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S)接枝聚乙二醇(PEG)钼(Ⅵ)合乙酰丙酮[MoO2(acac)2][简写为PS-PEG-MoO2(acac)],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表明,作为催化剂用于环己烯环氧化反应比小分子络合物MoO2(acac)2具有更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建立了PS-PEG-MoO2(acac)催化剂中Mo分析和环氧环己烷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PS-PEG-MoO2(acac)催化剂合成过程诸因素的影响;优化出环氧环己烷合成条件,即: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为0.1mol计,环己烯与叔丁基过氧化氢摩尔比为3∶1,溶剂用量5ml,反应温度80℃,时间60min.该条件下,环氧环己烷收率(以t-BuOOH计)在99.5%以上,质量分数约99.5%(GC检测).PS接枝PEG-MoO2(acac)催化剂使用5次后未发现活性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铬或重铬酸钾为Cr源,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iO2负载的Cr基催化剂[Cr(Ⅲ)/SiO2和Cr(Ⅵ)/SiO2],并用共浸渍法制备了K2O改性的Cr(Ⅲ)/SiO2催化剂[K-Cr(Ⅲ)/SiO2]。分别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O2作氧化剂,考察了三种催化剂催化四氢萘合成α-四氢萘酮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时,Cr(Ⅲ)/SiO2表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K-Cr(Ⅲ)/SiO2与Cr(Ⅵ)/SiO2活性相近。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结果表明,Cr(Ⅲ)/SiO2具有最高的低价Cr物种(Cr[L])和高价Cr物种(Cr[H])比例,K2O的引入抑制了Cr[L]物种的生成。推测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时,四氢萘氧化生成α-四氢萘醇是反应速率控制步骤,Cr[L]物种可能是催化该反应的活性中心。以O2作氧化剂时,Cr(Ⅲ)/SiO2与Cr(Ⅵ)/SiO2催化剂性能相近,说明O2在相界面传质和(或)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可能是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3.
以合成的水杨醛缩2-氨甲基吡啶席夫碱钼配合物([MoO_2(L_1)(EtOH)])、邻羟基苯乙酮缩2-氨甲基吡啶席夫碱钼配合物([MoO_2(L_2)(EtOH)])、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席夫碱钼配合物([MoO_2(L_3)(EtOH)])为催化剂,研究了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氧化剂时3种配合物在制备环氧环己烷中的催化活性。3种席夫碱配合物中[MoO_2(L_3)(EtOH)]的催化活性最高。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对环己烯转化率、环氧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筛选出了席夫碱钼催化剂最佳的反应条件:70℃,10 mg[MoO_2(L_3)(EtOH)],n(环己烯)∶n(叔丁基过氧化氢)=1∶2,反应5 h,环己烯的转化率为77.2%,环氧环己烷选择性99%,产率为77.2%。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实验表明,该席夫碱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叔丁基过氧化氢环氧化合成环氧环己烷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合成了钼 (Ⅵ )络合物———钼 (Ⅵ )合乙酰丙酮 ,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合成并纯化了叔丁基过氧化氢 (t BuOOH) ,以此为环氧化剂 ,以钼 (Ⅵ )合乙酰丙酮为催化剂 ,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溶剂和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提出了钼 (Ⅵ )合乙酰丙酮催化环己烯、叔丁基过氧化氢合成环氧环己烷反应的机理。采用正交实验技术 ,优化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 ,即n()∶n(t BuOOH) =3 5∶1 0 ,以n(t BuOOH) =0 1mol计 ,溶剂 10mL ,钼 (Ⅵ )合乙酰丙酮 0 1g ,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 6 0min。以t BuOOH计 ,环氧环己烷收率 99 5 % ,质量分数 99 9% (GC分析 )  相似文献   

5.
PS负载乙二胺系列钼配合物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的反应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章亚东  陈霞  蒋登高 《精细化工》2005,22(7):511-514
以大孔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乙二胺(en)、二乙烯三胺(dien)及三乙烯四胺(trien)为配体,合成了PS-en-Mo(Ⅵ)、PS-dien-Mo(Ⅵ)以及PS-trien-Mo(Ⅵ)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IR谱证实已在PS载体完成对目的物的负载;XPS谱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以上3种Mo配合物中的钼皆以Mo(Ⅵ)价态形式存在,据此提出了所合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可能结构。PS负载乙二胺系列钼配合物在催化t-BuOOH环氧化环己烯反应中,都具有很高催化活性,但随着配体分子中N原子个数的增加,催化选择性降低明显。认为这是N原子配位能力强,供电能力高,与Mo配位后形成的Mo—N键,大大减低了Mo的正电性,使Mo的Lewis酸性降低,从而使Mo(Ⅵ)活性中心与t-BuOOH形成金属双氧活性中间体的能力下降所致。配体分子N原子的增加,碱性增强,不仅进一步减低Mo的Lewis酸性,且会使t-BuOOH分解,最终导致选择性降低严重。  相似文献   

6.
环己烯催化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环己烯催化氧化法合成环氧环己烷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催化环己烯环氧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采用了来源方便和具有环保性质的氧化剂。介绍了环己烯催化环氧化的一些新进展。反应中采用了各种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双氧水),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分子氧(O2),以及各种含有各种配体(如席夫碱、卟啉、酞菁和杂多酸)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对有关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与邻苯二胺合成席夫碱配体(L2),用该配体与Ni2+配位合成中间体(L2-Ni),再与不同的芳香醛反应制得一系列不对称Salen-Ni(Ⅱ)配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然后以30%的过氧化氢为氧源,以一系列不对称Salen-Ni(Ⅱ)配合物为催化剂,探究了环己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和配体上不同推拉电子基团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环己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最高可达到67.4%、43.5%。  相似文献   

8.
环己烯液相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烯烃环氧化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其中环己烯经催化环氧化制得的环氧环己烷可广泛用作合成精细化学品的原料。阐述了Mo(Ⅵ )、V(Ⅴ )、Ti(Ⅳ )络合物、过渡金属卟啉络合物等环氧化用催化剂以及无机过氧酸盐、过氧化氢、分子氧、有机过氧酸及烷基过氧化氢等常用氧化剂在环己烯液相环氧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还介绍了无机固体负载催化剂和高分子负载催化剂的负载化方法。最后展望了烯烃环氧化的研究开发趋势。  相似文献   

9.
环己醇催化脱水制环己烯WO3/MxOy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SiO2、γ-Al2O3和TiO2为载体,偏钨酸铵为WO3前驱体,等体积浸渍法制得WO3质量分数为12%的WO3/SiO2、WO3/γ-Al2O3和WO3/TiO2三种催化剂,考察了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采用X 射线衍射、N2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CO2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与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关联。结果表明,催化剂平均孔径大,有利于降低反应物和产物的内扩散阻力,可提高环己醇转化率和环己烯选择性;孔径大小相近的前提下,酸中心量大有利于脱水反应的进行,可提高环己醇转化率;催化剂表面碱强度大、碱中心数多,有良好的抗积炭性能,因而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负载WO3质量分数为12%的WO3/TiO2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70 ℃和环己醇空速2.7 h-1的条件下,环己醇转化率可达100%,环己烯选择性可达97%以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水合钨酸钠与不同配体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相转移剂作用下,用30%的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反应装置、催化剂用量、配体用量、相转移剂用量、反应时间、冷却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磷酸为配体,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220 mmol 30%H2O2氧化50 mmol环己烯,且n(Na2WO4...  相似文献   

11.
钼基催化剂在烯烃液相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钼络合物催化剂、固载化的钼络合物催化剂及MoO3基的固体钼催化剂在烯烃液相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以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时,不同的钼基催化剂均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其中络合物中的配体对其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引入手性配体实现对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而固体钼催化剂的性能则与载体上钼物种的种类密切相关。但绝大多数钼催化剂对H2O2参与的环氧化反应没有活性,开发对H2O2有催化活性的钼基催化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载体和制备方法对铜系一步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醇与乙醇一步反应合成异丁醛反应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载体对铜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 响。分别以SiO2、SiO2-ZrO2、SiO2-Al2O3、Al2O3和SiO2-TiO2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和 浸渍法制备催化剂。采用TPR、XRD和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氧 化物特别是SiO2-ZrO2和SiO2-TiO2作载体能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活性组分分散 好,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环己烯液相环氧化合成环氧环己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钼(Ⅵ)络合物——钼(Ⅵ)合乙酰丙酮,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以过氧化羟基异丙苯为环氧化剂,以钼(Ⅵ)合乙酰丙酮为催化剂,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环氧化合成过程的影响,阐述了钼(Ⅵ)合乙酰丙酮催化环己烯和过氧化羟基异丙苯(CHP)合成环氧环己烷反应的机理。通过对影响反应过程的诸因素考察和分析,优化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即:n(0):n(CHP)=3:1。以n(CHP)=0.04mol计,溶剂10mL,钼(Ⅵ)合乙酰丙酮0.1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min。以过氧化羟基异丙苯计,环氧环己烷收率在99%以上,纯度约99.9%(GC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法、DSC、TGA热分析及微孔结构分析技术, 对以沉积一沉淀法制备的SiO2载Cu催化剂进行了物性结构测试分析, 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Cu/SiO2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在。120~350℃区间, 在DSC曲线上呈现三个特征还原峰, 催化剂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活性组份是高度分散于无定形SiO2载体内部并与之发生键合的铜晶粒, 随着变换反应的进行,活性铜晶粒逐渐长大, 迁移出SiO界面, 使催化剂活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锅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希夫碱钼(VI)配合物MoO2(L)(EtOH)(L= 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配合物的结构、金属含量进行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在合成环氧大豆油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氧化剂与大豆油摩尔比对大豆油转化率、环氧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希夫碱钼(VI)30 mg,大豆油与叔丁基过氧化氢是1:1.5(物质的量的比),反应10 h的条件下,大豆油转化率为69.7%,环氧产物的选择性62.9%。  相似文献   

16.
"一锅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希夫碱钼(Ⅵ)配合物Mo O2(L)(Et OH)(L=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配合物的结构、金属含量进行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在合成环氧大豆油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氧化剂和大豆油摩尔比对大豆油转化率、环氧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m(催化剂)=30 mg、n(大豆油)∶n(叔丁基过氧化氢)=1∶1.5、反应10 h的条件下,大豆油转化率为69.7%,环氧产物的选择性为62.9%。  相似文献   

17.
周建波  徐超  曾明  阳科  崔小莹 《工业催化》2015,23(10):767-772
通过肽键作用将Salen型金属配合物接枝到介孔硅胶孔道中生成固相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对制备的固相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证实,Salen型金属配合物成功接枝到介孔硅胶载体上。以环辛烯和环己烯为反应底物,叔丁基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比较均相Salen型催化剂和多相Salen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制备的均相Salen型催化剂和利用肽键键合制备的固相催化剂均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Mo-Salen催化活性更高,是因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在Mo-Salen存在下易分解。固相催化剂活性≤75℃时稳定,在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作用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重复实验中,金属离子流失量很小,催化活性和TOF值未降低,表明利用肽键制备的固相催化剂催化活性稳定,为固相催化剂的制备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Mnsalophen/ZSM-5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氧环氧化环己烯合成1,2-环氧环己烷的反应。结果表明,利用柔性配体法在ZSM-5型分子筛上固载Mnsalphen配合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提高,环己烯的转化率逐渐增加;1,2-环氧环己烷的收率为先增加后降低,环氧环己烷的最高收率可达到83.38%;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其催化活性仅降低了2%。  相似文献   

19.
杨国玉  朱海林  周文峰  蒋登高 《化学世界》2006,47(11):647-649,666
采用柔性配体法以ZSM-5型分子筛为载体,固载Schiff碱锰配合物,制备了分子氧环氧化环己烯的催化剂Mn saloph/ZSM-5,并用FT IR、ICP、TG-DTA以及BET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对其催化分子氧环氧化环己烯制备环氧环己烷的工艺条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在35℃,环己烯2 mL,乙腈20 mL,异丁醛5 mL,催化剂40 mg的条件下,,环氧环己烷的单程收率可达78.73%,且催化剂易于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友好催化剂催化葡萄糖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n(SiO2)∶n(Al2O3)=20~25的ZRP-5分子筛(催化剂1)、n(SiO2)∶n(Al2O3)=30的ZRP- 5分子筛(催化剂2)、甲酸、液态水四种催化剂分别催化葡萄糖水解。研究发现,葡萄糖水解机理复杂,产物众多,水解主产物为乙酰丙酸(LA),同时还有5 羟甲基糠醛(HMF)、果糖、乳酸、甲酸、呋喃甲醛等副产物生成。不同的催化剂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影响不大,但各个反应产物收率相差很大。HMF的生成比较容易,而LA的生成相对困难。ZRP-5分子筛催化剂对L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