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HT肠科护理中采用免陪护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94例肛肠科住院患各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A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家属陪护护理;B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免陪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小患者;该组患者对于,1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出很多;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肛肠科护殚中采用免陪护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也可以有效避免家属陪护中的一些误区,能够进一步减少和避免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肛肠科实施免家属陪护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7年8月~2018年7月之间的230名肛肠科患者,根据时期进行分组,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1月)患者113例,观察组(2018年2~7月)患者1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免家属陪护护理模式,制定《肛肠科陪伴护理工作规范》,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组成陪伴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计划完成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及护士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及护士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肛肠科实施免家属陪护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法通过查阅护理记录备案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季度护理质量评估资料,收集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青光眼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问卷400份进行分析,并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结论人性化服务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并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房实行免陪护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4月普外科接收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免陪护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师、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综合质量评分为(93.29±2.64)分,高于对照组的(83.42±4.38)分(P0.05);医师对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结论:普外科实行免陪护护理管理方案,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陪护家属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5~2016年60例精神科患者陪护家属分为常规宣教的对照组和规范化健康宣教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入院前及宣教后对约束的心里接受状况,以及陪护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自伤或伤人等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陪护家属经宣教后接受约束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陪护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宣教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陪护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我院是边缘山区的县级卫生院。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认识,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力度,提升满意度,不断总结经验。结果:通过全面、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社会效益。结论: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价值,为更好开展患者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12月浙江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干预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感染科常规陪护手段,而干预组则在常规陪护过程中引入预见性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陪护工作就引入预见性护理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结果数据(P0.05)具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管理应用在感染科陪护工作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者仅进行一般骨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91.00%)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2.00%)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组(98.0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明显提高了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也能明显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陪护平台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智慧陪护系统研发团队,选择临床应用试点科室试运行。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4个试点科室应用智慧陪护平台前后进行陪护下单的护理人员、患者或家属为研究对象,2023年1月至3月常规电话下单的护理人员、患者或家属为对照组,2023年4月至6月通过智慧陪护平台下单的护理人员、患者或家属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申请陪护时间、陪护工作质量和医护、患者或家属对陪护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申请陪护时间短于对照组,陪护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医务人员、患者或家属对陪护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智慧陪护平台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平台,有效缩短患者申请陪护时间,提升陪护工作质量,陪护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周旭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165-166
目的:研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表扬护理人员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优化了医院服务,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加速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军队老年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面对的诸多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护士的培训,陪护人员的管理,医疗组、保洁组及病人的共同参与监督,绩效考核等有效的方法使优质护理服务不断在军队老年病区得以实施。结果:积极调动病区内医疗组、保洁组、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共同参与意识,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有效开展。结论:护理人员只有提高自我思想认识,明确服务方向,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医疗、保洁等病区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确实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优质护理,并观察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5.7%,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同时护患纠纷明显减少,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满意,护理质量显著,同时减少护患纠纷,使医院服务得到了优化,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身份识别在产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医院进行分娩生产的产妇1 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600例和观察组6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交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陪护家属身份识别进行新生儿的交接,比较两组陪护家属和产妇的心理舒适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和陪护家属的心理舒适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管理中采用陪护家属身份识别,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和陪护家属的心理舒适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预防护理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2月医院精神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的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自行设《医护人员质量管理调查问卷》,主要对病情掌握、陪护知晓防范两个项目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意外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病情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病情的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房采取风险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强化责任制基础护理的实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我科开展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前8月住院病人和后8月住院病人,每月进行工作总结及评价。结果: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基础护理评分,健康宣教知晓度都同期提高。结论: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到家属及患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开展优质服务。结果: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得到患儿家属和社会的肯定。结论:开展优质护理,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基层医院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如何提高基层医院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前和实施后两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P〉0.05),在出院当天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差错、患者需要陪护及按应灯等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在病情观察、护理操作、服务态度、专科技能、康复指导、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和病区环境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院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针对性调整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6~7月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7例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例,每例患者选择1名主要陪护家属进行调查,问卷自拟,根据调查结果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改进。结果: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前三位分别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策略,权重分值分别为(9.70±0.20)分、(9.40±0.30)分和(9.00±0.40)分;针对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改进护理制度,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从87.40%上升到98.10%(P0.05)。结论:在了解肿瘤放疗家属护理需求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及家属,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整体护理模式不断推广,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提供全面的护理工作。这样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护士系统的了解病人,为病人提供系统的护理。不少医院不断推出无陪护制度,把病人完全交给护士。但神经外科急重症病人较多,病人病程长,不少病人面临肢体活动不便甚至瘫痪,实行整体护理及无陪护制度,总存在不理想的地方,达不到预期目标。护士累,病人及家属也感到迷茫,而且出院后家属护理病人时总感到很吃力。为提高护理质量,切实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我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摸索出一套教学式的护理方法,逐步教会患者和家属护理知识,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深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陪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陪护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的陪护在住院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通过不同的陪护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采用不同陪护模式患者的观察,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感染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临床陪护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医嘱的依从性。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