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酒中色、香、味、体的构成和来源浅析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17  
汪建国 《中国酿造》2004,(4):6-10,18
黄酒之色泽来源于原料、麦曲和添加的焦糖色,经陈化及化学反应而成色;香气来源于原料麦曲,生产工艺酿造中生化作用及贮存中化学反应而产生;味道来源于酒体中醇、酯、酸、醛等微量物质,也是酒体中七味成分(甜、酸、辣、苦、涩、鲜、咸)相应协调的结果,三者共同形成了黄酒独特典型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我国黄酒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黄酒酿造是利用酒药(小曲),酒曲(麦曲、红曲)中多种有益微生物参于糖化发酵。由多种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共同作用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构成了黄酒特有的色,香,味,格。该文对黄酒酿造过程的麦曲功能,淋饭酒母,主酵,后酵工艺及黄酒中风味形成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浅谈黄酒中的氨基酸及其含量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酒富含氨基酸,主要来源于原料及酿造中的微生物。氨基酸赋予黄酒独特的口味和醇香,使黄酒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提高氨基酸的途径;(1)通风熟麦曲中酸性蛋白酶含量高,可控制块曲与熟麦曲的使用比例;(2)控制发酵品温,后酵阶段在5℃内;(3)适当延长后发酵时间;(4)适当加入酒用酸性蛋白酶和有益氨基酸类添加物。(君健)  相似文献   

4.
黄酒香气成分复杂,主要由酯、醛、醇类等构成,来源于原料、麦曲、微生物代谢及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综述了国内学者对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分析了黄酒香气的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为黄酒香气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酒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在其风味物质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分析了黄酒原料处理、麦曲、酒药以及酿造过程等方面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黄酒风味形成的关系。其中,浸米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以乳酸菌为主,麦曲主要以霉菌为主,酒药主要以酵母菌为主。而在整个黄酒酿造过程中霉菌先减少后增多,并在后酵过程起到产酶糖化的作用;酵母先增加后减少,并在前主酵过程中起到产酒精增强黄酒风味的作用;细菌尤其是乳酸菌在浸米及酿造过程中起到降解大分子物质的作用从而促进黄酒呈香呈味,且对有机酸的产生即黄酒酸味起到积极作用,而其余各种细菌在黄酒不同的酿造阶段相互作用并对黄酒的风味起到积极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可利用多组学技术分析黄酒中主要产香微生物并通过后续的高通量筛选应用到黄酒发酵生产中,优化黄酒风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酒属于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香气浓郁,成分复杂,其风味主要由酯类、醇类、醛类等物质构成.这些风味物质部分来源于酿造原料、麦曲,还有一部分是由微生物的代谢和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生成.该文综述黄酒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地区黄酒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对黄酒香气产生影响的因素,总结常用的风味物质检测方法,为提升黄酒整...  相似文献   

7.
陈佩仁  叶春勇 《酿酒科技》2005,(10):107-109,116
以无蒸煮方法酿造黄酒,不但可节约煤炭60%和人工、水、电消耗20%;而且能提高原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利用率。14.5%(v/v)干型黄酒出酒率较熟料酿造可提高30%以上,氨基酸态氮含量增长70%-100%。产品色、香、味俱佳,黄酒风格突出,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荞麦黄酒营养保健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木兰 《酿酒科技》2000,(1):63-63,62
传统黄酒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①原料中固有的;②糖化发酵剂中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③糖化、发酵剂(如麦曲)中的固有的营养物质。荞麦黄酒是以营养价值高而全的荞麦为原料,经采用纯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黄酒固有的工艺酿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黄酒。故其既保留了荞麦部分固有的营养成分,又融合了麦曲中的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可与传统的谷物原料(糯米)黄酒媲美。1蛋白质、氨基酸荞麦黄酒经检测分析,蛋白质、氨基酸极为丰富。蛋白质高达0.97%;氨基酸总量达8000μg/L之多。氨基酸种类多至18种。其中人体内不能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酒与日本清酒氨基酸成份和成因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英  徐岩 《酿酒》1997,(6):10-11
中国黄酒与日本清酒氨基酸成份和成因研究与分析王树英徐岩徐文琦王亚非(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尽管日本清酒最早源于中国,与中国黄酒一样均是采用酒曲,按照边糖化边发酵的方式酿造而成,但由于酿造的微生物、原料及工艺有所不同而形成中国黄酒与日本清酒在色、香...  相似文献   

10.
由于喂饭酒中有机酸的组成、含量、来源和作用对喂饭酒的酿造及工艺控制有着实际意义,介绍了嘉兴喂饭黄酒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含量和特征,并将其与其它种类黄酒中的有机酸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喂饭黄酒中有机酸的来源、在酿造中的成因及在黄酒呈色、呈香和呈味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甜酒曲、红曲以及蓝靛果酵母,以正交试验法确定发酵工艺,借助氢谱(1H-NMR)、紫外(UV)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手段分析人参皂苷变化。结果表明:蓝靛果酵母与甜酒曲对酒质影响显著,3类菌的最佳配比为每100g糯米加入甜酒曲0.3g进行糖化、然后于每100mL糖化液中加入红曲13g、人参根粉25g、蓝靛果酵母液7mL;发酵前后,HPLC图中峰增加6个、消失3个,UV在280~320nm区域增加了11个吸收峰、1H-NMR在9段化学位移内存在相对积分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发酵人参酒的皂苷发生了转化。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优化糯米茶酒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低档茶叶的经济附加值,以红茶与糯米为主要原料,进行生料法糯米茶酒的研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糯米茶酒的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糯米中添加2.1%红茶粉、2.0%酒曲及2倍质量的纯净水,30.0 ℃发酵13.8 d,经后续澄清、煎酒后可获得感官评分91.87分、酒精度12.33%vol的糯米茶酒。酒体呈黄褐色、酒香与茶香和谐、酒体丰满,理化指标符合GB/T 13662—2018《黄酒》标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糯米茶酒中黄酮类物质及其含量,其中,芦丁、槲皮素、杨梅素、山奈酚含量分别为98.23 mg/L、25.45 mg/L、16.71 mg/L、2.72 mg/L;采用液液萃取(LL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共检测出糯米茶酒42种香气物质,其中,芳樟醇、香叶醛、β-大马酮等16种香气物质是糯米茶酒所特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黄酒发酵过程中以麦芽部分代替麦曲,探索麦芽对黄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麦曲最佳质量配比为1∶1,其总量为原料米的10%(w/w),酿出的成品黄酒色泽橙黄、麦香浓郁、口味淡爽、风格独特。试验发现珍珠岩和硅藻土共助滤可有效改善黄酒的沉淀问题,其总用量可控制在2~3 g/L黄酒。结果表明,黄酒发酵过程中,添加麦芽可减少麦曲用量,改善黄酒的品质及风味。  相似文献   

14.
Fermenta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with sprouting rice, sprouting rice infected with koji mold, i.e. Aspergillus oryzae and rice koji, as saccharifying ag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rice wines were compa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organoleptic testing. The rice wine made with sprouting rice was colorless and had light and refined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both aroma and taste. The rice wine made with sprouting rice infected by Aspergillus oryzae was rich in isoamyl alcohol, isoamyl acetate and acetaldehyde; it was faintly yellow in color and had rich and mild characteristics. This rice wine had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conventional Japanese sake as compared with the sprouting rice wine, and it might be a transitional intermediate between ancient sprouting rice wine and conventional Japanese sak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sake brewing, starchy materials, tap water and sprouting rice as the saccharifying agent were added to the initital mash as first and second additions. The rice wine was somewhat improved by these additions, as assessed by organoleptic testing. The body of the resultant rice wine was fortified with dextrin and its acidic taste was masked by sugar and dextrin.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比例黄皮与糯米混合发酵黄皮糯米酒的工艺及风味改善方法。结果表明,黄皮汁与糯米比例为6∶4,糯米糖化48h后添加黄皮汁,并接入酿酒酵母在20℃下进行乙醇发酵,于成熟的酒中勾兑黄皮皮渣蒸馏酒,不但使成品酒突出了黄皮果酒清新淡雅的香气和糯米酒酒香醇厚特点,还对黄皮皮渣进行了有效利用。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黄皮糯米酒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既含有黄皮主体香,又含有糯米酒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全酶法酿制米酒的工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破以往传统米饭拌药搭窝,米曲糖化酿制米酒的方法,采用优质粳米为原料,在机械黄酒酿造喂饭操作过程中,配合使用多种酶制剂,同时在后发酵期清加微量甜酒酿调香剂参与糖化发酵和酯化反应,经压榨,澄清,过滤的成品米酒具有酒质清亮透明,色泽微黄,米香幽雅,酒体协调,醇和适口,回味清爽,并有米酒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程丹  周红丽  宋璇 《中国酿造》2014,(10):165-168
以糯米、黑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酒曲进行混合甜酒发酵,选取黑米和糯米的比例、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混合甜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黑米与糯米的比例1∶5,酒曲添加量0.8%,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32 h,此条件下所得的产品口感细腻醇甜,色泽晶莹,黑亮,酒香柔和。  相似文献   

18.
潘天全  程伟  张杰  李娜 《酿酒》2020,47(1):64-67
以黑米、桂花为原料,采用半固态发酵工艺酿制的桂花黑米酒。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桂花风味黑米酒的香气成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37种香气化合物,包括醇、酯、酸、酚、醛、酮等6类化合物。醇类物质在香气成分中含量最高,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81.417%,醇类在香气成分中种类最多共11种,其次是酯类,共10种,酯类总含量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12.169%。酸类检测出3种,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4.046%。其他13种,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2.008%。与黑米酒相比,桂花黑米酒要比黑米酒香气化合物种类要多,尤其是醇类物质和酚类物质;说明桂花中的成分对桂花黑米酒香气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