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孔德志  张庆贺 《建筑结构》2005,35(12):24-26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加芯水泥土搅拌桩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式,并用于几种典型单桩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泥土搅拌桩内加入加强芯材后,可以有效地减小桩顶沉降,增加桩身的临界深度,使桩身荷载传递趋于合理,在一定条件下,加芯水泥土搅拌桩可以代替钢筋混凝土桩使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劲性水泥土搅拌桩的水平承载力研究是一项空白,为了探讨劲性水泥土搅拌桩的水平承载特性,通过对3根劲性水泥土搅拌桩的水平承载力载荷试验研究,讨论了该桩的水平临界荷载、极限荷载及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分析了其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外壳施工完成后插入预制混凝土芯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桩。现有研究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机理讨论很少。为完善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依托南京绕越高速东北段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埋设传感元件,借助复合地基载荷板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其承载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地基加固效果要优于同直径同桩长的水泥土搅拌桩;混凝土芯的插入,有效增大了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竖向抗压强度;混凝土芯与水泥土搅拌桩外壳之间能有效传递剪应力,且水泥土搅拌桩外壳的大表面积保证了桩土间不会发生剪切破坏;相同的上部荷载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要大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有一定的挤密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劲芯水泥土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桩,目前国内外对于劲芯水泥土桩单桩承载-破坏模式尚缺乏统一认识。基于相似理论,设计了室内劲芯水泥土单桩静载荷模型试验。采用反映桩体材料破坏后特征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室内单桩竖向承载模型试验过程。研究表明,相比于莫尔-库仑模型,应变软化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桩体材料破坏后的性状,模拟的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接近。基于应变软化模型,讨论了芯长比、含芯率和端承条件对劲芯水泥土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劲芯水泥土桩单桩竖向受荷时存在3种破坏模式:芯桩桩顶受压破坏、芯桩刺入外桩破坏、桩周土体破坏。采用现行规范中劲芯水泥土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部分工况下计算的承载力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但其适用性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高速公路深厚软土段的工程实例,通过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砼芯荷载以及桩土应力比测试,讨论了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荷载分布和传递规律。测试结果表明: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对于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控制效果优于水泥土搅拌桩,且横断面差异沉降较小。复合地基的主要压缩量发生在桩顶至砼芯底端一定范围的土体内,沉降发生深度由砼芯控制。砼芯水泥土搅拌桩上部出现负摩阻力,中性点位于砼芯1/3长度处。桩土应力比为水泥土搅拌的2~3倍,与刚性桩相近,桩体承担大部分路堤荷载。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排水通畅,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迅速。路堤荷载下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工作特性与载荷板试验下的测试结果有所不同。最后从沉降和承载力控制角度给出了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适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复合桩---砼芯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工艺 ,并在上海、江阴两地试桩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该桩竖向承载力的发挥机理、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研究表明 :砼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便、单桩承载力高、沉降量小、造价低廉 ,且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组合桩是一种新桩型,它是在水泥搅拌桩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桩体由两部分构成,目前国内外对芯桩与外包水泥土之间的荷载传递以及桩体本身的破坏机理尚缺乏研究。文章以现有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对水泥土组合桩进行拟合计算,对组合桩荷载传递规律及芯桩与水泥土环桩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工作特性进行数值分析,以达到对该新桩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组合桩荷载传递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0 前  言目前,在天津、上海等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处理中,正在推广和使用水泥土组合桩。水泥土组合桩又称作“劲性搅拌桩”[1] ,是将小直径刚性芯桩压入水泥土搅拌桩桩体内,或在水泥土桩体内成孔并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形成由刚性芯桩外包水泥土形成的组合桩体结构,芯桩与水泥土共同工作承受上部荷载。水泥土组合桩可用作桩基础或复合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目前在工程中主要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在天津市的部分工程中采用沉管工艺或利用螺旋钻成孔制作芯桩,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应用前景广阔。大量现场单桩承载力对比试验[1,2 ] 表明,在水泥搅拌桩中插入足够截面和长度的预制刚性芯桩后,组合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将不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4.5m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单桩、单桩复合地基以及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水泥土桩与软土形成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状和破坏模式。通过对比极限荷栽法和相对沉降法得出承载力结果的差异,强调了加荷至破坏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中的必要性。最后,对相对沉降法中沉降比的选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晶菁  鲁忠军  胡琛 《山西建筑》2006,32(13):74-75
通过试验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有效桩长,并对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公式进行了修正,通过实例证明了修正公式可满足工程要求,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1.
党昱敬 《建筑技术》2012,43(3):243-247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刚性桩布桩间距等于3~5倍桩径。桩长和桩径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设计目标值确定。就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水平比较而言,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水平尤为重要,且按变形控制设计比按承载力控制设计更合理。通过对现有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桩基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利用刚性桩现场单桩荷载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大型荷载试验成果,对现有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进行改进,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2.
海上风电场单根钢管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海上风电场的基础设计仍处于研究之中,主要涉及单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内容包括:单桩基础的主要受力特点、荷载组合、主要控制标准的选择、计算方法的选取和一些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3.
竖向荷载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较为复杂,目前确定桩基水平承载力通常不考虑竖向荷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竖向荷载对PHC管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混凝土采用弥散开裂模型,桩周土采用Mohr-Coulomb模型,并考虑了纵筋预应力的作用。模拟结果显示竖向荷载显著增大了单桩的水平临界荷载Hcr和开裂弯矩Mcr,同时增大了桩身位移。认为竖向荷载较大时应考虑其对单桩水平承载力影响。结论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组合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合桩是由搅拌桩和钢筋混凝土芯桩组合而成的新型桩,为掌握组合桩和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性,进行了六根桩的荷载试验.研究表明,芯桩对组合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起着关键作用,提高了组合桩的承载力;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高于水泥搅拌桩;水泥土的固化效应、芯桩的挤土效应和芯桩的荷载传递是组合桩复合地基高承载力的主要来源.并结合工程应用,提供了组合桩的设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胡柳柳  王祥 《山西建筑》2007,33(23):94-95
详细分析了人工挖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机理,讨论了单桩承载力与桩周土侧阻力和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关系,给出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几种措施,并论述了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微型钻孔嵌岩钢管灌注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一种新型托换桩型---微型钻孔嵌岩钢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设备及其设计 ,经过一系列工程的应用 ,验证了其具有单桩竖向承载力高、施工简便、质量可靠、施工时引起被托换结构的附加下沉微小等优点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由主楼、指廊、登机桥及T2-T3连廊等建筑组成。各建筑区域的结构特点、地下情况、基础形式、基底标高不尽相同,且T3航站楼中部地下室有城铁地铁隧道下穿,形成共建区域,基础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通过多桩型的试验桩工程及试验桩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各建筑区域的荷载分布和地下情况,整个T3航站楼分区采取不同桩型、桩径和桩长的桩基础设计方案。新型挤扩桩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经济性好。经过多区域试验桩反复验证和研究,确定了在对单桩承载力需求较高的主楼范围采用新型挤扩桩,其他区域采用常规桩型;分析了工程桩设计与施工的重难点;通过分析工程桩检测成果数据,验证了桩基础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机理及其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单桩可看成纯摩擦桩进行抗压承载力计算;微型桩群桩在极限下压荷载作用下,承台底部土体承担荷载比例仅为4.8%,在进行微型桩群桩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承台底土的承载作用;由于承台对下压荷载的重分配,在下压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压群桩效应系数可取0.8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及大量的试桩结果,介绍了太原地区钻孔灌注桩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从桩身强度、静载荷试验,桩间土承载力等方面对钻孔灌注桩在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