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分心包积液患者由于积液量少不出现临床症状,大量心包积液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形成慢性心包积液.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00例老年心包积液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心包内注射顺铂及凝血酶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肺癌、乳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心包内转移所致 ,可产生明显的心包填塞症状。为减轻心包积液对心脏的压迫和改善病人严重的呼吸困难 ,我们应用心包穿刺抽液后注入顺铂及凝血酶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经影像学、纤支镜及组织细胞学确定为肺癌心包转移的老年病人 14例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6 1~ 76岁 (平均 6 5 .3岁 ) ,其中大量心包积液 9例 ,中等量心包积液 5例。1.2   治疗方法 根据心包积液量的多少 ,用 B超定位后 ,持续吸氧 ,备好吸痰器及…  相似文献   

3.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 ,恶性心包积液也有增多趋势。恶性心包积液以积液量大、不易控制为特点 ,患者常死于心包填塞。我们自 1 994年以来 ,采用 Seldinger穿刺法 ,经剑突下途径 ,置入猪尾导管行心包引流同时予以腔内化疗 ,共收治 1 3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3例 ,男 7例 ,女 6例 ,年龄 35~ 69(平均 56)岁。原发病为肺癌 6例 ,食管癌 3例 ,乳腺癌 2例 ,胃癌 1例 ,纵隔淋巴瘤 1例。 1 3例中 ,5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 ,经心包穿刺及临床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心包转移 ;另外 8例首先确诊原发病 ,…  相似文献   

4.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 ,恶性心包积液逐渐增多。如能有效控制心包积液 ,则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有效延长生存期。我们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2月采用Seldinger穿刺法 ,经剑突下途径置入猪尾导管行心包引流同时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取得较好效果。1 对象与方法对象 :2 7例患者 ,男 18例、女 9例 ,年龄 3 8~ 65 ( 4 6 3±9 5 )岁。其中肺癌 19例、乳腺癌 3例、子宫内膜癌 2例、食管癌 2例、恶性淋巴瘤 1例。 2 7例中 ,9例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 ,经心包穿刺及临床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心包转移 ;另外 8例首先…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9~1992年间经临床确诊为心包积液的67例病人,进行了心电图QRS波群电压和T波改变的观察。67例病人均经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包内液性暗区1.5cm以上,或抽出心包积液者。结核性心包炎11例,有低电压5例,T波倒置2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有低电压而无T波改变,缩窄性心包炎3例,2例有低电  相似文献   

6.
心钠素(ANF)为心脏内分泌激素,具有利尿利钠、血管舒张特性,它的释放与心房的扩张有关。为此我们对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在治疗过程中记录引流前后的心包腔压力、血流动力学及尿量的变化,同时测定心包积液与血浆的心钠素浓度,旨在探讨心包穿刺放液引起的心包腔内压、心房压变化与心房扩张对心钠素释放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6例大量心包积液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2(32~64)岁。结核性心包炎3例,肺癌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全部患者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心包…  相似文献   

7.
PCS-830-LOCK-CAYD心包引流套管引流心包积液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98年 8月~ 2 0 0 1年 3月 ,笔者采用PCS 830 LOCK CAYD心包引流套管引流心包积液 32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32例均为我科住院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心包积液患者 ,其中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2 8~ 75 ( 5 4± 1 5 )岁。超声发现心包积液分布于心脏后方和前方 ,心舒张期测最大积液厚度 1 5~ 2 5mm ,心包积液量较大。所有患者住院卧床休息 ,胸痛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发热、白细胞数增高者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期间均发生了颈静脉怒张、动脉压下降、奇脉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包腔尿激酶程序灌洗法对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心包粘连缩窄的作用。方法经临床确诊的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住院患者16例,男女各8例,年龄22~65岁。①采用心包穿刺套管针行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并经导管行心包积液闭式连续引流,直至积液不再流出;②用无菌生理盐水150ml经导管缓慢滴入心包腔,夹管保留1~2h后再将灌洗液完全排出;③用尿激酶10万IU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经导管滴入心包腔内,夹管保留2h后再将其全部排出;④待引流管内不再有液体流出,并经超声和胸片证实积液消失或仅剩少量,即可拔出引流导管。结果心包腔尿激酶程序灌洗法有利于心包积液的彻底引流和减少纤维素在心包内沉积,每例患者心包积液引流量为750~1200ml,尿激酶心包腔灌洗2~5次,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或显著缓解,复查超声和胸片显示心包积液完全消失10例,少量积液6例,但其积液包裹和心包粘连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患者对尿激酶心包腔灌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无出血和继发感染发生。结论心包腔尿激酶程序灌洗法具有防治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心包粘连和缩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收集并分析4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病因的影响因素,为诊治大量心包积液提供更为清晰诊疗思路。方法 根据2015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大量心包积液的标准,收集2017.1.1-2019.10.1期间入住福建省立医院及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41例,根据其病因诊断将所有入组对象分为4组:结核性心包积液组(TB组)、恶性肿瘤性心包积液组(MT组)、非TB感染性心包积液组(NTB组)及其他病因心包积液组(OE组)。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心包积液患者病因的影响因素。结果 4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中男性24人,女性17人,平均年龄为60.3±14.9岁。TB组、MT组、NTB组及OE组患者分别占24.4%,24.4%,29.3%,21.9%。按照Light标准的定义,大量心包积病例中97.6%为渗出液。结核性心包积液的腺苷脱氨酶水平最高,达57.0±37.3U/L,远高于其他病因所致的心包积液(P<0.01)。腺苷脱氨酶诊断结核性心包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0.961,最佳诊断切点为20.5U/L,此时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80.6%。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大量心包积液病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血红蛋白、心包积液腺苷脱氨酶水平和心包积液癌胚抗原水平。结论 本研究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最常见病因是结核和恶性肿瘤,腺苷脱氨酶是诊断结核性心包积液的敏感指标,Light标准无法鉴别大量心包积液的病因,血红蛋白、心包积液腺苷脱氨酶和心包积液癌胚抗原是影响大量心包积液病因判定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纤维心包镜在中大量心包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病因不明患者进行剑突下心包开窗术及纤维心包镜检查,明确心包积液病因及镜下表现。结果癌性心包炎90例,心包积液多为血性,符合镜下特征51例,临床病因诊断符合率56.7%;非特异性心包炎67例,诊断符合率56.7%;结核性心包炎22例,诊断符合率63.6%;化脓性心包炎8例,诊断符合率100%。术中曾出现心率减慢、血压偏低7例,气胸6例,腹膜损伤3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30例,减压性肺水肿6例,经相应治疗或自行缓解。结论纤维心包镜对中大量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10例漏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收集 1 980~ 1 998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资料 ,发现老年甲减性心包积液的漏诊率较高 ,现将其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0例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61~ 82岁 ;病程 2~ 1 0 (平均 4.5)年。有典型甲减症状者 1例 ,症状不明显者 5例 ,无症状者 4例。 1 0例中 ,并发冠心病者 5例 ,并发风心病者 1例 ,并发肺心病者2例 ,单纯性甲减者 2例。 6例为少量心包积液 ,2例中量 ,2例大量。 1 0例皆无心包填塞症状 ,5例并发冠心病者 ,以心悸、胸闷、气促为主 ,心绞痛症状较轻且不典型。多并发其…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临床并不少见。但老年甲减性心包积液漏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80年~1999年收治的12例老年甲减性心包积液患者作一简易分析。 1 临床资料 共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1~84岁,平均69岁。病程2~10年,平均4.5年。有典型甲减症状者1例,症状不明显者6例,无症状者5例。12  相似文献   

13.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操作烦琐,并发症多。我院自1993年起采用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并经管心包给药,效果良好,操作安全。对象和方法一、对象:28例患者,年龄24岁~66岁,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症状。超声检查心脏右心室前壁前液性暗区≥10mm,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呈ST段弓背向下性抬高,T波直立9例,T波倒置或低平6例,电交替8例,低电压24例。X线摄片心影均呈烧瓶型或梨状心影。二、方法:术前超声检查,确诊为大量心包积液,在心前区探寻液性暗区最大、最接近表皮的区域,在皮肤上做一标记,作为穿刺点(左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2…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对象:从1987年7月2日-1992年2月4日间在8个中心的50例(男26,女24,平均年龄58±13岁)患者。其中心脏填塞36例(72%),大量心包积液14例(28%)。44例(88%)有恶性病史。经皮气囊心包切开术选择是经临床、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填塞或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作为首次治疗。经心包放液穿刺术后仍从心包导管持续每天引流>100毫升,连续三天或拔管后再发心包积液的病者,经皮气囊心包切开术则作后期治疗。操作方法:用22号脊髓穿刺针作皮肤及深部组织局麻,再用18号心包穿刺针从剑突下标准位置穿入心包,将1根0.089×80cm J形尖端的导丝送入心包腔并拔出穿刺针。针的通道用8F扩张器扩张后,  相似文献   

15.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间断引流术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或大量心包积液为常见的心脏危重症,常需行心包穿刺放液以抢救生命,但心包穿刺的危险性大于冠状动脉造影〔1〕。为了探索更加安全、可靠和操作简便的心包穿刺法,我院心内科自1997年以来,在床边采用改良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间断引流术,对62例心包积液患者行71次心包引流,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心包积液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5~78岁,其中结核性12例,非特异性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0例,肺癌11例,淋巴瘤7例,前列腺癌5例,尿毒症6例。所有患者均有较明显的心悸、气急、胸闷等症状。体检心浊音界均扩大,均可见颈静…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甲减患者心包积液的发生率达30~80%。但这些早年研究的对象只是拟诊并据典型临床特征作出诊断的甲减患者。反之,近年来广泛甚或常规测定甲状腺功能,特别是老年患者,在早期轻型阶段或更多地在无症状期作出甲减的诊断。即早年确诊的仅为严重甲减患者,因而不能代表目前的甲减人群。根据这个道理,作者对30例甲减患者  相似文献   

17.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2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23例报告孟军,考军,黄人文1992~1995年,我们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为23例心包积液患者施行了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心包积液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1~6...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0年5月遇到1例因大量心包积液而出现 QRS 波电交替现象。患者男性,40岁。因咳嗽40天伴心前区痛、气喘1周入院,经心脏 B 超、胸片、心包穿刺等检查,在心包积液中发现癌细胞,临床诊断为:(1)肺癌并感染。(2)肿瘤性心包炎(肺转移),大量心包积液。常规心电图发现典型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心脏介入手术中医源性心包积液在X线下的早期征象,为心包积液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对我科2005年9月~2017年8月12年间,61315例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发现126例术中心包积液患者,分析其X线影像学的特征表现。该126例心包积液患者中,大量积液36例,中量积液35例,少量积液55例。 结果 心影内外缘搏动一致性变差(双边征)是X线诊断术中心包积液的早期特征性征象。随着心包积液量的增多,心影内外缘之间的搏动变化从同步一致到同步一致性变差,再到不同步甚至心影外缘搏动消失。 结论 心影内外缘之间搏动的变化即“双边征”的出现或“双边征”之间距离的增宽是X线诊断术中心包积液的早期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心包穿刺置管法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经B超引导或定位在心尖部或剑突下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 40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得到有效救治。8例心包填塞患者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可长期保留(5~30天)。操作并发症少。结论 床边心包积液置管法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便于l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