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跃 《能源与环境》2011,(4):120-121,123
概述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包括生物脱氮、生物除磷机理以及同步脱氮除磷机理、反硝化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不同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处理工艺,并阐述了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其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反硝化除磷菌在反硝化的同时完成过量摄磷,较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具有节约碳源、节省曝气量和污泥产量低等优点,是目前脱氮除磷工艺开发的研究热点.介绍当前反硝化除磷菌的生物学机理及其工艺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反硝化除磷是通过反硝化聚磷菌的代谢作用,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在达到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同时,解决了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之间相对独立的、相互竞争的矛盾。就此项新技术的微生物学原理及其新工艺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4.
《节能》2016,(3):36-38
概述了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与局限性,并介绍了新的除磷脱氮理论及典型工艺,指出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是未来污水生物处理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化学除磷技术及传统的生物除磷工艺,分析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以反硝化除磷工艺为代表的生物除磷新技术的工艺原理及特点做了介绍。认为,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和发展情况,生物与化学联合除磷将是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但化学除磷试剂对生物处理系统性能可能会产生影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其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2017,(9):1279-1283
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以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为基础,以厌氧池和中沉池分别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和阴极室,以模拟的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稳定运行2个月后,COD、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56%,57.16%和53.79%,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75%和65%,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8 V和6.31 m A,最高电压值达到了0.7 V。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的成功启动与运行,不仅去除了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磷,同时产生了稳定的电能,实现了反硝化除磷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耦合,为反硝化除磷产电工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节能》2019,(9):144-145
为确定污泥中微生物量对氮磷浓度的影响,对反硝化聚磷菌进行了筛选,并通过在活性污泥中接种开展了试验,以确定菌株接种量给脱氮除磷效果带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量与氮磷去除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最佳的反硝化聚磷菌接种量为2%,硝态氮去除率最高能够达到30.8%,除磷率能够达到95.7%,从而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州市良种猪场的猪粪为种源,在厌氧混合连续流反应装置内进行厌氧除磷试验,以探讨有利于厌氧除磷产生磷化氢微生物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并鉴定出厌氧除磷菌.  相似文献   

9.
通过同步和后置化学除磷方式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两种投药方式下除磷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反应充分的情况下,同步和后置两种投药方式的除磷效果相差不大.在实际生产中,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应综合考虑厂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化学除磷方式.  相似文献   

10.
泥炭在水处理中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非金属矿物材料泥炭空隙率大、比袁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分子结构中存在多种活性官能团,以及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和络合能力等特点,探讨泥炭在水处理中除磷的机理,分析水处理中采用泥炭、改性泥炭除磷的研究进展,为泥炭、改性泥炭及生物膜形成后的再生泥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污水处理是现阶段保证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重要手段,SBR污水处理工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已成为污水处理的主要应用方向.本文先对SBR污水处理工艺应用优势作简要概述,进而重点从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两方面分析综述SBR污水处理工艺中磷的转化与去除要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污水中的氮、磷的去除已成为污水处理的热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脱氮除磷中广泛应用。介绍和分析SBR法脱氮除磷的原理以及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进水方式,曝气时间,污泥浓度,进水时间,C/N比,C/P比)的研究实验,深入探讨了SBR对于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以及石灰、硫酸亚铁法前置化学除磷方法,分析了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太湖流域市政污水处理存在出水总氮、总磷不达标排放情况,采用反硝化活性砂滤池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目的,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5.
结晶法除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春阳  刘建广  王爱华 《节能技术》2006,24(1):63-66,69
探讨了结晶法(形成难溶的磷酸铵镁、羟基磷酸钙晶体)除磷技术的原理与研究现状。pH、污水中各组份的离子浓度及其摩尔比是结晶形成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除磷效率与水中氨氮浓度及Mg与P的摩尔比呈正相关。反应器中投加晶种与增加扰动可以加快结晶形成与长大。曝气是提高污水pH并达到结晶范围的有效途径。回收的磷酸铵镁晶体纯度高,可以作为磷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构造湿地主要利用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共同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其主要机理为:植物根系形成网络,传递和释放氧,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场所,并提供好氧、厌氧条件。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成CO2和H2O,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去除氮,聚磷菌去除磷。主要是生化反应,但各自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还有吸附沉淀作用,但存在吸附饱和度。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构建了天然沸石与泥炭生物滤池装置,实验考察其在微污染景观水中脱氮除磷性能,研究其形成生物膜系统后对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及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良好的生物去除污染物效果,运行稳定后CODcr、NH4+-N和TP去除率分别可达80%、95%和41%;通过生物作用可使天然沸石与泥炭再生,实现材料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一雯 《能源与环境》2011,(6):83-84,91
从优化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强化运行参数控制和采用新工艺3方面来阐述强化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途径:提出强化城市污水处理效果首先要从优化现有工艺的运行参数考虑,将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中以强化处理效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体化MBR工艺技术处理厂区生活污水,在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0.1~3.5 mg/L,MLSS为12 650mg/L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94.6%和61.60%。检测结果表明:MBR具有良好的降解COD和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这对于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改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