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恒潦 《民航医学》1992,2(2):26-27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自1969年以来对长管状骨慢性骨髓炎29例,采用病灶清除自家凝血块充填残腔法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式冲洗结合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CPC)链珠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8月,病灶清除碘复原液浸泡后盐水脉式反复冲洗,然后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局部应用治疗慢性骨髓炎30例(股骨19例,胫骨11例),随访其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4月,平均11.5月。除1例随访11个月因车祸死亡,27例效果优良,2例复发,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碘复浸泡盐水脉式冲洗结合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链珠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开放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伤口感染甚至并发慢性跟骨骨髓炎已不少见,治疗非常困难。1996—2006年我科收治跟骨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伴溃疡瘘管或皮肤缺损患者11例,采用病灶清除,Ⅰ期或Ⅱ期自体髂骨开放植骨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呋喃西林溶液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洌慢性耐药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术,术后应用0.02%呋喃西林溶液与生理盐水交替进行缓慢灌注冲洗,体温正常,局部无炎症表现,引流液清晰透明后拔管。结果:近期效果良好,29例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5个月,无复发。结论:呋喃西林溶液灌洗疗法是治疗慢性耐药性骨髓炎的良好方法,无明显毒、副作用,主要应用于难治性慢性耐药性骨髓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慢性骨髓炎是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为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反复发作,治疗周期长,临床治疗困难.运用局部滴注抗生素溶液髓腔置管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大大提高了治愈率[1-2].笔者自2008年9月以来对21例四肢管状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在传统的病灶清除、髓腔置管冲洗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将传统的橡胶引流管改为利用VSD材料进行负压引流,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术后降温加低温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武庆  张海森 《武警医学》1996,7(6):323-324
术后降温加低温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武警北京一总队医院外二科(北京100027)孟武庆赵志栋张海森①齐进如王伟何绥平②关键词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降温低温灌洗负压引流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病程长、远期疗效低的骨科常见病,其高达15%~30%的术后复发率一直不能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伴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16例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外露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骨质缺损较多行Ⅰ期或Ⅱ期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联合肌皮瓣、腓肠肌内或外侧头肌瓣加植皮,术后常规滴注引流进行治疗。男14例,女2例,年龄17~59岁。皮瓣面积6 cm×4 cm~18 cm×9 cm。结果随访6~24月,全部转移皮瓣一期存活。Ⅰ期植骨2例,Ⅱ期植骨4例1,例慢性骨髓炎复发,植骨失败,经3次清创后感染治愈;其余病例感染均未复发,植骨愈合好,植骨愈合时间3.4~6.7月,平均4.6个月。结论腓肠肌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并骨与软组织缺损,既可以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又可以进行创面覆盖,同时还可以进行滴注引流,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用灌注引流治疗骨髓炎54例,其中急性骨髓炎21例、慢性骨髓炎33例,本组优45例占83.3%,良6例占11.1%,其优良率占94.4%。本法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灶及开窗引流,切开脓肿,摘除死骨,放置双套管引流管持续灌注负压吸引,一期缝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灌注引流治疗骨髓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以来,采用阳和汤加味内服,联合骨内清创,及病变区域消毒处理及肌瓣移植充填手术,治疗慢性骨髓炎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7—60岁,平均38岁。病灶部位:股骨9例,胫骨21例,腓骨2例,跟骨4倒。病程1—7年。病例选择:血源性骨髓炎20例,外伤性骨髓炎14例,邻近局部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含有硫酸妥布霉素的磷酸钙骨水泥(CPC-T)对外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本组18例外伤性骨髓炎病例行病灶清除,术后以CPC-T行骨缺损填塞.结果本组均临床治愈,无不良反应.其中12例随访8~11个月,平均9.3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使用CPC-T能解决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填塞问题,同时它具有抗菌素缓释的效果.该方法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黄褐斑患者241例随机分为三组:OPT组76例采用波长515~1200nm OPT治疗,治疗3~4次为一疗程,每次间隔3~4周;中药组80例以中药越鞠汤加减治疗;联合治疗组85例行OPT结合中药越鞠汤加减治疗。治疗后评价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41例患者治疗后,黄褐斑色泽逐渐变淡,皮损面积减小,其中OPT组治愈15例,复发12例,有效率79.0%;中药组治愈16例,复发5例,有效率82.5%;联合治疗组治愈31例,复发1例,有效率97.7%。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结论优化脉冲光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内服中药,静脉注射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6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6例治疗后旋股内、外动脉血管分支数目较治疗前增多、增粗,7例闭塞的股骨头上动脉再通,但仍较细小,5例股骨头上动脉延长,6例无明显改变。疼痛消失46髋,明显减轻15髋。功能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广谱抗癌性中药的外科临床验证(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祖国医学中"扶正驱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辩证论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判断中医药的广谱抗癌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较典型的恶性肿瘤32例,根据中医外病内治、内病标本兼治的原理,选择主要成分为党参、北沙参、鸡内金、鳖甲胶、阿胶、焙蛤蟆粉、炒蜂房、生大黄、蜣螂、粉丹皮、甘草等中药,根据个体情况加减给予服用,而不用其他西药。从近期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辅助检查及中远期复查来判断中药的广谱抗癌作用。结果:17例晚期乳癌均在1周内肿物明显变小或肤色转正常,除1例2个月后中断治疗,3例中转手术及化疗,其余13例生存期最短5年(75岁),最长10年,均能正常生活及劳务。11例肝癌术后复发,肝叶比例失调、脾大患者,门诊中药治疗达5年以上,脾肿大消、肿瘤标志物测定正常。3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者,服用中药治疗1周复查MR病灶变小。1例甲状腺癌左胸壁及肺多部位转移,中药治疗2d后颈前肿物即变小、软、可移动,门诊治疗观察已1年。结论:西医和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互补效应。中药所具有"虚则补之,实则消之"的双向调节机制而达到"扶正驱邪、软结散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20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5例,用中药治疗,连用两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结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生脉散加味与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治疗心衰更好的方法及药物。方法 治疗组服生脉散加味 ,对照组服卡托普利加利尿剂 ,15d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 11例中 ,显效 5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1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 6 0 %。两组比较 ,χ2 =4.89,P <0 .0 5 ,差异显著。结论 中药生脉散加味治疗慢性心衰比卡托普利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手部皲裂型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手部皲裂型角化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自拟中药方外洗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自拟中药方外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洗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角化性湿疹疗效显著,具有收敛生肌、祛风止痒、养血润燥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用针灸推拿、中药湿热敷、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第一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第二组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结果针灸推拿组总的有效率82.50%,中药湿热敷组总有效率为77.50%,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组总有效率为100%,三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疗效率更优于以上二组。结论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潜艇人员牙周炎1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潜艇人员牙周炎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198例潜艇人员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其中中西医组98例,采用局部洁治,清除龈上、龄下结石,调整咬合,去除刺激因素。牙周袋用3%双氧水反复冲洗,袋内滴入少年碘甘油液,并灭滴灵片;中西医结合组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在局部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牙周炎1号方、Ⅱ号方。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3%,优于西医组的80.6%(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潜艇人员牙周炎疗程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确立诊断标准,进行MRI检查,通过病例收集法和文献查询法,对收集到的275例患者进行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分析,按照"多数"原则确立证型。以症状为主,辅以舌脉象分析。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气滞血瘀五个基本证型。结果表明:本次观察证型呈现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的特征,具体分布为寒湿痹阻型为36.36%,气滞血瘀型为20.36%,脾肾阳虚型为18.18%,气血不足型为16.00%,肝肾亏虚型为9.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