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了在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蓝冰表面碎石带中发现的具有混杂堆积特征的新生代沉积岩(物)漂砾,并认为它们可能是这一地区上新世冰川活动的产物.通过对这批沉积岩(物)的宏观沉积特征、岩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粒度特征以及沉积岩中石英颗粒的表面形貌特征等的详细研究,认为这些冰碛岩(物)的沉积物颗粒具有多种来源和多种搬运方式,其形成过程中存在水、冰及密度流等多种介质的共同作用,是一种由冰川底部带、冰川内部及冰上带所搬运的沉积物的混杂堆积,其沉积环境为冰川前缘地带.最后,通过与南极其他地区上新世冰川沉积的对比,探讨了这批冰碛岩(物)在反映南极冰川演化历史方面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是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中部的重要构造带,在该带西段的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了一套以滨浅海相为特征,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的沉积,将其划归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沙木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早中侏罗纪木嘎岗日群之上。该不整合面和沙木罗组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海(洋)盆地的闭合、结合带两侧的板块对接和消亡的时限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中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的研究提出了“大咸盆套小盐湖”的沉积模式 :“小盐湖”是指由深大断裂控制的主要堆积岩盐、石膏、泥灰岩和富含有机质生油岩的面积较小的深水沉积 ;“大咸盆”是指围绕“小盐湖”面积很大的区域 ,其水体较浅 ,以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砂泥岩沉积为主。对在沉积中广泛含有的泥灰岩微量元素及其常量元素的分析表明 ,与生油岩共生的泥灰岩和膏盐沉积物是深水强还原环境的产物 ,泥灰岩和钙质泥岩是浅水弱还原条件下的沉积物。同时发现“小盐湖”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别高 ,这可能与深大断裂的上升卤水或与来自地表水的强烈蒸发作用有关。对盐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其中包括稀有元素 (含稀土元素 )、铁族元素、亲铜元素、分散元素、钨钼族元素及放射性等 4 0多种元素。阐述了蒸发岩与生油岩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的研究提出了“大咸盆套小盐湖“的沉积模式:“小盐湖”是指由深大断裂控制的主要堆积岩盐、石膏、泥灰岩和官含有机质生油岩的面积较小的深水沉积;“大咸盆”是指围绕“小盐湖”面积很大的区域,其水体较浅,以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砂泥岩沉积为主。对在沉积中广泛含有的泥灰岩微量元素及其常量元素的分析表明,与生油岩共生的泥灰岩和膏盐沉积物是深水强还原环境的产物,泥灰岩和钙质泥岩是浅水弱还原条件下的沉积物。同时发现“小盐湖”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别高,这可能与深大断裂的上升卤水或与来自地表水的强烈蒸发作用有关。对盐湖沉积物微量元家组成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稀有元素(含稀土元素)、铁族元素、亲铜元素、分散元素、钨钼族元素及放射姓等40多种元素。阐述了蒸发岩与生油岩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
前言 传统石油地质学原理可以概括为有机物的死亡、堆积,混同泥质沉积物埋藏,演化为石油,即生油层的生油过程;接着是生油层被上复沉积物压实使生成的油气向多孔隙的储集层运移;然后在储集层中由重力和水动力支配下向储集层圈闭(构造的、地层的、岩性的)运移、富集,形成油气藏。这个原理在石油勘探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已发  相似文献   

6.
一、表生成岩作用特征表生成岩作用就是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成岩作用,也可以说是在空气介质中或在与大气相联通的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这种现象在陆相沉积物(或地层)中广泛存在,在海相沉积物(或地层)中也不少见。它对铀成矿具有相当普遍的、有时也是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铀矿成矿理论的研究中似乎未引起应有的注意,因  相似文献   

7.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境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改则县布孜村北部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成矿元素在地表水平上的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布孜村地区表现为多种金属元素组合异常,成矿元素(Au、Cu)异常强度高,前缘元素(As、Sb、Ag、Cd、Pb)异常,尾部元素(Bi、W、Mo)异常发育较好。自西向东分别为前缘元素、成矿元素、尾部元素的异常区,各矿化晕分带性明显,推测研究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是寻找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良好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洛阳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盆地内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位于遗址所在二级阶地的前缘,属于河流堆积。对剖面的沉积物样品做了光释光测年及磁化率、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年代大致在2000~5000 aBP之间。剖面下部(113~123 cm)沉积物粒度较细,磁化率偏高,粒度曲线反映水流较弱的泛滥平原沉积环境,属河漫滩堆积;中部(90~113 cm)粒度较粗,磁化率较低,粒度曲线反映水动力较强的边滩–漫滩沉积环境,属河床边滩堆积;上部(0~90 cm)粒度变细,磁化率升高,粒度曲线反映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泛滥平原沉积环境,属河漫滩堆积。其中沿水平方向可见剖面中部的河床边滩堆积直接覆盖在二级阶地顶面的龙山时期灰坑之上,由此可以确认剖面中部地层记录了一场漫上了河流阶地的特大洪水事件,这一记录与孢粉分析得到的气候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000 aBP前后异常洪水的出现和大洪水前后河流过程的变化,可能是对4200 aBP全球性气候异常事件的区域响应,对我国最早的都邑——二里头城址的选址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北部湾河口及海湾沉积物中~(137)Cs的含量,为定量研究北部湾沿岸区域土壤侵蚀和堆积状况,以及评价防城港红沙核电站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北部湾河口及海湾中采集32个沉积物样品,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定样品中~(137)Cs的含量,并与周边的背景值进行比较。【结果】在河口、海湾的表层样中,~(137)Cs比活度较低,范围为0.10~5.94Bq/kg,平均值约为1.23Bq/kg。【结论】表层沉积物中,~(137)Cs含量相对陆地含量要低,主要原因可能是沉积物样品中含沙量大,~(137)Cs吸附量相对较少导致。同时,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137)Cs在河口及海湾沉积物中的再分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潮汕平原,散布着许多由贝壳碎屑堆积而成的长堤,地理学称为海滩岩,俗称贝壳堤,有的群众叫它(虫習)壁龙.大多数的贝壳堤,今已无法辨认其"庐山真面目",经过漫长岁月的泥砂堆积,已被埋没在冲积层中.聪明的潮汕先民,就利用它那坚实雄伟的身躯,兴建楼  相似文献   

11.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水湫池成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翠华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中水湫池景区的形成原因,推动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方法实地考察、结合沉积物粒度分析及历史文献资料考证。结果发现组成水湫池堰塞坝的沉积物具有典型的泥砾结构;堰塞坝体外围的崩塌堆积,不仅是多期和多种成因崩塌活动的结果,而且现存的崩积砾石都覆盖在堰塞坝表面的古地形面上,层序关系表明其形成时间晚于堰塞坝。结论水湫池不是崩塌堆积堰塞成湖的,可能是碎屑(泥石)流堆积形成的,据文献资料考证,水湫池形成并非在唐代,而应在北周以前。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沉积物中REE制约与示踪意义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黄河不同地区的20个沉积物全岩样、酸溶相和酸不溶相中的稀土元素(REE)组成分析,并与1999年的研究比较,揭示出黄河沉积物REE组成主要受流域黄土源岩控制,而粒度、化学风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弱.磷酸盐和Fe-Mn氧化物是形成酸溶相中的中稀土富集主要因素;而重矿物则明显影响了全岩和酸不溶残渣态REE分异特征.在世界大河中黄河沉积物REE组成非常独特,直接反映了我国上陆壳和陆表沉积物的组成特征,也可以用做标准化物质,用来对比研究世界其他河流的REE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陆相湖盆中,地震引起的各种作用力可以对各种先成沉积物进行改造而形成震积岩,建立准确可信的识别标志是震积岩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应用大量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分析资料,对济阳坳陷古近纪沙河街组砂泥质沉积中地震灾变事件的典型识别标志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构造标志(层内阶梯状微断层、震裂缝、混合层构造等)、沉积和成岩标志(液化砂、泥岩岩脉和泄水构造、串珠状构造、震积砂枕及砂球构造、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及特殊的岩石类型(震褶岩、震裂岩、震塌岩及液化角砾岩等).研究区未固结富含孔隙水的软沉积物以地震液化序列为主,半固结或固结的沉积物以断裂和破碎变形的震积序列为主,序列的完整性取决于剖面位置、地震震级及地震持续时间,特别是发生地震处的岩性.此研究可识别陆相湖盆地震事件沉积,提供判断储集砂体成因的对比标准,为正确判断储集砂体的"多元"性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沙老珊瑚岸礁的现代沉积相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东岸文昌、琼海县境内的沙老珊瑚岸礁是环海南岛现代岸礁中规模最大的礁区。岸礁基底为花岗岩,沿岸是万泉河冲积平原区。该区水文、气象因素基本适应珊瑚岸礁的发育. 礁区可分下列沉积相带:1)原生礁体相——由保持生长势的珊瑚骨架和充填于骨架中的生物碎屑组成,它们巳粘结成礁块粘结岩;2)礁坪相——自海向岸可分边缘浅滩、礁坪外带和礁坪内带,主要由生物碎屑堆积而成;3)海滩相——由拍岸浪形成的冲流和回流将礁坪上的生物碎屑和陆上带来的陆源碎屑堆积而成,有滩肩的海滩上部沉积物受到风的改造;4)沿岸砂堤相——拍岸浪的冲流把海滩沙推向高处堆积而成;5)泻湖和沼泽相——位于两道平行砂堤间,由生物碎屑和陆源碎屑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岛新盈港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边缘区林内、林缘和光滩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盈港红树林湿地0~40 cm深度的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介于1.11~74.39 g/kg之间,平均值13.36 g/kg.其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在水平方向上,光滩(8.26±1.03 g/kg)林缘(8.62±1.86 g/kg)林内(27.75±6.65 g/kg),说明由光滩到林内沉积物有机碳的累积能力不断增强.在垂直方向上,光滩中B层(10~20 cm)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最大,为11.33 g/kg;林缘中A层(0~10 cm)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最大,为11.61 g/kg;林内中A层(0~10 cm)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最大,为31.19 g/kg.光滩、林缘和林内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粘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循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贵高原陆相碳酸钙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海 《贵州科学》1991,9(1):33-39
陆相碳酸钙是一种从泉水和溪流水中沉淀下来的次生沉积物,它的沉积遍及各种气候环境之中。碳酸钙沉积全部含量可由各种不同的同位素源推出。它的物质来源主要以K~(+1)、Na~(+1)、Ca~(+2)、Mg~(+2)、Al~(+3)、SO~(-1)、CO_2~(-2)、等进入水中的离子。在结构上是多变的。堆积年代(不平衡铀系年令测定)为35万年至0.26万年、堆积时的古温度为14.81至11.49℃之间,这些沉积物的形成时间大部分是更新世及全新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堆积结构颗粒床内的流动特性,使用两种尺寸球形颗粒构建了均匀混合堆积结构和分层堆积结构床,在碎片床冷却性实验装置(DEBECO,DEbris BEd COolability)上进行了单相和两相流动实验。基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堆积结构的流动阻力压降,进一步验证了流动阻力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尺寸颗粒均匀混合的堆积颗粒床,其有效直径在低速(Rep7)条件下更接近面积平均直径;随着速度(Rep7)升高,其有效直径更接近长度平均直径。当气液两相同向向上流过均匀堆积结构颗粒床时,实验测量的两相压降总体上与Reed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与均匀堆积结构床相比,相同颗粒分层堆积结构床内的两相流动阻力压降较低。该实验研究结果对完善多孔介质结构内流动阻力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渭河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深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渭河河床沉积物的垂向渗透系数随深度的变换规律及原因。方法采用水头下降竖管渗透试验法对渭河(陕西段)眉县、咸阳、西安草滩、西安临潼4个不同地点,共8个试验点位上的河床上、下两层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Kv)作了试验研究。结果眉县4测试点上、下两层沉积物渗透系数相等,眉县5测试点下层沉积物渗透系数值比上层大,其余6个测试点上层沉积物Kv值均大于下层,上、下层沉积物Kv之比在1.11~7.87之间。结论河床沉积物Kv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并不完全是由沉积物粒度分布上的不同引起的,还受到地表水与地下水在潜流带的水文过程以及生物扰动等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测定南黄海8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要素的含量及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从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沉积物粒度、水动力作用和环境等因素探讨其对生源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总磷(TP)的含量与平均粒径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近岸沉积物粒度较大,对应生源要素的含量较低,在南黄海中部海区的沉积物粒度较细,各生源要素的含量较高。【结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是影响生源要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即粒度越细,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含量越高。同时,有机质来源和水动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控制着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生源要素TP分别与TOC、TN之间相对较弱的相关关系和近岸河口等地生源要素的高值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其含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煤矸石堆积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开采历史达百年煤炭城市-淮南矿区为例,研究煤矸石长期堆积对矿区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矿井区选择7条土壤采样线,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土壤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ICP-AES)对土壤中主要有害元素(Cu、Ni、Pb、Zn、Sn、Cr、Co)进行分析,并用沉积物标样(LKSD-1)控制分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长期风化、淋溶已导致其堆边土壤中重金属发生累积性污染;不同矿井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随煤矸石堆积和风化时间长短呈递减趋势,且Cu、Co、Zn、Ni、Pb相对较易迁移,其含量在部分矿井区土壤中超过国家土壤一级污染标准,但均未超过二级污染标准,这说明煤矸石中重金属向周围土壤的迁移是一个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