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唐勇 《规划师》2002,18(10):21-27
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从概念辨析入手,分析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特性及系统构成,阐明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要点,并结合国内外最新案例,对城市开放空间的4种主要形式—城市广场、城市绿色空间、城市步行空间、城市亲水空间的设计做出原则性概述。  相似文献   

2.
周辉 《山西建筑》2009,35(14):28-29
介绍了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重庆渝中区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差的原因,提出了重庆渝中区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设计策略,从而为人们更好地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步行公共空间是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骨架,通过人性化的步行公共空间设计,提升综合体公共空间品质,能够促进商业综合体的良性运营。福安东百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即通过设置便捷的外部交通系统、开放的步行公共空间体系、多元化的空间形态、立体化的生态景观,创造富有活力的步行公共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4.
郑荣泉 《福建建筑》2007,(12):22-24
文章结合漳州市中心城区北江滨路中段城市设计的案例,从用地开发模式、建筑空间形态、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提出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成功举办两届后,于2019年来到杨浦滨江。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艺术季从室内走到了室外,以整个杨浦滨江南段5.5 km的公共空间为展场。作为总建筑师团队,作者早在2014年就投入到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城市更新设计工作中,在部分区段建成开放后,杨浦滨江南段终于在2019年9月实现了全线贯通,并与2019城市空间艺术季同步开放。文章以触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为切入点,分别从身体的公共性、认知的公共性和精神的公共性三个层面探讨在本次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公共艺术和公共活动的触发下,以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导向的工业遗存再生改造所呈现出的令人欣喜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以黄浦江沿岸新华滨江公共绿地为例,通过场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路线、竖向设计和植物配置,采取使空间贯通的设计手法,完善了新华滨江公共绿地慢行和骑行系统,构建了"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体系。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安全及增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同时,满足了市民、游客亲水近水等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规划》2016,(4):142-147
正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概念方案国际征集以"东岸漫步"为竞赛主题,以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浦东滨江段约21公里为设计范围,旨在打造世界级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未来浦东新区滨江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指导。2016年2月14日,国际征集正式启动,19家国内外优秀规划设计机构报名申请,在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进行资格预审后,  相似文献   

8.
向星  蒋智 《城市住宅》2021,28(4):152-153,156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山地城市滨水空间资源优势,成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和山地城市滨江公共空间价值规律,总结滨江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地城市滨江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浦江两岸的滨江空间是上海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近年来,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以“还江于民”为原则,力求将黄浦江滨江地区塑造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在此过程中,滨江公共空间的营造和环境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滨江空间建设的首要之举,便是确保其公共开放、空间贯通连续。本文针对这一要求展开了研究,探讨了实现滨江空间贯通的规划设计策略,为贯通的实施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陆  焦颖慧 《四川建筑》2010,30(1):66-68
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一直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街道是其中一个构架性的要素。以成都武候祠大街改造工程为例,从设计定位、空间尺度、空间界面、空间节奏、景观设计几个方面来研究非步行街道作为有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怎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蒋应红  虞质跃 《建筑技术》2010,41(4):318-320
浦西世博轴是世博会浦西园区主入口的主要入园行人通道,也是"世博眼"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功能上起到衔接浦西园区主要展馆和江南公园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滨江观景的空间,是浦西园区重要的公共空间。浦西世博轴具有极强的交通功能,高峰时段人流大、密度高;该工程规模大,设计时间短,工程范围内存在多个保护建筑,而且在建的世博工程使其施工难度加大。设计过程中,项目组不断创新,始终贯彻"和谐、创新、生态、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最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春  司马晓  洪涛 《规划师》2008,24(6):24-27
<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强调作为公共物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应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体现"活力".规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界定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内涵,确定将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保障足够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数量、提高公共开放空间周边用地的功能复合性等具体手段,并建议加强政府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有效实现"公平"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香港的一项调查显示,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从年轻人到长者逐渐增加。就老年群体而言,小型公共空间的规模、数量、可达性、品质和设施等均会对其使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香港湾仔和沙田两个地区50处小型休憩空间的分布可达性与流量潜力、规模、品质及其使用进行了比较,通过网络分析技术、无监督机器学习分类、三维室内-室外完整步行网络、现场调研以及精细化模拟步行路径选择度等研究方法发现,小型休憩用地的面积、可达性等都对其设计品质和长者的使用情况有显著影响。以香港为例,本研究对老年群体的休憩用地使用偏好进行了探索,以期对内地城市老龄化视角下的公共空间系统规划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玮 《山西建筑》2014,40(30):26-28
介绍了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构思,对滨江步行街深化设计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应的应答模式,并对商业步行街建筑单体的设计形式与手法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晓鹏 《山西建筑》2010,36(25):29-30
以某步行街地下空间开发为例,在介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对与步行街结合的地下公共空间形态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步行街型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从而为步行街地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摘要北京正在经历一场“城市化运动”。每年,许多项目蓬勃发展。但是根据这些新建“市区或城市森林”的实际发展,作为公共空间体系基本元素的步行空间,仅仅是楼宇间或以汽车为本的交通网络间的空地,它们所应承载的娱乐活动及增强互动的功能被远远地抛到脑后。尽管北京不断努力发展现代,开放和方便的城市空间,但它仍然缺乏个性化的开发,不能有效渗透街头生活,而这种街头生活长期以来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传统城市结构中。  相似文献   

17.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步行空间及其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塑造城市特色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步行交通现状及其特征,阐述了建立步行通道系统的必要性,并对步行通道系统规划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探讨,以山海关关城步行区为实例进行了说明,指出应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在中心区步行街改造、公交捷运换乘、行人过街设施等方面完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缓解人 车冲突和构建宜步行空间备受关注。文章选 取陆家嘴金融区作为案例,通过小陆家嘴的 空间发展梳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现状调 研,指出中心区空间存在空间格局机动化,主 轴切割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与步行 系统脱离等问题。同时采用图解和空间句法 等方法,对比研究TOD模式、巴黎德方斯、 维也纳多瑙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一组基 于公交化和步行化理念开发的城市中心区, 提出优化中心区步行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构 建宜步行的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对步行 者的支持和塑造能激发城市生活的公共空 间。基于此,提出包括立体化交通策略、站厅 核策略、可见即可达的步行空间主节点策略 等适用于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的措施, 为后续中心区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下步行街的外露要素较少,但发挥着宣示地下空间存在、连通地上地下空间、体现城市文化等重要作用,一旦建成,其位置、功能、形态即受地下空间的约束而调整,改造的余地较小,因此需慎重设计。笔者指出了当前城市地下建筑的外在形象开发中存在着外部形象与城市环境不相称的问题,列举了地下商业街外部形象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影响外部形象设计的功能、文化、地面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阐述了地下步行街外部要素的设计与布置原则,最后,通过对绵阳市地下步行街外部形象设计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相关设计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蕾  郎益顺 《华中建筑》2008,26(9):149-155
该文通过对上海近郊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对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发展与设计理论进行了详尽探讨,从三大开放步行街体系、人流导向设计、空间要素设计、高体验空间设计、以及高附加值创造五个方面结合实例予以详细论证,最后总结了现代商业开放步行街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