例,死亡6例,病死率16.67%,主要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正确使用呼吸机治疗、改善胃肠道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培明 《河北医学》2011,17(3):377-3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脑梗塞组。两组均采用吸氧、控制血压、降低颅压、保护脑功能、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合并糖尿病组同时控制血糖疗法,连续治疗3周。结果:糖尿病合并组60例中治愈9例、显效15例、好转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50例中治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两组比较P〈0.05。结论:早期控制好血糖,实行降脂降压,改善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措施是减少脑梗塞并发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并发酸碱失衡的认识.方法对2 538例SIRS/MODS患者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HCO3-),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与血清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患者至少符合修订后SIRS标准2项以上(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PaCO2下降、白细胞计数异常);MODS患者则符合各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 2 538例SIRS患者符合2项标准者835例(32.9%),3项者977例(38.5%),4项者726例(28.6%);并发MODS者498例(19.6%);全组死亡282例(11.1%);病死率随SIRS标准的项数增多和MODS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数增加而升高(P<0.05).2 538例动脉血气分析中2 129例(83.9%)伴有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单纯酸碱失衡1 227例(57.6%),二重酸碱失衡695(32.6%),三重酸碱失衡207例(9.7%);符合SIRS 2项标准者酸碱失衡557例(26.2%),3项者657例(30.9%),4项者482例(22.6%),MODS者酸碱失衡433例(20.3%).结论 SIRS/MODS患者原发性疾病常可引起呼碱或呼酸,严重者可发生三重酸碱失衡,严重的呼碱并代碱、呼酸并代酸可导致重度的碱血症或酸血症,而使病情加重,甚至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4.
大黄治疗小儿肺炎合并严重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对小儿肺炎合并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肺炎合并严重胃肠功能障碍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内服大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6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30.3%,死亡率为35.3%,而对照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匀为50.0%,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黄能有效地纠正胃肠功能障碍,防止病情向MODS演变,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直肠滴入通腑理肺汤对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通腑理肺汤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通腑理肺汤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直肠缓慢滴入通腑理肺汤;对照组给予每日等量生理盐水直肠滴入,两组均接受2次/d治疗。治疗3d、7d时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学积分、C反应蛋白水平、胃液pH值、胃排空试验腹内压力、健康状况评分系统、MODS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变化并行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评价。结果通腑理肺汤患者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学积分均降低,治疗7d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CRP、胃排空试验、腹腔内压力、MODS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胃液pH值明显升高,通腑理肺汤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可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MODS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中医改善级调节胃肠功能,提高胃液pH值,改善调节胃肠功能,提高治疗严重脓毒症效率,其机制可能同降低血CRP水平、炎症反应及腹腔内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木寿 《河北医学》2006,12(4):358-360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5年至2004年间我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保健院诊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108例,对致伤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48例,占44.44%,坠落伤21例,占19.44%,撞击伤19例,占17.59%,踢伤9例,占8.33%,刀刺伤8例,占7.41%,其它伤3例,占2.78%。并发切口感染9例,肠粘连4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3例,切口裂开及肺部感染各2例。治愈105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合并伤伴创伤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导致MODS。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的冲洗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等均为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  相似文献   

17.
董承刚  华啸 《黑龙江医学》2007,31(4):295-296
目的探讨暴发性胰腺炎(FAP)患者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1998-01-2006-01收治的23例FAP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亡原因及时间、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FAP患者病死率为65.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F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全身感染、胰腺脓肿腐蚀血管所致腹腔内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FAP患者早期病死率高,发病7 d内死亡16例,占69.6%。结论FAP的特点是早期病死率高、预后差。预防及早期治疗MODS,适时手术是降低FAP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硫酸镁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 10 5例为研究对象 ,均无合并伤及并发症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通过不同时期GCS、死亡率及伤后半年GOS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第 5天及 1月时的GCS分别为 10 .1± 2 .2、13 .5± 2 .4,与对照组7.6± 2 .4、10 .8± 1.0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5天、1月、半年死亡率 ,治疗组分别为 2 / 5 5 ( 3 .64 % )、3 / 5 5 ( 5 .45 % )、4/ 5 5 ( 7.2 7% ) ,与对照组 8/ 5 0 ( 16% )、9/ 5 0 ( 18% )、12 / 5 0 ( 2 4%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随访半年GOS预后评分 ,治疗组Ⅰ级 3 5例、Ⅱ级 11例、Ⅲ级 4例、Ⅳ级 1例、死亡 4例 ,对照组分别为 15例、10例、10例、3例、12例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应用硫酸镁能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及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2 1例进行治疗 ,4周后观察血压、心功能、心率、血脂、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 4周后观察到血压稳定下降 ,有效率 90 .5 % (P <0 .0 1) ;心功能改善 ,有效率 85 .7% (P <0 .0 1) ;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恢复 ,副作用轻微。结论 :苯那普利和利尿剂吲哒帕胺联合使用 ,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有降压和改善心功能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3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内科保守治疗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病死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44.7%,病死率为21.1%,治疗组有效率88.9%,病死率为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