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中,根据冠状动脉钙化(CAC)近端与远端冠状动脉管腔CT值及校正后冠状动脉强化值(CCO)差值评估钙化部位管腔狭窄的准确度。方法对CCTA显示钙化的233支主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和完全闭塞组,比较各组CCO差值,分析以钙化近远端CCO差值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结果完全闭塞组CCO差值高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P<0.001);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CCO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CCO差值高于轻度狭窄组(P<0.001)。以钙化近远侧CCO差值0.0869作为诊断界点,其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75.47%、91.39%和48.78%;以0.2070作为诊断界点时,其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4%、79.89%、54.88%和97.3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近远端管腔CCO差值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以之作为评价指标,可明显提高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DVCT)冠状动脉钙化(CAC)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行DVCT扫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ICA)的患者60例,计算每例患者总的钙化积分(CS)及四大分支的CS,以图像质量4级(优)至1级(差)对每支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患者每支血管的CS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对患者及每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明显狭窄(狭窄≥50%)进行判断,以ICA为金标准,作出该60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ROC曲线,获得患者总CS的最佳截断点.以最佳截断点为界,将60例患者分为高CS组和低CS组,以每支冠状动脉为研究对象,不可评价的血管作为假阳性处理,对高、低CS组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DV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 与ICA结果 的差异性,分析CS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CS越高,图像质量越差.该6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ROC曲线的CS最佳截断点为381.5分(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78.8%).高CS组的诊断准确性低于低CS组(P=0.009),而两组DVCT结果 与ICA结果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4,0.607).结论 CAC仍是320排容积CT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  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 < 50%组。比较冠脉狭窄程度、CT-FFR与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根据冠脉血管钙化程度分组,比较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与 < 50%组的CT-FFR、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分析各组间CT-FFR与冠脉周围FAI单独与联合的诊断效能。  结果  本研究63例患者中共检查79支冠脉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共24支血管,血管狭窄率 < 50%组55支。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 < 50%组的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支血管冠脉狭窄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管狭窄率≥50%组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 < 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 < 50%组(P < 0.05)。63例患者中,冠脉血管轻中度钙化47例,重度钙化16例。轻中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狭窄率高于血管狭窄率 < 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 < 50%组(P < 0.05)。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 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 < 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 < 50%组,两组冠脉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显示,CT-FFR+冠脉周围FAI对血管钙化的诊断效能相对于两者单独检查有显著提升(P < 0.05)。  结论  CT-FFR对重度钙化血管诊断效能较低,联合冠脉周围FAI能为血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TIMI帧数的临床及解剖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80例患者的749支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其与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血管直径、血管狭窄程度、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1)狭窄<50%的冠状动脉的帧数与冠脉血管直径正相关,与收缩压、心率负相关。相关系数(r)和P值分别为:前降支CTFC与血管直径r=0.312,P=0.002;与收缩压r=-0.241,P=0.019;与心率r=-0.165.P=0.05。回旋支CTFC与血管直径r=0.298,P=0.0001;与收缩压r=-0.267,P=0.001;与心率r=-0.172,P=0.033。右冠与血管直径r=0.210,P=0.05;与收缩压r=-0.274,P=0.001;(2)男性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TIMI帧数分别为23.55±8.90帧;29.77±15.55帧;21.08±9.28帧;女性患者分别为LAD19.97±6.19帧;23.42±9.48帧;17.04±5.99帧,P值分别为0.023、0.001、0.001;3)按冠状动脉狭窄<70%、70%-90%、>90%分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三组之间CTFC具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1、0.0001。结论:(1)TIMI帧数计数是反应冠状动脉血流较好的连续变量;(2)冠状动脉血管直径与CTFC明显相关;(3)CTFC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明显相关;(4)男性患者的CTFC明显长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8例,患者序贯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CCTA和冠脉DSA造影检查。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并评估冠脉CCTA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等血管支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C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5.38%,特异度为84.85%、阳性预测值为92.54%,阴性预测值为90.32%;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45(p<0.01)。结论:对于冠脉狭窄患者,冠脉CCT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比较准确的识别和诊断冠脉狭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检测局部心肌功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67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患者分为两组:病例组42例,冠状动脉狭窄≥70%;对照组25例,冠状动脉狭窄<50%.在冠状动脉造影前24小时进行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比较两组左心室心肌峰值纵向收缩期应变(Ss)和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SRe/SRa,及达SRe时间(T-SRe).结果 病例组狭窄≥70%冠状动脉所支配心肌的Ss、SRs、SRe和SRe/SRa均小于对照组心肌(P<0.001).SRs和SRe是冠状动脉狭窄≥70%的独立预测因子,且SRe <0.91预测冠状动脉狭窄≥70%的灵敏性为72.46%,特异性为89.65%.结论 二维应变成像可通过检测心肌舒张功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7.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ROC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冠心病的37例患者的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以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8.57%(55/70),特异度为95.13%(391/411),阳性预测值为73.33%(55/75),阴性预测值为96.31%(391/406),准确率为92.72%(446/481);CCTA和CAG结果呈高度相关性;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CCTA诊断的斑块数量较CAG多(68vs 45)。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超声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对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非冠心病组35例;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但狭窄率50%且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者33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仅1支血管病变,且血管狭窄率≥50%者36例为单支病变组;2支及2支以上主要血管病变,且血管狭窄率≥50%者38例为多支病变组。测量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LIMT)及血管弹性指标,包括左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LPWV)和硬度指数(Lβ)。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左颈总动脉弹性参数诊断不同程度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及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 4组患者LIMT、LPWV及Lβ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21、4.769、4.756,P均0.05)。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多支病变组,分别为0.759(LIMT)、0.770(LPWV)、0.764(Lβ)。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约登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为0.513;左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硬度指数的约登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多支病变组,为0.524和0.469。LIMT、LPWV和Lβ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1.0%、77.4%、71.0%,特异度分别为73.4%、74.7%、75.9%。结论颈总动脉血管各参数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诊断效能最高,其中弹性指标LPWV、Lβ较LIMT具有更高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iR-125b-5p与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57例为冠心病组,体检健康者57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最大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miR-125b-5p(0.81±0.10)和miR-155(0.64±0.09)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98±0.12、0.82±0.13)(P0.05);冠状动脉狭窄≥50%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0.74±0.11)和miR-155(0.59±0.10)相对表达量低于狭窄50%冠心病患者(0.87±0.08、0.72±0.09)(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643,P0.001;r=—0.669,P0.001)及最大狭窄程度(r=—0.718,P0.001;r=—0.728,P0.001)均呈负相关。当血浆miR-125b-5p相对表达量0.776、miR-155相对表达量0.641为最佳截断值时,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AUC分别为0.949(95%CI:0.892~0.982,P0.001)、0.907(95%CI:0.839~0.954,P0.001),敏感度分别为91.2%、79.4%,特异度分别为92.5%和92.5%。结论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性,对冠状动脉狭窄≥50%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肝前脂肪最大厚度(Vmax),预测其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及严重性。方法选自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85例,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分组,其中冠心病患者144例,非冠心病患者41例。应用超声测量两组患者的Vmax及皮下脂肪厚度最小值(Smin),并对两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比较分析Vmax与传统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腰围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能力。结果冠心病组患者Vmax增加,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ix无明显增加;Vmax随病变血管数目增多而增加(P<0.05),Vmax与Smin呈低度正相关(r=0.397,P<0.001)。ROC曲线分析Vmax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临界值分别为0.84cm,敏感性73.6%,特异性68.3%,曲线下面积为0.716,P<0.001,较腰围(敏感性72.9%,特异性58.5%,曲线下面积0.612,P=0.028)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结论 Vmax能独立预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和严重性,与传统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腰围比较,超声测量Vmax可为临床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基底动脉狭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3D TOF MRA和DSA图像。把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使用盲法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率≥50%的病变定为严重狭窄。MIP图像和原始图像相结合评估基底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在原始图像上测量狭窄率。利用MEDCALC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衡量MRA和DSA狭窄率的差异;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二者之间相关性;使用Bland-Altman图法比较二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诊断严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MRA上38条基底动脉严重狭窄,DSA上35条动脉严重狭窄。MRA测得的基底动脉狭窄率(52.57±22.79)%稍大于DSA上测得的狭窄率(51.84±23.2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2);相关性强(r=0.985,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较强的一致性,95.71%(67/70)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患病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5.71%、6.6、0.07、50.00%、86.84%、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9(P<0.001)。结论和DSA相比,3D TOF MRA的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各方向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2D-STI技术对于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68例,未见冠状动脉狭窄)、A组(28例,冠状动脉狭窄率<50%)、B组(22例,冠状动脉狭窄率50%~75%)和C组(20例,冠状动脉狭窄率≥75%)。应用2D-STI测量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中各缺血心肌节段的纵向、圆周、径向收缩期应变峰值(BAS-ls、MID-ls、APE-ls、BAS-cs、MID-cs、APE-cs、BAS-rs、MID-rs、APE-rs),并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参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率≥7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B组APE-l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C组BAS-ls、MID-ls、APE-ls、MID-cs、APE-cs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组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缺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3),以截断值为-17.5%诊断重度狭窄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1.4%。结论 在无明显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中,缺血心肌节段的收缩功能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低;应用2D-STI技术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推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望成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红细胞压积的相关性。 方法 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205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1例红细胞压积〉42.9%者作为研究组,104例红细胞压积≤42.9%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变量。 结果 研究组年龄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及前降支动脉SCF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r=0.238,P=0.001)、前降支动脉SCF比例(r=0.206,P=0.003)和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r=0.209,P=0.003)与红细胞压积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OR=1.031,95%CI(1.006,1.056),P=0.014]、前降支动脉SCF的比例[OR=1.919,95%CI(1.038,3.547),P=0.038]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 结论 男性前降支动脉SCF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高水平红细胞压积可能促进了SC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早期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68例(未见冠状动脉狭窄)、A组28例(冠状动脉狭窄率50%)、B组22例(50%≤冠状动脉狭窄率75%)和C组20例(冠状动脉狭窄率≥75%)。应用2D-STI测量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中各缺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BAS-ls、MID-ls、APE-ls)、收缩期圆周应变峰值(BAS-cs、MID-cs、APE-cs)、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BAS-rs、MID-rs、APE-rs),并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各参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率≥75%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截断值并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B组APE-ls较对照组减低,C组BAS-ls、MID-ls、APE-ls、MID-cs、APE-cs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余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缺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率≥75%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53),以-17.5%为截断值,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1.4%。结论无明显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其缺血心肌节段的收缩功能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低;应用2D-STI技术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推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成像技术(CFI)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可行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38例,冠状动脉无慢血流的患者41例。应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CTFC)及CFI分别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参数,对二者的相关性及CFI诊断CSFP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 CSFP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超声血流参数(PDV、MDV、PDP、MDP)分别与冠状动脉造影CTFC呈负相关。对照组VT与冠状动脉造影CTFC亦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超声血流参数曲线下面积均0.7。结论 CFI能够有效、无创的反映CSFP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对CSFP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和评价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与经胸多普勒超声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疑为冠心病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CAG)前进行双嘧达莫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用经胸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前降支(LAD)的CFR。结果根据CAG结果分为LAD显著狭窄组(A组,n=13)和非显著狭窄组(B组,n=34)。显著狭窄组的LAD供血区域室壁运动积分显著增高(P<0.001)而CFR显著降低(P=0.001)。两项技术结合,诊断LAD显著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达到92%、82%和85%。结论双嘧达莫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CFR测定可提高诊断LAD显著狭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根据左旋支、前降支及左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组,将直径狭窄≥50%的单支血管纳入研究组,将直径狭窄<50%的单支血管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应变参数、血清HCY,分析左心室应变参数与血清HCY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应变参数与HCY值联合诊断冠心病左心功能的价值。 结果110例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65例患者单支血管直径狭窄<50%,男性46例,女性19例,年龄(65.41±10.52)岁;45例单支血管直径狭窄≥50%,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64.83±10.17)岁。研究组A峰高于对照组[(75.58±12.65) cm/s vs(61.02±10.71)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6,P<0.001)。研究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E/A值均低于对照组(t=4.616、2.709、2.103、3.896,P均<0.05)。研究组心室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均低于对照组(t=8.617、10.535、5.971、6.766,均P<0.001),HCY高于对照组(t=4.915,P<0.001);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HCY与GCS、GLS、GRS、GAS呈负相关(r=-0.725、-0.682、-0.762、-0.758,均P<0.001);绘制ROC曲线发现,GCS、GLS、GRS、GAS、HCY及应变参数联合HCY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53(0.751~0.954)、0.898(0.802~0.993)、0.731 (0.595~0.868)、0.847(0.735~0.960)、0.863 (0.768~0.957)、0.990(0.973~1.000)。 结论3D-STI应变参数与HCY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可有效评估冠心病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应用3D-STI检测室壁运动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并探讨缺血心肌区域应变(TS)对三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价值。方法 70例室壁运动正常的拟诊冠心病患者行3D-STI及冠脉造影,根据三支主要冠脉狭窄程度分别分为对照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计算相应冠脉TS。ROC分析TS预测三支冠脉狭窄≥50%曲线下面积并获得阳性截断值。结果 (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S绝对值显著减低(P0.05)。(2)TS是预测相应冠脉狭窄≥50%的良好指标,其中TLS预测LAD狭窄≥50%诊断价值较高,截断值为-19.08%。结论 (1)冠心病患者即使室壁运动正常,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已受损。(2)TS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良好指标,以TLS预测LAD狭窄≥50%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苏瑞瑛  肖文良  申艳霞  田帅 《临床荟萃》2006,21(17):1227-123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对诊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诊断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SCT冠脉成像及其钙化的量化分析,并同期进行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CAG采用经典插管法,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采用Agatston方法完成,64SCT结果与CAG结果做双盲对照研究;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4例(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和非冠心病组22例;进一步将224支血管按狭窄程度分为A组(狭窄<50%)、B组(狭窄50%~75%)和C组(狭窄>75%),记录其CACS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分别分析CAC率和CACS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64SCT冠状动脉三维成像对冠状动脉钙化显示清晰,对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良好,冠心病组的CACS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与B、C组比较CA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C组两组之间CA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CAC率和CACS逐渐增高,<60岁组与≥60岁组CAC率和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组冠心病患者CAC率和CACS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60岁组冠心病患者CAC率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64S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可以对可疑冠心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CACS与相应血管管腔狭窄的对照分析显示,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年龄对CAC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患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行CABG的160例患者术后行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2次检查的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3个月。采用双源CT,以CAG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和闭塞的敏感度、1-特异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1)160例患者共计搭桥血管440支,其中动脉桥147支和大隐静脉桥293支。(2)以CAG结果为参照标准,搭桥血管总通畅率为67.3%(296/440)。动脉桥血管通畅率为77.6%(114/147),显著高于静脉桥的62.1%(182/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CAG诊断比较,CTA诊断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大于或等于50%狭窄的敏感度为82.6%,1-特异性为88.8%,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搭桥血管闭塞的敏感度为86.8%,1-特异性为91.9%,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4)与CAG诊断比较,CTA诊断固有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狭窄的敏感度为75.8%,1-特异性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固有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为77.9%,1-特异性为82.2%,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CABG术后CTA评价搭桥血管狭窄和闭塞的敏感度和1-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单、安全及无创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