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武莲 《科技信息》2011,(11):I0149-I0149,I0416
意象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重新解读了《白鹿原》中的"白狼"意象,详细阐述了白狼意象的意义所涉以及其意义生成的层面,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进而加深和全面理解"白狼"这一文本中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小说中的意象是解读她作品的重要对象,在她的小说中,存在着环境意象、人物意象、动物意象以及灵魂意象.通过对作家小说文本的解读,笔者能深深地感受到悠悠的伤感之情,同时,从这种情感中,渐渐发现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3.
所谓"五四意象"是指能够体现出"五四"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元素.在巴金的小说<家>中,"新书刊"就是这样的意象之一.作为能够体现新文化运动与旧的文化与传统决裂的新书刊,承载着作者和五四时代所赋予的很多启蒙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巴金作品中的"新书刊"还体现着极强的作者个人记忆和书写中的选掸性,由此也透露出作者个人信仰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巴金的创作而言 ,如果分析《激流三部曲》或者《寒夜》才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特意选择了《爱情的三部曲》中的《电》 ,这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电》诞生的时候就生不逢时。出版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当时的评价中 ,这部小说也是有争议的。《电》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家》相比 ,现在读它的人一定也没有那么多 ,这是一部逐渐要为人们所遗忘的作品。实际上不仅是《电》 ,现在很多人认为巴金已经过时 ,巴金只是讲革命 ,讲反封建 ,等等。我觉得是不对的 ,其实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今天我们重读巴金的小说 ,会发现他的小说里还包含了很多问题 ,…  相似文献   

5.
约翰·厄普代克的新作《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又名《哈姆雷特》前传)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但是该小说与之莎翁的戏剧截然不同,尤其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被完全地解构。以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与原作(《哈姆雷特》)互文性的比较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关于"第二性"的全新文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汲取了前代所有其它文体样式的成就,于古典诗歌中尤其受益良多。“意象”是探讨古典诗歌艺术的重要范畴。“意象”在古典小说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形态,最突出的就是“意象化情节”。“意象化情节”充分利用“意象”在小说情节结构中的作用,除了兼有“意象”主客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点外,还具有动作性与表演性,是小说情节演进中的一环。“闺怨”是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意象”景观。古典小说尤其是人情小说经常涉及“闺怨”这一传统题材的描写,当然也会自觉借鉴古典诗词已有的艺术表达成就。本文试图以《金瓶梅》、《林兰香》为例,探讨古典小说中“闺怨”的“意象化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乌鸦》可谓其呕心沥血之作。诗中,诗人运用大量意象,比如,黑色的"乌鸦"与白色的"帕拉斯"半身雕像,无论从色彩还是内涵上,都形成鲜明对比。基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着墨分析《乌鸦》中的主要意象,以期实现对该作的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来探讨长篇小说《红岩》中的自然世界,通过文本细读法,选取几组意向性存在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来挖掘人(作者)的生存体验和生命经验是如何影响着人对审美想象中的自然事物的感知方式,进而探讨人对自然事物的感知经验与生命体验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此尝试着解读小说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内涵和"红岩精神"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整合构建思路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要特征。基于认知视角的引入,意象被认为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产生的联想及在大脑中相应的图像。小说人物的命名既是作者创作过程中进行人物塑造及主题揭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也是读者和批评家文本解读与阐释的对象之一。以几部美国小说的人物命名为切入口,寻找意象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的界面,从而可验证、拓展意象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传播广泛,并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爱情意象,在五四时期这一传统意象在延续中产生了新的裂变。解读宗白华的《我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朱湘的《恳求》三首颇具代表性的新诗,它们不仅仅表现出对传统的延续性,更呈现出思想主题和表现方式的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五四时期对爱情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1.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传播广泛,并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爱情意象,在五四时期这一传统意象在延续中产生了新的裂变。解读宗白华的《我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朱湘的《恳求》三首颇具代表性的新诗,它们不仅仅表现出对传统的延续性,更呈现出思想主题和表现方式的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五四时期对爱情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2.
丁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41-241
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苍凉意味一贯为人称道,本文从意象角度对她的《倾城之恋》进行解读。文中分析到的意象有胡琴、墙、空房、风等,这些意象共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那就是人生是苍凉的。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初稿写于1994年,对它的解读,从作者、评论家到一般读者,基本上一致认为这是一部精美细腻、写城市、表现"城市精神"的小说,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平民精神"在主人公王琦瑶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而本文试图独立地对《长恨歌》作一个全新的解读,对"城市精神"和"平民精神"两个观点提出质疑,并从"典型化、符号化的生存环境"对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形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巴金先生在《爱情三部曲》的前记里写道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样的两句话 :‘我不怕……我有信仰。’”反复阅读巴金先生自己亦喜爱的小说《电》 ,我感觉这句话就是对这篇小说最贴切而精辟的注脚。换言之 ,《电》的灵魂即为信仰。小说从始至终给我的最深感受是“人的神化”。看这篇文章 ,有时觉得像是在读一篇神话。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怀着无限高尚的理想和纯正无邪的信仰 ,为之“六亲不认”(篇末佩珠毅然坚持不去S地料理父亲之事 )、“抛妻弃子”(雄与同居仅两个月的碧的生离死别 )、“舍生忘死”(此例更是不胜枚举 )、前仆后继。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巴金研究,进入了一个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意向更加多元的新阶段。21世纪对巴金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个持续不衰的话题;有关巴金的研究大部分成果集中于他的《家》、《寒夜》、《憩园》等作品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家》、《寒夜》等小说引发的对巴金家族小说的关注是研究的新热点;对巴金散文创作尤其是《随想录》的关注依旧是巴金散文研究的重点;新世纪的巴金研究对创作主体的思想、人格结构、内涵及其意识、道德观、文艺观的方面投入不少关注;还有不少研究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巴金作品,所取得的成果颇有深意。但巴金研究在新世纪也存在着薄弱点。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共150篇,42万字,大部分是对"四人帮"及现实中的封建流毒的批判,既有悲壮的怀人之作,也有对自己创作生涯的追忆;既有出访海外的深切感受,也有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正如巴金所说,他创作《随想录》的目的就是要"酬答友情","卸下自己的精神负担","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朴实,自然,流畅,清新刚健,是《随想录》语言最突出的特色,也是巴金散文语言的底色。  相似文献   

17.
小说的"空间形式"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的地域空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空间的不断变易推动了小说的叙事进程,多个意象的并置和叙述视角的独特设计都增强了这部小说的空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丛林小说《进步前哨》作为康拉德刚果之行的产物,揭示了西方文明的伪善,及其对人性的异化。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意象——"进步前哨"、"十字架"、董事及其他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康拉德在这部小说中,独巨匠心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巴金是当代中国文坛巨擘。他的小说自然朴实,热情真挚,能把读者带进他的感情世界中去。如果把他几十年来的丰富创作比作一条长河,这条长河充满感情的激流,“它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它曾打动过和继续打动广大读者的心,激起他们强烈的感情波澜。因此,研究巴金小说创作的感情活动,对于总结文艺创作规律,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巴金强调感情活动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巴金小说表达感情的独特性、巴金小说表达感情内容的构成等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而称得上儿童文学创作的只有一部童话集《长生塔》。这部小小的童话集,在巴金的全部作品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是森林中的一片绿叶。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毫不奇怪。但是,如果谈到儿童艺术形象,就另当别论了。我们会在《长生塔》之外,想到《家》里的海儿;《春》与《秋》里的淑英、淑贞、觉英、觉群,《还魂草》里的袁丽莎和秦家凤;《猪与鸡》里的王文生;《憩园》里的姚小虎;《寒夜》里的汪小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