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的各种因素,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时有效应对暴露者,避免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对藤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39名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经正确的应急处置,血清学跟踪随访检测相关指标正常,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无1例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暴露者进行正确及时处置以及危险等级评估和有效的预防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经血源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经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为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健康提供参巧。方法对163例医务人员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锐器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喷溅污染了粘膜或破损皮肤的原因、方式以及发生地点、工作类别、职称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追踪。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163例次,暴露率10.2%。暴露原因锐器伤146例次,占总数的89.6%。暴露率以手术室最高(占71.7%),其次为急诊科(47.5%)。暴露人群以护士、初级以下职称暴露率最高,分别为26.4%、14.3%。不同科室、职业、职称发生职业暴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无发现职业暴露感染个案。结论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危险性增加,锐器伤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最高危因素,低年资护士是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最高危群体。医务人员尤其护士的防护意识仍较薄弱,不按规程操作是导致职业暴露的最危险因素。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规范操作,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和行为,减少针刺伤乃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多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就开始了“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相关研究,Mishal等[1]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血液和体液的概率和分布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具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状况,为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调查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 共收到60名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含实习护士)最高44人,占73.3%,职业暴露人员年龄以20~35岁为主,占80.0%,手术科室报告职业暴露人数略高于非手术科室;锐器伤32人,血液、体液溅污28人;暴露后均及时进行局部处理,根据暴露者的暴露情况及自身对暴露源的病原体相应免疫状态,做出相应干预措施的有16人,经追踪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血源传播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有关医院感染防制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2005年4月,对某县级医院322名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防制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81.06%的医务人员通过医院业务培训获得医院感染防制知识,55.59%的人知晓医院感染的对象,79.81%知晓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是隔离消毒与合理应用抗生素,37.58%知晓一次医疗器械用后应消毒后毁形。[结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有关医院感染防制知识了解不全面,应加强医院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6.
2000~2006年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询问调查、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该院89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结果]89例职业暴露均为一线职工.其中,医生22例,护士67例;外科49例,内科28例,传染科8例,胃镜室、检验科各2例;2000年41例,2001年28例,2002年7例,2003年6例,2004年4例,2005年2例,2006年1例;意外损伤10例,未予防护42例,操作不当11例,意外污染26例;锐器刺伤知晓13例,未知40例.不完整皮肤接触知晓11例,未知9例.黏膜溅染及操作不当知晓8例,未知8例.事先对暴露源是否知晓对最终造成职业暴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9例无1例感染.[结论]一线医务工作者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簿,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警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锐器伤害防护知识知晓和防护措施实施现况,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对省内9家医院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科室的医护人员90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率91.8。仅有9.6%的医护人员掌握血源性病原体种类、可能的感染途径及疫苗等知识;医疗活动中使用安全器械者仅20.9%;有48.1%医护人员能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医疗锐器。[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锐器伤害防护培训,推广安全器械使用,正确处理用过的锐器,可以有效地降低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整改对策.方法 对登记的锐器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其相关因素.结果 107名锐器伤者,医师占21.50%,护士占62.62%,其他占15.88%;83名锐器伤是被血污染针头刺伤,其中44名证实患有血源性传染病,占53.01%;39名乙型肝炎感染的锐器伤仅22名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占56.41%.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强化标准预防理念及暴露后正确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意识的现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建议。[方法]利用问卷抽样调查成都市区300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8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有61%的医务人员在过去一年内有锐器损伤史,共发生697例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锐器损伤4.05例次。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关的因素为职业、工龄、医院级别、对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科室及HBV疫苗的接种情况。[结论]要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必须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适宜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疗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55名医务人员,在一年中发生职业伤害的47人进行登记处理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发生率为3.75%,47人中发生锐器伤42人,其他职业伤害为5人,分别占89.4%和10.6%,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通过监测、管理,增强了医务人员主动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认识情况及医疗锐器伤后感染HBV情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自设知识问卷对焦作市821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中154例锐器伤者进行监测.结果 锐器伤发生率18.76%.锐器伤发生后,按意外刺伤流程处理者82.47%;接种乙肝疫苗者24.03%;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46.10%;HBV感染者12.34%.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后感染HBV的危险性较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严格执行正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镇安县医务人员HIW/AIDS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护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镇安县 614 名医务人员进行HIV/AIDS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不高,防护意识不强.[结论]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暴露后应急处理能力,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当涂县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医护过程中锐器刺伤暴露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当涂县1家县级医院和13家乡镇卫生院及25家村卫生室,于2010年11月~2011年1月对其中的307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7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2.4%,其中对发生HIV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单位知晓率为90.9%;不同医院级别、职业和科室以及是否曾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之间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程度不同(均有P<0.05);57.3%的调查对象承认在最近1年医疗护理过程中有曾经被针具利器刺破皮肤的经历,不同职业、职称和科室医务人员之间针刺伤发生率不同(均有P<0.05)。结论当涂县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发生锐器刺伤等职业暴露率较高,有必要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概率较高,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锐器伤作为一种因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报道称锐器伤与职称和工作年限关系密切[2].我院2009年1月制定了锐器伤上报流程,要求发生锐器伤后必须上报,医院对发生锐器伤人员进行追踪监控,规定因锐器伤所产生的一切预防性治疗费用、后期跟踪监测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因此,我院锐器伤上报率为100%.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发生锐器伤的工作人员298名,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解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我们分析了2008年8月-2013年2月该院26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2008年8月-2013年2月报告给医院感染控制科的26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调查工具为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  相似文献   

16.
郭启云 《现代保健》2010,(9):141-142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携带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本文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职业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在从事诊疗、护理及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性疾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上述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以及被这类患者抓伤、咬伤等的意外事件.精神科医务人员由于面对的患者是特殊群体,在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险也具有其特殊性.为此,我们总结了某医院精神科医务人员2007-2011年职业暴露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苏州市传染病医院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原因,为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市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结果2009-2014年,共发生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62人次。其中,医务人员针刺伤38人次(占61.29%),实习医生锐器伤11人次(占17.74%),实习护生锐器伤 8人次(占12.90%),护工被排泄物污染皮肤黏膜3人次(占4.84%),医技人员被患者的呕吐物喷脸或眼内2人次(占3.23%)。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经正确及时的应对处理及预防性治疗,无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准确及时评估,有效的局部处理及合理预防性用药,是避免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感染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导致感染。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共识。现对某医院53例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调査,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控对策。1对象与方法(1)对象:2012-2015年某医院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的53名医护人员。(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夏津县县医院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7月对夏津县县医院30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85%的医务人员曾经受到各种医疗锐器损伤,护理人员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中.针刺伤占43.62%,刀割伤占28.19%,安瓿等碎玻璃伤占16.78%。[结论]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