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贵 《军事记者》2004,(6):61-61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陈云同志在南满中共辽东分局担任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这时,正值我人民解放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关键时刻。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党报的宣传指导作用。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原在本溪的中共辽东省委机关报来到辽东分局驻地吉林临江大湖,与在这里的原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辽宁日报》合并,仍称《辽东日报》,为中共辽东分局机关报。随着“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辽东日报》也随辽东分局从临江转移到通化出版。从1947年年初到年末陈云同志离开辽东分局,该报一直受到陈云同志的关注,成为这一时期我党在东北的一张很有影响力的党报。  相似文献   

2.
清朝初年,闯关东浪潮风起云涌。清初辽东闯关浪潮出现的直接诱发因素是辽东招民垦田政策的制定。顺治十年(1653年)颁发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代辽东残档选编》比较具体、详细地记录了明代辽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名族关系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明史特别是辽东地区历史和清初历史的重要材料。虽然很多是残件,或首尾不全,或中间残缺,但都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代辽东残档选编》比较具体、详细地记录了明代辽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名族关系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明史特别是辽东地区历史和清初历史的重要材料。虽然很多是残件,或首尾不全,或中间残缺,但都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辽宁日报》的前身是《东北日报》。1954年8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布撤销。由原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新的辽宁省,在沈阳正式宣布成立。1954年9月1日,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辽宁日报》在沈阳创刊。  相似文献   

6.
近读俞润生著的《邹韬奋传》,情不自禁地回忆起40多年前的往事: 那是在 1946年9月,我正在辽东新闻工作学校学习新闻业务。课堂上由姜丕之校长讲着抗战七君子的故事,以邹韬奋等人的事迹阐述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文品和应走的道路;课余自修,贪婪地读着邹韬奋的《经历》《患难余生记》以及《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著作。动人的事迹很多,而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作人作事,要有志气、有骨气,有浩然之气。韬奋是新闻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7.
《窑地》的成就和启示李作祥长篇小说《窑地》写的是地处辽东半岛腹地一个名叫大柞树村的窑地上发生的近百余年的风雨人生。这风雨人生中几户人家,以七代窑主的更替为经,反映了中国关东汉子们的生活。作家张涛着意于作为地域文化表征和载体的辽东风俗民情、生产方式、生...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薛仁贵,史书可稽:《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於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1]2780《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叁十六云: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  相似文献   

9.
熊岳望儿山     
在辽东半岛北部的熊岳城东北部十华里处,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望儿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望儿山古时称熊山或熊岳山,岳乃山也。在熊岳火车站东面的一片丘陵大地,突然拔地而起的望儿山就是熊岳山名的起源。据《辽东志·地理志》载称:“熊岳县,西至海一十……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档案馆,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自1980年增设编辑部以后,档案史料的编辑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从1979年开始,我馆与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编辑的《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约五十万字),即将在《东北文史丛书》中专集发行。《明代档案汇编》(明代兵部、辽东都司、山东都司档案)和《忠义军抗俄斗争档案史料》(以上两专题共约一百万字)的编辑工作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1.
熊德安 《兰台世界》2002,(11):42-43
沈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化的古城。在其灿烂的化之中,宗教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化也是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新乐遗址出土的鸟型木雕可以看出,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原始的图腾崇拜。据《沈阳县志》记载,汉平帝时(公元1世纪),就建起了天齐庙(东岳庙)。公元3世纪,印度僧人进入辽东传教讲经,是为佛教传人辽沈之始。沈阳小北门外崇寿寺(即白塔寺),大北门里的长安寺(据《奉天通志》记载)均建于唐代。元代沈阳建有城隍庙,明代建有景佑宫、斗姆宫等道教宫观。清康熙二年(1663年),在辽东本溪修炼的郭守真,应盛京守将乌库礼将军之邀,到沈阳设坛祈雨成功。  相似文献   

12.
吴臻 《上海档案工作》2014,(11):F0003-F0003
日本明治二十几年(1896),东京春阳堂出版了一套《日清战争绘卷》手绘本,记载了日军丰岛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以及与清军鏖战于黄海、辽东的种种侵略行径,从日本方面全景展现了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三省地方通志,历代修纂不多。元代的《辽阳图志》早已亡佚。明代仅有嘉靖刊本《辽东志》和《全辽志》。清代统治全国二百六十八年,东北地区性通志,成书亦不多,康乾之际,出于纂修《大清一统志》的需要,才先后修成《盛京通志》数种。以后,直到清末,也不见纂修。这仅有的几种通志,三百年来除乾隆元年刻本于咸丰二年补刻,乾隆一百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矛盾及变革、小说内部的发展趋向、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等因素的影响,时事小说成为明末清初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现存作品有:记述魏忠贤专权祸国的《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祷杌闲评》;记述辽东战争的《镇海春秋》、《辽海丹忠录》、《近报丛谭平虏传》;记述李自成起义的《新编剿闯通俗小说》、《新世弘勋》、《铁冠图》;记述江南民众抗清的《海角遗编》、《海角遗篇》;全面反映上述事件的《樵史通俗演义》;还有记述万历间徐鸿儒起义的《七曜平妖全传》。时事小说集文学性、新闻  相似文献   

15.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7):F0002-F0002
贺钦(1437~151O),字克恭,别号医闾山人,人称之为医闾先生。祖籍浙江定海,其父从军戍守辽东,定居辽西义州卫。明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第,授户科给事中。病归后,在凌水河畔、闾山脚下讲学40年,"士之登科目、笃行谊者,多出其门"。主张"为学立志,学贵有恒,身体力行,追穷学理,怀疑善问,学以致用"。贺钦身后,其子士谘搜录其生平言行及诗文遗稿,以成《医闾先生集》9卷。  相似文献   

16.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关于撤消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1954年8月1日原辽东省和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  相似文献   

17.
辽东苑马寺设立于永乐四年(1406),本为马政机构.后来,随着辽东形势的发展,该职开始参与地方军政事务,兼兵备衔,成为辽南重要军政长官.本文拟结合明实录、辽东档案、方志、文集等资料.对其变迁及职掌做一番考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一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原籍徽州,迁高邮,后籍辽东(今辽宁辽阳)。父吴襄,官至总兵、都督同知、中军府都督。吴三桂以武举出身“承父荫,初授都督指挥”。官至副将、总兵。他是明代宁远卫名将,辽东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祖大寿的外甥,当时人曾说“第明国京师,倚祖大寿为保障。”因此明朝十分重视以祖家为中心的辽东军事集团。崇  相似文献   

19.
辽东招民垦田是清初重要的历史事件,自20世纪以采,辽东招民垦田史的研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又有学术理论的突破,为以后辽东招民垦田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满文老档》是用满文编修的档册。记载了清初有关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外交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和八旗兵制,夺取了明朝的辽东地方,统一了东北地区,进而率军破明北部边界进入内地,在山东、河北境内与明兵作战,骚扰京师周围各城镇屯堡,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