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查明某选铜尾矿中铜、金、银损失的原因,对铜尾一次分级沉砂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主要与黄铁矿及脉石矿物形成连生体,嵌布粒度为0.01~0.2mm;金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等金银互化物,少量碲银矿及含银贺硫铋铜矿等,主要以包裹态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及脉石矿物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大部分小于0.01mm,属微粒金,银矿物嵌布粒度为0.001~0.02mm。在工艺矿物学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分级-再磨-浮选"工艺,在优化工艺条件基础上开展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8.73%和40.34%的低品位铜精矿,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10%和18.07%。  相似文献   

2.
某复杂低品位微细粒嵌布铜矿石,原矿铜品位0.55%,铜主要呈黄铜矿和铜蓝的形式存在且与其他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单体解离粒度微细。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73.43%,采用石灰和亚硫酸钠作抑制剂,YS-1作铜矿物捕收剂,优先浮选铜,尾矿进一步浮选硫,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18.18%,回收率79.89%,硫精矿硫品位43.68%,回收率87.07%。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里伍铜矿浮选尾矿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了化学方法和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发现,里伍铜矿浮选尾矿中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铁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和斜长石等。尾矿粒度较粗,+0.097 mm粒级占67.6%。-0.200~+0.074 mm粒级之间,铜分布率为57.12%,锌分布率为66.70%。金和银嵌布粒度细,分布率与铜分布率接近正相关。尾矿中大部分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铁闪锌矿没有单体解离,互相复杂连生。采用浮选等传统选矿方法,成本相对较高;采用微生物冶金技术回收尾矿中铜、锌等金属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格衣乍氧化矿,原矿含铜0.81%,氧化率61.04%,结合率41.65%。铜矿物以孔雀石、辉铜矿、斑铜矿为主,其它有硅孔雀石,假孔雀石,黄铜矿、铜兰,硫化铜矿嵌布粒度一般小于-10微米。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粘土、方解石、褐铁矿等。部份脉石矿物含铜0.46~2.77%,呈极细的矿物状态和吸附状态产出。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格衣乍为难选氧化铜矿。采用目前常用药剂,磨矿细度70%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刚果(金)某复杂氧化铜钴矿提供依据,对该矿样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氧化铜钴矿属于深度氧化复杂铜钴矿,矿石中的铜、钴元素可综合回收。铜矿物的产出形式主要为孔雀石、硅孔雀石、黄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等,铜矿物与褐铁矿关系密切。钴的独立矿物主要是水钴矿,且嵌布粒度极为微细,脉石矿物中含有大量的易泥化、可浮性好的层状硅酸盐矿物。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建议采用全浮选工艺回收铜钴元素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1.矿石性质及生产指标马祖硐矿床属于氧化铜矿床。氧化矿以孔雀石为主,硅孔雀石次之。另有部份硫化铜矿。硫化铜矿以斑铜矿、辉铜矿为主,黄铜矿、铜兰次之;其它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脉石以硅化含砂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石英。有用矿物嵌布粒度一般为0.02~0.03毫  相似文献   

7.
蔡明明  张文平 《黄金》2020,41(4):64-66,74
为更好地查清某铜矿石选别过程中铜流失的主要原因,借助先进的扫描电镜、能谱仪及BPMA分析系统等分析手段,测定铜尾矿中的矿物组成、解离度、连生程度、嵌布关系等工艺矿物学参数。结果表明:铜尾矿中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铜蓝,铜分布率分别为89. 01%和10. 99%;铜矿物粒度较细,黄铜矿和铜蓝粒径均小于38μm,呈微细粒分布;黄铜矿单体解离度较低,与脉石矿物连生较为密切,铜蓝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可为该铜矿石生产工艺优化改造,提高铜回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高新疆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矿铜钼回收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东民  汤作锟 《甘肃冶金》2011,33(6):52-55,72
新疆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矿具有我国伴生钼的矽卡岩型铜矿,探讨推进铜钼选矿工艺,从企业经济上和成功技术的应用推广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该矿石主金属含量低,铜钼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钼矿物与铜矿物及脉石矿物共生密切的特点,采用浮选柱与浮选机联合配置的浮选改进工艺,从原矿磨矿细度、浮选作业浓度、药剂制度等工艺参数的有效控制来介绍提高铜钼回收率的一些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铜矿石氧化率、结合率对于矿石浮选的回收率有直接的影响,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矿石,其影响的程度则不尽相同. 就易门矿区各种类型矿石而言,如果氧化率结合率相同,而矿床类型、铜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铜矿物的嵌布特征不同,浮选回收率也将不同.铜矿物中斑铜  相似文献   

10.
云南某铜矿铜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理化性质多变,矿物组成复杂,为探索出一条有效高效的铜硫分离途径,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低品位铜矿进行浮选分选,采用快速浮选加一粗一精一扫流程,获得了铜精矿品位20.4%,铜回收率77.78%的良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分选样品的种类以及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某铜矿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铜品位在1.02%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安徽某矿石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化学方法、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 研究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 结果表明:试样属铜铁硫矿石,铜、铁、硫品位分别为 0.27 %、 27.87 %、16.76 %. 铜主要(94.4 %)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铁约 84.63 %以非磁性铁(黄铁矿、赤铁矿) 形式存在,次为磁铁矿,并含有少量磁黄铁矿. 铜、硫矿物主要为细粒嵌布,且单体解离良好,铁以粗中粒级嵌布为主,单体解离情况较差. 铜、铁、硫矿物形态各异,嵌布特征较复杂,分离较难.   相似文献   

12.
河北铜矿矿石产于铜铁共生的接触交代矿床。含铜矿石按其可选性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滑石、阳起石、透辉石、磁铁矿含铜矿石。金属矿物以黄铜矿、磁铁矿为主。嵌布粒度较粗,易于选别,称为易选矿石。第二类为蛇纹石、磁铁矿含铜矿石,金属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可选性差,称为难选矿石。生产实践证明,当入选矿石中难选矿石比例增加时,铜的浮选回收率随之下降。已查明,主要是墨铜矿及其与蛇纹石的连生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某氧硫混合、铜矿物粒度粗细不均匀嵌布的铜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可以得到铜品位18.81%、铜回收率66.44%的铜精矿。同时对浮选尾矿进行了磁选试验,再磨磁选可以得到铁品位67.52%,铁回收率65.55%铁精矿。  相似文献   

14.
一、矿石特性该矿床矿石风化极为严重,原矿中约含有45%小于0.075公厘的矿泥,含铜0.78%,97%以上为氧化铜,而结合氧化铜占总量的81%。矿石的物相分析结果列如表1。矿石中含铜矿物主要是孔雀石,此外尚有少量斑铜矿及微量的黄铜矿。孔雀石呈不规则的碎屑状产出;部分则呈不规则粒状嵌布于石英矿块表面及褐铁矿中;也有少部分呈粒状集聚体产出。粒度由0.04~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安徽某矿石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化学方法、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结果表明:试样属铜铁硫矿石,铜、铁、硫品位分别为0.27%、27.87%、16.76%.铜主要(94.4%)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铁约84.63%以非磁性铁(黄铁矿、赤铁矿)形式存在,次为磁铁矿,并含有少量磁黄铁矿.铜、硫矿物主要为细粒嵌布,且单体解离良好,铁以粗中粒级嵌布为主,单体解离情况较差.铜、铁、硫矿物形态各异,嵌布特征较复杂,分离较难.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某铜铅锌硫化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结构与构造,矿物组成,金属矿物的分布特征,解离特征,赋存状态等,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铅锌均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且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而铜矿物嵌步粒度较细,金属硫化物之间以及硫化物与脉石之间嵌步关系复杂,会对铜铅锌的分选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钢铁》1965,(6)
某地含磷磁-赤铁矿是属于高温热液矿床。这次研究的原矿石是产于该矿床的氧化带。矿石中的主要铁矿物以磁铁矿及赤铁矿为主,其次是褐铁矿及假像赤铁矿。矿石中的含磷矿物主要是磷灰石。脉石矿物有:阳起石、绿泥石、石英、长石及粘土等。磁铁矿大部分呈他形晶粒集合体产出,嵌布粒度不均,最粗1.6毫米,最细0.08毫米,一般为0.4~0.1毫米,在磁铁矿边沿及节理处常有赤铁矿伴生;赤铁矿一般是以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嵌布于脉石中,有的赤铁矿与褐铁矿连生。赤铁矿粒度一般在0.09~0.2毫米,最粗者达1.6毫米;褐铁矿及假像赤铁矿粒度一般在0.08~0.1毫米,磷灰石大部分呈自形晶半自形晶粒状集合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冶金》2021,43(4)
以白银厂火焰山铜锌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石中含铜0.26%,含锌3.58%,含硫21.20%;矿石为原生硫化矿,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闪锌矿,少量黄铜矿等。综合样中粒度小于0.074 mm的黄铁矿占40%,闪锌矿占35%,黄铜矿占60%。该矿石由于高硫低铜锌、黄铜矿及闪锌矿与黄铁矿间嵌布关系密切、细粒级黄铜矿占有率较高等因素致使黄铜矿、闪锌矿较难与黄铁矿分离,且铜锌不能有效分离。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最终确定铜锌混选-粗精矿再磨精选的工艺流程,获得的锌精矿含锌42.89%,锌回收率78.34%。  相似文献   

19.
新疆某铜银多金属硫化矿,矿物组成复杂,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银、辉银矿、含银黝铜矿、黄铜矿、银黝铜矿、斑铜矿、铜蓝、孔雀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毒砂、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绿泥石、石榴子石、方解石、角闪石、石英、长石、金云母等。针对原矿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本试验采用"铜银混合浮选"工艺方案,即采用丁基黄药+丁胺黑药为铜、银矿物浮选捕收剂,2号油做起泡剂,在磨矿细度-200目为92%的情况下混合浮选铜银矿物,采用"一预选一粗两扫三精"获得含铜1.22%、铜回收率93.32%,含银12997.67g/t、银回收率95.29%的铜银混合精矿指标。完成,要在数据上、信息上表现为精确的特点。文章针对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查找铜损失在尾矿中的原因并制定选矿回收工艺,对某低品位含铜尾矿粗砂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铜矿物主要是黄铜矿(CuFeS2),嵌布粒度微细且呈浸染状分布,未能充分单体解离而损失在尾矿中。经过选矿优化试验确定粗尾砂可采用立式搅拌磨,使微细粒级铜矿物充分单体解离;然后,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回收铜,闭路试验可获得Cu品位18.02%、Cu回收率41.0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