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雷公藤种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程度:枝数量>冠幅>主藤长>地径,各表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人工栽培的雷公藤植株总生物量构成:根52.75%、茎37.67%、叶9.58%,根是主要收获部位;雷公藤根系的平均含水率为43.88%,下坡>中坡>上坡;根系生物量组成以粗根为主,在不同坡位上均呈现粗根>中根>细根的规律;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雷公藤植株总生物量与枝数量、地径、平均藤径、平均藤长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0.980 7,说明以雷公藤枝数量、地径、平均藤径、平均藤长为选择因子开展优良单株选择,可以实现以总生物量为最终目标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方施肥对油茶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施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重要措施之一。该试验通过N、P、K三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配方对三年生油茶幼林进行正交施肥,共9个处理和一个对照,并采用多重比较法,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油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对油茶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9个处理中,分别以Ⅴ、Ⅸ、Ⅲ、Ⅱ4个处理对油茶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新梢影响最大。在Ⅵ、Ⅷ处理时,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存在最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姚恕忠 《甘肃科技》2008,24(5):148-149
本试验在荒山荒地,按降雨特征和径流规律采用反坡梯田整地,修建集流坡面,选用优良品种等配套建园技术,营造高标准集约型杏园,当年栽植的杏树成活率为83.3%,新梢年生长量105.9cm,发枝量5.37枝,冠幅60.17cm×61.07cm。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准确、可操作性强的油茶冠根比测评方法,本文应用SPASS软件对调查的油茶赣446、长林27、湘林210 3个油茶品种幼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地上部分重差异不显著(P〉0.05),地下部分重、苗高和地径有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的地上部分重、地下部分重、苗高、地径四个指标均显著相关。建立了地上部分重和地下部分重的苗高、地径回归模型,通过地上部分重和地下部分重的回归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估算冠根比,其结果经T检验与实际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利用黄波椤无性系对比林研究黄波椤生长性状种内遗传变异规律.结果显示:黄波椤树高、地径、冠幅和连年生长量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雄性树皮厚度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黑龙江种源株高、地径和冠幅均显著高于临江种源.黑龙江种源内无性系间树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临江种源内雌性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雄性树高、地径和冠幅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黄波椤无性系测定林各生长性状种源间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为95.77%,种源内无性系间的贡献为4.23%,表明黄波椤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大于个体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72个400m^2样地的调查,了解特大冰冻干扰对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树冠和林冠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大明山海拔934~1223m的范围内,按上、中、下坡设立3组调查样地,每一组样地包括24个20m×20m样方,对胸径≥5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记录种名、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座标及受损类型等。【结果】经统计,在调查的胸径≥5cm的2538株林木中,有1714株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占总数的67.53%,其中轻度损伤占47.75%、重度损伤占19.78%。总体上,不同坡位的冠损状况相似,均以轻度损伤为主,但表现有所不同,上坡轻度损伤比例最小(40.94%),严重损伤的比例最高(26.49%);中坡与之相反,轻度损伤比例最大(52.38%),严重损伤比例最小(16.52%);下坡损伤比例最低。胸径影响树木的受损类型和程度,呈现出随着胸径的增加,树冠受损的比例逐渐增大,并在30~40cm径级(上坡)和40~81cm径级(中坡和下坡)达到最大值。断枝比例(包括断枝少和断枝多)随胸径增大而增大,而断梢和失冠则随胸径增大而减小。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受损更重。冰冻灾害后,林冠叶面积指数显著下降,散射透光系数和直射透光系数显著增加。【结论】特大冰冻干扰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已造成严重影响,受冰冻灾害的长期影响,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树冠和林冠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半圆球形树冠演变为狭窄的圆柱形树冠,以适应冰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配比对油松容器移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辽西地区不同基质配比对油松容器移植苗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基质土配比.采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选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油松苗期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显著;不同基质对地径、苗高、根幅、冠幅、主根长、地上干重、枝叶干重、侧根干重、地下干重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对高径比、侧根长、主干干重、主根干重、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混合土2的各项指标生长量(除了主干干重外)最大,混合土1次之,心土最小,最佳基质土配比为混合土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出五指毛桃种苗科学合理的质量分级标准,采用相关分析、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五指毛桃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可以选用地径与冠幅作为五指毛桃种苗的分级指标。五指毛桃种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种苗:地径≥2.39 mm,冠幅≥13.55 cm;Ⅱ级种苗:地径≥1.93 mm,冠幅≥10.58 cm;Ⅲ级种苗:地径<1.93 mm,冠幅<10.58 cm。本研究制定了五指毛桃质量分级标准,可为将来五指毛桃种苗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枯梢病对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侯县、长乐市等地湿地松、火炬松幼林的观察与调查分析表明,松枯梢病使湿地松当年新梢长和梢基部径生长分别降低56.73%和35.82%。感病新梢的长与径生长随着病害发展而减缓,至6月发病高峰后,其生长与健梢生长的差异明显加剧;病害严重程度与幼树的树高、胸径生长呈负相关。通过对南屿林场25块13 ̄17年生湿地松样地的该病危害损失测定,建立阿公枯梢病所致的湿地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损失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间种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间种对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茶幼林地间种花生和红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但间种土壤养分含量均优于对照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地微生物数量。同时,间种还提高了油茶的新梢长和树高,增加了林地的经济收益。实施油茶幼林间种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提高油茶生长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分别观测了试验路段试验车与实际货车的刹车毂温度,通过SPSS软件分析了刹车毂温度与长下坡路段坡度、坡长、车辆下坡速度及货车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长下坡路段货车刹车毂温度预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长下坡路段合理的安全坡长。研究结果表明:长下坡路段安全坡长、一般安全坡长、极限最大坡长对应的刹车毂温度可分别为200℃、220℃、260℃;通过刹车毂温度预测模型可确定不同等级公路的合理坡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崂山林场不同密度下赤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性以及胸径与冠幅的相关性。不同密度下赤松人工林径阶分布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胸径生长量显著减少,径阶比例减少;赤松人工林的平均树高、枝下高以及冠幅均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密度的赤松林分之间,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枝下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极显著。赤松人工林的冠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冠幅的椭球体积与之相反;通过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方程作为赤松人工林胸径与冠幅的最优关系模型,并求出方程关系式,为林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效的容器苗培育技术是园林绿化苗木发展趋势,为探寻不同控根容器对柱状红叶石楠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容器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其相应的苗木指标,并对其进行动态回归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的容器中,以塑料排水板容器(部分控根)效果最好,其植株高度、地径及冠幅最大,分别为213、8.9及83 cm,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其经济效益也最大。2)地径、植株高度及冠幅的增加值与时间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回归模型均为对数函数,R~2极显著水平(p0.01)。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柱状红叶石楠的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干热河谷区不同坡位引种巨菌草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因高温和干旱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导致该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成为一大难题.以引种栽培的巨菌草为对象,研究了干热河谷核心区不同坡位巨菌草根系生长特征,分析了该物种在干热河谷区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引种试验,巨菌草在所选区域的上、中、下坡位均能正常存活和生长;巨菌草根系平均直径、生物量、C含量、C/N质量比及C/P质量比随根序等级的增加而增加,比根长(SRL)、根长密度(RLD)、根体积密度(RVD)、根表面积密度(RSAD)、N含量、P含量及N/P质量比随根序等级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坡位各等级根序根系生物量、直径、RLD、RVD及RSAD均表现为中坡下坡上坡,SRL表现为上坡下坡中坡;不同坡位各等级根序根系C含量及C/P质量比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N、P含量及N/P质量比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C/N质量比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总体来讲,巨菌草在干热河谷地区各坡位均能正常生长,中坡坡位的巨菌草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省铜仁地区63块杨树固定标准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I-69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cv.‘Lux’)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大,I-69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其胸径、树高和蓄积依次减小,且在阳坡、阴坡间差异显著;I-69杨上坡和下坡地生长状况差异也显著,下坡的生长状况好于上坡。与生长最差的荒地相比,退耕地上的杨树生长最好。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I-69杨胸径、树高、蓄积均增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1个葡萄品种新梢结实力与结果母枝芽位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果初期不同品种的基部芽结实力有极显著差异;同一品种的新梢结果系数与结果母枝芽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和线性回归关系。提出应依据不同品种不同芽位的结实特性等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冬季修剪。  相似文献   

17.
油茶熊蜂授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从欧州引种、在中国繁殖生产的熊蜂,为几个品种的油茶进行授粉试验,探索熊蜂为油茶授粉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在油茶花期试验地释放熊蜂,并给不同品种的油茶授粉。【结果】(1)熊蜂为油茶授粉后,不同品种之间坐果率差异较大,其中‘湘林210号’和‘长林4号’的坐果率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其他品种差异不显著;(2)熊蜂为油茶授粉的效果受蜂巢与树之间的方向影响较大,蜂巢东南方向的坐果率分别明显高于西北方向;在设置的范围内不同距离上熊蜂为‘湘林210号’和‘长林4号’授粉后坐果率大多差异不显著,仅‘湘林210号’在5 m处的坐果率显著高于30 m处的坐果率。(3)熊蜂为‘长林系’(多种长林品种混合)、‘湘林210号’和‘长林4号’油茶林授粉后,果实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2.39%、61.20%和28.39%。【结论】熊蜂不仅可以为油茶授粉,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一些品种的坐果率和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一年内龙冠苹果新梢7天的净增量有Ⅰ、Ⅱ两个高峰,果实7天的净增量有Ⅰ、Ⅱ两个高峰值.果实横径、纵径均与新梢长呈显著正相关,与新梢粗线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被认为是经济可行且有效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黑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和碳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兴安岭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土壤黑碳的储藏分布特征,为区域森林土壤黑碳储量准确估算和森林土壤固碳功能的定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区,按照坡位、坡向差异,对称设置20块样地,采集1 m剖面内不同发生层土样。采用氢氟酸(HF)和盐酸(HCl)处理的重铬酸盐氧化方法对土壤黑碳进行分离,探讨了地形因子(坡位、坡向和坡度)对黑碳(BC)分布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因子对土壤黑碳密度变异的相对影响程度。【结果】①研究区土壤黑碳密度(面密度)范围为0.02~3.64 kg/m2,腐殖质层密度最大,占全剖面的50.3%,具有明显的表层集聚效应;黑碳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3.7%~42.5%,除凋落物层外随深度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说明黑碳含量依土层减小的程度比有机碳含量依土层减少的程度小,对比非黑碳成分黑碳向下迁移的程度更大,其稳定性更强;各土层黑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24~59.13 g/kg,空间变异性较大。②坡位显著影响土壤黑碳含量和密度的分布,不同土层之间下坡位的黑碳含量均显示高于上坡位,下坡腐殖质层黑碳密度是上坡的2.21倍,其1 m剖面黑碳密度是上坡的1.91倍;不同土层间黑碳占有机碳比例均显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而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逐步回归显示,坡位对土壤黑碳数量分异的影响较大,可独立解释腐殖质层黑碳密度空间变异的42.1%、1 m剖面黑碳密度空间变异的46.0%。③坡向通过光照和温度的不同影响黑碳储量分布,总体看来,BC含量(除凋落物层和母质层)和BC密度(除凋落物层)均显示阳坡略高于阴坡,但差异不显著,故坡向对黑碳影响较小;腐殖质层土壤BC密度与坡度无显著相关性,而按上下坡分组统计比较淀积层和全部1 m剖面,则上下坡点位分群趋势明显,下坡BC密度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上坡BC密度与坡度无显著相关性,坡度对黑碳分布的影响不及坡位大。【结论】大兴安岭林区黑碳储量丰富,BC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并缓慢向下迁移,其生物化学惰性可有效促进碳固定,提升森林土壤碳汇能力。坡位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土壤黑碳分布的主控因子,在同一发生层内,不同坡位的土壤剖面间由于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冲刷作用等因素的各异导致黑碳含量和密度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部分解释区域黑碳分布规律,并为碳汇林立地的选取与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大径材培育生长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13,26,39 a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分进行了调查.大径材定向培育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经营措施相同的林分,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经营类型的林分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定向培育马尾松大径材过程中,应尽早采取得当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