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海清 《华中建筑》1999,17(2):127-128
孙支覆是最早的近代中国建筑师,他所代表的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建筑师至今仍在中国的建筑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又是近代中国建筑师产生过程中的非主流的过渡性人物,在他之后才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建筑学专业出身的建筑师,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建筑师开办事务所始于何时?这个问题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令人关心,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建筑师在西式建筑的设计中打破外国建筑师独揽局面的标志,而且也因为它是中国建筑师从接受、学习西方建筑文化,到开始独立创造中国新的建筑文化的标志。 1990年4月25日,中国第一位留学美国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泰斗庄俊先生在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多的漫长里程,为后世留下大量优秀作品,并为中国近现代建筑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之后,与世长辞了。同年5月7日,曾蒙庄老荫庇的中国建筑界的同仁们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悼词中有这样一段话:称庄俊先生“回到上海,率先在租界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在他的鼓舞下,中国建筑师开设的事务所纷纷崛起。”人们不禁要问,庄俊先生是在什么时候开办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相似文献   

3.
陈雳 《建筑师》2022,(2):91-1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建筑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外国建筑师们捷足先登,他们在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03年德国建筑师罗克格来青岛创业,后于1911年进京执业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他在我国近代建筑师制度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和技术的引进及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变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载入中国近代建筑的史册。  相似文献   

4.
陈雳 《建筑师》2022,(216):91-100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城市建筑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外国建筑师们捷足先登,他们在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 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03年德国建筑师罗克格来青岛创业,后于1911年进京执业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他在我 国近代建筑师制度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和技术的引进及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变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 载入中国近代建筑的史册。  相似文献   

5.
程力真 《建筑师》2020,(4):93-100
沈琪是目前已知姓名的第一位中国本土近代建筑师,本文通过对他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梳理,探讨本土现代工程学教育对建筑人才的催生,目的是研究中国建筑现代化开端的基本特征,分析以现代工程学为基础的新式营造如何在本土产生,探寻近代中国本土建筑师的起源,并纪念这位建筑先驱。  相似文献   

6.
《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师生平及事务所概况的工具书,收录了250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和11所建筑事务所,并辅以建筑师和事务所的经历或简史,及其相关资料和作品,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的情况,展示了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成就。对于这本名录的"更正与补遗",旅美学者赖德霖先生完成于2006年10月。本刊在2010年第6期刊载了文稿的前半部分。本期刊载后半部分,以使读者对文稿有完整的了解。文中问号表示存疑或待查。  相似文献   

7.
范诚  曲茜 《新建筑》2010,(1):129-131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于制度的研究和关注。建筑师制度也成为建筑热潮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仅仅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思考建筑师制度这个问题,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回顾近代建筑师制度的引入和发展进程,分析其建构历史过程中的政治属性,以便在今天能够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建筑师制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领导世界建筑潮流的,不断有精心之作问世的矶崎新,我只有由衷地拍手叫好。我与矶崎都是九州人,自然有一种亲近感。九州是日本近代教育思想的发祥地。佐贺县出了一位大隈重新,他创建了早稻田大学。大分县出身的福泽谕吉,创立了庆应义塾。它们至今仍是日本私立大学之雄。而九州出身的建筑师,有有名的日本艺术院会员的村野藤吾先生,他是唐津人,他以日本现代建筑的先导者而知名于世。因此新的文学的、艺术的建  相似文献   

9.
刘源 《南方建筑》2012,(2):37-43
近代建筑杂志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承担了相应的历史功能。在考察其功能时,应充分考虑近代中国建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近代传播技术和媒体仍不发达的历史背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杂志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作用尤显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近代建筑杂志的功能。首先,作为一种专业媒体,建筑杂志发挥了传播建筑专业信息的基本功能,这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其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传授知识及辅助教育的功能。再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服务社会与指导实践的功能。此外,近代建筑杂志是促进中国建筑师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媒介。  相似文献   

10.
路中康 《当代建筑》2021,(11):116-121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近代建筑师所从事的四种主要执业活动,分析、计算出建筑师在各类执业活动的收入状况和收入水平,进而与其他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水平进行比较,探讨近代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1.
“阴性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井空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纲伦 《华中建筑》1999,17(1):21-28
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阴性文化”的特征,认为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古代社会政体:“启立夏,家天下”;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如儒家“崇礼”“佛家”“悟空”,道家“法无”,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自古深受这种阴性文化影响,并产生独特有空间原型,所谓“井空间”即其中之一,从穴居时代中国先民的“竖井”到明清民居的“天井”,“井空间”的建筑表现源远流长,作为“外井式”井空间建筑形态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70s, during the Spanish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a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architects in Seville reassessed the city in relation to Italian debates and their strong political drive. Concerned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Seville’s historical centre by the Franco regime’s urban planning, these architects found in Aldo Rossi not only their main figure of reference, but also a powerful object of fascination. Moreover, Rossi’s presence in Seville between 1975 and 1978 had a fundamental influence on the early work of young Sevillian architects and the subsequent planning of the city under the first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s. However, a particular analysis of Rossi’s ideas in comparison to the works of that time in Seville showed how these young local architects did not always fully bring on board Rossi’s political position through their architectural projects. Rather, these architects’ reading of Rossi favoured figure over structure, visual aspects over relational ones, and ultimately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in the way the city’s historical centre developed in the 1980s and 1990s.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又不失为“现代性”,这是困扰中国建筑师及关心中国建筑设计的人的一个“沉重”的课题。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研究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十年     
邓在 《建筑师》2010,(6):10-15
2000-2009这十年,是中国社会巨变的十年;教育、医疗尤其是房子成了普通人新的三座大山。户籍制度虽未大变;高校疯狂扩招后,不包分配等新人事制度却让更多年轻人突破了户籍强制蜂拥至一线城市,或二、三线城市,总之是在线上,不是农村后方。中国建筑设计市场上的设计方的体制更加多样化。WTO丰富了中国的海外关系,海外人蜂拥进海内。十年展中的三家海外成色各有代表性:表面上,马达思班成色最高,都市实践其次,最不海外的是家琨建筑。马清运身份复杂,不仅在美国为建筑学人师,还在国内大搞与建筑设计无关的多种经营,中国式功利教育远离教育精髓,即使在美国也是倒退。“父亲住宅”是马不纯粹之中的最纯粹,但给农民父亲住太矫情。中国的土地政策迥异于海外,为城乡二元体系,还使得使用者与设计者被中间的开发商或官隔离。但至少“父亲住宅”以及刘家琨建在农村的房子类似于海外方式,不符合中国土地政策主导下的主流。真正的艺术不是时尚的跟屁虫,而是能对一切说不,即艺术家拥有真正的自由;既有表达手段的自由,又能让受众也许不是所有人的精神震撼反思自己的不自由。艺术不一定创造美,有时需要超越美,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不是马清运而是刘家琨的胡慧珊纪念馆达到了或至少接近了这一境界。都市实践总的说来是以时尚的方式在都市或即将被都市化的城中村进行了一场都市美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澳力中福广场设计建造全过程的感受 ,对当今中国建筑师在中国建筑市场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重点探讨了业主、建筑师、施工企业三者间的关系 ,并对当今中国建筑师在信息经济时代肩护的责任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After making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survey of contemporaneous responses to her 1964 book,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Klemek concludes that Jane Jacobs' ideas were anticipated by urbanists in Great Britain and West Germany, and were embraced more readily by influential planners and architects in these nations and Canada than was initially the c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Unlike the almost reactionary outsider and opposition figure she seemed to be in New York, Jacobs was accepted by many types of planners and architects in these other nations, illustrating that her ideas were not as inherently anti-planning, antimodernist, or NIMBYist, as they appea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阿雷斯·马特乌斯兄弟颇具研究价值的阿伦克尔住宅的设计分析,再现该作品别于建筑师其他作品的设计过程,揭示空间显形中铸型的操作方式,再解建筑师的设计母题.  相似文献   

18.
齐方 《百年建筑》2005,(8):12-17
高品质别墅规划与设计将面临着世界建筑空间一体化的趋势。如何使建筑文化在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更新?如何在建筑形式之外焕发建筑传统之中的生存智慧和场所精神?这些将成为当代中国地产发展商与建筑师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public image of women architects in Wilhelmine Germany, examining the tension between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femininity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tect as a masculine figure. Writings published between 1908 and 1920 concerning women architect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five prominent themes: the architect's body, the negotiation of the building site, the architect's mind and the female brain, the persona of the architect, and the woman architect as mistress of the domestic realm.  相似文献   

20.
建筑师阿道夫.路斯(Aldof Loos)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同时也最具争论的建筑师之一。自二十世纪以来,不乏建筑理论家(如塔夫里、佩夫斯纳、弗兰姆普顿等)对路斯及其建筑思想的进行研究与解读。而他不仅仅只是提出了"饰面理论"与"体积规划"等建筑理论,也给我们留下了谜一般的背影。对于这样一位独特的建筑师,人们对他的态度总是矛盾的。Alan Colquhoun在其著作《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中用"特立独行"("maverick")1这个词汇来描述这位充满迷幻色彩的现代建筑史上"非先锋"的先锋2。本文,作者用关键字矛盾与分裂表述自己对于路斯及其现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