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Kamwale铜钴矿区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部,是非洲中部卢菲利(Lufilian)弧形构造带北西段的一部分。区内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该区经历了多次推覆运动,相互叠加,构造主要为褶皱及断裂(块)构造,整体相对比较复杂。该矿床属于层控型铜钴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加丹加超群罗安群矿山组(R2)内,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到中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ROAN)地层和成矿后的推覆构造作用所控制。通过本次补充勘查工作,综合分析认为主矿体在东西两侧及深部还未进行工程封闭控制,还有扩储空间;矿区中部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SABINGA铜钴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弧带上,通过收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分析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经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应属于"早期沉积富集""晚期热液改造富集""表生富集",受"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断裂"等控制的多成因控制的铜钴矿床,即属于热液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3.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中非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与坎博韦大型铜钴矿床毗邻,为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矿床产于卡莫亚—坎博韦推覆体内,矿体赋存在中元古界加丹加群罗安组内。文章以卡莫亚铜钴矿床最新勘查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阐述,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变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非铜(钴)成矿带位于Lufilian造山带,由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两部分组成,成矿带内推覆体构造、褶皱、褶叠层构造较发育。本文通过总结区域断裂构造、推覆体构造特征与铜(钴)矿床的分布特征,研究典型矿床中断层、褶皱、褶叠层构造特征及与铜(钴)矿化的关系,发现铜(钴)矿床受构造的控制明显,推覆体构造控制了矿床的整体形态、规模和空间产出位置,断裂构造可以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同生褶皱及褶叠层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沉淀,尤其褶皱转折端为成矿作用提供更大的容矿空间,常发育有厚大矿体。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构造、同生褶皱、褶叠层构造是中非铜(钴)成矿带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10):2007-2014
MYUNGA-KALUMBWE(以下简称MKM)铜钴矿区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南非赞比亚-刚果(金)矿带的北西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MKM矿床为大型层控型矿床,主矿体位于倒转背斜轴部,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富集。矿体主要赋存于加丹加岩系罗安群内一套受了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和白云岩地层中。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MKM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控矿地质因素、矿床成因类型等。  相似文献   

6.
中非铜矿带位于刚果(金)—赞比亚的Lufilian造山带,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发育有大量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SSC),为了解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中非铜矿带主要为还原相型和砂岩型层状铜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层位层控特征。其中加丹加铜钴矿带(KCB)盛产还原相型铜矿床,主要赋存于Roan群Mines组(R2),上部的Nguba群地层中发育有铜矿床和锌铜矿床;赞比亚铜带(ZCB)大多数还原相型铜矿床,赋存于下Roan群Kitwe组的矿化页岩段地层内(RL7),在矿化页岩段的下盘和上盘中发育砂岩型铜矿床。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中非铜矿带多层位成矿特征为盆地卤水交代成因,氧化含矿卤水和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还原性流体发生还原作用形成多层位铜(钴)矿体和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7.
朱真真  刘晓曦  王元  吴南川  宾文梁 《矿产勘查》2019,10(12):2943-2952
湖南香花铺矿区钨铅锌矿床位于香花岭矿田南部,尖峰岭岩体东侧,矿区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断裂十分发育,其成矿条件十分优越。通过对香花铺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分析认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断裂构造提供了矿液运移通道,断裂构造及层间裂隙提供了容矿空间,具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特征。矿区矿床类型为构造裂隙热液充填交代型和岩体外接触带层间(节理)裂隙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8.
亚日何师金矿区位于青海省中部,夹持于东昆南断裂和布青山南缘断裂之间,属阿尼玛卿铜、钴、锌、金、银成矿带,区内次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物质组成丰富。亚日何师金矿床是近年来该成矿带上在马尔争组地层中发现的小型金矿床,赋矿岩石主要为褐铁矿化微晶灰岩、蚀变花岗斑岩,矿化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间破碎带及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特征明显,共圈定金矿体14条。作者通过勘查实践,分析了亚日何师金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中非加丹加铜钴矿带铜钴资源储量大、成矿潜力巨大,是各大国际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本文在研究加丹加铜钴矿带以往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加丹加铜钴矿带地层岩性、含矿层位及矿床类型等特征。结合笔者多年在该成矿带上勘查实例和认识,讨论了加丹加铜钴矿带上铜钴矿床和地层构造关系,分析了物探工作所面临的多雨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地层物性特征给施工带来的障碍,总结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加丹加铜钴矿带上的找矿效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尤阳阳  王兴国  赵玉洁 《矿产勘查》2020,11(9):1831-1836
为了解庙岭金矿区深部资源前景,通过收集近年来该矿区地质勘查成果及相关地质资料,研究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确定矿区金矿的形成受火山岩地层、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共同控制,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岩浆热液金矿床"的第Ⅰ亚类"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分析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研究区共圈定金矿体27个。总结矿区的控矿特征、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下一步找矿有利部位,指出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1.
工作区处于刚果(金)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的中西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民采线索和地质填图,圈定出一套中元古界罗安群矿山组(Pt2R2)地层,其为一套硅化结晶白云岩、含碳质白云岩、条带状硅化白云岩组合,为该区铜钴矿的含矿地层。铜钴矿以铜为主,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对矿化带有利地段进行了验证,在标高1238~1245 m下,首次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矿,预测Cu金属量15. 32万t,Co金属量4018. 03 t。该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低,围绕罗安群矿山组地层、F2断裂南北两侧的空白地段,是下步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卫辉市大池山矿区是豫北重晶石矿主要的矿产地,位于太行山拱断束内。为了解该重晶石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本文对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围岩蚀变特征、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了33条重晶石矿体与构造的关系。研究指出,大池山重晶石矿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地层中,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变化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重晶石矿床。在此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含矿热液沿着NW、NE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于中低温阶段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研究结果对本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及类似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莹  李耀辉  王昊  杨琳  张长国  李健 《矿产勘查》2022,13(12):1775-1785
老旧矿山建矿时间长,经过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亟需寻找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研究其成矿规律,为后备资源勘查指明方向,对老旧矿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灵湖金矿床就是众多老旧矿山、甚至危机矿山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灵湖金矿床位于华熊台缘坳陷小秦岭隆起金、钼多金属成矿带,构造基底为太古宙太华岩群组成的变质核杂岩,区内矿体主要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由含金石英脉及其底部的蚀变岩组成,厚大富金矿体走向上分布于断裂构造转折端的近东西向和南东东向部位,倾向上分布于产状由陡变缓的过渡部位。本文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指明找矿方向,研究成果对该区周边众多矿山扩储增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龙脖河铜矿带老新街铜矿床位于红河断裂与阿龙古—龙山断裂夹持的红河裂陷槽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层位、岩性和构造控制。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根据老新街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指出了矿床属于火山喷流沉积- 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5.
黄土嘴金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之湘东北断隆带,湖南重要金矿产地黄金洞金矿田的北东部。本文旨在研究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成矿规律,丰富区域金成矿规律认识。研究表明: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冷家溪群地层,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还原性变质流体,矿床成因类型归为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区内金成矿经历了2期成矿作用,始于加里东期,燕山期存在与区域成矿作用高峰相响应的成矿叠加作用;区内金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金矿体对地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次一级的近东西向、北西向的断裂则为含矿构造。研究成果可为该区金矿床找矿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谷振飞 《矿产勘查》2018,9(7):1360-1365
独石口沸石矿位于沽源晚侏罗世火山—沉积盆地南缘,赋矿地层主要为张家口组上亚组凝灰岩。矿床沉积古环境为小型陆相淡水盆地,盆地发育受燕山期岩浆岩侵入影响,在一系列同沉积断裂构造控制下形成。含矿层形成至今,矿区始终处于相对下降趋势。矿石矿物组分单一,主要为斜发沸石,矿化均匀,品位稳定,沉积环境稳定持久,矿床类型为内陆淡水湖火山碎屑沉积型矿床。同时代火山—沉积盆地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小草坝白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大型层控型白钨矿床,位于上扬子西缘成矿带,但该带中钨矿床较少,该矿床的研究将为区域上钨矿床的新发现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对矿区钻孔、填图、分析测试等数据的综合研究,发现矿床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的透辉长英质角岩带内,矿体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主矿体与花岗岩体不是直接接触,具明显的层控特征。初步认为,小草坝钨矿床是在中-上三叠统侏倭组具有较高的初始钨丰度的基础上,后经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作用下成矿的,其成因属于沉积-改造型层控白钨矿床。  相似文献   

18.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大宗原料矿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世界上的锰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及南美洲,时间上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中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中—早新生代7个阶段。非洲中部加丹加地区锰矿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原生碳酸盐岩型锰矿形成于2.0~1.8 Ga,多分布在断陷盆地内的次级盆地中,受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影响,属于海相沉积变质型锰矿,次级盆地靠海一侧为有利的锰富集区,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的含矿层,富石榴子石页岩为找矿标志层;次生氧化物型锰矿主要分布在负地形区,形成于10.5 Ma、3.6 Ma和2.6 Ma。而赞比亚东北部原生锰矿为热液沉积型,受构造控制明显,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深部断裂发育地区为有利找矿区。  相似文献   

19.
尹艳广  张沛  郝玉军  卜鹏 《矿产勘查》2022,13(10):1437-1443
湘西两溪口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中段。该矿床目前研究仅限于成矿背景分析,未能深入剖析其矿床地质特征。本文通过两溪口金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对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矿床成因、研究其成矿规律、梳理总结找矿标志,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认为研究区金矿化主要产在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小木坪组(Qbx)中厚层状粉砂质板岩及板溪群马底驿组(Qbm)中—上部钙质紫红色板岩或条带状紫色板岩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型,矿(化)体受构造控制明显。本文建立了以地球化学特征、赋矿层位、控(容)矿构造、围岩蚀变特征为野外工作找矿标志,揭示研究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