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冠心病患者的CD62P、CD42b进行检测以了解血小板活化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一个客观依据,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性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118例的血小板活化分子α-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表达量进行定量研究,同时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的CD62p、CD6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名,均P<0.01);气滞血瘀组CD62p、CD6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均P<0.01);CD62p与CD63、TSP均呈正相关(r=0.740,P<0.01;r=0.744,P<0.01),TSP与CD63呈正相关(r=0.635,P<0.01),CD62p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呈正相关(r=0.715,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参与了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血小板活化尤其与气滞血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动脉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而血小板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2-3].CD62p、CD63被认为是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特异性指标,目前正在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院神经内科将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分组进行分析,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指标CD62p、CD63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与血小板参数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与血小板聚集率(PAGM)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128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血小板膜CD62p的阳性百分率和血小板的四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94例中CD62p阳性分率(3.707±2.526)%,正常组34例中CD62p阳性分率(1.043±1.016 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心病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血小板计数(Plt)冠心病组小于正常组,血小板比容(PCT)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指标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的影响以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48h、7d时的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7d时治疗组CD62p、CD63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短期内的复发及卒中发生率,降低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指标CD62p、CD63。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静脉采集30例健康献血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血,ACD抗凝后离心,制备PRP和红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D62P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并不完全明确,其中免疫因素致病是目前一重要学说。而CD40在介导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黏膜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在炎性肠疾病(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有研究证实IBD患者的辅助T细胞1(Th1)细胞存在异常激活,有研究认为CD40与CD40L的结合,促进CD4+T细胞的活化,并诱导T细胞向Th1型细胞因子分化。并且CD40/CD40L在B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B细胞及血小板的活化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芒果苷对人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后释放抗血小板P-选择素(CD620P)的影响。方法:采集24份健康成人外周血并分成6组,采用电阻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达CD62P的阳性率。结果:芒果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外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相同浓度芒果苷对胶原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率,其IC50分别为140.77μg/mL和98.61μg/mL。血小板活化后表达CD62P的阳性率,在胶原诱导及花生四烯酸诱导中,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果苷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强于胶原,但对于两者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CD62P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PLT-WBC相互反应相关因子CD40/CD40L表达探讨心痛方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灵,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心电图、颈动脉斑块、IMT、CD40、CD40L.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IM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白细胞与血小板总的CD40、CD40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除白细胞上的CD40L比较无差异外,白细胞上的CD40、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总的CD40及CD4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CD40/CD40L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亢、胰腺癌患者红细胞CD35与血小板CD35分子数量的改变及其相关性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CD35与血小板CD35分子数量。结果甲亢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112.17±67.87)(P<0.01),血小板CD35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组(35.58±15.00)(P<0.01);胰腺癌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组(51.36±2.16)(P<0.01),而血小板CD35数量低于正常组(41.67±23.72),但无统计学意义;甲亢、胰腺癌患者红细胞CD35与血小板CD35两者之间相关系数均降低,但仍呈正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天然免疫功能处于亢进和紊乱状态,胰腺癌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和失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抵当芪桂汤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含量及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glycoprotein,CD62p)和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lysosome intact membrane protein,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ein,STZ)复制糖尿病模型,选取成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格列美脲组、抵当芪桂汤大量组、抵当芪桂汤常量组,给予相应干预10周后,测定血浆TXB2含量及血小板表面CD62p、CD63的表达。结果干预10周后,与E组比较,B组、C组、D组大鼠血浆TXB2含量及血小板表面CD62p、CD63表达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抵当芪桂汤可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TXB:含量和血小板表面CD62,、CD63表达率,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而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刺量腺苷与AMP579对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确诊的CHD患者30例及正常健康者15名,采集肘静脉血,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腺苷与AMP579,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用药前后血小板cD62P表达值。结果cHD患者的血小板cD62P的表达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和AMP579均能降低cHD患者血小板CD62P的表达,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同一药物在450μmol/L、1000μmol/L、3000μmol/L3种浓度下对CD62P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HD的发生可能与CD62P表达升高有关;腺苷和AMP579可通过降低CD62P表达而降低血小板与内皮下基质的黏附,从而起到防止血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梗塞大鼠血浆CD62P和CD63的含量。结果造模后脑梗塞组血浆CD62P,CD63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两治疗组血浆CD62P,CD63均较梗塞组显著降低,且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降幅更为显著。结论针刺可以通过降低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从而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达到防治脑梗的目的,而温通针法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笔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SP,又称P10)及CD36(Ⅳ)分子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旨在为本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更好地指导本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阻肺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慢阻肺患者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上述病例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a-颗粒膜蛋白(GMP-140,即CD62p^ )、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 )、糖蛋白Ⅱb(GQⅡb,即CD41^ ),并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采用清肺化痰逐瘀法。结果:两组慢阻肺患者CD62P^ 、CD63^ 、CD41^ ,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其临床综合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患者,可改善血小版活化功能,其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率的影响。方法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中药,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活化糖蛋白GpⅡb/Ⅲa(PAC-1)表达率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月后,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2p、PAC-1表达率下降,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血小板CD40配体(ligand,L)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新风胶囊治疗组,每组12只,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0.1ml分别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诱发大鼠产生关节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观察各组大鼠血小板CD40L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小板CD40L及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均能降低血小板CD40L、PLT、PCT和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P〈0.05或P〈0.01)。③AA大鼠的血小板CD40L与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AA大鼠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CD40L与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炎症指标及反映疾病活动性指标PLT、PCT具有相关性。由活化血小板表达的CD40L在关节炎中起着重要介导作用。新风胶囊与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一样能降低AA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PLT、PCT,而且在增加大鼠体重方面优于其他两个治疗组。新风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CD40L,抑制血小板活化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5RA /RO 的表达,探讨CD45RA /RO 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AA患者34例,健康对照人群34名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45RA /RO 及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从免疫学角度讨论CD45RA /RO 的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CD45RA 绝对值在肾阴虚组中明显下降(P<0.01);与肾阳虚组相比,肾阴虚组中明显下降(P<0.01);与肾阴虚组相比,肾阴阳两虚组中明显上升(P<0.05)。(2)与健康对照相比,CD8 CD45RO (%)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显著上升(P<0.05)。结论:(1)CD8 CD45RO (%)表达显著增高,印证了AA患者体内T细胞异常活化后转化为记忆T细胞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骨髓衰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同时反映出辨证分型与AA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2)CD45RA 绝对值在辨证分型中变化显著,可作为AA中医证型的一个客观指标,并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前后血小板微颗粒(PMP)数量,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活化比率的的变化,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原则,包括补肾活骨方(A组)和安慰剂对照(B组)各20例。另外20例C组健康者进行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中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进行检测分析,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补肾活骨方组和安慰剂组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24周后补肾活骨方组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MP数量与PAC-1、CD62P的活化比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PMP数量,PAC-1及CD62P的活化比率可作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疗效的重要临床辅助指标之一,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PMP数量,PAC-1及CD62P的活化比率,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35活性与CD55数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红细胞CD35活性与CD55数量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CD55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D35活性,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红细胞CD35活性与红细胞、血小板CD55数量呈负相关性(P<0.05),而血细胞CD55分子与IgG、IgA、IgM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人红细胞CD35与CD55之间呈负相关性,在调控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中有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