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骨肉瘤52例预后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祁伟祥  何爱娜  汤丽娜  沈赞  姚阳 《肿瘤》2011,(9):846-850
目的:探讨与成人骨肉瘤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0年3月共52例成人骨肉瘤患者(≥40岁)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119个月。以性别、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肿瘤部位、肿瘤大小、Enneking外科分期、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这12项因素作为相关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这些因素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成人骨肉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95%可信区间:34.1~39.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6.5%和63.5%。单因素分析显示,成人骨肉瘤的预后与年龄(≤50岁与>50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80与≤70)、术后辅助化疗次数(≥6次与<6次)和病理性骨折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P=0.015)、术后辅助化疗次数(P=0.004)和病理性骨折(P=0.008)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病理性骨折是影响成人骨肉瘤预后的主要因素,积极的外科治疗和规范的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成人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比较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临床特点差异,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10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并确诊为骨肉瘤的107例19岁以下儿童及青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82个月,平均26.1个月,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儿童骨肉瘤(≤14岁)及青年骨肉瘤(14~19岁)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并以性别、年龄、KPS评分、肿瘤生长部位、肿瘤体积大小、Enneking外科分期、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2项因素为变量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骨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95%CI:18.5~49.5),累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59±5)%,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在性别、Enneking外科分期、KPS评分、病理性骨折、肿瘤坏死率、病理分型、肿瘤部位、辅助化疗次数及肿瘤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儿童骨肉瘤患者更多接受截肢手术治疗(P=0.036 6)。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骨肉瘤有效预后因素为Enneking外科分期、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局部复发及病理性骨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骨肉瘤与青年骨肉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相似,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是影响儿童及青年骨肉瘤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ⅡB期肢体骨肉瘤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肢体骨肉瘤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综合治疗的具体实施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分析81例期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术前无远处转移的期肢体骨肉瘤81例,接受新辅助化疗45例,其中加用动脉灌注化疗19例,42例接受保肢治疗.化疗主要药物有甲氨蝶呤(MTX)、顺铂(DDP)、异环磷酰胺(IFO)、表柔比星(EP-ADM).结果: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63.6%、32.0%,各年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0,P=0.011).第2年远处转移率(65.9%)较第1年(40.8%)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8).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4.63个月,非新辅助化疗组为15.01个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8).辅助化疗<6次的患者2年生存率最低(12.5%),化疗>10次组患者2年生存率(76.4%)显著高于化疗6~10次组(42.1%)(P=0.049).保肢治疗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3.1%,52.6%和36.4%)均显著性高于截肢组(分别为2.7%,4.0%和0)(P=0.022,P=0.001,P=0.026),保肢和截肢治疗组1、2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远处转移是骨肉瘤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新辅助化疗及增加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截肢可降低局部复发机会,但不能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PTEN 基因表达在ⅡB期骨肉瘤生存分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Ⅱ B期肢体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PTEN在Ⅱ B期骨肉瘤生存分析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996~2001年Ⅱ B期肢体骨肉瘤资料完整病例标本64例,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21.4(7~52)岁.发病部位:肱骨近端10例,股骨远端28例,股骨近端3例,胫骨近端23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型,是否保肢治疗、是否术前化疗、是否规律化疗、肿瘤大小等临床相关因素.所有患者标本进行PTE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多因素统计生存分析.结果 64例骨肉瘤患者中复发11例,其中截肢患者中仅1例复发,占4.17%;保肢患者中10例复发,占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化疗组38例中3例复发,占7.89%,非规律化疗组26例中8例复发,占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骨肉瘤患者中肺转移29例,PTEN表达与肺转移相关(P=0.001).规律化疗组38例中11例复发,占28.94%;非规律化疗组26例中18例复发,占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模型分析肿瘤体积大是危险因素,而规律化疗和PTEN免疫染色阳性是保护因素.Keplan-Meier分析骨肉瘤患者PTEN阳性和规律化疗者生存期长.结论 PTEN染色阳性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规律化疗是改善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干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对比骨干骨肉瘤患者和干骺端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归纳骨干骨肉瘤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 2001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在我院经治的 23 例骨干骨肉瘤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诊疗的 94 例干骺端骨肉瘤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然后再通过 Kaplan-Meier 分析法计算两组骨肉瘤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并以 Log-rank 检验进行对比,最后用 COX 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骨干骨肉瘤患者生存状态的预后因素。结果骨干骨肉瘤患者与干骺端骨肉瘤患者相比,截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64,P=0.024),且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2,P=0.020);骨干骨肉瘤患者的 5 年、3 年总生存率均不及干骺端骨肉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09,P=0.038),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746,P0.0001);纳入 COX 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性别 (χ~2=5.998,P=0.014)、病理类型 (χ~2=4.442,P=0.034;χ~2=5.712,P=0.017) 和截肢 (χ~2=7.605,P=0.006)。结论骨干骨肉瘤患者于干骺端骨肉瘤患者在临床特点上有所不同,且预后差于干骺端骨肉瘤,而预后因素需要扩大样本数量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IB期肢体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PTEN在IIB期骨肉瘤生存分析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6~2001年IIB期肢体骨肉瘤资料完整病例标本64例,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21.4(7~52)岁。发病部位:肱骨近端10例,股骨远端28例,股骨近端3例,胫骨近端23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型、是否保肢治疗、是否术前化疗、是否规律化疗、肿瘤大小等临床相关因素。所有患者标本进行PTE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多因素统计生存分析。结果64例骨肉瘤患者中复发11例,其中截肢患者中仅1例复发,占4.17%;保肢患者中10例复发,占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化疗组38例中3例复发,占7.89%;非规律化疗组26例中8例复发,占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骨肉瘤患者中肺转移29例,PTEN表达与肺转移相关(P=0.001)。规律化疗组38例中11例复发,占28.94%;非规律化疗组26例中18例复发,占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模型分析肿瘤体积大是危险因素,而规律化疗和PTEN免疫染色阳性是保护因素。Keplan-Meier分析骨肉瘤患者PTEN阳性和规律化疗者生存期长。结论PTEN染色阳性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规律化疗是改善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治疗合并病理性骨折的骨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的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截肢术+术后辅助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术后肢体功能评分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7.5%、79.2%,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3.3%、58.3%,2组比较,1、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平均为(25.7±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2.7)分;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价的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治疗合并病理性骨折骨肉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治疗合并病理性骨折骨肉瘤的合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骨肉瘤预后的意义。  方法  收集25例Ezrin表达阳性的原发性无转移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的活检标本及化疗后的手术标本,用RT-PCR检测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标本中Ezrin表达的变化情况,分析Ezrin表达变化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再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找出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25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中有64%在术前化疗后Ezrin表达发生显著下调,另有36%未见明显变化。Ezrin表达变化显著者与骨肉瘤的病理类型(P=0.037)、恶性程度(P=0.006)、对化疗反应(P=0.017)及转移或复发(P=0.041)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Ezrin表达变化(P=0.001、P=0.002)及对术前化疗反应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1、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Ezrin表达变化是骨肉瘤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  结论  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与骨肉瘤预后密切相关,可据此将患者分为复发和转移的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祁伟祥  何爱娜  汤丽娜  沈赞  林峰  姚阳 《肿瘤》2012,32(4):263-268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共收治并确诊骨肉瘤患者339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3~130个月,平均45.1个月.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第1次术后辅助化疗次数、肺转移、其他部位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这10项因素作为变量,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率和复发后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局部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95%可信区间:24.5~33.5),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95%可信区间:29.3~72.7),累计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46.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大小、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局部复发性骨肉瘤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第1次术后辅助化疗和肺转移与复发性骨肉瘤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是影响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局部复发灶和远处转移灶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食管癌且经R0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的66例患者,肿瘤中位复发时间10.6个月;50例患者局部区域复发,16例患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全组患者中,单纯放疗10例,单纯化疗23例,放化联合治疗33例;联合放化疗组:先行化疗者22例,先行放疗者11例。放疗采用6MV-X线,中位放疗剂量60 Gy。  结果  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9%、25.9%、16.5%和14.3个月(95% CI=2.4~16.2个月)。三种治疗模式中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4、25.5和14.3个月(P= 0.037)。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联合放化疗患者,先行化疗较先行放疗生存有获益(P=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治时的肿瘤分段、术式、复发是否合并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后是否放疗与患者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肿瘤分段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  结论  术前食管癌分段或许能提示复发的预后;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先行化疗后再放疗,对延长生存更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