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亮  钱令涛  李严  梁卫东  朱司阳 《安徽医学》2015,36(9):1106-1108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4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的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治疗,试验组2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疗效评估。结果试验组脑梗死、脑积水、纵裂积液、硬膜下积液、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彭俊  张明伟  曹相军  袁德良  范秀运 《西部医学》2009,21(11):1952-1953
目的探讨硬膜修补材料在颅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硬膜修补材料的效果。结果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及硬膜材料修补,术后减压效果明显,早期术后并发症少(硬膜下积液2例,交通性脑积水2例,外伤性癫痫4例),41例行Ⅱ期颅骨修补显示修补材料与脑组织不粘连,并基本保持原有的解剖层次。结论硬膜修补材料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减压效果明显,并发症少,Ⅱ期颅骨修补容易,出血少,解剖层次清晰,不易损伤硬脑膜及脑组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3-8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6个月后的GO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脑膨出14例,需处理的脑积水5例、癫痫7例、颅内感染6例、硬膜下积液18例。随访1年以后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19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其中脑膨出和需要V-P分流的脑积水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骨辩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收治、行去骨辫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行去骨辩减压术后未发生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去骨辩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根据积液程度和位置,对观察组30例患者分别行保守治疗4例,经皮穿刺引流17例,钻孔引流3例,及脑室-腹腔分流6例,观察疗效。结果:危险因素:患者年龄、Gcs评分、血肿位置、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疗效: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无死亡,其中26例颅内压均降至正常水平,4例颅内压力明显降低。19例硬膜下积液消失,11例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脑积水是去骨辨减压后常见并发症,可针对临床可控因素做相应预防措施;去骨辨减压后脑积水的治疗方式较多。尚无统一标准,根据患者积液程度和位置合理选择疗法为临床有效摩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30例,在减压后4~6周行颅骨修补,观察修补后硬膜下积液的变化.结果: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的硬膜下积液经保守、穿刺抽液、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未见好转,经颅骨修补后积液消失,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早期修补颅骨可治愈去骨瓣减压后并发的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6.
张福征 《当代医学》2010,16(34):88-88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6岁。因重型颅脑损伤、右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左顶枕部硬膜外血肿行右侧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左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4周头部CT检查出现左侧额颞顶硬膜下及纵裂积液,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无效,积液逐渐增多,行腰大池外引流术,积液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重型脑外伤107例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对107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形成15cm×12cm骨窗,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开放侧裂池,硬膜减张缝合后骨瓣弃去。结果:脑膨出8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38例、脑移位61例、脑积水38例、脑软化89例、癫痫31例、颅内感染7例、硬膜下积液28例(其中对侧出现19例)、皮下积液15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是重型颅脑外伤急救措施,但对脑组织膨出,局部脑软化、脑积水及迟发血肿等并发症要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宏力医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后均出现硬膜下积液,依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适当临床处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硬膜下进行临床处理,其中显效50例,有效25例,无效3例,其临床有效率为96.2%。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往往会出现硬膜下积液并发症,通过依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适当临床处理,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上应当对其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外引流加高压氧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病人采取颅骨钻孔或头皮穿刺加高压氧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促进硬膜下积液的吸收。结果 32例硬膜下积液出院时预后GOS评分:5分8例,4分22例,3分2例。出院后6~12月随访(GOS)结果:5分12例;4分19例,3分1例。头颅CT复查无一例硬膜下积液复发。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引流加高压氧治疗,能有效地促进硬膜下积液的吸收,消除硬膜下积液及骨窗缘对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65例(观察组),135例患者未发生硬膜下积液(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外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减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后术中行硬膜扩大修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术中未行硬膜扩大修补术的病例对比,比较两者并发症及二期颅骨修补术时分离皮肌瓣时间、出血时间情况.结果 行硬膜扩大修补术的80例病例(研究组):发生脑脊液漏2例(2.5%),颅内感染1例(1.25%),癫痫5例(6.25%),硬膜下积液6例(7.5%),脑积水2例(2.5%);同期未行硬膜扩大修补的病例50例,发生脑积液漏2例(4%),颅内感染1例(2%),癫痫4例(8%),硬膜下积液8例(16%),脑积水3例(6%).二期颅骨修补术者,行硬膜扩大修补术病例组手术操作简单、省时、出血少,不损伤脑组织,未诱发癫痫.结论 硬膜扩大修补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二期颅骨修补手术操作更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和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额颞部重度颅腩损伤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首先利用YL-1型颅脑穿刺针穿刺排血,然后经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果:伤后6个月~1年随访,2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5例(57.7%);预后不良7例(26.9%);死亡4例(15.4%).结论:早期行微创穿刺排血可以缓解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移位,为开颅手术赢得时间;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对于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具有减压充分、便于海马钩回疝复位等优点.以上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模拟颅内压骨窗保护装置在预防去骨瓣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设为观察组,从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4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模拟颅内压骨窗保护装置,对照组不给予保护,仅实施常规术后治疗,观察两组的脑膨出与硬膜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观察组2例发生脑膨出,2例发生硬膜下积液;对照组5例发生脑膨出,6例发生硬膜下积液。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术后应用模拟颅内压骨窗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脑膨出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38例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头皮穿刺引流、钻孔引流、积液腹腔分流术等治疗后,硬膜下积液均减少或消失。结论多数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对于对侧硬膜下积液经保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的患者,可行钻孔引流;对于积液量进行性增多且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积液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5.
标准大骨瓣开颅同步行硬膜减张缝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同步术中行硬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36例符合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A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同步术中行硬膜减张缝合修补)和B组(传统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调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后期对颅骨修复的影响及术后6个月根据GCS评价进行疗效判断.结果A组并发症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颅骨修复手术平均时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植片下积液少等差别较B组有显著意义;A组恢复良好率高于B组,A组重残及死亡率低于B组,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同步术中行硬膜减张缝合修补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较好方法,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较低、存在中线移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血肿、合并硬膜下积液、接受去骨瓣减压术与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入院时的GCS评分较低、存在中线移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血肿、合并硬膜下积液、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是诱发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学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619-619,632
目的 :分析 3 2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 方法 :对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11月发生的3 2例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共 3 2例 ,40侧 ,占同期去骨减压病人的 18 1%。结论 :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率很高 (18 1% ) ,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去骨瓣减压以后 ,压力填塞效应消失 ,脑肿胀脑水肿消退 ,脑脊液循环受阻等有关 ,其发生率比一般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高 ,严重影响该类重病人的康复 ,需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马强 《大家健康》2016,(1):111-1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血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因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形成对侧血肿的18例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二次开颅手术 ,在再次手术术中发现存在对侧颅骨骨折17例 ;其中15例术前CT已明确对侧骨折.术后6个月按 GOS 评定预后:5例死亡 ,6例植物生存 ,5例重残 ,2例中残 ,良好0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 ,术前CT提示存在对侧颅骨骨折的 ,应考虑到术中或术后新发对侧血肿可能 ,应立即复查头颅CT明确诊断.去骨瓣减压术后新发对侧血肿的早期诊断及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的关键 ,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120例)和无硬膜下积液组(488例),分析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常需要进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可并发脑积水.我院自2005年4月~2008年4月共为1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同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