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环境、职业伤害与感染的发生情况,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3至5月期间,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18个区(县)抽取13家不同类别和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 [结果]共调查442例对象;护士占40.5%,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占50.7%.个人防护用品的总使用率为86.5%.受到被血污染的锐器刺伤后,59.7%的调查对象对血液来源进行追踪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阳性率最高(36.2%).发生伤害最多的岗位是护士(50.8%),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发生率最高(45.1%).受到伤害后仅有47.3%的医务人员立即报告. [结论]医务人员不安全医疗行为普遍存在,且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不强,尤其是三级医院的护士.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与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医务人员锐器伤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由针头及其他锐器包括缝针、刀、剪、玻璃碎片等所造成的意外伤害[1]。在我国,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平均值达到10.7%[2]。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是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最主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3]。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锐器伤[1]。我国每年临床有80.6%~88.9%的护理人员受到不同频率的锐器伤,远高于国外24%~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瑞安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手的卫生状况,完善医院消毒工作质量。[方法]以GB 15982—1995为标准,监测瑞安市内66家医疗机构的338名医务人员手部菌落状况。[结果]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总合格率为47.9%,不容乐观。[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增强医务人员规范洗手消毒意识,以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西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山西省7所三甲医院中发放问卷700份,其中有效问卷684份,有效率为97.7%。调查数据经Excel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医务人员684名,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伤害是针刺伤(57.02%),皮肤皲裂(39.04%)。工作相关疾病较为突出的主要是腰颈椎病(18.42%),慢性咽炎(16.08%)。[结论]调查显示,山西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形势较为严峻,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完善职业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共创一个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厦门市湖里区伤害病例发生的情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二级、三级医院各1所为哨点监测医院。[结果]全年共监测病例36 845例,男∶女为2.3∶1;导致伤害前3位依次为钝器伤(32.6%)、刀/锐器伤(24.9%)和跌倒/坠落(22.3%);主要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35.2%)、商业服务业人员(15.3%)和办事和有关人员(12.2%);伤害主要发生在5~10月(56.9%);日发生的高峰时间为7~12时和17~20时(61.0%)。[结论]青壮年是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是干预的重点,加强生产安全保护措施和创造安全的环境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职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伤害信息监测系统,收集该区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职业伤害信息,分析其性别、年龄、伤害部位、伤害原因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3年职业伤害发生率为20.33‰,死亡率为7.75/10万。18~40岁年龄组的职业伤害占75.24%。位列职业伤害部位前四位的为上肢、踝及脚、下肢和面额部,分别占36.63%,22.19%,20.42%和14.73%。居职业伤害原因前三位的依次是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分别占59.63%,20.49%和16.71%。[结论]该区职业伤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针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有关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感染的知识和态度,探讨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2003年7月,对夏津县人民医院30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5名医务人员中,获得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感染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业务培训与继续医学教育(80 00%);67 54%知晓被污染锐器刺伤后的正确处理,48 85%知晓对污染锐器的正确处理,55 41%知晓紫外线不能灭活 HIV,41 97%知晓戴双层手套可减少利器损伤后感染 HBV的机会,94 10%知晓对废弃血液及污物的无害化处理。[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有关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感染知识了解不全面,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的各种因素,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时有效应对暴露者,避免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对藤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39名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经正确的应急处置,血清学跟踪随访检测相关指标正常,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无1例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暴露者进行正确及时处置以及危险等级评估和有效的预防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朱文昭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579-1580
[目的]了解妇幼医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有效预防乙肝感染.[方法]采取2006年职工体检资料,对656人乙肝二对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全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人数是121人,感染率为18.45%;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是20.72%;非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是1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疫苗接种率医务人员组与非医务人员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职工感染乙肝病毒后有96人产生了保护性抗本,阳性率为79.34%.[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原因.规范操作、伤口处理、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锐器伤害防护知识知晓和防护措施实施现况,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对省内9家医院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科室的医护人员90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率91.8。仅有9.6%的医护人员掌握血源性病原体种类、可能的感染途径及疫苗等知识;医疗活动中使用安全器械者仅20.9%;有48.1%医护人员能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医疗锐器。[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锐器伤害防护培训,推广安全器械使用,正确处理用过的锐器,可以有效地降低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2007—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今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对辖区内所有企业2007—2011年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至2011年底布吉辖区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企业135家(占辖区现有企业12.90%),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有机溶剂、粉尘、噪声等。2007—2011年有机溶剂检测1 370个点,合格率为96.50%;粉尘检测264个点,合格率为95.83%;噪声检测532个点,合格率为62.22%。不同行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职业病5例(包括2例职业中毒),疑似职业病1例。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企业的防护设施设置率和个体防护率处于缓慢增长趋势,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岗前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结论该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按规定做好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朱中平  赵萍  范雅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8-2740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为特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区社康中心29家258名医务人员,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KABP调查。结果①仅有34.62%的被调查人员参加过与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相关的培训班或讲座。②社区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13%;③67.83%的医务人员知道用过后的锐利废弃物正确处理方式。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后,81.40%的医务人员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结论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HIV职业暴露感染风险较大,应加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教育,以减少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孙逊  梁学邈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55-2756
目的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对某钢铁公司100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2005—2009年健康检查的结果及职业禁忌建议调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浑浊率1.1%,白细胞异常率0.3%,胸部X线异常率0.1%,职业禁忌建议调离率1.4%。结论该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良好,但是眼部防护不容忽视,还要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建平  朱柳宾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098-1099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科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特点及分布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方法对柳州市不同等级医院548名从事皮肤性病工作的医护人员和221名行政后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1.5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生和护士的职业损伤率分别为61.13%和65.37%,医护人员损伤率显著高于行政后勤人员(14.93%);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率高于一、二级医院(χ2=6.44,P0.05);心理损伤和物理损伤居职业损伤的前2位;护理人员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结论柳州市皮肤性病科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率很高。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加强高危人群防护,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费小进  童智敏  杜成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70-1971
目的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完善职业病防治的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使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对扩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该项目投产后可能会产生玻璃纤维粉尘、甲烷、甲醇、乙酸、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项目粉尘和毒物检测点合格率100%,高温检测点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合格率71%。结论该项目基本可行,但应完善职业卫生防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检查,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庄武刚 《职业与健康》2012,28(6):670-671
目的了解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对流动工人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龙岗街道在有职业病危害企业工作的1 200名流动工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工人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17.1%、57.3%;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率远低于固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费用以用人单位支付为主。结论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力度;职业健康检查双重标准现象突出,应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健康检查费用未能全部实现由用人单位承担,应调整工伤保险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水泥厂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70名水泥厂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实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0名受检者中,检出异常195人,异常率为52.70%。肝功异常128例,异常率为34.59%,血脂异常112例,异常率为30.27%。肝功及血脂异常率男女之间、一线工人和后勤工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该厂半数以上的职工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正罹患疾病,因此对职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避免职业危害,促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病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景香  刘武忠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88-1690
目的为了掌握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危害现况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预防苯系物对工人健康产生损害。方法对区内46家工厂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收集92家工厂企业1018名接触苯系物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使用专用的调查表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和作业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甲苯浓度点合格率最低,为89%;苯和二甲苯浓度合格率均在90%以上。1018名工人中,体检结果正常者占74.3%,白细胞偏低者检出率为5.4%,检出有他疾患者占20.3%。男性其他疾患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3,P0.01)。接触混苯的作业人员体检正常率最低(60.2%),而白细胞偏低检出率最高(14.3%)。结论有关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工程防护,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职工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禁忌症和敏感人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徐萍  张杰  李绍静  鲍瑞才  张兴元  张鹏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80-1581
目的了解廊坊市某制造企业接噪工人的健康状况,探讨职业性强噪声对已采取个体防护措施的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该企业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对291名接噪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个检测点噪声强度均超过85dB(A);35人患高血压,占12.0%;38人心电图检查表现异常,占13.2%;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具有随工人接噪工龄增长而增加的线性趋势(P0.05)。结论长期接触强噪声对配戴个体防护用品的工人心血管系统仍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还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开封市某化工厂女性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制定预防苯中毒和进一步改善苯作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封市某化工厂女性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调查,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异常率为16.1%,血小板异常率为1.2%,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10.1%;接害工龄越长,苯中毒的发生率越高(χ2=9.830,P〈0.05)。结论应加强接苯女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改善工作条件,调换工种,减少接害工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