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辽河盆地深层地震资料反射不清,信噪比及偏移成像精度低的情况,采用振幅补偿、叠前去噪、剩余静校 正、多次波压制及叠后去噪等技术提高信噪比;采用DMO、偏移速度场平滑、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提高偏移成像精度。使 信噪比及偏移成像精度均有明显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深层地震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对输入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信号的振幅保真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叠前反演地震数据的前期处理中,根据地震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叠前去噪方法和参数是保证叠前反演效果的关键。J油田L地区三维地震数据存在强能量干扰、面波及多次波,为此进行了针对性叠前去噪,利用强能量干扰压制、面波压制、多次波压制和叠前随机噪音压制等叠前去噪技术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利用道间振幅、平面振幅和空间振幅等技术进行了点、面、体多方位地震数据振幅监控,结果表明,叠前去噪技术能有效压制噪声、提高信噪比,且振幅保真度较高,极大地改善了叠前地震资料的品质,为叠前地震反演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图11参7  相似文献   

3.
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在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叠前时间偏移生成的共成像点道集是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叠前预测的基础数据,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振幅保真性。叠前时间偏移共成像点道集中振幅相对关系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野外地震数据偏移距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研究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叠前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基于偏移距分布密度的叠前振幅加权方法,其实质是根据每个偏移距的空间分布密度确定适当的振幅比例因子,对所有分组后的共偏移距数据做振幅加权处理,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选取了某个正在进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勘探区域,采用上述方法消除了野外偏移距不规则分布造成的成像假象,得到了相对振幅特征保持良好、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的共成像点道集。  相似文献   

4.
转换波数据处理较常规纵波数据处理更为复杂,在复杂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补偿及成像难度大,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难以实现转换波的正确成像。本文利用配套的静校正技术逐步解决静校正问题,对于各种噪声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压制,经过振幅补偿和叠前反褶积等处理,形成一套转换波迭代的静校正、叠前去噪、偏移速度分析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处理流程。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这套处理流程,获得了较好的三维转换波成像数据体,为纵波、转换波数据联合解释、提高油气识别精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泌阳凹陷三维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地表条件复杂及干扰波比较发育的特点,结合目前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中深层反射波信噪比低和边界断裂偏移归位误差大等问题,在叠前噪声压制、静校正、振幅处理、反褶积及偏移成像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作法,也做了不少有益尝试,增强了中深层反射波能量,偏移成像精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并提出地震资料处理质量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多种方法逐渐积累才能提高资料处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工区处于博格达山前地带上,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受地表因素、采集环境和地下复杂构造引起的线性干扰、随机噪音、面波、断面波等因素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不同类型的噪声在不同频带宽度和不同域的表现特征均不相同。常规噪音压制手段对道集的信噪比提升幅度有限,不能满足后续速度分析等处理环节的要求。基于叠前分频多域去噪的原理,在常规噪音压制道集的基础上应用叠前四维噪音压制技术,大幅提高了叠前道集资料信噪比,为该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精细速度建模提供了高品质的基础资料,有效提高了叠前偏移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上地震数据中侧面干扰波的特征与压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震源激发的地震波遇到起伏不平的海底或海底障碍物会产生侧面干扰波。这种干扰波能量强,分布广,严重影响地震数据的质量,使叠前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统计子波反褶积、速度分析的精度降低。根据对侧面干扰波特征的分析结果,采用分时分频噪声检测与压制方法和局域FK滤波方法压制此类干扰波;在压制噪声的同时,通过精细分析和迭代选择参数,较好地保持了地震信号的相对振幅关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霍玛吐背斜带下组合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是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以往地震资料由于受到表层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影响,干扰波极为发育,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资料在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准确成像。地震成果在构造的主体部位波场复杂、资料信噪比较低,断裂解释存在多解性,圈闭特征及高点位置难以准确落实。为此,针对南缘高陡构造地区复杂剧变的近地表结构特点,在野外调查点资料的约束下,结合GeoEast处理系统的折射波野外静校正与井控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技术,基本解决了山前剧变地区复杂的静校正问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在时间域提高复杂高陡地区资料信噪比的技术流程。面对复杂多样的各类干扰波,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叠前四维去噪等特色技术中的叠前分频多域去噪模块,在时间域大幅度提高了叠前道集资料信噪比,并为在该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精细速度建模提供了高品质的基础资料,提高了深度域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拗陷期地层的多个强反射界面产生大量层间多次波,降低了地震成像的振幅保真度和垂向分辨率,影响中深层目标储层的预测精度。有效压制多次波是提高地震成像品质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应用频率域拉东变换加权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层间多次波的叠前压制。“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的多次波分析表明,研究区多次波的数量多、阶次高、周期不同、能量各异,且多次波之间以及多次波与一次波干涉叠加,致使多次波的叠前时距特征不明显,有效压制难度大。在动校正后的CDP道集上,采用频率域抛物线拉东变换实现多次波与一次波快速分离;加权约束反演重构多次波,解决小炮检距多次波重构及有限炮检距引起的拉东域能量模糊现象;由实际地震道自适应减去重构的多次波,避免损伤有效信号。叠前压制层间多次波提高了研究区地震成像的振幅保真度和垂向分辨率,有利于薄层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10.
岩性目标识别处理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的特色技术之一,为了更好地刻画岩性目标,识别尖灭点位置,针对芳草湖工区的地震成像难点,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配套处理技术建立了针对岩性目标的处理技术和流程。通过压制干扰波增强了有效波的信噪比;利用反褶积使子波压缩振幅一致性得到改善,成像精度提高;叠前时间偏移流程准确确定出反射点的真实位置;提高纵向分辨率技术使高频频带得到拓宽,分辨率得到加强。该方法的应用落实了芳草湖探区的构造形态,实现了高精度地震成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华北探区地震资料的特点,从叠前系列保真去噪、振幅处理、偏移速度场建立方面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特色配套处理技术。首先介绍了叠前系列保真去噪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面波压制、摘除法50Hz工业干扰压制、脉冲噪声压制、地表一致性异常振幅剔除等,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净化道集,提高叠前道集的品质,重点介绍了使用自主研发的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由于覆盖次数严重不均匀造成的偏移画弧问题;最后介绍了基于偏移速度扫描建立的高精度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技术。这些特色配套处理技术在华北探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亚斌  江谋勇  郑祝堂 《石油物探》2012,51(4):408-413,318
ZD地区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地下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目的层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为了改善该地区东部丘陵地带中深层反射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对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静校正方法的试验与应用,解决了静校正问题;采用多域去噪技术进行叠前多域去噪,压制各种干扰,突出有效反射;利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各种非一致性因素的影响;通过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偏移成像效果。最终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波组特征清楚,中深层信噪比有较大提高,连续性增强,断点、断面清晰可靠,成像精度比老剖面有明显提高。通过综合解释,对该区构造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开展了针对逆时偏移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叠前插值处理.从Marmousi理论模型出发,对模拟的理论炮集数据进行抽稀,在满足数值频散关系条件下进行叠前逆时偏移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炮集记录道间距增大会引入线性干扰,较大程度影响了逆时偏移结果的精度和横向连续性;从实际三维地震资料数据出发,对比分析了沿检波线方向和沿检波站方向进行叠前频率-空间域三维插值前、后的数据和对应的逆时偏移结果.研究表明,未进行叠前插值处理的逆时偏移剖面存在类似于理论数据抽稀情况下的线性干扰,同相轴的连续性差;而经插值处理后,插值地震道的同相轴过渡自然无畸变,对应的逆时偏移剖面连续性明显增强,线性干扰得到有效压制.因此,叠前插值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高信噪比地震工区资料的逆时偏移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4.
采集脚印是地震勘探中的固有不利因素,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假象。采集脚印可以通过野外采集参数或者观测系统优化等方法进行压制,但往往成本较高。室内的叠后采集脚印压制方法因叠加模糊了观测系统的因素,信号的保真度低。为此,给出了一种OVT道集时间切片相干加强的采集脚印压制方案,即先做叠前5D数据规则化,后进行OVT叠前时间偏移,再校正OVT叠前时间偏移“蜗牛”道集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以消除方位各向异性时差的影响;然后把“蜗牛”道集分选成单次覆盖的单个OVT道集,并按照采样时间切取OVT道集的时间切片,在时间切片上通过相干加强的方法压制采集脚印;最后把采集脚印压制后的数据反分选回“蜗牛”道集。实际数据应用表明:采集脚印在单次覆盖时间切片上的特征较时间偏移剖面上更为明显,规律性更强,与常规的叠后频率—波数域限波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保持地震信号振幅的道间相对关系;在某浅海OBC采集数据的采集脚印压制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尺度小、埋藏深、非均质性极强的特征,严重制约油气的勘探开发。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必要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和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优选研究。基于PML边界的变网格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可对小型非均质地质体进行精确地震模拟,既保证了模拟精度,又提高了计算效率,为理论研究提供模拟数据。采用克希霍夫积分法、单程波、逆时偏移对模拟数据进行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在速度准确情况下,波动方程方法成像效果优于积分法成像,实际资料也验证了这一点;从保幅角度来看,单程波偏移方法的振幅相对保持能力最佳,优于积分法和逆时偏移。综合上述3种偏移方法的成像效果、计算效率和振幅保持能力,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更适合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像。  相似文献   

16.
以辽河西部二界沟地区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叠前道集中各种噪声、中深层信噪比低的特点,研究了随机噪声衰减技术,多域组合去多次波技术,总结出叠前道集提高信噪比的技术思路。为了提高深层的能量,应用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在偏移成像方面,对偏移算法进行了细致研究,对偏移速度场构建过程形成较完整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相对振幅保持在连片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在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了相对振幅保持在连片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处理方法。相对振幅保持必须做好统一静校正处理、子波一致性处理、振幅处理、提高分辨率处理、各偏移距内振幅归一化处理、叠前偏移成像处理。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七块三维老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不同震源衔接处和不同区块拼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相位一致,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相对振幅保持处理还使浅、中、深层的反射波同相轴拼接自然,振幅保持好,连续追踪强,剖面品质高,偏移成像精度高,断层和断点清楚,有利于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更能满足岩性研究和储层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春光探区石炭系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岩性主要为凝灰岩,非均质性强,地震有效反射能力弱。为提高石炭系内幕成像精度,在常规三维处理技术(叠前相对保幅去噪技术、自适应振幅均衡、多域多次波压制技术、共反射面元(CRS)叠加)的基础上采用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可以保留偏移距和方位角信息。通过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处理,可消除方位各向异性带来的影响,能提高石炭系断裂和裂缝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9.
叠前偏移中压制采集脚印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存在不规则性。地震道在空间上的不规则不仅反映在共中心点的分布上,在偏移距和方位角上这种不规则现象更为严重。这种采集中的不规则将会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留下“脚印”,从而影响到最终真振幅的获取,这种振幅影响在叠前道集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严重的将对叠前AVO分析造成影响,甚至导致错误的解释。为此引入了一种对地震道进行加权处理的思路,通过相邻道补权实现采集脚印的压制,从而得到振幅相对保持的叠前偏移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多次波发育等特点,采用多域去噪、叠前去多次波、保持振幅处理、串联反褶积、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目标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改善了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效果,为提高塔中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精度和开展烃类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