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ulmonary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的难治性并发症.早期发现的BPF,不伴有胸腔感染者,治疗效果较好.伴有胸腔感染的BPF,若胸腔感染引流不畅势必影响瘘口周围肉芽形成,影响瘘口的愈合,需联合脓腔引流、胸腔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现将近年来肺切除术后BPF的手术修补与内镜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耐多药肺结核的肺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切除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RTB)的效果与预后.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行肺切除术治疗的56例MDR-PFB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人术前痰菌均为阳性,术后阴转51例.术中无死亡,术后并发症14例.方差分析显示MDR-PTB者的肺功能与病变类型密切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和吻合口包埋与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 肺切除术是治疗MDR-PTB有效的辅助手段.把握MDR-PTB的手术时机可减少对肺功能的损害.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术后BPF的高危因素,而对残端吻合口包埋可有效降低术后BP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效果。方法 给予全肺切除术后确诊为BPF的36例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8.33%),其中肺栓塞1例、呼吸衰竭2例,给予抗感染、抗凝、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等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再次开胸术后住院时间19~51 d,平均32.21 d。末次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手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肺切除术后BPF患者行早期手术联合胸腔冲洗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肺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间相互沟通而形成的异常通道,其发生与合并糖尿病、术前应用放化疗、手术技巧、术后肺部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等~([1,2])多种因素有关。虽然外科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较前有所提高,但发生率仍  相似文献   

5.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8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发生BPF,占全部患者的1.8%.右全肺切除后BPF发生率为3.9%,高于左全肺切除患者的0.6%(P<0.01).支气管切缘见癌组织残留患者BPF发生率为22.7%,高于支气管切缘无癌残留患者的1.3%(P<0.01).术前接受放疗、化疗患者BPF发生率为5.0%,高于单纯手术患者的1.3%(P<0.05).76例用自体组织覆盖支气管残端的患者无一发生BPF.全组被确诊为BPF的患者皆予胸腔引流;2例经反复穿刺抽取胸水,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后痊愈;2例经充分抗炎治疗,高渗盐水冲洗,生物蛋白胶阻塞瘘口后痊愈;6例经单纯闭式引流后病情稳定出院;1例长期开放引流;1例行肌瓣修补瘘口失败,改行高渗盐水反复冲洗后痊愈;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右全肺切除、切缘癌残留和术前接受放疗、化疗可增加术后BPF的发生率.自体组织覆盖支气管残端是降低BPF发生的有效手段.早期轻型患者可行胸腔穿刺、生物蛋白胶阻塞瘘口和抗生素治疗.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高渗盐水反复冲洗对治疗BPF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采用再次手术瘘修补结合自体带蒂肌瓣组织包盖残端的方法治疗23例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BPF)(9例伴有胸腔感染)的经验,并对治疗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23例中第一次手术方式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例.BPF发生时间为术后5~40天,平均21天.BPF确诊后,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考虑行二次开胸瘘修补术.4例采用直接缝合修补瘘口,10例重新切除残端至正常组织后再次缝合,7例切除残端后行支气管成形或隆凸成形术,2例将带蒂肌瓣缝合到瘘口边缘达到封闭;瘘修补后残端后包埋的肌瓣包括肋间肌瓣5例,肋背阔肌瓣10例、前锯肌瓣6例、骶棘肌2例.瘘修补术后常规给予胸腔冲冼.结果无术中及术后近期死亡.术后并发严重并发症4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21例瘘口修补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为91.3%.1例修补后2年因残端复发致BPF伴脓胸,其余均无BPF复发.结论 肺切除术后早期BPF,即使有胸腔感染,如果预期可耐受手术,应尽早积极手术修补瘘口并以带蒂胸壁肌瓣包盖,结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相互交通而形成的瘘管,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BPF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BPF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有较多的新进展,无创、微创治疗尤为突出,本文就BPF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治疗十分困难,过去常因继发脓胸而行肌瓣填塞甚至胸廓成形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自1999年3月—2006年2月对5例全肺切除术后并发BPF的患者进行早期再次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确切、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直径≥5 mm BPF的治疗。现将我院2012年1月1例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BPF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3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7年于2010年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外科治疗措施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7例肺切除术后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时间、原因和治疗措施,并总结治疗效果。 结果行肺切除术患者5010例,共发生27例BPF,发生率为0.5%。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5岁。9例全肺切除后的BPF患者均首先采用了引流加胸腔内冲洗的方法,其中4例治愈,4例改开放引流,1例行心包胸膜修补瘘口,瘘口愈合,但脓胸一直存在。18例肺叶切除后的BPF患者中,手术后早期发生的BPF有12例,直接用大网膜消灭残腔,瘘口修补6例,完全康复;用肋间肌瓣和前锯肌瓣填塞胸腔、堵塞瘘口6例,其中4例完全一期愈合,2例引流时间较长;另6例BPF患者发生时间晚,且伴有营养缺乏,除局部引流外,改善营养后大网膜消灭残腔后4例均自愈,余2例用肋间肌瓣和前锯肌瓣填塞胸腔,术后胸管引流时间较长后痊愈。 结论BPF能够早期诊断,积极引流和冲洗胸腔是治疗BPF的有效措施,一部分可以自行愈合,而自体组织包括心包胸膜、自体肌瓣和带蒂大网膜等填塞胸内残腔、堵塞瘘口是治疗BPF的最有效办法,其中带蒂大网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处理多年来一直是胸外科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对1 700例患者行肺切除术,其中全肺切除术120例。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9例。现对其手术时机、治疗方法等进行讨论,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治疗困难,效果不佳.根据BPF发生时间分为早发性及迟发性两类,早发性指术后1个月内发生BPF;迟发性指术后1个月后发生BPF;迟发性BPF临床上较少报道.我们对6238例肺癌手术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迟发性BPF及其与早发性BPF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剔除术在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剔除术在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支扩)中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左肺下叶切除加舌段支气管剔除治疗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扩1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治愈。随访1 ̄5年,全部病例症状消失,X线检查术侧肺膨胀良好。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能较好替代舌段切除术,是治疗大多数舌段支扩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连续完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9.8岁.肺良性病变8例,原发性肺癌及其他肺恶性肿瘤52例.手术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胸腔镜下完成,其中行右肺上叶切除术12例,中叶切除术10例,下叶切除术14例;左肺上叶切除术8例,下叶切除术16例.术中肺血管、支气管以及叶间裂的处理均使用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因淋巴结致密粘连中转开胸1例(1.67%),无术中大出血、术后活动性出血、持续漏气、支气管胸膜瘘和严重金属异物反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全组共完成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钉合切割操作381次,平均6.35次/例,其中肺动脉钉合124次(2.06次/例),肺静脉钉合66次(1.10次/例),支气管钉合60次,叶间裂钉合131次.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随访11.3个月, 无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胸腔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的使用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主要难点之一,遵循一定原则的精细操作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h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0.5%~5.0%左右[1-3],全肺切除术其发生率在4.5%左右[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切除支气管无残端成形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16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右肺上叶切除术49例,中叶切除术6例,下叶切除术41例,中上叶切除术6例,中下叶切除术5例;左肺上叶切除术32例,下叶切除术28例。肺上叶切断处平中间段支气管外侧壁,肺下叶切断处平肺中叶支气管下缘,肺中下叶切断处平肺上叶支气管下缘。残端采用横形间断缝合。结果 无手术死亡和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支气管切缘癌残留1例。术后随访154例,失访13例。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8.7%、75.3%和61.3%。结论 周围型肺癌常规采用肺切除支气管无残端成形术,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它可减少支气管切缘癌残留和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3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至1992年,我们用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38例。根据肺的侧支通气解剖生理特点,改变传统的肺叶肺段切除术,只剔除病变支气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组织。38例中6例重症病人行双侧支气管剔除手术,因余肺保留了通气和正常肺动脉压,术后效果均佳。此种手术扩大了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手术适应证并提高了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治疗肺切除术后脓胸的可靠、确切、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增加了治疗难度.方法 为5例肺切除术后脓胸患者实施肩胛骨岗下切除加胸廓成形术.结果 4例1次痊愈,1例由于残端瘘复发,行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置入封堵支气管残端瘘,二次手术而愈合.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0.5~5.0年,无脓胸和支气管残端瘘复发.结论 肩胛骨岗下部分切除加胸廓成形术是肺切除术后脓胸和胸廓成形术后复发脓胸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疾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国内外治疗椎间盘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有:①髓核化学溶解术;②经皮穿刺髓核切开术;③电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④激光椎间盘切除术;⑤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⑥微创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⑦椎间盘内电热疗法;⑧髓核成形术。虽然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所有经皮微创介入技术都曾报道很高的成功率,但迄今为止,只有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率与显微外科椎间盘切除术相当,其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小,术后恢复快,重返工作的时间短,再次手术时局部瘢痕少,不影响再次手术;但是后者被继续作为评估成功率的标准。虽然部分椎间盘疾病需开放手术,但是微创治疗技术将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