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膨化玉米黄粉中提取的天然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色素。文中主要研究了该色素的稳定性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耐光性较差,有一定的耐热性,食用植物油对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Al~(3+)、Fe~(3+)、Cu~(2+)等离子极不稳定,对高浓度的氧化剂稳定性较差而对酸、碱、还原剂、含氧酸根、Fe~(2+)、Na~+、K~+等较稳定;其中,木糖醇对该色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V_C和香兰素对该色素也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且香兰素的保护作用要明显优于V_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耐光性较差,有一定耐热性,对Fe3+离子极不稳定,对高浓度氧化剂稳定性较差,而对酸、碱、还原剂、Na+等离子较稳定;另外,Cu2+、蔗糖和维生素C对黄色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瓜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瓜黄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抗还原性及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南瓜黄色素稳定性影响,并分析了酸碱,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除pH<1的强酸、强光、高于80℃的高温和Fe~(3+)对南瓜黄色素有破坏作用外,其它因子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紫红薯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红薯新品种,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该类色素在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很差.本文主要以宁紫4号为原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天然花卉的花青素比较它们的稳定性,为食品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紫红薯色素热稳定性较好,耐酸,常见金属离子中Fe~(3+)和Fe~(2+)引起紫红薯色素的损失较大.而玫瑰花色素在弱酸下较稳定,常见金属离子中Fe~(3+)和Fe~(2+)对玫瑰花色素影响较大,Al~(3+)、Cu~(2+)、Zn~(2+)对玫瑰花色素影响相对较小.两种物质的色素对碱都很敏感,碱使色泽加深.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黑枸杞中总黄酮,研究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食品添加剂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枸杞黄酮在避光、温度低于70℃及pH为6.0~8.0的条件下较稳定,70℃以上温度和长时间自然光照均明显影响黑枸杞黄酮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K~+、Mg~(2+)、Ca~(2+)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均无明显影响,Fe~(3+)、Fe~(2+)、Al~(3+)、Cu~(2+)影响其稳定性;氧化剂H_2O_2、还原剂Na_2SO_3以及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柠檬酸和苯甲酸钠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均有明显影响,而葡萄糖和蔗糖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株海胆共附菌及其发酵产物黄色素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涂布法从黄海胆生殖腺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黄色素共附菌,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其鉴定。利用薄层色谱(TLC)和液质联用方法(HPLCMS)对该菌发酵产物黄色素的结构做初步表征,用光度法测定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产黄色素海胆共附菌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其发酵产物黄色素经TLC板展开后有3个条带,R_f值分别为0.82,0.58,0.55,其中R_f0.58为主要组分。HPLC-MS分析表明,R_f0.58条带中可能含有5种结构的色素组分,推测分子质量分别为684,721,757,762,799。该黄色素对光、温度、pH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相对稳定,而对Fe~(3+)、Al~(3+)、Fe~(2+)、Cu~(2+)、NaClO和K_2Cr_2O_7不稳定。结论:本结果为海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丰富天然油溶黄色素来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条件下红花红色素特征吸光度的变化,探讨了红花红色素的稳定性,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20 nm,在二甲基亚砜中有良好的溶解性,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如温度、光照、p H、氧化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等)其吸光度的波动,探究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花红色素对光较稳定,受食品添加剂如蔗糖等影响较小,对热敏感,在中性及偏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同时,在Zn~(2+)、Ca~(2+)、Mg~(2+)金属离子溶液中稳定性较好,在含有Fe~(3+)、Fe~(2+)、Cu~(2+)、Al~(3+)金属离子溶液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万寿菊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万寿菊黄色素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它在食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万寿菊黄色素对热较稳定,但要尽可能地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光照对菊黄色素有极大的破坏性;pH值对菊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Fe3+、Cu2+、Al3+、Fe2+ 对菊黄色素有破坏作用。蔗糖、防腐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2,6 二叔丁基甲酚(BHT)对色素有显著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金刺梨果实为原料,通过提取剂筛选和均匀设计等试验确定金刺梨黄色素的提取条件,分析光照、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糖等物质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金刺梨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80%丙酮为提取剂,料液比1:16(g/mL),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3.5h,提取2次。金刺梨黄色素在日光下虽不稳定,但仍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pH 5~7时色泽和抗氧化能力较稳定;H_2O_2破坏黄色素的色泽和抗氧化能力,Na_2SO_3可显著提高其吸光值、FRAP和TRPA;对Zn~(2+)、Cu~(2+)、K~+、Mg~(2+)、Na~+和Al~(3+)等金属离子较稳定,对Fe~(3+)不稳定,所试金属离子对金刺梨黄色素抗氧化能力均有一定影响;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对金刺梨黄色素色泽影响不大,麦芽糖可提高其FRAP。  相似文献   

10.
蓝莓色素的光热和化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照、温度、pH、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蓝莓色素稳定性影响。方法从蓝莓果实中提取纯化得到蓝莓色素,以色价、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含量为指标考察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蓝莓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具有较强的光热稳定性,短时间(12 h)中等强度的光照(9000 lux以内)和50℃以内的加热处理(2 h以内)对酸性条件下的(pH3.0)蓝莓色素的影响较小。在pH4的条件下蓝莓色素颜色艳丽,稳定性好。蓝莓色素耐氧化还原性差,食品添加剂中蔗糖和柠檬酸具有护色作用,麦芽糊精对蓝莓色素有一定不良影响,Vc对色素有破坏作用。金属离子中,Zn~(2+)、Ca~(2+)有护色作用,K~+、Mg~(2+)对色素无影响,Na~+、Cu~(2+)和Fe~(2+)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结论蓝莓色素的光、热稳定性较化学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1.
以一种新型玉米芯提取紫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玉米紫色素为水溶性物质,对光和热敏感;金属Fe~(3+)能降低其吸光度;还原剂亚硫酸钠和抗坏血酸对其影响较大,耐酸不耐碱;苯甲酸钠及葡萄糖、蔗糖、果葡糖浆等糖分对色素稳定性影响很小,其添加到食品中能显著改善食品理化性质和感官性状。  相似文献   

12.
微波-超声协同提取废弃绿豆种皮中的绿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豆芽生产中废弃的绿豆种皮为原料,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绿豆种皮色素;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光谱,初步判定绿豆皮色素的成分;研究了影响绿豆皮色素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绿豆皮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80%,温度80℃,时间15 min,微波功率30 W,超声协同;初步判定绿豆皮色素的主要显色成分为叶绿素;绿豆皮色素在温度小于80℃、pH=7~9时比较稳定;Fe~(2+)、Fe~(2+)、Al~(3+)等金属离子对绿豆皮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遇Cu~(2+)、Zn~(2+)离子分别有沉淀生成;随氧化剂的增大,色素吸光度有变小趋势,这可能是氧化剂破坏绿豆皮色素中的不饱和键所致;还原剂对该色素吸光度的影响很小,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油菜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花黄色素水溶性较好,色素溶液对光、热比较稳定;在酸碱、金属离子、氧化剂、蔗糖等添加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含氧酸根阴离子、还原剂、VC、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添加剂中稳定性较差.抑菌活性实验表明,油菜花黄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菜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菜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花黄色素水溶性较好,色素溶液对光、热比较稳定;在酸碱、金属离子、氧化剂、蔗糖等添加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含氧酸根阴离子、还原剂、维生素C、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添加剂中稳定性较差。抑菌活性实验表明,油菜花黄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产量大,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生产过程的下脚料,其中含有丰富的玉米黄色素,是玉米黄色素提取的理想原料。玉米黄色素可作为天然着色剂应用到食品工业。此外,因其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所以具有保护视力、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效。文章简述了玉米黄色素的组成和性质,并对其提取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玉米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玉米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对酸、碱、氧化剂、还原剂、某些离子等较稳定,但对光、热、Fe^3 等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株细菌产紫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开发新的天然食品色素以替代合成色素,从小麦叶表筛选到一株产单一紫红色素的细菌Y2,对菌体内乙醇提取色素进行稳定性、光吸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成分在中酸性溶液中呈亮紫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pH2.2-4)或500nm(pH5~9),在较碱性溶液(pH10)中呈橙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80nm;对温度处理较稳定,多种离子(K~+、Na~+、Ca~(2+)、Fe~(3+))处理不偏色.色素在几种糖溶液中较稳定,均在500nm和540nm两个波长附近出现吸收峰值.氧化剂(H_2O_2)溶液中的色素在495nm有最大吸收,但不稳定;还原剂溶液(Na_2SO_3)中色素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相对稳定. 结果表明,该色素成分在中酸性溶液中呈亮紫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pH2.2-4)或500nm(pH5~9),在较碱性溶液(pH10)中呈橙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80nm;对温度处理较稳定,多种离子(K~+、Na~+、Ca~(2+)、Fe~(3+))处理不偏色.色素在几种糖溶液中较稳定,均在500nm和540nm两个波长附近出现吸收峰值.氧化剂(H_2O_2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