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轶杰  王颖 《河北中医》2022,(5):797-800
目的 观察逍遥丸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中西医结合科门诊乳腺增生症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观察组62例加用逍遥丸,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乳腺疼痛、乳腺肿块大小及乳房肿块硬度评分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变化;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60/62),对照组总有效率79.03%(49/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乳腺疼痛、乳腺肿块大小及乳房肿块硬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EGF、bFG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为12.90%(8/6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连纱条对压疮患者局部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9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在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黄连纱条引流、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雷佛奴尔纱条引流、外敷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溃疡面愈合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压疮局部溃疡组织中bFGF、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1、2个疗程后bFGF、VEGF表达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bFGF、VEGF表达情况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纱条外敷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压疮溃疡创面局部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促进溃疡创面坏死组织的脱落和新生组织及血管的生长,从而促进压疮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变化.方法随机选择64例病理诊断确诊的HCC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药物相同,实验组行TACE,对照组静脉注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TACE术前3天和术后2周血清TGFβ1、VEGF、bFGF浓度.结果两组TACE治疗治疗后两周患者血清TGFβ1、VEGF、bFGF浓度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的远期疗效欠佳可能是其引起HCC患者血清TGFβ1、VEGF、bFGF过表达,导致肿瘤血管增生、侧枝循环的形成和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苦参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术后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5例)涂抹壳聚糖凝胶,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汤熏洗。观察患者疗效、临床体征、症状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含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分别为95.55%、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FGF、VEGF和PDFG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疼痛、创面面积、创面渗液及水肿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脉数、便血、舌质红苔薄黄、肛门异物感及肛门坠胀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采用苦参汤熏洗对患者疗效理想,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提升血清bFGF、VEGF和PDFG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干预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清洁换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联合外用rhaFGF治疗,对照组清洁换药后仅外用rhaFGF治疗。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4 d抽取空腹血,离心后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且评估14 d后患者切口平均干燥时间、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术后24 h平均引流量。结果:治疗组切口平均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bFGF、KGF、VEGF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4 d,2组bFGF、KGF、VEGF含量较术前升高(P0.05),且术后14 d治疗组bFGF、KGF、VE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rhaFGF对促进皮肤愈合的细胞因子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明显促进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防止切口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疏肝消癥方治疗乳腺增生症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消癥方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影响。方法:纳入在本院就诊的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每次10 mg,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疏肝消癥方治疗,日1剂,常规水煎早晚各1次。所有患者给予8周治疗。比较两组乳腺症状、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晨起抽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和bF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乳腺肿块大小、乳腺疼痛、乳房肿块硬度及症状(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VEGF和bFGF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消癥方可以提高乳腺增生肝郁痰凝证疗效,改善乳腺增生肝郁痰凝证症状,下调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M组及对照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EM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46.00%、23.33%,表达强度依次减弱,3组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中任何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VEGF表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强度均较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EGF在E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血管生成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乳腺增生病证型诊断的客观标准。方法1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按中医辨证类型分为3组,活检后观察病理分型、分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1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理分级及VEGF、bFGF、MVD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痰瘀互结型与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比较,非典型增生所占比例高,MVD计数多,VEGF与bFGF表达程度高(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及增生程度有相关性,病理特征及VEGF、bFGF、MVD表达可作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研究、疗效判定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散瘀化痰方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卫 《河北中医》2008,30(12):1248-1249
目的观察散瘀化痰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散瘀化痰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对照组50例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催乳激素(PRL)和孕酮(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PR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瘀化痰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基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VEGF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VEGF均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DPN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传导速度、VEGF改善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毒活血中药配合西医干预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西医常规疗法结合祛毒活血方)和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每组各15例,疗程为7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APACHEⅡ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NF-α、IL-1、IL-6和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5.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值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1、IL-6和IL-10水平下降(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祛毒活血中药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复方守宫散对VEGF、bFGF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裸鼠皮下接种人胃癌MKN-45细胞悬液,待肿瘤直径长至0.5cm左右,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I、2、4mg/kg/d复方守宫散进行干预,共6周。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计算肿瘤体积。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复方守宫散对裸鼠皮下胃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各组裸鼠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复方守宫散各组及5-FU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小于生理盐水组(P〈O.05),而且复方守宫散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5-FU的抑瘤效果强于中、高剂量复方守宫散(P〈O.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复方守宫散和5-FU均能下调裸鼠皮下胃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P〈O.05),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复方守宫散中低剂量组VEGF表达高于5-FU组,复方守宫散各组bFGF表达亦高于5-FU组(P〈O.05)。结论复方守宫散抗血管生成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bFGF的表达,导致肿瘤血管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煎服。观察治疗14天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为61.90(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药复方对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择实验用大鼠30只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3组,每组10只。观察1组作为中药组,观察2组为贝复济组,对照组为空白组。作大鼠心肌缺血实验模型,术后分别给药,观察3组大鼠EC、CD、VEGF及bFGF表达。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大鼠CD与EC分布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VEGF及bFGF反应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复方可促进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5.
潘炜 《西部中医药》2014,(2):100-10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次/d。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方,水煎分早晚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33%,对照组为4.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及D-dimer的差值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同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血管生成角度探索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模型对照组(15只)、他莫昔芬组(10只)、仙鹿高剂量组(10只)、仙鹿中剂量组(10只)及仙鹿低剂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小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3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组织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仙鹿消癖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乳腺增生小鼠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的高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仙鹿消癖胶囊各剂量组有着明显的量效关系。仙鹿高剂量组与他莫昔芬组比较,VEGF、bFGF、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鹿消癖胶囊通过抑制乳腺增生组织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的过度表达,抑制乳腺组织中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同步三维适行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采用同步放化疗;B组36例采用序贯放化疗;C组30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清VEGF和MMP-9。随访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VEGF和MMP-9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A组比B组更低(P〈0.05),B组比C组更低(P〈0.05)。A组总有效率53%,B组35%,C组20%,A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B组显著优于C组(P〈0.05);3组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生活质量好转率为50%,B组33%,C组17%,A组好转率显著优于B组(P〈0.05),B组好转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紫杉醇化疗同步三维适行放疗可以明显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的表达,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分析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名,治疗组给予灯盏细辛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速避凝皮下注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VEGF、siCAM-1,并对患者的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等分别做出评定,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VEGF、siCAM-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siCAM-1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但治疗组在治疗后VEGF增高更为明显(P〈0.01)。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瘀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siCAM-1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血清VEGF则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血清VEGF、siCAM-1与急性脑梗死血瘀证密切相关。灯盏细辛能显著增高VEGF,明显抑制siCAM-1,改善ACI患者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是血瘀型脑梗死急性期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