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籼米为原料,以籼米淀粉中蛋白质的残留量为指标,先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中性蛋白酶酶解籼米制备籼米淀粉的最优工艺进行探讨,最终得最优工艺为:固液比1∶5 g/mL,pH 7.0,酶用量0.8%(按每百克底物加入1g的酶计算),酶解温度50℃,振荡频率150 r/min,酶解时间7 h。此工艺下得籼米淀粉的蛋白质残留量为1.59%。  相似文献   

2.
采用碱性蛋白酶作为蛋白质酶解剂,对提取芋头淀粉的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芋头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芋头淀粉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137 min、酶用量0.9%、酶解温度41 ℃、pH 10,在此条件下芋头淀粉的实际提取率达88.92%。碱性蛋白酶法制得的芋头淀粉主要理化指标为蛋白质含量0.08%、白度94.45%、平均粒径1.23 μ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该提取方法未对淀粉颗粒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山黧豆淀粉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浸泡法与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提取山黧豆蛋白质同步制备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山黧豆浸泡法分离提取蛋白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浸泡料水比、pH值、浸泡温度,适宜的浸泡条件为浸泡料水比1:10、pH值10.5、温度55℃,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4.88%;碱性蛋白酶酶解浸泡后山黧豆残粕中的残留蛋白,影响酶解效果的因素依次为酶用量、温度、时间、pH值,在碱性蛋白酶400U/g、60℃、120min、pH值10.5时酶解效果较好,最终淀粉成品中的蛋白质残留量低于0.70%。  相似文献   

4.
以糯玉米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法预处理糯玉米制备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浸泡液pH、料液比对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5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用量5090.4U/g,酶解时间18.24h,酶解温度44.49℃,料液比1:4,pH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淀粉得率为67.84%。  相似文献   

5.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以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复合酶解制备了多孔淀粉,考察了复合酶用量、酶配比、酶解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微孔糯玉米淀粉成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5个因素对微孔糯玉米淀粉的成孔均有影响。制备微孔糯玉米淀粉的较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比例1∶3,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2h,pH5.0,复合酶用量1.5%。比较了容积率法与吸油率法测定微孔糯玉米淀粉成孔的一致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微孔糯玉米淀粉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6.
对干木薯渣进行物理粉碎,再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中温淀粉酶60℃~70℃)、脂肪酶和风味蛋白酶除去木薯渣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得到纯净的木薯膳食纤维并用超声波辅助脱色;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了木薯渣化学成分去除率和膳食纤维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化学成分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质量比1∶6,用量为0.6%,酶解pH=7,酶解时间为120 min,酶解温度为60℃时,淀粉去除率最高;当脂肪酶用量0.21%,酶解pH=7,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为50℃时,脂肪去除率最高;当风味蛋白酶用量0.6%,酶解pH=4,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温度为35℃时,蛋白质去除率最好。脱色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当H2O2浓度为10%,漂白时间40 min,超声功率为60 W,漂白温度50℃时,漂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酶解米糠蛋白制备米糠营养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酶解米糠蛋白制备米糠营养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脱脂米糠为原料,将米糠磨浆后用α-淀粉酶进行预处理,考察在碱性蛋白酶酶解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固液比1:5(W:V)、温度50℃、pH值8.5、蛋白酶用量750 U/g、时间3 h,在此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可达45.1%.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试验优化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对青稞淀粉中蛋白残留量的影响,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淀粉蛋白残留量和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及加酶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淀粉蛋白残留量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淀粉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实验范围内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40.79 U/g、酶解温度45.01 ℃、酶解时间2.57 h,在此条件下青稞淀粉的提取率为60.36%,淀粉蛋白残留量为1.31%。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的橡子淀粉提取工艺条件,选择酶解时间、温度、pH值、酶用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橡子淀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去除蛋白的pH值和酶解温度对橡子淀粉中总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碱性蛋白酶水解去除蛋白的适宜工艺条件为pH值为11、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140 min、酶用量为600 U/g。结合1%双氧水漂白处理12 h后,橡子淀粉中的蛋白未检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性蛋白酶结合超声波法分离大米淀粉和蛋白质,研究采用诺维信公司的中性蛋白酶neutrase1.5MG水解米粉,pH值是高度显著影响因素,而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是显著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0.1%,液固比为9∶1,酶解时间为2.43h,即145.8min;酶解pH值为7.48;酶解温度51.95℃。对酶解后进行超声波作用可以更好的降低淀粉中的残留蛋白质,最终残留蛋白质2.45%,淀粉回收率73.72%。  相似文献   

11.
酶法生产紫心甘薯汁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紫心甘薯汁的出汁率和营养物质含量,采用混合酶法生产紫心甘薯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两步酶解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淀粉酶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打浆加水量为原料的2倍,淀粉酶量为0.1%,酶解时间60 min;混合酶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量为0.1%,糖化酶量为0.15%,酶解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2.
肖志勇 《食品与机械》2018,34(1):182-186
采用超高压技术对薏米粉进行改性制备高抗性薏米粉,并进一步比较改性前后薏米粉的理化特性。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薏米粉乳浓度、pH、压力、保压时间与老化时间对高抗性薏米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改性制备高抗性薏米粉最优工艺为:薏米粉乳浓度20%、压力600 MPa、pH值6.0、保压时间15 min、老化时间36h,该工艺条件下薏米抗性淀粉含量为17.26%;经超高压处理后薏米粉抗性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冻融稳定性、凝沉性、溶解性也有所改善,膨润度和透光率略有下降。超高压处理较适宜研制以减肥等保健为主的功能性薏米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薏仁米除淀粉外的其他营养组分对水和热的屏障作用,对3 种薏仁米(大粒薏仁米(big Coix seed,BCS)、小粒薏仁米(small Coix seed,SCS)和半透明薏仁米(translucent Coix seed,TCS))进行湿热处理,分离提取得到薏仁米谷粒湿热处理(heat-moisture treatment,HMT)淀粉,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HMT淀粉进行测定,比较处理前后淀粉的差异,探究HMT对淀粉形态、大小、结构、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MT使得淀粉颗粒表面破损、气孔增大、偏光十字减弱,淀粉双螺旋结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被破坏,淀粉与淀粉分子、蛋白质、脂类等的作用加强,淀粉分子有不同程度的重排。这些变化使得淀粉凝胶温度升高,晶体内异质性减弱,解螺旋所需能量下降,其中BCS淀粉的变化较小,直链淀粉含量高的TCS淀粉受HMT影响最大。因此,应依据HMT前后不同淀粉的变化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紫甘著作为研究材料,采用生物酶法生产紫甘薯汁,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淀粉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打浆加水量为原料的4倍,温度为80℃,pH为5.5,淀粉酶加量为0.15%,酶解时间40 min;第二步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0℃,pH为4.5,糖化酶加量为0.1%,果胶...  相似文献   

15.
章丽琳  叶陵  张喻 《中国酿造》2015,34(12):105
为了提高抗性淀粉的得率,并获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该试验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纤维素酶-压热法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研究淀粉乳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压热温度、压热时间5个因素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淀粉乳含量25%、淀粉乳pH 5.0、酶用量30 U/mL、酶解时间50 min、压热温度125 ℃、压热时间30 min、老化温度4 ℃、老化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得率为30.33%。  相似文献   

16.
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水解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具有较高吸油率的多孔淀粉,研究了复合酶的作用条件对多孔淀粉吸油率和得率的影响,通过测定多孔淀粉的吸油率及扫描电镜分析,对多孔淀粉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在50℃、pH 6.0、水解14 h后,再在pH 4.0、50℃加入糖化酶水解14 h,α-淀粉酶和糖化酶配比为1:2,总酶量为2%时,制得多孔淀粉的吸油率56.62%、得率88.79%.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淀粉颗粒表面小孔分布均匀,孔径适中,孔较深.  相似文献   

17.
酶解法提取马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油具有丰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且开发利用较少,具有研究意义和综合利用价值.采用中性蛋白酶,通过酶解法提取粗马油,运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检测粗马油理化性质,并与鱼油等油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5h、酶添加量1%、pH值6.5,此时马油提取率为74.74%.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马油精制和脂肪酸成分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丢糟中淀粉的利用率,采用酸性蛋白酶处理浓香型白酒丢糟,使与淀粉紧密结合的蛋白质得以分解,丢糟中的部分淀粉被释放后与淀粉酶直接接触被酶解,转化为可被微生物生长利用的多糖类物质。以淀粉和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酶添加量对蛋白和淀粉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淀粉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淀粉提取率结果影响顺序为: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最佳淀粉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75 ℃,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pH为4.0,酶添加量0.02 mL/g。在此最佳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24.26%,蛋白提取率为12.21%。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甘薯淀粉的α-淀粉酶酶解工艺及动力学。以葡萄糖释放率为考察指标,研究酶解时间、酶量、淀粉浓度、p H值及酶解温度对α-淀粉酶酶解甘薯淀粉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通过Lineweaver-Burk和Wilkinson统计法求解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建立相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α-淀粉酶酶解甘薯淀粉最优参数为:时间40 min,温度60℃,p H 5.0,酶量0.6 U/m L和淀粉质量浓度5 mg/m L,在此条件下,验证值为(50.676±0.294)%,n=5,RSD=0.519%。在p H 6.0,50℃条件下,活化能(Ea)=31.986 k J/mo L,Km=0.988 mg/m L,Vm=0.107 mg/(m L·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多因素试验对沙棘果汁酶解工艺参数进行筛选。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结果:果胶酶的添加量为0.025%,酶解榨汁的时间为2.0h,沙棘汁的pH为2.5,酶解榨汁的温度为50℃。结论:工艺简单可行,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