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NF-α、IL-10及IL-18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18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18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血清TNF-α、IL-18的水平,并且升高IL-10的水平,通过调整细胞因子的平衡,保护肝细胞,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负荷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定量水平;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HBV定量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前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E术后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有显著下降,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者PE治疗后总胆红素及HBVDNA定量水平同存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E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对外周血HBV有较强的清除作用.PE术后总胆红素和HBVDNA定量水平可以成为预测重肝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肝合剂,比较2组在治疗第6周末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疗效及血浆置换次数。结果:2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组综合疗效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而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3.3±1.6)次,对照组(5.5±1.8)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血浆置换治疗次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显色基质鲎试验法检测血浆E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对118例重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浆ET、TNF-α,比较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ET、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按血浆ET、TNF-α水平由高到低排序:慢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大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早期,多数不同临床分型病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随病情发展与加重,血浆ET、TNF-α水平随之增高,提示血浆ET、TNF-α测定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10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效率和病死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显著改善肝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10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效率和病死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显著改善肝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郑楷平  刘先州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1):1523-1525
【目的】观察sIL-2R、IL-10、TNF-α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白癜风患者血sIL-2R、IL-10、TNF-α的影响.【方法】用ELISA 法检测20例正常对照和56例白癜风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血清sIL-2R、IL-10、TNF-α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BCG-PSN治疗前血清sIL-2R、 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IL-2R 、IL-10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癜风患者BCG-PSN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无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sIL-2R、IL-10、TNF-α在白癜风自身免疫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清sIL-2R 、IL-10水平与白癜风的病情活动性有一定关系;BCG-PSN具有显著降低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IL-2R、IL-10 水平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关键词:白癜风/药物疗法;分支杆菌,牛,甘露聚糖类/治疗应用;受体,白细胞介素2/血液;白细胞介素10/血液;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LPS)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冶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的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前TNF-α、IL-6、IL-8及LPS浓度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B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下降尤为显著(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并有纠正患者TNF-α、IL-6、IL-8及LPS紊乱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8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只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在综合疗法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ALSS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 PT、 TNF-α、内毒素及 NO 水平明显下降 (P<0.05~0.001),血清Cl-水平也明显降低(P<0.001).ALSS治愈好转率为50.0%(21/42),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20.9%(9/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LSS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2/42).结论 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并降低TNF-α、内毒素及NO等病理成分,能明显提高其治愈好转率,其中早、中期患者疗效明显好于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10.
女性痤疮患者血清IL-1α、sIL-2R和TNF-α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IL-1α、sIL-2R、TNF-α水平与女性寻常性痤疮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2女性寻常性痤疮名患者及30例对照女性血清IL-1α、sIL-2R、TNF-α。结果痤疮患者血清中IL-1α、sIL-2R、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级痤疮患者IL-1α、sIL-2R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Ⅱ级、Ⅲ级(P<0.03)。结论IL-1α、slL-2R、TNF-α在女性痤疮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的变化.方法 136例乙型重型肝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卧床休息、综合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支持治疗等,未应用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2组的存活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主要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LPS)及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HBV-DNA)水平.结果 观察组76例中,53例好转,23例死亡,存活率69.7%;对照组60例中,28例好转,32例死亡,存活率46.6%.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TBIL,TNF-α,IL-6,LPS均明显下降(均P<0.01),PTA,CHE均明显提高(均P<0.01),HBV-DNA由(7.62±1.68)×10(7)copies·ML(-1)下降到(4.75±1.35)×10(4)copies·ml(-1)(P<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能快速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和蓄积的毒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中药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48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及自拟中药方赤丹汤(由赤芍、丹参、麦芽、茯苓、金钱草、生地、猪苓、五味子、甘草等组成);对照组5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44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由(482.0±132.6)μmol/L降至(251.6±143.2)μmol/L(P<0.01);丙氨酸转氨酶由(230.8±169.2)U/L降至(110.6±139.4)U/L(P<0.05);内毒素由(0.15±0.09)kEU/L降至(0.09±0.12)kEU/L(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由(1.59±0.58)μg/L降至(1.03±0.62)μg/L(P<0.01);白细胞介素-6由(86.6±39.2)ng/L降至(39.5±20.6)n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由(28.5±15.2)%升高至(38.9±9.5)%(P<0.01);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及好转)为76.8%,显著优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不良事件及预防。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2 d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2 500~3 000 ml。结果:69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260次,共发生不良事件76次。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在过敏、出血、凝血、脑水肿等不良事件,加强观察及护理,是患者顺利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sTRAIL水平进行测定.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存活组血清sTRAIL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相关性r=0.78,P<0.05):29例HBV DNA<1×105 copies/mL者与21例HBVDNA≥1×105 eopies/mL者血清sTRAI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RAIL参与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损伤过程,并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乳腺癌(乳腺癌组)和45例乳腺良性病患者(乳腺良性病组)的sIL-2R、IL-6、TNF-α水平,并以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对照。结果:乳腺癌组外周血浆sIL-2R、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组和对照组,且乳腺癌组各临床分期间外周血浆的sIL-2R、IL-6、TNF-α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即Ⅲ期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Ⅰ期(均P<0.001)。结论:外周血sIL-2R、IL-6、TNF-α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联系紧密,各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方法9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及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测定血液肝肾功、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电解质变化。对比两组存活率。总结护理注意要点。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患者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电解质紊乱明显改善(P<0.05);而对肾功影响不明显。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中期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晚期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替代治疗方法,且在病程早期进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的含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预后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Ⅲ期患者血清TNF-α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Ⅰ期(P〈0.01);肿瘤根治术后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中的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随之增加。PHC患者在治疗前血清中sIL-2R和TNT-α水平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检测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对了解PHC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动态浊度法、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7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内毒素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阳性杆菌,或是血培养阴性的结果,其血浆内毒素、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是感染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hs-CRP、TNF-α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17-3618
目的对血清IL-1、s IL-2R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监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16份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急性肝炎组)、16份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肝炎组)、16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重型肝炎组)、16份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标本(活动性肝硬变组)以及16份健康人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s IL-2R水平,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慢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s IL-2R比较中,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与之差异为显著(P<0.05),急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之差异为极显著(P<0.01)。结论血清IL-1、s IL-2R参与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可通过调整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技术,探讨其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内毒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血浆置换治疗,于血浆置换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抽血测血清内毒素(ET)、TNFα及IL-6的水平。结果:重型生地炎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置换治疗结束时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48小时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有所上升,但存活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清除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内毒素和炎性介质,治疗后血清内毒性和炎性介质的水平动态变化可能是判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