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随机抽样、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雷公藤扦插苗的苗木分级标准.提出以主枝长、地径和主根粗作为雷公藤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得出雷公藤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Ⅰ级苗:主枝长≥43.0 cm,地径≥4.22 mm,主根粗≥3.50 mm;Ⅱ级苗:43.0 cm〉主枝长≥26.5 cm,4.22 mm〉地径≥3.32 mm,3.50 mm〉主根粗≥3.13 mm;Ⅲ级苗:26.5 cm〉主枝长≥10.3 cm,3.32 mm〉地径≥2.45 mm,3.13 mm〉主根粗≥2.18 mm.  相似文献   

2.
为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推动川黄柏实生苗培育规范化、标准化,以湖南省龙山县大安乡2020年培育的川黄柏1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以72个1 m×1 m样方2 564株样苗为研究样本,以地径、苗高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及标准差法,划分质量分级值.经综合评定,确定川黄柏1年生实生苗质量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地径D≥1 cm,苗高H≥100 cm;Ⅱ级苗地径D 0.6~<1 cm,苗高H 60~<100 cm;Ⅲ级苗地径D<0.6 cm,苗高H<60 cm.在该标准下,本次研究样本Ⅰ、Ⅱ级苗占比64.8%.  相似文献   

3.
探究土茯苓(Smilax glabra)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土茯苓人工种植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随机选取50株土茯苓种苗进行调查,首先应用相关分析确定苗木分级指标,然后通过逐步聚类分析法修正分级,最终计算出土茯苓种苗的苗木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根数和球茎数为土茯苓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土茯苓种苗分级标准为Ⅰ级种苗:根数≥37.4,球茎数≥6.8;Ⅱ级种苗:28.3≤根数<37.4,4.2≤球茎数<6.8;Ⅲ级种苗:根数<28.3或球茎数<4.2。所抽取的土茯苓样苗中,Ⅰ、Ⅱ级种苗(合格苗)分别占34%和20%,Ⅲ级种苗(不合格苗)占46%。本研究通过逐步聚类分析法制定的土茯苓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可靠,说明此方法可行,能为土茯苓人工种植繁育研究以及生产优质的土茯苓种苗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4.
红豆树造林时间宜在2—3月份,成活率可高达95%。分级造林试验,以Ⅱ、Ⅲ类苗木,即地径0.75—0.95cm、苗高37—57cm的苗木造林最容易成活,造林效果最好。红豆树苗木地径大小是影响其幼树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红豆树幼树抽高生长量与地径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67。红豆树幼树早期生长分化大,1年生幼树个体,树高最大为216cm,是平均值的2.5倍;幼树的地径最大值为2.7cm,是平均值的1.8倍;幼树抽梢最大值为141cm,是平均值的2.9倍。红豆树幼树低位截干枝条萌发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对文冠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筛选最适文冠果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方法】利用大田试验,以4年生文冠果为试验材料,在土壤施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设置硼(B)、铁(Fe)、锌(Zn)、钼(Mo)和硅(Si)等5种施肥处理,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150、65、300、10、210 mg/L,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叶面喷施共进行3次。测定叶面肥施用前后文冠果的树高、地径、冠幅、叶绿素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径、单株结果数、单果籽粒数、千粒质量、种子出仁率、百叶干质量等产量和品质指标。基于测定的各项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施肥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分析不同中微肥对文冠果的影响。【结果】中微量元素对文冠果的生长主要体现在:对树体生长、百叶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且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树体生长方面,Zn肥显著提高了文冠果的树高和冠幅,增长量分别为25.53、22.33 cm,是CK处理的1.40和1.46倍,Si肥显著提高了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增长了22.60 cm、7.66 mm、21.17 c...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坡位和施肥处理的油茶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腐熟笋壳后,油茶苗地径和新梢长分别为0.78和12.77 cm,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坡位样地内的下坡位新梢长为15.15 cm,存在显著差异,而地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地径、冠幅、新梢长均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  相似文献   

7.
不同家系东京野茉莉苗期生长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京野茉莉是一种优良的材油两用树种,研究其不同家系苗期生长的差异,为发掘、选育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西省吉水县40个家系东京野茉莉1、2年生幼苗株高、地径、干质量等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1年生幼苗株高为66.71~90.02 cm,平均值为81.52 cm,地径为11.27~18.13 mm,平均值为16.06 mm,整株干质量为27.07~146.41 g,平均值为80.79 g; 2年生幼苗株高为120.07~175.64 cm,平均值为156.52 cm,地径为17.19~25.28 mm,平均值为21.31 mm,整株干质量为112.20~415.99 g,平均值为274.90 g。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1年生与2年生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40个家系种质分为三大类。【结论】结合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主成分分析,1年生东京野茉莉幼苗株高、地径、干质量分别在76.78 cm、15.84 mm、76.16 g以上,2年生幼苗株高、地径、干质量分别在153.72 cm、20.79 mm、246.19 g以上,可筛选出8个(15、16、22、23、31、32、33、37号家系)苗期生长性状优良的东京野茉莉家系。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野生红砂进行容器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4d开始出苗,25d出苗结束,出苗率为57.9%;8月初苗高生长趋于停止;最高日均生长量0.33cm,当年平均苗高18.0cm。地径0.25cm.  相似文献   

9.
B型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实时动态成像技术诊断胎儿唇腭裂。方法:对16。42孕周胎儿唇部进行观察。结果:唇裂4例,上唇裂隙宽<0.8cm;唇裂并腭裂21例,上唇裂隙宽≥0.8cm,横断面时上腭见裂隙并向咽部延伸。结论:二维超声有助于胎儿唇腭裂的诊断,是产前检查胎儿唇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羌活种苗的根长、根径和单株根质量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种苗分成4个等级,研究了羌活种苗等级及种植密度对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苗等级对存活率、单株生物量、产量及药材中异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与羌活种苗质量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与单株生物量、产量、羌活醇及异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均显著正相关,而对存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种苗质量与栽培密度之间在存活率、单株产量、羌活醇与异欧前胡素质量分数方面存在交互作用.种苗质量越好,种植密度越大,药材产量和质量越高,显示这种分级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种苗等级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显示低等级种苗可通过提高种植密度以增加药材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对《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GC-MS数据分析比较,鉴别其不同种源。方法对80批次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陈皮样品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利用其共有成分峰面积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共有特征峰进行鉴别区分。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广东新会茶枝柑样品与其它地区样品大致分为两类。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新会陈皮和其它不同品种来源陈皮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选取16月龄池塘养殖雌性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67只,测量其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腹部宽(X3)、体重(X4)和性腺重(Y),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形态性状对性腺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明确影响拟穴青蟹性腺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拟穴青蟹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形态性状与性腺重相关性极显著(P<0.01),其中体重对性腺重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0.736,54.2%),腹部宽次之,头胸甲长最小.通过头胸甲长、腹部宽和体重估计性腺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4.467-1.556X1+1.626X3+0.245X4 (R2=0.4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六棱菊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对六棱菊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广西10批不同产地及不同采集时间的六棱菊药材均具有相同的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实验测定结果:水分为5.19%~10.86%,总灰分为5.91%~10.74%,酸不溶性灰分为0.44%~0.92%,浸出物为14.64%~19.95%。结论此六棱菊鉴别方法,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六棱菊药材的开发利用以及建立其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NCBI中收录的不同物种ISL1蛋白的相关序列信息为基础,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其中大鼠的ISL1基因长12307 bp,编码349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质不含信号肽,可能是存在于内质网的亲水性蛋白。结构预测分析发现ISL1蛋白二级结构存在较多无规则卷曲和双锌指的空间结构,证实其发挥转录因子功能的结构基础。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大鼠ISL1基因编码蛋白与人、奶牛、小鼠、金仓鼠、灰狼的ISL1蛋白高度同源,达到100%;与原鸡、斑马鱼、非洲爪蟾同源性也较高,分别达到99%、98%及97%,这说明了ISL1蛋白序列的稳定性和保守性。通过对大鼠ISL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为进一步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CCT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花期、生长发育及抗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AtCCT基因家族为参考序列,利用本地BLAST并结合保守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工具,筛选出苦荞FtCCT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及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苦荞中共鉴定出35个FtCCT基因,含1-8个内含子;编码蛋白有117-753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4.96-9.51,均为亲水性蛋白。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8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苦荞FtCCT基因家族含有10个保守基序和5个保守结构域,且都含有CCT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苦荞的FtCCT基因家族与拟南芥一样可分为3个亚家族,其中CMF亚家族的成员最多。35个FtCCT基因在苦荞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在叶和花中具有高表达量的成员较多,只有少数的成员在根和茎中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CCT基因调控苦荞花期及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形态上区分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和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方法】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4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广西廉州湾草头村红树林的红树蚬与歪红树蚬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12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0.70%,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76%,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1%,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80%,累计贡献率为66.37%。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1.7%~89.0%,p2为81.7%~87.5%,综合判别率为86.0%。【结论】壳高、壳宽、韧带长、韧带宽等性状决定红树蚬和歪红树蚬两个种间的形态差异,判别方程可以有效将上述种群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石柑子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的实验方法对石柑子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醇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广西13批不同采集时间和不同地域的石柑子药材均具有相同的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实验测定结果为水分为9.54%~11.39%,总灰分为7.21%~9.58%,酸不溶性灰分为0.94%~2.08%,浸出物为7.96%~10.83%。结论本研究的石柑子鉴别方法,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分析,该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石柑子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药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七爪风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的实验方法对七爪风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醇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广西10批不同采集时间和不同地域的七爪风药材均具有相同的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实验测定结果:水分为8.52%~11.01%,总灰分为4.54%~7.18%,酸不溶性灰分为0.59%~1.32%,浸出物为16.81%~20.95%。结论本研究的七爪风鉴别方法,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分析,该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七爪风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药材。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金花茶叶的HPLC指纹图谱,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使用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版)"及SPSS软件对10个批次样品进行数据处理,并用UPLC-QTOF-MS对部分共有峰进行初步归属。研究结果表明:10批金花茶叶共标定共有峰10个,通过UPLC-QTOF-MS进一步分析,鉴定出其中5个多酚类成分分别为3'-甲基-鞣花酸-4'-葡萄糖苷、鞣花酸、Okicamellia、3'-甲基鞣花酸、3,4-o,o-次甲基-鞣花酸。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通过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10批样品分为4类。本研究为金花茶药材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