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岩锚梁表面不同部位出现了多处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结合现场地质条件、监测成果及施工过程,对岩锚梁裂缝产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裂缝的产生时间为2013年5月至8月底,即地下厂房开挖第Ⅳ层期间,高地应力条件下开挖卸荷,围岩差异变形是引起岩锚梁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引起围岩差异变形的地质原因是存在挤压带和次级小断层;施工原因是爆破扰动和支护不及时,不能有效节制围岩变形。为保证岩锚梁在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稳定性,应加强施工期地质工作,及时预测和发现边墙可能出现的差异变形,并加强支护措施,确保岩锚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岩锚梁的结构安全对水电站地下厂房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从混凝土配合比与施工温度、爆破震动、围岩变形、结构分缝等方面,对A水电站左岸主厂房岩锚梁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岩锚梁裂缝原因复杂多样,其与围岩差异变形、伸缩缝设置的关联性较强。为减少裂缝产生,除防止围岩出现较大变形和不均匀变形,还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设置伸缩缝。  相似文献   

3.
地下厂房岩锚梁成型较早,在后续的洞室开挖过程中,受到较强爆破开挖震动的影响极易产生裂缝,对岩锚梁结构运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针对猴子岩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岩锚梁出现的开裂问题,通过对地下厂房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程序及围岩应力变形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施工过程岩锚梁裂缝的成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岩锚梁裂缝主要发生在地下厂房第三层(岩锚梁所在分层)爆破开挖期间,洞室开挖导致较大的应力出现在岩锚梁附近围岩中,岩体卸荷松弛明显并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造成岩锚梁混凝土出现开裂。通过对f1-4-5断层两侧的地质条件分析,断层右侧岩体完整性较好,岩锚梁裂缝最大仅0.95 mm;而左侧存在大量的挤压破碎带,岩锚梁裂缝最大达5.2 mm,岩锚梁裂缝宽度及数量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明显。针对地下厂房岩锚梁施工过程出现的裂缝,采用预应力锚杆和固结灌浆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后续的监测数据及使用效果表明:经加固处理岩锚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构皮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在厂房下部开挖及机组段混凝土浇筑初期,岩锚梁表面不同部位出现了横向裂缝,局部区域梁体与岩壁出现了纵缝。通过对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监测成果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开挖期厂房边墙出露的层间错动带上下盘岩体开挖卸荷回弹变形不均匀是岩锚梁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对裂缝采取表面封闭、局部灌浆处理后,可满足岩锚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完工的岩锚梁,绝大多数的梁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垂直于梁长方面的横向裂缝。岩锚梁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温度裂缝是梁体混凝土热量散失引起的冷缩变形和内外约束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裂缝的特征是有序分段开裂,呈"八"字形,远离岩台面一侧较宽,另外洞室开挖后地质构造产生不均匀变形也是产生梁体裂缝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爆破震动对梁体裂缝的形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裂缝对梁体的耐久性是有影响的,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浇筑效果好,未产生明显裂缝,本文主要介绍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温控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采取的相应温控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官地水电站岩壁吊车梁在厂房第四层开挖完成后浇筑,随着厂房下卧开挖岩壁吊车梁向洞内变形逐渐增加,梁体出现了水平向和铅直向裂缝,局部区域梁体与围岩出现了裂缝。结合现场地质条件、监测数据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对岩壁吊车梁裂缝的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壁吊车梁建造后在后续洞室开挖卸荷作用下,围岩产生非均匀变形,致使吊车梁产生水平方向和铅直方向的不协调变形,进而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针对岩壁吊车梁混凝土出现的裂缝,提出了对岩壁吊车梁裂缝进行化学灌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厂区地应力水平高且水平向构造应力较强,洞室分期开挖导致的围岩应力释放必然对岩锚吊车梁的变形及应力产生很大影响。鉴于此,采用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法对不同时机浇筑岩锚梁进行研究,计算分析分期开挖中岩锚梁自身的变形和拉压锚杆应力状态。结果表明,在该地下厂房高地应力场中,岩锚梁会产生较大变形和大范围拉杆屈服现象,而延期至第6期浇筑岩锚梁可有效减小吊车梁随围岩的变形和拉压杆应力,并提高岩锚梁接触面的安全系数,保证岩锚梁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三峡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温度应力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地下电站厂房岩锚梁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从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季节、预应力锚杆加载方式等方面,就如何控制岩锚梁的温度应力进行探讨。认为岩锚梁产生较大温度应力的主要原因是预应力锚杆极大地增加了围岩对岩锚梁的约束作用,限制了梁体的温度变形;为有效降低岩锚梁的温度应力,应尽量安排在低温季节浇筑岩锚梁混凝土,采取分期加载或"卸载—恢复预应力"等温控措施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锦屏二级水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室岩锚梁部位围岩地质条件较差,采用固结灌浆进行加固处理,并利用声波检测仪对灌浆质量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成果的分析表明,固结灌浆质量合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黄华坚 《红水河》2015,34(1):35-37
以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步监测成果,分析了生产性荷载试验对岩锚梁锚杆应力、梁体内部钢筋应力和压应力以及梁体与围岩接触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岩锚梁梁体与围岩间的变形较小,岩锚梁在加、卸荷过程中处于弹性变形;静力荷载对岩锚梁锚杆的拉、压应力影响较大,应避免重物在岩锚梁上长期停留。  相似文献   

11.
地下厂房围岩变形对岩锚吊车梁结构体系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围岩变形情况对岩锚吊车梁承载机理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提出必须更新思路,按照新奥法原理,结合施工方案优化,改进岩锚吊车梁设计的建议。目前普遍应用的刚性块体平衡法基本符合实际,但有待改进。还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深入探讨岩锚吊车梁结构体系的承载机理,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横向裂缝问题十分突出,施工期已经产生了大量贯穿性裂缝,对其长期稳定运行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设计施工实际情况,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梁体在不同横向裂缝分布密度下的承载特性,分析吊车梁的变形以及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横向裂缝的存在会导致梁体局部刚度降低、变形增大,在裂缝尖端附近存在一定程度的拉应力集中,梁体拉应力分布范围扩大,局部已超过容许拉应力值,而横向裂缝对梁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影响有限。鉴于岩锚吊车梁需长期安全运行,对横向裂缝分布集中部位需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3.
岩锚吊车梁轮压效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全面考虑混凝土、围岩和锚杆三者变形对岩锚吊车梁受力状况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岩锚吊车梁在运行期轮压作用下的工作性态和稳定性,并分析了用有限元法与刚体力系平衡法计算岩锚吊车梁的差异,并指出了岩锚吊车在设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有限元数值分析表明,在设计最大轮压作用下岩锚吊车梁的锚杆应力较小,主要分布在梁壁接触面附近;围岩变形很小,吊车梁素混凝土局部最大拉应力为1.04MPa,梁壁接触面最大开度为0.023mm,整体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廖勇  谢长水 《人民长江》2012,43(22):65-68
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岩锚梁施工是地下施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保证岩锚梁的顺利施工,在分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保证质量的关键施工节点,拟定了相应的施工措施。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前先进行周边支护,并对排架基础进行处理,防止岩锚梁拉裂现象的出现;选择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并通水冷却,有效地防止了温度裂缝;混凝土养护时,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棉被的措施,使混凝土表面浇筑质量达到饰面混凝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安全监测是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规模巨大,主厂房、主变洞、调压室三大洞室平行布置。为确保施工期围岩的安全稳定,通过使用多点位移计、锚杆应力计、锚索测力计、锚杆测力计、测缝计等监测仪器,对围岩表面和深部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了地下厂房三大洞室第Ⅰ—第Ⅲ层开挖的位移特性与变形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开挖引起的上层围岩变形较小,且主要集中在浅表层;三大洞室岩锚梁高程以上最大变形为16.43 mm,主厂房顶拱、上游侧岩锚梁和尾水调压室上游边墙围岩变形较大;爆破开挖扰动、开挖引起的空间效应以及较差的地质条件是围岩变形增长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采用加强支护等措施,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岩锚梁全线开挖成型。这一重大节点目标的完成,标志着世界最大地下厂房工程的重难点部分已被顺利攻克。白鹤滩左岸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工程自2015年3月启动以来,历经爆破试验、保护层开挖、斜岩台开挖,直至提前节点目标全线开挖成型,克服了围岩条件较差,地质情况复杂,陡、缓倾角裂隙与高地应力组合  相似文献   

17.
刘文 《云南水力发电》2010,26(4):37-41,48
针对彭水电站高边墙岩性本身具有自稳时间短、抗风化能力弱,破坏机制具有突然性,不易被检测设施所掌控等特点,首次从岩体卸载的角度着手,采用薄层开挖随层支护、系统地应用钢质楔头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和以钢垫板替代混凝土锚墩头新技术、通过无盖重固结灌浆加固处理、无裂缝预应力岩锚梁施工等创新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洞室高边墙围岩的开挖卸荷变形、确保了布置在高边墙上岩锚梁结构的稳定,实现了高效快捷的工程建设目标。填补了国内外大型地下洞室在陡倾角、薄层顺岩层走向布置的高边墙稳定施工技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彭水水电站地下厂房具有洞室围岩稳定问题突出、施工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不断调整开挖程序和工艺,通过理论数值模拟分析和工程类比分析成果,对支护类型及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实践了“新奥法”动态设计、施工的理念,并在岩锚梁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墩结构、高边墙无盖重固结灌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白莲河地下厂房围岩地质情况,重点论述岩锚梁锚杆注浆方式的选择、锚杆注桨试验、岩锚梁锚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江垭地下主厂房锚梁安全性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垭地下主厂房岩锚梁为一钢筋混凝土悬壁梁,由4排钢筋锚固在边墙上,设计承载能力400t。为了解岩锚梁的安全可靠性,施工初期在上、下游梁体及其周边围岩中布置了8个监测断面,用以监测梁体内的锚杆应力变化;根据施工期对其变形、锚杆的受力及梁体与岩壁间的缝面开度等监测成果及荷载试验数据,对岩锚梁安全性态进行分析,认为岩锚梁工作正常,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