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及抗原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发色底物测定法对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不同阶段血浆TFPI抗原及活性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FPI的活性和抗原含量,在治疗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TFPI水平明显下降,但仍然比正常对照组高。无出血组与有出血倾向组的TFPI水平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检测血浆TFPI水平对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糖尿病2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中TFPI抗原含量与活性进行了测定。白血病患者各为86.52±20.63ng/ml(P<0.001)与79.12±13.0u/ml(P>0.05),糖尿病患者各为183.58±29.0ng/ml(P<0.001)与103.22±25.27u/ml(P<0.01)。初步认为白血病患者TFPI抗原含量降低可能有与亚急性DIC存在相关,而糖尿病患者TFPI抗原含量与活性均增高与常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在心脑血管病、各类肝病、肾病、白血病、糖尿病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上述各类疾病患者血浆中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F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经统计学处理后作出客观评价。结果:心脑血管病(102例)、各类肝病(102例)、糖尿病(20例)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20例)患者血浆的TFPI水平增高,肝硬化失代偿期 TFPI:Ag降低,TFPI:A增高;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20例)的患者血浆TFPI:Ag与TFPI:A均增高;本组中10例经血透治疗后TFPI:Ag明显下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并发性性或亚急性DIC)TFPI:Ag与TFPI:A下降。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炎症、肿瘤以及组织损害(特别是血管)患者TFPI的过度表达,治疗使疾病缓解后,可见其逐渐下降,但合并DIC时,血浆中TFPI的水平可降至正常或明显减低,可能是由于血栓形成,TFPI的消耗过多所致。肝功能受损致使其代偿失调时,TFPI在血浆中的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试图建立功能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抗原(fTFPI:Ag)测定法,方法:用组织凝血活酶(含磷脂与组织因子)包板后,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及经过加热处理的含TFPI的待测血浆或TFPI标准品,然后加入抗TFPI单抗,最后加入HRP标记的IgG及相关的底物,根据显色的深浅来反映TFPI的含量,待测样本的含量从标准曲线上换算出来,结果:(1)用本法测得全长的TFPI线性关系好(r=0.974),而TFPI1-161线性差(r=0.582)。(2)抗TFPI多抗能以剂量依赖性降低fTFPI:Ag测定值,但非特异性IgG对fTFPI:Ag测定值无影响。(3)fTFPI:Ag与BerrettiniTFPI活性法及TFPI抗凝活性法相关性较好,但与酰解终点法无明显相关。(4)fTFPI:Ag与总TFPI、含K3的TFPI、截短的TFPI测定值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5)与对照成人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fTFPI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较正常对照组低;注入肝素引起fTFPI显著升高。结论:(1)本法实际是反映全长的TFPI。(2)本法可以反映体内具有抗凝活性的TFPI抗原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小蔓  董临江 《海南医学》2004,15(10):33-34
目的 本文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与抗凝血酶Ⅲ (AT -Ⅲ )进行测定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TFPI抗原 (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 ;TFPI活性 (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 ;AT -Ⅲ :Ag采用免疫浊度法 ;AT -Ⅲ :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3 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TFPI均增高 ,而AT-Ⅲ 13例降低 ,占 43 .3 3 %。结论 肝脏炎症使组织受损 ,组织因子过度表达并有TFPI代偿性增高 ,肝细胞因炎症受损可致AT -Ⅲ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首次研究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J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AT-Ⅲ:Ag采用免疫浊度法,AT-Ⅲ: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其TFPI均增高,而AT-Ⅲ7例降低,占35%。结论:肝脏炎症使组织受损,故组织因子过度表达并有TFPI代偿性增高,肝细胞因炎症受损可致AT-Ⅲ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2例,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TFPI水平。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发生于子宫颈癌3例,子宫内膜癌3例,卵巢癌2例。 TF,TFPI含量及活性对照组与3种妇科肿瘤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F有血栓形成妇科肿瘤组与无血栓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TFPI指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浆TF,TFPI水平升高更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肌瘤患者腹水中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 ,探讨腹水中NO及NOS含量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水进行NO及NOS测定并与子宫肌瘤组患者腹水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水中NO浓度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随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 ,NO浓度及NOS活性增高 (P <0 .0 0 1) ,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O浓度及NOS活性的增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及肿瘤发展、生长过程 ,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腹水中NOS活性增高是NO合成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心绞痛(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测定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AP与AMI各20例,TFPI:Ag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TF-PI:则明显升高,AMI患者升高比AP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APP值<0.01,AMIP<0.001。AMI用链激酶(SK)溶栓治疗10例发现溶栓后TFPI:Ag与TFPI:A均有上调现象。结论:冠心病晚期因TFPI的消耗,TFPI:Ag的反馈性升高已不明显,但TFPI:A仍明呈代偿性增高。溶栓后TFPI上调,表明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后,心肌动力作用明显地增强,对TFPI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与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0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络德20 mg/天,n=10)、厄贝沙坦组(安博维150 mg/天,n=10)及联合用药组(络德20 mg/天+安博维150 mg/天,n=10).另选择健康成年人10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TF及TFPI的含量及活性.结果治疗前后AMI患者血浆TT、TFPI含量及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卡维地洛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血浆TF含量及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较卡维地洛、厄贝沙坦单独用药组血浆TF含量及活性降低(P<0.05);卡维地洛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血浆TFPI含量及活性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可使AMI患者血浆TF的含量及活性降低,且两药联合应用作用更明显,上述两种药对TFPI的含量及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以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改变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癌、1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磷酸酪氨酸蛋白(P-Tyr)的表达,从而反映3组中TPK活性水平。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y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7.06%、14.29%,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TPK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即子宫内膜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低分化组P-Tyr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PK活性异常是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原因,且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钙粘素与β-连环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钙粘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2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中E-钙粘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钙粘素和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依次增高(P<0.05)。E-钙粘素的表达与肌层浸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β-连环素的表达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E-钙粘素和β-连环素异常表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FPI、TF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重度烧伤感染前期病人TFPI、TF抗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感染后期病人TF抗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TFPI抗原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重度烧伤感染前期组比较。中、重度烧伤感染后期组TFPI抗原含量减低(P〈0.05)。结论中、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病人血浆中TFPI抗原水平在感染早期明显升高,感染后期下降,其动态监测对判断烧伤合并脓毒血症病人的病情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TF升高可作为判断严重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1,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1,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俨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AIB1蛋白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它在常见妇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18例宫颈癌、18例正常宫内膜组织和46例宫内膜癌、19例正常卵巢组织和74例上皮性卵巢癌中AIB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AIB1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中AIB1蛋白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57.14% vs 9.09%, P=0.047).AIB1蛋白在宫内膜癌、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45.65% vs 5.56%、70.27% vs 10.53%, P=0.002和0.000).宫内膜癌低分化组AIB1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75.00% vs 13.33%, P=0.001).卵巢癌中AI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逐渐降低(P=0.018)、临床分期的逐渐升高(P=0.006)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结论 AIB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妇科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程炜  米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4-5,13,F0003
目的探讨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av3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Vav3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Vav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正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在66例子宫内膜癌、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指数。结果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指数分别为47.49±22.20和10.80±5.9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指数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和有无合并症无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宇  史琳  赵时梅 《华夏医学》2012,25(3):295-297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蛋白-E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单纯性增生宫内膜、5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5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宫内膜到Ⅰ型子宫内膜癌,正常的E-cadherin表达逐渐降低,异质表达E-cadherin逐渐升高(P<0.01).内膜癌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周期分布情况以及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细胞增殖指数(PI)与P53蛋白表达.以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各临床手术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I值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但在不同手术分期及组织学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加,P53蛋白表达增高,但与子宫内膜癌临床进展程度及恶变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