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32例广东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刘建英(中山528415)我院1993年6月~1996年9月应用纤维胃镜诊治食管异物3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2岁。1.2就诊时间最短1h...  相似文献   

2.
王显飞  戴俊臣  黄旻  贺莉 《四川医学》2010,31(7):977-978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食管异物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我们对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小儿食管异物患儿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物经胃镜检查取出58例,取出失败2例,自然排出2例,无1例并发症。结论对于小儿消化道异物,要及时诊断,对于较小的异物可观察待其自然排出,对于较大的异物要在患儿全身麻醉下,用电子胃镜及时取出,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老年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27例老年食管异物进行分析,本组所有病例均在电子胃镜下行异物取出术.结果 镜下异物取出成功26例.1例因肉状食物溶解分次夹碎推入胃内.结论 老年性食管异物有其自身特点,多数食管异物患者可在电子胃镜下顺利取出,极少数食管异物需转其他专科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帽在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食管内异物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下异物取出术治疗,观察组在胃镜头端安装1个透明帽进行异物取出处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异物取出操作时间平均为(10.6±4.1)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6±5.7)min(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膜在胃镜下食管内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缩短取出时间,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异物诊治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6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食管镜取出异物23例,经胃镜下取出异物12例,其中推入胃内后随便排出2例,1例经开胸取出。结论:尽早发现食管异物同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避免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胃镜食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和成败经验。方法对经胃镜取食管异物184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食管异物成功取出,4例异物在食管内夹碎后送入胃腔,总有效率97.8%,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经胃镜食管异物取出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食管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门诊确诊为食管异物的58例患者按时间和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观察组予以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不适反应和生命体征平稳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7.1±3.8 min)与成功率(100.0%)也优于对照组(15.8±4.5 min和86.2%)。结论:针对食管异物的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患者感官等,采用无痛胃镜异物取出术有着较好的适应性与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方法:在电子胃镜下用抓物钳取出各种类型的食管异物。结果:22例食管异物患者,均顺利取出异物,成功率100%。结论:电子胃镜取食管异物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应作为食管中小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上段异物取出的方法技巧。方法:对28例急诊患者行胃镜下食管上段异物取出的体会加以总结。结果:食管上段异物在胃镜下试取成功率达96。4%。结论:胃镜下取食管上段异物安全、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10.
球囊扩张器在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异物常见,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共取出食管异物60件,其中6件因异物锐利且两头均刺入食管壁内,异物钳常规不能取出,我们采用气囊配合胃镜顺利取出,现就我们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胃镜取出患者食管、胃内异物的疗效.方法 用活检钳等顺着食管钳夹夹住异物,慢慢从食管取出体外.结果 10例食管和胃内异物顺利由食管取出.结论 胃镜下取食管异物具有直观、简便、经济、无创、痛苦小、门诊实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无痛胃镜加外套管取食管锐利异物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防止锐利异物取出时对食管再度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无痛胃镜下加外套管取出56例食管锐利异物,观察患者反应、生命体征变化、食管再损伤及异物取出情况.结果 56例食管锐利异物在外套管保护下均顺利取出,患者无任何不适,未出现食管组织再度损伤病例发生.结论 急诊无痛胃镜加外套管取食管锐利异物安全可靠、依从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可作为经胃镜取出食管锐利异物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志军 《医学文选》2000,19(5):686-687
食管异物是常见的急诊之一。由于食管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食管异物绝大部分均能在食管镜下顺利取出 ,但有些异物呈多角形或巨大异物则不易经食管镜取出 ,如强行钳取 ,有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危险。此类食管异物最好改用外科手术取出。近 2 0年来我们对 3例食管上段难取性异物患者采用颈侧切开途径取出异物 ,效果较好。现摘要报告病例情况并予总结。1 临床资料  例 1:女 ,5 8岁。因误食鸡骨并感颈根部疼痛 1天入院。食管吞钡 X线检查报告 :食管上段异物。入院后在表麻下行食管镜检查并试取异物 ,见异物距门齿 2 0 cm处 ,横跨食…  相似文献   

14.
何燕  严丽丽 《重庆医学》2007,36(15):1560-156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胃镜下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胃息肉,胃、食管异物取出,Barrett食管等.胃镜下治疗属侵入性操作,患者往往产生焦虑,对内镜治疗有恐惧感.为提高接受内镜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作者对非全麻胃镜下治疗患者的焦虑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朱凤霞  禤惠仪 《中外医疗》2012,31(1):128+130-128,130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的临床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行胃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患者46例,对其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护理配合,异物取出成功率达95.65%(44/46),其中2例患者因鱼刺嵌顿与食管中断,行胃镜联合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胃镜取出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安全、创伤少、有效、成功率高的治疗手段,严密的术中配合能提高有利于保证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食管中段的异物取出术风险较大,尤其是滞留时间长、锐利的异物,围术期护理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文章回顾分析本院诊治的35例老年食管中段异物患者围术期护理资料,系统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于胃镜下老年食管中段异物取出术患者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胃镜在咽与食管异物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嘉忠 《右江医学》2002,30(6):514-515
目的 :探讨胃镜在咽与食管异物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5例咽、食管异物患者行胃镜下取异物术。结果 :3 5例成功取出异物 (10 0 %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方便、快捷 ,病人痛苦小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不失为诊治咽、食管异物的一种好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透明帽辅助在食管入口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行内镜下食管入口枣核异物取出术患者,其中透明帽组79例,常规组89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出血率、穿孔率、非静脉麻醉下异物取出成功率、受检者耐受性及视野的清晰度.结果 透明帽组操作时间、创面出血率及穿孔率均少于常规组,非静脉麻醉取出率高于常规组,且患者耐受性及操作视野清晰度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透明帽辅助下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较常规内镜下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可缩短操作时间,操作视野更清晰,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异物26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6 3例消化道异物采用内窥镜取出、自行排出、手术取出 3种治疗方案 ,视异物的性质 ,采用不同的方法 ,均治愈出院。结果提示 ,食管异物一经确诊早行食管镜取出 ;胃肠道异物约 80 %能自行排出 ,在胃镜取出失败的情况下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检查及取出的方法、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5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物的种类、好发部位和异物取出的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结果 315例食管异物根据异物大小、形态和身体耐受情况采取3不同的方法取出.结论 食管异物的取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操作者应提高操作水平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