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0年广西巴马县土地详查结果表明,其耕地面积为38982hm^2,而当年的年报统计面积为10680hm^2,经进一步查证,耕地详查面积过大的主要原因有:耕地三级分类含义描述不清和不准确;外业调绘技术存在调绘技术人员普遍缺乏遥感知识和航片判读经验.航片典型调绘不够准确等问题:耕地年报统计面积偏小。因此,桂西北山区在开展新一轮土地资源调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修改“规定”中故地某些三级地类的含义,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模拟人脑对城市影像进行计算机判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法.方法通过引入影像的非光谱特征中的语义知识,按照城市规划监测的需要,把遥感影像语义结构按实体要素-实体-用地类型-功能区,进行搭建语义网络模型.结果总结了影响城市遥感影像判读的四个方面:城市与自然环境协调;社会、经济和技术过程;城市历史变迁的继承性;政策规划实施的强制性.结论四项指导原则综合起来不仅为城市遥感图像判读指出了正确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也为今后城市遥感图像判读专家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及和GIS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改变了地形图调绘、实测等传统的调绘方法,利用遥感影像图片,结合MAPGIS软件进行调绘的情况,提出了利用图像边缘增强的方法,来提高全国土地调查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银川市为例,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外业调绘进行数据采集,获取银川市统一的电子地图,提取其中的城市绿地信息,在GIS平台下建立起银川市城市园林系统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城市园林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8,1994,2003年3期陆地资源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和分层信息提取法,提取江苏省新沂市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年间,新沂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筑用地、林地逐年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逐年减少。用地主要以耕地向其它各类用地转移和未利用地向耕地转移为主。林地和建筑用地的动态度较高,耕地和水域的动态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建立数字城市过程中,三维城市景观的建立涉及大量纹理影像的采集与处理.纹理制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工作.纹理影像的原始相片通过野外的调绘与拍摄获取,原始的纹理相片必须经过相应图像处理软件的处理,制作成能够与VRModel三维模型或者3DS模型的面一一对应的正射纹理影像.探讨了纹理拍摄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技巧,以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和空间布局特征,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2005年、2010年和2017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计量地理模型,从利用程度、组合类型和区位意义角度对江淮分水岭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分水岭区域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要地类,各地类数量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多样化和集中化处于中等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差异明显,地类组合是以耕地为主的2~3个地类的组合;西部多样化水平较高,东部集中化水平较高,西部和西北部区域地类组合类型较为丰富;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区位意义相对突出,但建设用地逐渐增强,耕地逐渐下降;研究区内各地类斑块形状相对复杂,但复杂度逐渐降低,耕地和建设用地分布相对集中,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布较为离散。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91,2001和2006年3个时期的TM影像进行校正、解译判读以及分类等处理,分别获取了延吉市各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在其中提取出延吉市近15年间农用地空间格局的转换特征,并对其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1年间延吉市农用地变化率为4.55%,主要表现在未利用地大量转换为农用地;2001—2006年间延吉市农用地变化率为-8.20%,主要表现在农用地转换为居民地.造成延吉市农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城市化、人口和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9.
探讨并实现了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影像数据应用方案。在深入分析嵌入式系统与影像数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应用外存储模式和数据金字塔等方法解决嵌入式系统中应用影像数据的两大瓶颈——处理效率与数据量,并用某市0.6m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作为实验数据,证明本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其在提高外业调绘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方面的效率做出了展望与评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期(2005、2012、2020)Landsat 遥感影像,运用 ENVI 、Arc GIS、Fragstats 软件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定量研究滨湖新区绿地景观格局,探究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自 2005 年以来,城市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截至 2020 年,研究区形成了以城市绿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景观格局,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5.91% 和 45.17%;(2)2005-2020 年间,研究区农林用地转出量最大,占总转化面积 61.33%,是城市绿地和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建设用地稳步扩张,主要由农林用地和城市绿地转化而来;(3)2005-2020 年间,研究区整体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低,景观多样性减少,各类型景观处于团聚趋势,连通性增加。绿地斑块数下降、斑块形状趋向简单化、规则化,绿地斑块逐渐呈现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滨湖新区绿地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土地市场的二元性阻碍了重庆的城市化土地开发。取缔“隐形土地市场,”建立规范的“有形土地市场,”应是重庆市土地市场发展的方向。建议对划拨用地实行“租赁制,”对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实行许可制度,并建立国有土地运营公司,作为城市政府参与和调控土地市场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2.
DEM在林地资源表面积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南京市为例,借助于G IS软件,首先利用由矢量化等高线生成的DEM数据自动提取坡度信息,然后计算坡度的正割值信息再与南京市的林地栅格数据结合,完成了本区内几种林地在不同坡度级上表面积大小的统计.最后与由坡度信息和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结合求算的投影面积作比较分析,得出DEM的研制可为林地资源更为精确的统计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征地过程譬如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央政府(国务院)是征地的"裁判",地方政府的征地利润总是大于零,农户不是政府权力的对手,始终居于弱势地位.地方政府征用土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让,因此征地属于市场行为.建议取消中央政府按比例对土地增值收益进行分配,而只收取一定的征地"判决"费;增加地方政府的征地成本;将征地的价格提升为农用地价格与土地转用后增值的区段平均值的分割值之和,从而提高农户的征地收益.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住宅投资与农居地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悬而未决的现实难题,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中国农村人口多、土地少、人口流动受限的现状面前,不论是政府的“周济”,还是农业技术的进步。甚至是方兴未艾的小城镇化建设都显得无能为力.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国内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农居地整理和农村住宅投资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社会沿袭数千年的自然村散乱无序、人居条件差和土地占用量大的矛盾,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契机。进而为经济结构变迁中实现农村一体化的经济体系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河堤背水坡发生大段滑坡,具体分析了滑坡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对“前堵后导”的抢险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即迎水坡用土袋进行帮宽防渗,而在背水坡则用石渣进行导渗、阻滑和支撑。最后,文中还提出对于河堤防护应建立防护预案和相应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一定阶段党和国家在农村政策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际进行了三次大的土地制度的变革。这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基本上概括和反映了解放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反映了党在农村的政策取向,对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对今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作了如下表述:在农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既能使农户对土地使用权有较强的稳定感,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使土地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结构优化模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结构指的是城市土地在不同城市产业部门间具体的量的分配,城市土地结构问题主要是这种不合理的量分配问题;它可归因为包括计划经济决策机制及城市发展政策等在内的多种方面.区别于运用分形理论、熵论、功能论等研究城市土地结构问题的是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以广义流Ji和广义力Xi为模型参数,构建动态的、系统的、历史性的城市土地结构优化模型Max f(Ji,Xi),可用于分析影响城市土地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责任政府是现代政府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上升阶段,城市的扩展、道路的修建等导致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土地征用房屋的拆迁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并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责任政府,如何有效治理土地征用群体性事件是当代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定量评价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在波动中略有增长趋势,随着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9年承德土地资源承载力仍未达到人粮平衡状态。除了1996年和1998年以外的所有年份处于人口超载状态。34.42%的年份严重超载,其中有7年人口超载率Rg>100%,这7年降水量均小于485.20 mm,承德市粮食产量与其降水量密切相关,应该增加旱作农业科技含量,以保证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实现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转变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各种经济要素中,土地资源具有绝对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应当从各方面注意其合理利用。为此,基于对土地利用现状,应当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推动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