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薄片为基础,通过研究贺兰山苏峪口正目观组冰碛砾岩的各种形态特征,依据冰川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及古地理学等对苏峪口冰碛砾岩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该套冰碛砾岩是冰川搬运大小不等的岩块至苏峪口进行堆积,接着是海侵阶段,致使冰块周围水体温度升高,携带于冰块内的岩块、岩屑由于冰块的消融坠沉到海底还未固结的砂泥纹层上,并逐渐为碳酸盐泥晶掩埋形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天山阿拉沟冰碛及冰水扇和塔中沙丘砂的颗粒特征, 探讨其搬运与堆积分异过程。研究表明: 冰川沉积粉砂颗粒占相对优势, 砂颗粒次之, 黏土颗粒最少, 且石英砂表面出现较多的多棱角、棱脊磨损、大贝壳断口、撞击深坑等反映冰川底部强烈挤压研磨动力的特征。冰水沉积颗粒特征与冰川沉积相似, 粉砂仍是优势组分, 石英砂表面显微特征显示轻微的流水改造。风沙沉积中砂颗粒占绝对优势, 石英砂表面出现较多次圆?圆边缘、碟形坑、不规则小麻坑等风力作用特征, 且有少量大贝壳状断口、裂纹、棱脊磨损等冰川作用痕迹, 以及V形坑等流水作用痕迹。推测冰碛物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物源之一, 冰碛物中的粉砂为塔里木盆地边缘黄土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3.
以研究区内分布的“混杂堆积”形成的地貌环境组合关系特征、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沉积相组合模式以及混杂堆积物在介质搬运过程中形成的机制为理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体中碎屑显示的沉积组构优势是判别成因类型的有效手段,颗粒的AB面组构优势分析,比较精确地判别出研究地区的“混杂堆积”为山麓冲积类型泥石流堆积,它的形成机制是温带地区低山缓慢上升的相关沉积.  相似文献   

4.
疏勒南山岗纳楼5号冰川现代冰碛物的沉积组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疏勒南山岗纳楼冰碛物的沉积组构分析,提出了现代冰碛物的主要组构特征。水碛物成分组合简单,粒度分选作用极差。分选系数在5.14以上,平均园度约为20%。大多数冰碛石的长轴平行于其沉积时期冰川流动的方向。a轴指向N75°-89°W——S75°-89°E倾角0°-25°。沉积组构分析的方法是说明冰川沉积作用、冰成沉积物形成机理的一种有用的工具。此外,现代冰碛物的组构特征,对于研究古冰碛和冰碛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的石英砂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物中石英砂进行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 获得海洋性山岳冰川沉积的标志性形态特征如下: 尖锐的棱角状颗粒形态占绝对优势, 边棱尖锐、表面起伏度高; 大型-中型贝壳状断口极发育, 多见平行解理面、阶梯状断口; 具有标志冰川磨蚀作用的擦痕、新月形凿口和压裂深坑有明显的化学溶蚀和沉淀形态, 如溶蚀坑、溶蚀沟, 硅质薄膜、硅质球和黏土矿物。结果表明海螺沟冰川具有强烈的侵蚀作用, 机械压碎、研磨在侵蚀和搬运过程具有绝对优势;同时海螺沟冰川底部存在丰富的冰下融水, 起到化学溶蚀和沉淀的作用。石英砂表面结构统计分析结果与河流、湖泊、海岸、风沙等沉积明显不同, 与青藏高原、南极等地大陆性冰川沉积分析结果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1983年8月,笔者等在西藏西部班公湖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中,在班公湖蛇绿混杂堆积带中发现了一种直接覆于残留大洋壳之上的沉积物——褐土岩(Umber)。它与其上的远洋沉积物和其上的蛇绿岩套中的堆积岩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层序(如照片)。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中碎屑组分与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母岩性质、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及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断陷湖盆内部低凸起带物源区特征,及其对凹陷内部沉积体系的影响,依据砂岩碎屑组分及重矿物聚类分析识别母岩类型、颗粒表面结构分析推测搬运距离、稳定系数分析判定物源方向的研究思路,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碎屑组分及重矿物数据的统计特征,认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分别对应于西部燕山隆起主物源、东部辽西低凸起南部隆起区次物源和北部隆起区弱物源。西部物源主要控制辽西凹陷的缓坡区沉积,东部物源的影响范围局限在辽西低凸起的陡坡带,北部物源对区内沉积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样品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s)特征表明,Na2O,Ba和HREE比太古代后页岩富集,Sr,Cr,Co,Ni和Sc则相对亏损;其他元素与NASC和PAAS特征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主要来源于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的物源区.K2O/Al2O3低的比值,表明源区物质中的碱性长石含量较低.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的REE配分模式和负Eu异常特征表明它们的物源区中老地壳的组分占较大的比例,发生过壳内分异作用.高的Na2O的含量和(La/Yb)n>2的特征说明它们的成熟度低于PAAS和NASC.化学蚀变指数(CIA值)指示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的物源区古风化程度较低.一些样品表现高K的特征,在Al2O3-(CaO* Na2O)-K2O(A-CN-K)三角图中表现为向K顶点方向上偏移,表明这些冰碛岩在沉积期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钾交代.  相似文献   

9.
张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550-6555
通过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地震、测井、粒度分析等方法,发现南屯组沉积时期乌尔逊凹陷中央带发育湖底扇沉积。从湖底扇相的根部至扇缘相带可进一步分为补给水道、内扇(主沟道、主沟道间)、中扇(辨状沟道、辨状沟道间和中扇前缘)和外扇(远源浊积岩)等4个亚相和6个微相,具有深水环境和沉积物重力流(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搬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及计算剥蚀的趋势分析法,恢复了溱潼凹陷阜一段底界面同沉积期的古地貌。随后分析了阜一段沉积的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阜一段沉积前古地貌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泰州隆起、中央次深凹带和北部缓斜坡带三个沉积古地理单元。结合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研究成果发现,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阜一段沉积时期古地貌呈现"坡""隆""凹"相间的格局,"坡"是沉积物的搬运通道,也是沉积物的堆积场所;"隆"是较大的物源区;"凹"是沉积物的堆积中心。在古构造及古地貌的双重作用下,构造高部位的物质或通过断阶带进入各次凹内沉积,或经由斜坡带水道搬运至凹陷中,最终形成了多个辫状三角洲体系沿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沉积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沉积物中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古地貌以及古气候、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可将重矿物的研究应用于物源、沉积环境的分析。通过对川东南-湘西地区下志留统小河坝组砂岩重矿物的相关分析,提出川东南与湘西地区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不同,川东南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为由南东到北西,即来源于雪峰山隆起的南西段;湘西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为由东北到西南,即来自雪峰山隆起的北东段。重矿物组合表明川东南地区的物源主要由古老的沉积岩再旋回沉积物、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和中基性喷出岩构成;湘西地区的物源主要为更老的沉积岩及其所夹少量中基性喷出岩,总体形成于稳定物源的构造沉积环境。砂岩中的指相重矿物黄铁矿和赤(褐)铁矿特征及其分布反映了小河坝组砂岩沉积期靠近黔中隆起和雪峰山隆起为水体较浅的氧化环境,而在川东南存在南川和秀山-沿河2个深坳区,为深水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两次实地调查,发现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有冰斗、槽谷、基岩鼓丘和侧碛等。冰碛砾石砾向组构分析表明砾石a轴走向大多与所在谷地走向平行,倾角18~23°;砾石ab面倾向离散,倾角15—20°。冰碛细粒部分79.1—84.5%由粉砂和砂组成,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冰碛石英砂表面电镜扫描成象表明砂粒表面具有典型冰川砂的特征.根据冰川地貌特征和室内分析结果,本文把该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期划分为两次冰期和一次冰缘期。  相似文献   

13.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东段古近系那读组砂岩的碎屑组分特征及其物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那读组砂岩以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的细砂岩为主;骨架颗粒与重矿物的特征均显示出那读组砂岩的母岩以沉积岩为主,其次为变质岩,且属近物源沉积;其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东向和北西向两个方向的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四纪地貌发育良好,是第四纪地貌学研究的良好野外素材.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帕龙藏布流域是雅鲁藏布的一级支流,沿岸堆积多种成因的第四纪堆积物,主要包括冰碛物、河流阶地、泥石流堆积物和崩滑堆积.通过无人机航拍、高精度遥感影像、野外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和物探对索通平台第四纪堆积物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索通平台第四纪堆积体最初是由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平台;2)后期冰碛平台外侧边缘受帕龙藏布改造形成现今的五级阶地;3)对冰碛平台边缘外侧阶地沉积物的沉积构造、阶地类型和陡坎高度分析表明,阶地成因主要为气候变化和构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敦化盆地新近系土门子组砂岩的源岩属性和源区大地构造背景,对其进行系统取样,并通过地球化学和镜下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门子组砂岩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w(LREE)为51.00~278.31μg/g),重稀土平坦(w(HREE)为14.27~79.38μg/g),较明显的Eu(平均w(δEu)为0.84)负异常等特征,而微量元素没有显著的均一化,表明土门子组源岩未经沉积再循环作用,属于短距离搬运堆积,且源岩主要为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结合砂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砂岩Dickinson图解及区域地质的研究判断认为,土门子组砂岩具有多个物源,其源区主要形成于印支运动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再旋回造山源区和基底隆起区,源岩主要来自于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长英质火山岩和侵入岩,而少量可能来自于晚二叠世的变质岩和残余白垩纪及古近纪的沉积岩。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样式及其搬运机制、发育规律,基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存在高角度退积反射相、前积反射相、低角度退积反射相等地震相类型;研究区砂砾岩沉积主要发育地震活动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扬子浅滩钻孔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以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的综合分析,划分出5个沉积单元,同时结合沉积物定年数据和邻区若干钻孔的地层对比研究,将MIS6阶段以来扬子浅滩的环境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先后发育河流(MIS6),浅海,近岸浅海,浅海(MIS5),河口湾(MIS3)和浅海(潮流沙席)(MIS1).研究认为MIS6阶段低海面泥沙堆积的河流高地是扬子浅滩形成的古地形基础;MIS3阶段形成的河口湾沉积为扬子浅滩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加速了扬子浅滩在地形上的崛起,10ka~6ka逐渐建立的辐聚辐散潮流场,以及强潮流的改造为扬子浅滩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潮流作用形成的砂质沉积概率累积曲线是以滚动总体为主的三段式,频率曲线呈双峰式,与潮流期的粗颗粒搬运堆积和歇流期的细颗粒悬浮物落淤有关.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平流沉积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野外沉积除具备一般的特征外,还常表现为细颗粒物充填巨砾的特殊堆积形态;其粒度特征表现为分选性较好,分选系数在1.2以下,以砂质、粉砂质颗粒为主,中值粒径在3~4之间等,且与谷坡沉积物、滩地泛滥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重矿物组合特征与沉积类型及沉积物的搬运条件等相关;通过孢粉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在大约距今3 000 a的气候条件与近现代气候条件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为研究河段古洪水分析计算,以及藏木水电站的设计洪水确定提供了基础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20.
表文以“七1”冰川流域冰碛石和冰水砾石的组构测量为依据,对沉积物的组构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地讨论,冰碛石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式,粒度分选作用极差,σ_1>2,SK_1>0或<0,Kg<0.72,大多数冰碛石的长轴平行于冰流方向,冰水砾石呈双峰式,分选作用中等,δ_1=1.4-2, SK_1>0, Kg=0.92-1.14,大多数a轴平行于河流流向;C轴指向下游;ab面逆流倾斜,平均倾角30°左右,作者指出,冰碛石和冰水砾石的组构特征,对于研究沉积环境和鉴定古冰川、冰水沉积的成因类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