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州市花都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订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03年至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在辖区医疗保健机构中的出生至28 d内死亡的3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90例死亡新生儿母亲的基本情况及孕产期保健情况,并对广州市花都区新生儿病死率变化趋势及其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03-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390例死亡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死亡为309例(79.23%),晚期新生儿死亡为81例(20.8%)。母亲职业系无业/待业(58.5%)、孕次≤2次(64.1%)、产次≤2次(84.1%)、孕期严重高危妊娠(43.1%)等因素是影响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该地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前5位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新生儿感染、发育畸形和意外死亡。 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和产科、儿科等多学科合作,关注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和感染救治水平,以及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和死因特点。方法 调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分析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的临床情况及其主要死因。结果 共收治住院新生儿8 602例,死亡263例,总病死率3.06%(263/8 602)。其中早产儿116人(44.1%),足月儿147人(55.9%)。出生7 d内死亡184例,占新生儿死亡的70%(184/263)。导致死亡前4位原因为:呼吸系统疾患合并呼吸衰竭,先天发育畸形,窒息和败血症。结论 做好产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推广使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预防感染;提高早产儿的监护和治疗水平,加强护理等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梁平县县级医疗机构2011年10月-2016年9月(10月份以后统计到次年)5年间死亡的48例早期新生儿病历资料及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该县县级医疗机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04‰;产科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占27.08%,羊水异常占18.75%,脐带异常占14.58%;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占29.17%、新生儿重度窒息占18.75%、出生缺陷占14.58%。结论 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产儿科设备设施的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要求,对湘潭市2008-2011年上报的409例新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0~6 d)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67.73%,多数死亡发生在医院(56.23%),80.20%的新生儿死前住院治疗过。农村早期新生儿在家中/途中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χ2=23.290,P<0.001)。农村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未治疗率显著高于城市(P<0.001)。农村晚期(7~27 d)新生儿死亡的未治疗率显著高于城市(P=0.008)。农村早期新生儿死亡的诊断级别构成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农村晚期新生儿死亡的诊断级别构成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意外窒息、肺炎、先心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重点加强早期新生儿死亡控制,建立基层危重症新生儿转诊机制,开设急救通道,加强宣教和护理,做好围生期保健,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用动态数列比较死亡率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果 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分别为1. 28‰、2. 39‰、2. 39‰。2008-2016年NMR、IMR、U5MR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6. 22%、5. 47%、7. 05%。年龄构成情况,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例为90. 97%。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比例为64. 12%,早期新生儿占新生儿死亡比例为66. 67%。2008-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前3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7. 36%),早产和低出生体重(13. 89%),出生窒息(10. 42%)。结论 9年间北京市东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应放在婴儿,尤其早期新生儿的护理、营养和诊治疾病上。应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及早产的发生。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以减少因出生窒息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下同)天桥区管辖的13个办事处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济南市天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58%,婴儿死亡率为0.47%,新生儿死亡率为0.35%;各年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94%、0.48%、0.52%、0.50%(P<0.01)。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其他新生儿疾病、其他先天异常。[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加强围产儿、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5年来株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探讨干预措施. 方法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共2 51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株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由2004年14.19‰下降到2008年的9.73‰,下降明显.死因前五位:新生儿窒息、肺炎(包括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意外死亡(包括溺水)、先天畸形(包括先心病)、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山第一顺位降为第五位.但新生儿死亡仍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0%以上.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应加大孕期保健及医学干预措施力度,减少早产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6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90‰,新生儿死亡率为3.28‰,婴儿死亡率为4.14‰,1~4岁儿童死亡率为0.52‰。②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0.7%,新生儿死亡占70.4%,婴儿死亡占88.9%,1~4岁儿童死亡为11.1%。③具有常住户籍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流动户籍为8.4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3.51,P<0.01)。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肺出血和其他疾病。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出生窒息仍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宣武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3—2009年宣武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7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1‰,2009年降至4.35‰;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78%,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75.64%,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7.97%。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其它新生儿疾病、败血症为前五位死亡原因。 【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加强围产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昆明市7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儿童死亡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10-2016年昆明市本地户籍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2)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8.2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42%,早期新生儿死亡又占新生儿死亡的73.88%,提示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3)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意外死亡、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意外死亡是1-4岁组的第一位死因。结论 (1)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2)不同年龄组儿童间主要死亡原因不同,婴儿期重点在预防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先天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努力减少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进而最终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死亡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加强防治对策。方法对1986~1995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死因分前五年和后五年两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为5.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别占总死亡数的55.1%及56.3%。前期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和败血症。后期则为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早产和新生儿窒息。1周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5.6%。结论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必须继续建立健全围产保健制度,减少畸形儿出生,防止早产,预防新生儿窒息,普及新法复苏,并要加强呼吸管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哈尔滨市婴儿死亡特点、死因顺位及变化趋势,降低婴儿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死亡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①2001~2010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婴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②2000~2010年11年间早期新生儿占新生儿死亡82.95%,新生儿占婴儿死亡77.7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5.10%,10年间这种构成状况无明显变化;③早产低体重是婴儿死亡的首位原因。④婴儿死亡前5位死因:早产低体重、先心病、新生儿窒息、先天异常和肺炎。2000~2010年新生儿窒息死亡构成比由14.88%下降到9.24%。结论:①婴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早产低体重仍是首位死亡原因,先心病从2006年起连续5年均居第二位。新生儿窒息10年来虽然一直排在婴儿死因顺位的前三位,但死亡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②减少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江苏省仪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8‰,婴儿死亡率4.06‰和新生儿死亡率2.5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例为71.4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比率为63.08%。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在前5位是:溺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221(P〈0.01)。结论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危急重症患儿救治等适宜技术培训,大力宣传与指导孕期保健知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目前新生儿死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为基础,依托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分析新生儿死亡现状,研究自2010年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以来,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新生儿死亡数逐年下降,总死亡率由2010年的8.94‰下降至2016年的3.87‰,下降幅度为5.07‰,农村下降幅度(5.77‰)大于城市(1.8‰)。导致新生儿死亡常见的疾病为: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其他先天性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2010、2011、2013年的顺位第一,自2015年开始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顺位第一,2012年顺位第一为先天性心脏病。7年间共评审病例66例,参评专家83人,其中11(16.7%) 例“不可避免”死亡;37(56.0%)例 “创造条件可避免”, 18(27.3%)例“可避免”死亡。结论 应加强化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以降低陕西省新生儿死亡率;重点开展早产儿救治技术、新生儿危重症识别及救治技术的培训;建立并规范全省范围内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山东省婴儿死亡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死因构成及其顺位变化,探讨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Foxpro建立数据库,对山东省2000-2009年间婴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全省婴儿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分析死因顺位。 【结果】 9年间,全省婴儿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00、2009年全省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0.47‰、8.47‰(χ2=7.86,P<0.01 );2000-2009年前两位主要死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P均<0.01)。 【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整合临床、保健资源优势,开展孕前、孕中、孕后系统化服务模式,提高临床救治能力及妇幼保健服务能力,降低婴儿死亡率,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0~2008年秦淮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南京市秦淮区2000~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0~2008年秦淮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统计.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20‰、5.83‰、6.65‰.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63.16%、87.72%、12.28%.2000~2008年秦淮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经趋势χ2检验得出χ2=39.81,P=0.0000<0.05,具有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窒息、其他肿瘤和肺炎.结论 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缺陷,预防出生窒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3-2012年中山市新生儿死亡情况,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2年中山市产科质量情况报表及新生儿死亡登记的相关资料。结果 1)2003-2012年中山市活产数为453 925例,新生儿死亡1 463例,死亡率为3.22‰,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669例,死亡率为1.47‰;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率的45.73%;2)前三位死因依次:窒息295例(20.16%)、早产低出生体重293例(20%)、先天异常194例(13.26%),其中先天性心脏病88例(6.02%);3)中山市近十年早产发生率为4.10%;窒息发生率为1.77%。前后5年对比:中山市新生儿死亡率由4.04‰下降到2.41‰;早产发生率由3.66%上升到4.34%,早产死亡率由0.77‰下降到0.50‰;出生窒息率由2.34 %下降到1.42 %,窒息死亡率由0.91‰下降到0.42‰;出生缺陷死亡率由0.56‰下降到0.30‰;4)对2007-2011年中山市围产儿死亡中43例(12.13%)足月儿“产时重度窒息”个案评审,其中羊水污染者34例(62.79%)。结论 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妇幼保健系统、医疗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紧密配合的机制,完善产前、产时母婴监护措施,加强对基层围产工作者技能的培训,重点控制早期新生儿死亡,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赵日双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48-2949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2007~2011年辖区本地户口儿童及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由6.95‰降为2.20‰(P<0.05),婴儿死亡率由8.21‰降为2.75‰(P<0.05),0~4岁儿童死亡率由10.11‰降为4.4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排在前两位的仍是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但肺炎的排序有所下降。结论:南宁市江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近5年明显下降,降低出生缺陷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阳市卧龙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建立区、乡、村三级监测网,各级固定专人收集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记录,并进行出生、死亡漏报调查,达到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对卧龙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19‰,婴儿死亡率8.81‰,新生儿死亡率6.62‰。前5位死因顺位: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儿童。结论从围婚期保健抓起,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提高产儿科医护质量;加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