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非加丹加铜钴矿带铜钴资源储量大、成矿潜力巨大,是各大国际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本文在研究加丹加铜钴矿带以往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加丹加铜钴矿带地层岩性、含矿层位及矿床类型等特征。结合笔者多年在该成矿带上勘查实例和认识,讨论了加丹加铜钴矿带上铜钴矿床和地层构造关系,分析了物探工作所面临的多雨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地层物性特征给施工带来的障碍,总结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加丹加铜钴矿带上的找矿效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中非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与坎博韦大型铜钴矿床毗邻,为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矿床产于卡莫亚—坎博韦推覆体内,矿体赋存在中元古界加丹加群罗安组内。文章以卡莫亚铜钴矿床最新勘查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阐述,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变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10):2007-2014
MYUNGA-KALUMBWE(以下简称MKM)铜钴矿区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南非赞比亚-刚果(金)矿带的北西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MKM矿床为大型层控型矿床,主矿体位于倒转背斜轴部,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富集。矿体主要赋存于加丹加岩系罗安群内一套受了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和白云岩地层中。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MKM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控矿地质因素、矿床成因类型等。  相似文献   

4.
孙宁  曾旭  刘洋  黄燕涛  杨冀 《矿产勘查》2021,12(1):42-48
Siniapamrara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弧形展布的北西地段,本文对矿区地层、构造、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恩古巴群、孔德龙古群为主,断裂构造分为两类,一类位于推覆体与地层接触部位;另一类为常规断裂。铜钴矿体主要呈囊状、透镜状形式赋存在断裂破碎带内的R2.1.3含矿地层,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类型为氧化型铜钴矿石。总结矿区控矿因素主要体现在:推覆体、地层和断裂构造3个方面,最终推测该矿床应为经历了沉积成矿、构造和热液改造,后期主要受推覆构造作用影响以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4个阶段,并严格受推覆面控制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工作程度,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Kamwale铜钴矿区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部,是非洲中部卢菲利(Lufilian)弧形构造带北西段的一部分。区内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该区经历了多次推覆运动,相互叠加,构造主要为褶皱及断裂(块)构造,整体相对比较复杂。该矿床属于层控型铜钴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加丹加超群罗安群矿山组(R2)内,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到中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ROAN)地层和成矿后的推覆构造作用所控制。通过本次补充勘查工作,综合分析认为主矿体在东西两侧及深部还未进行工程封闭控制,还有扩储空间;矿区中部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SABINGA铜钴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弧带上,通过收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分析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经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应属于"早期沉积富集""晚期热液改造富集""表生富集",受"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断裂"等控制的多成因控制的铜钴矿床,即属于热液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7.
伊谦比(Ichimpe)铜钴矿产于非洲中南部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上,邻近有谦比希、明多拉等大—中型铜钴矿床,本文在系统总结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两个方面,着重地分析了伊谦比(Ichimpe)铜钴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8.
刘雄 《矿产勘查》2018,9(4):756-760
赞比亚卢姆瓦纳铜矿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卢弗里安弧形褶皱带西南端,产于姆万比兹穹隆中,穹隆中心出露的最老岩层为基底杂岩,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花岗混合岩、互层状长石片岩、长石片麻岩、白云母片岩,铜矿化产于强烈变质、重结晶的白云母-金云母-石英-蓝晶石片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受片理控制明显。该铜矿包括两个主要铜矿体:马伦德威和齐米乌戈矿体,其中马伦德威矿规模较小,为单层矿化,但是铜品位高,断续见有铀矿化和金矿化,偶尔见钴矿化;齐米乌戈矿体规模较大,可见到3层矿化,但是铜品位低,普遍含钴,偶见少量铀矿。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成矿过程大致经历了初始富集、变质成矿和次生富集3个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其矿化特征、矿床成因与赞比亚砂页岩型铜钴矿有明显的差异,为在赞比亚找矿开拓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非铜(钴)成矿带位于Lufilian造山带,由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两部分组成,成矿带内推覆体构造、褶皱、褶叠层构造较发育。本文通过总结区域断裂构造、推覆体构造特征与铜(钴)矿床的分布特征,研究典型矿床中断层、褶皱、褶叠层构造特征及与铜(钴)矿化的关系,发现铜(钴)矿床受构造的控制明显,推覆体构造控制了矿床的整体形态、规模和空间产出位置,断裂构造可以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同生褶皱及褶叠层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沉淀,尤其褶皱转折端为成矿作用提供更大的容矿空间,常发育有厚大矿体。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构造、同生褶皱、褶叠层构造是中非铜(钴)成矿带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工作区处于刚果(金)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的中西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民采线索和地质填图,圈定出一套中元古界罗安群矿山组(Pt2R2)地层,其为一套硅化结晶白云岩、含碳质白云岩、条带状硅化白云岩组合,为该区铜钴矿的含矿地层。铜钴矿以铜为主,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对矿化带有利地段进行了验证,在标高1238~1245 m下,首次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矿,预测Cu金属量15. 32万t,Co金属量4018. 03 t。该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低,围绕罗安群矿山组地层、F2断裂南北两侧的空白地段,是下步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
袁小平  赵红瑞  杨瑞 《矿产勘查》2019,(9):2373-2379
通过研究矿区地质特征,论证了地层、构造与矿化的关系,总结了成矿规律。已发现的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罗安群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属于经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及变质改造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层控型铜矿床。罗安群矿山组(R2)为主标志层,与矿化关系密切关系的蚀变常见有孔雀石化、滑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均可作为寻找此类型铜矿的找矿标志。综合研究已知的地质成果,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刘雄 《矿产勘查》2018,9(10):2021-2026
赞比亚卡伦比拉铜矿区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卢弗里安弧形褶皱带西南端,卡播姆波基底穹隆的东南缘,矿化分布在新元古界加丹加群木瓦夏组含火山碎屑物质的碳质千枚岩中。该铜矿区包括3个矿床:哨惕奴、恩特普赖斯、勇转皮特,其中哨惕奴矿床是卡伦比拉矿区中地质调查最详细的矿床,它包含两个矿体:Ⅰ#矿体长5500余米,宽500余米,平均厚度9.95m,平均品位0.71%;Ⅱ#矿体推断长度1200 m,宽500余米,平均厚度7.93 m,平均品位1.03%。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成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贾润幸  方维萱 《矿产勘查》2021,12(7):1556-1564
新疆萨热克砾岩型铜矿床是产于萨热克巴依盆地的大型铜矿床,赋矿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上赋层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岩屑石英砂岩,在盆地南部白垩系地层中发育有碱性辉长岩脉。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含有大量基性火山岩砾石并伴有铜矿化。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萨热克铜矿不同岩(矿)石进行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总结了该矿床的富集规律,共划分为4个成矿期:晚侏罗世初始沉积成岩成矿期,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流体改造主成矿期,喜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期和新近纪—第四纪表生作用成矿期。其中沉积成岩成矿期中的基性火山岩砾石为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可能与盆地基底中元古代阿克苏岩群有关。  相似文献   

14.
锰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大宗原料矿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世界上的锰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及南美洲,时间上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中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中—早新生代7个阶段。非洲中部加丹加地区锰矿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原生碳酸盐岩型锰矿形成于2.0~1.8 Ga,多分布在断陷盆地内的次级盆地中,受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影响,属于海相沉积变质型锰矿,次级盆地靠海一侧为有利的锰富集区,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的含矿层,富石榴子石页岩为找矿标志层;次生氧化物型锰矿主要分布在负地形区,形成于10.5 Ma、3.6 Ma和2.6 Ma。而赞比亚东北部原生锰矿为热液沉积型,受构造控制明显,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深部断裂发育地区为有利找矿区。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东川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田之一,具有悠久的勘查开发历史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其矿床成因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实地工作成果,认为东川铜矿具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和一定的分带特征,多层位成矿特征显著,与中非铜矿带SSC矿床具有高度可比性,其含矿建造系统和高角度断层供给系统为主要控矿要素,并可作为找矿勘查的直接依据。研究表明东川铜矿仍具有较大找矿前景,多层位找矿思路是该区域实现找矿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郭方方  王春永 《矿产勘查》2020,11(10):2134-2141
豫西宽坪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部,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太华群杨寺沟岩组,其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NNE、NEE向构造蚀变带控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分析了宽坪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对该地区银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有利于拓宽崤山地区银多金属矿找矿思路,为该区及周边实现找矿突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Mpanda地区Sangu碳酸岩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南缘的Ubendian造山带上,侵入于古元古界Ubende群斜长角闪岩和中元古界Ifume群砂砾岩之间,呈层状、似层状或岩墙状产出。由于研究程度较低,Sangu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和便携式XRF分析仪检测获得碳酸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土壤地球化学含量,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呈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分布型式,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无Eu异常,土壤地球化学Sr、Th含量高于全区岩石,而Rb含量相对较低,综合地质特征,发现Sangu碳酸岩以白云方解石碳酸岩和白云石碳酸岩为主,其次为铁碳酸岩,具有完整的演化过程,在晚阶段具备稀土矿成矿条件。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Sangu碳酸岩可能由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碳酸质熔体,沿古断裂上侵形成,上升过程中使稀土、稀有、铜、金和铁等元素发生富集,形成稀土和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吴宁 《矿产勘查》2020,11(3):452-457
东至县余村金矿是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邓家组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中,空间上受东西向断裂控制。通过研究金矿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变化规律、成矿地质条件,认为金矿成因类型为热液型,邓家组地层中伴随多热液蚀变的构造蚀变岩带、含多金属矿物的石英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托帕铜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拉根成矿带东端,其矿床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可为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托帕铜铅锌矿区矿体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及其上覆始新统卡拉塔尔组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孔雀石,次要为白铁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铜矿并可见少量的黄铜矿和斑铜矿,主要发育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和条带状、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以褪色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以Pb-Zn-Cd-Ag-W-Mo-Sr和Cu-PbZn-Ag-As-Sb为元素组合的综合异常及激电高极化率异常区是矿体赋存地段特征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矿体成因与盆地卤水成矿作用有关,与区域上同类矿床相比,其成矿以Cu、Pb为主可能与基底建造/物源区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