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筛查并了解高尿酸血症在上海市浦东周康航地区近郊居民中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该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共8 230名居民高尿酸血症及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6.67%,男性高尿酸患病率高于女性(34.18%比9.56%,P 0.00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P 0.000)。高尿酸血症组男性CKD患病率、女性CKD患病率及总CKD患病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男性24.7%比14.5%,女性28.6%比8.3%,合计25.9%比10.8%,P 0.05)。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较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发生CKD(P 0.05)。无论男女,尿酸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CKD(P 0.05),但同等尿酸水平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较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发生CKD(P 0.05)。e GFR与年龄、SUA、Cr、BUN、TG、TC、LDH呈负相关(P 0.000)。结论: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虽地处市郊,但随着区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目前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已达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尽早制定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和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 3~5期患者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分析CKD 3~5期患者合并HU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血尿酸和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80例CKD 3~5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正常组,运用SPSS 23统计软件分析CKD 3~5期患者HUA的患病率,2组之间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压、血脂、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等之间的差异性以及CKD 3~5期患者HU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203例,正常血尿酸组77例,HUA的总患病率为72. 5%,其中CKD 3期患者HUA的患病率为61. 46%,CKD 4期为74. 12%,CKD 5期为81. 82%。随着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HUA的患病率逐渐增高。2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正常血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eGFR明显降低,舒张压、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KD 3~5期患者的基线血尿酸水平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r=-0. 277,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 3~5期患者HU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舒张压升高、视黄醇结合蛋白和eGFR下降(P 0. 05)。结论 CKD 3~5期患者HUA的患病率高,且随着eGFR下降逐渐增高。合并高血压、舒张压升高、视黄醇结合蛋白和eGFR下降均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分发病率及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经过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32例患者按着尿酸水平和血肌酐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在CKD3期及以上的患病率显著高于CKD1期及CKD2期的患病率。高尿酸血症组的患者较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BMI水平显著升高,其Lee氏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随着Lee氏分级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尿酸组患者肾脏病理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病变积分,肾小管萎缩均高于非高尿酸组。在CKD3期及以上患者的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更为严重。结论: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中间发病率更高,其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我院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骨代谢指标,为早期监测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558例,检测血甲状旁腺素(iPTH) , β-胶原特殊序列测定(β-CTX )、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钙、磷、碱性磷酸酶(AKP)、肌酐、白蛋白、血糖等指标,留取晨尿进行尿常规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58例CKD患者平均年龄(70.6±15. 6 )岁,其中男性51.1%,女性48.9%,骨代谢指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iPTH , β-CTX、骨钙素、血磷在CKD1-3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KD4、5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KP在CKD5期明显升高。25(OH)D3在CKD1-5期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期CKD患者均存在25(OH)D3的不足及缺乏,其患病率分别为24.7% ,7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MDRD-eGFR与iPTH ( r=–0. 457 ) , β-CTX (r=–0. 501)、骨钙素(r=–0. 485 )、血磷(r=–0. 501) ,AKP( r=–0. 187 )、年龄(r=–0. 140 )水平相关,均P<0.01;与血钙(r =– 0. 084 )水平相关,P < 0. 05。结论 非透析CKD患者各骨代谢指标在CKD早期无明显差异,但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进行性升高,且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KD患者普遍存在25(OH)D3的缺乏且在CKD早期即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多囊肾(P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PKD患者肾功能不全(CKD)Ⅰ~Ⅴ期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将106例PKD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测定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等指标,根据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尿酸血症组的BUN、Scr及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eG F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KD患者SUA与eG FR呈现负相关性(r=-0. 305,P 0. 05),SUA与BUN呈现正相关性(r=0. 268,P 0. 05),SUA与Scr呈现正相关性(r=0. 202,P 0. 05)。结论:PKD患者SUA水平的升高与eG FR相关,提示HUA可能参与肾损害发病机制,临床应重视HUA对PKD肾脏损伤的影响,及时地控制SUA水平,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Ca~(2+)、P~(3-)、i PT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KD3~5期非透析患者166例,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UA≥42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UA 420μmol/L)。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SUA的因素以及其与Ca~(2+)、P~(3-)、i PTH的相关性。结果: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达40. 96%; HUA组Scr、BUN、P~(3-)、i PTH、ALP、FB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e GFR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UA与Scr、BUN、P、i PTH、ALP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UN、ALP、e GFR为SUA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CKD非透析患者SUA与Ca~(2+)、P~(3-)、i PTH存在相关性。SUA可能参与了CKD非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都市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有完整资料的5,326名体检者(分散居住在成都市各区),收集所有体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饮酒、既往病史、血液以及尿液的检测结果等,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 326名体检者中有1 32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男1 187例(患病率28.76%),女134例(患病率10.93%),平均年龄(44.6±10.2)岁。①高尿酸血症患者白蛋白尿、血尿和eGFR下降的患病率分别为14.00%、1.97%和4.69%。1 32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CKD患病率为18.09%,知晓率2.93%。高尿酸血症患者白蛋白尿、eGFR下降和CKD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无高尿酸患者;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脂和(或)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eGFR下降和CKD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②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白蛋白尿、eGFR下降和CKD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血尿酸与eGFR呈负相关。③高血压、糖尿病和体质量指数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女性是血尿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女性、年龄和高血压是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和体质量指数是CKD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市高尿酸血症患者中,CKD的患病率较普通患者高,与血尿酸的水平有关。控制血压、血糖、尿酸、血脂和体质量指数,可减少CK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浦东地区常住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与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上海浦东地区一个社区中1 024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尿酸、肌酐及慢性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以尿酸420μmol/L(男性)、360μmol/L(女性)定义为高尿酸血症。结果:在1 024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年龄(56±14)岁,男女比例为404∶620,CKD患者为11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182例(17.77%),其中非CKD患者为34例(18.58%),CKD患者为148例(81.42%),且CKD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患者CKD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60±15)岁vs(55±13)岁,P0.01]、SBP[(135±13)mm Hg vs(128±15)mm Hg,P0.01]、DBP[(85.55±8.31)mm Hg vs(82.99±8.55)mm Hg,P0.01]、BMI(26.26±3.47)kg/m2vs(23.91±3.64)kg/m2,P0.01]、腰/臀围比[(0.88±0.05)vs(0.86±0.06),P0.01]、血BUN[(5.41±1.50)mmol/L vs(4.87±1.27)mmol/L,P0.01]、血清肌酐[(127.83±36.56)μmol/L vs(143.17±38.46)μmol/L,P0.01]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e GFR[(127.83±36.56)ml·min-1·1.73 m-2vs(143.17±38.46)ml·min-1·1.73 m-2,P0.01]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且高血压病(P0.01)、心血管病(P=0.04)和高脂血症(P0.01)比例高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DBP、BMI、腰/臀围比、BUN、血肌酐、Hb和e GFR与尿酸水平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SBP、BMI和血肌酐以及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在上海社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77%,随着CKD的进展,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SBP、BMI、腰/臀围比、血肌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6家医院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AH)患病率及预后,为今后制定合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医院、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友谊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等6家医院收治的CKD1~5期非透析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分析不同CKD分期人群AH患病情况、危险因素以及预后。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CKD患者1346例,符合纳排标准且资料完整非透析CKD患者共767例,年龄范围18~87岁,年龄(51±15)岁。AH患者334例,患病率为43.5%,尿酸水平为(489.22±85.71)μmol/L。CKD合并AH组男性高于女性(60.5%比39.5%);汉族高于少数民族(55.4%比44.6%,P<0.05)。与正常尿酸组比较,AH组中CKD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肥胖症例数较高,收缩压、体重指数、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a~(2+)、P~(3-)、iPTH关系的研究,探讨血尿酸是否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钙磷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08月于我科开始行腹膜透析并规律随访至少12月的患者136例,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尿酸≥420μmol/L)和尿酸正常组(尿酸420μmol/L),收集患者腹膜透析12月时的一般资料及血生化指标,分析血尿酸水平与Ca~(2+)、P~(3-)、iPTH之间的关系。结果:(1) 136例患者腹膜透析12月时高尿酸血症者共56例(41. 18%),高尿酸血症组患者SBP、Alb、Scr、TC、P~(3-)、iPTH均高于尿酸正常组,HDL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BMI、Ca~(2+)、ALP、eGF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SBP、Alb、Scr、TC、P~(3-)、iPTH呈正相关。(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SBP、TC、Scr、P~(3-)、iPTH是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控制血尿酸,可能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256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566例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6.6%,其中CKD 1~5期各期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6.2%、37.4%、66.4%、87.7%和76.4%.IgA肾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男性、CKD分期高、肾活检病理球性硬化比例高.肾功能正常(CKD 1~2期)IgA肾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男性、CKD分期高、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及肾活检病理球性硬化比例高.肾功能受损(CKD 3~5期)IgA肾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CKD分期高及肾活检病理球性硬化比例高.结论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6.6%,明确IgA肾病肾功能正常及受损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本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车娟 《浙江创伤外科》2013,18(2):255-256
目的 探讨影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健康干预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至2011年度,进行健康体检的部分事业单位高尿酸血症检出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6例高尿酸血患者中,男性占84.53%,女性占15.47%.从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构成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年龄段在40~49之间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所占的比例最大,说明生活方式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91.27%.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湘南地区慢性肾脏病(CKD) 3~5D期患者的贫血状况,分析CKD患者贫血发病规律,为肾性贫血的改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研究设计,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及住院治疗的1 619例CKD 3~5D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和是否接受透析治疗分成4组,即CKD 3期组(92例)、CKD 4期组(301例)、CKD 5期组(989例)和CKD5D期组(237例),收集入选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等指标,对贫血相关指标及贫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CKD病情进展,CKD 3期至CKD 5D期4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依次为(105. 4±23. 1) g/L、(88. 4±20. 8) g/L、(76. 3±18. 6) g/L、(88. 0±20. 1) g/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1)。4组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72. 83%、94. 68%、97. 77%、91. 56%,其中轻度贫血所占各期贫血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70. 15%、48. 07%、20. 37%、40. 09%,中度贫血所占各期贫血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8. 36%、42. 81%、60. 70%、48. 85%。CKD 3~5D期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结果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所占总贫血比例为64. 65%,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占18. 55%。直线回归分析得出Hb与eG FR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为:Hb=66. 81+0. 96×eG FR(R=0. 45,F=351. 00,P 0. 01)。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湘南地区CKD患者的贫血患病率逐渐升高,贫血的严重程度也在逐期加重; 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贫血类型均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主,提示各期CKD患者的贫血在发病机制上具有一致性; 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Hb平均水平随eG FR下降呈线性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在各期慢性肾病(CKD)非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低T3水平与肾脏病进展及贫血、营养不良、微炎症等疾病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6例CKD非透析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以及反应肾功能、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况的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根据CKD分期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分析低T3综合征的各组中的发生率,及TT3、FT3与肾功能、贫血、营养状况、微炎症状况相关指标的线性关系。结果:CKD1~2期患者中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14%,3~5期中分别为33.33%、81.25%、92.5%。TT3与eGFR(r=0.498,P=0.001)和Hb(r=0.4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Alb、TG、TC、CRP无相关性。FT3与eGFR(r=0.783,P<0.0001)和Hb(r=0.706,P<0.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CRP(r=-0.38,P=0.011)呈显著负相关,与Alb、TG、TC无相关性。结论:低T3综合征在CKD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且低T3水平与肾脏损害程度、贫血、微炎症状态等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判断CK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01月~2019年0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就诊并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11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CKD1期患者相比,CKD2期及CKD3~5期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水平、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小动脉管壁增厚等临床病理表现上更为严重;Logistic二元逐步回归提示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和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eGFR <9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尿酸对女性患者肾功能的预测优于男性。结论: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伴肾病综合征IMN患者肾功能的重要因素,血尿酸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3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期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分析蛋白尿、肾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高尿酸血症137例(高尿酸组),发生率为76.9%;尿酸正常者41例(尿酸正常组)。女性患者高尿酸发生率为85.6%,较男性患者高尿酸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的蛋白尿、肾功能、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率高,但高尿酸血症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不足与缺乏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96例CKD 5期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变量包括:血25 (OH) D3检测值,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清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分析25 (OH) D3水平与各项观察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96例CKD 5期患者的25 (OH) D3平均水平为33.25(24.85~ 44.30) nmol/L,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非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维持性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2.70(25.30~43.70) nmol/L、37.00(29.20~ 48.65)nmoL/L和27.05(19.20 ~ 35.37) nmol/L.CKD5期患者的25 (OH) D3不足患病率为32.29%;在非透析、血透、腹透患者中分别为27.91%、45.45%和20%;CKD5期患者25 (OH) D3缺乏患病率为64.58%,在非透析、血透、腹透患者中分别为67.44%、51.52%和80%;25 (OH) D3缺乏及不足患病率为96.88%,非透析、血透、腹透患者中分别为95.35%、96.97%和100%,各患病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 (OH) D3水平与Hb(r=0.222)、Alb(r=0.398)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水平与25 (OH) D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KD5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高,普遍存在.Alb是CKD5期患者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中的患病率及其临床与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经肾活检诊断为IMN的282例患者分为尿酸正常组(208例)及高尿酸组(74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HUA在IMN患者以及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 CKD)分期中的患病率,分析HUA在IMN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MN患者中HUA的患病率为26.2%,其中在CKD1、2、3期的患病率分别为20.7%、40.1%、60%。血清肌酐值、eGFR、三酰甘油、高血压病史、病理有小动脉病变的患者比例在高尿酸组及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HUA的患病率为26.2%,CKD分期越高,患病率越高。血肌酐及三酰甘油升高,eGFR下降,有高血压病史及小动脉病变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相关危险因素。血肌酐升高及有高血压病史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城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流行现状.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的方法,抽取郑州市4个社区内20岁及2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185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肾脏损伤及相关危险因素检测.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1752名居民中,经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比校正后,白蛋白尿、血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患病率分别为5.78%、8.19%和1.58%.男性蛋白尿和血尿的患病率低于女性(4.37%比7.29%,X2=6.252,P=0.012;5.08%比11.51%,X2=24.499,P<0.01);eGFR下降患病率高于女性(2.26%比0.86%,X2=5.830,P=0.016).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7个亚组,蛋白尿和eGFR下降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X2=13.428,P=0.037;X2=17.080,P=0.009).该人群CKD的粗患病率为14.50%,经年龄、性别标化后的患病率为13.57%,女性高于男性(17.83%比9.59%,X2=23.132,P<0.01). CKD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血尿(50.40%)和蛋白尿(31.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CKD的危险因素.该人群CKD的知晓率为8.27%,治疗率为7.09%.结论 郑州市成年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3.57%;知晓率为8.27%.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非透析CK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K-DOQI指南的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5组.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ADMA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 CKD患者血浆ADMA水平(μmol/L)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而增高.CKD3、4、5期患者血浆ADMA水平(1.3318±0.4684、1.5712±0.4210、2.1093±0.771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611±0.1615)及CKD1、2期患者( 0.4387±0.2575、0.4809±0.2846)(均P<0.01);而CKD5期患者血浆ADMA又高于CKD3、4期患者.CKD4、5期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MVI)( 140.24±40.52、150.21±46.2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KD1 ~3期患者(均P<0.01).ADMA与LMVI呈正相关(r=0.476,P=0.028),与心脏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r=-0.327,P=0.04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DMA是EF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84,P<0.01).结论 CKD患者血浆ADMA水平在CKD3期开始升高,并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而增加.血浆ADMA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且是EF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血管并发症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