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个别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自1998年EV71在中国台湾暴发以来,EV71病毒在亚洲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症状的EV71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可能与毒株间的差异等因素有关[1].为了解EV71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特征,本实验室对2009年在江苏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分离到的一株EV71型病毒株(Jiangsu01,GenBank:FJ600325.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从分子水平为EV71病毒的流行以及所致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还可导致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近年来,EV71感染在全球范围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我国也有较大规模流行.本文对EV71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肠道病毒71型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主要发病人群是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EV71最初于1969年由Schmidt等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名9个月的脑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并于1974年首次报道[1]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出现EV71感染的周期性暴发和流行.近年来,EV71的流行在亚洲地区呈上升趋势,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EV71的流行和预防.但是对于手足口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发展EV71疫苗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首选措施.本文就目前的EV71疫苗的研究发展做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最早是于1969 -1970年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1],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感染的流行,HFMD与EV71感染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EV71与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引起的手足口病不同,其感染性强、致病率高,是目前除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外导致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后可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以上症状在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3%、11.1%、0.6%和1.2%[2].  相似文献   

5.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EV71的流行引起患儿的神经症状甚至死亡.贵州省自该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发现2009年感染EV71的患儿及重症病例比2008年多,同时在2009年初实验室诊断因EV71感染引起了患儿死亡,疫情也比2008年开始的早,我们对2008-2009年的手足口病临床标本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并进行了基因测序及特征分析,以期发现是否发生了抗原漂移,分析引起重症的EV71毒株是否与核苷酸序列有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感染主要引起儿童的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以手、脚和口腔粘膜疤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瘫痪、致命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自从EV71病毒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后,它在欧洲和亚洲国家已引起多次高死亡率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严重威胁着我国婴幼儿的健康,其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1口].可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危害最大.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通常是轻症的、自限性的,但是EV71感染也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20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都曾爆发过大规模流行.本文就EV71感染的重症HFMD感染途径、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感染主要引起儿童的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以手、脚和口腔粘膜疤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瘫痪、致命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自从EV71病毒于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后[2],它在欧洲和亚洲国家已引起多次高死亡率的流行暴发[3-7].  相似文献   

9.
肠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成员。此病毒的流行范围遍及全球,1981年我国首次报告了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疫情。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1998年台湾地区暴发EV71的大流行,约有30万以上的人被感染。  相似文献   

10.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心肌炎和肺水肿等,这些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麻痹[2].至今,在全球许多国家发生了EV71感染的暴发,造成病例大量死亡[3-4].目前对于EV71感染既无有效的疫苗,也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毒药物[5-6].该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这些过程都可能成为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点,按照作用的靶点不同将目前研究的抗EV71药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1],其中EV71于1969年在美国首次被分离鉴定,但是直到1973年日本和瑞典暴发大规模流行之后,才被认为与手足口病相关,继而确立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此后,EV71在全球连续暴发,在过去十年,亚太地区所受影响最重[2-3].在我国,2008年3月于安徽省阜阳暴发EV71感染所致重型手足口病,并迅速蔓延到多个省份,当年全国共有488955例HFMD患者,死亡126例[4].研究表明,在EV71感染所致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EV71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从而对疾病的进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为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16型(CAl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可大规模暴发流行,CAl6感染所致疾病一般症状较轻,EV71易引起个别患儿合并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对儿童造成了极大威胁[1-2]。近年研究发现,S100B蛋白为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又一血清学标  相似文献   

13.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1],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如保加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均报告了EV71的流行[2-9].近年来,有研究表明EV71在亚太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2007年的山东及2008年的安徽、广东的EV71大规模流行,上万名婴幼儿感染,几十名婴幼儿死亡.现在,EV71已取代脊髓灰质炎病毒成为最主要的婴幼儿中枢神经病毒病原.本文主要就EV71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面作一综述,以探索基因变化对EV71流行、致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9年徐州地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240例临床诊断为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例中的222例肛拭子和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EV和EV71、CA16特异性RNA检测,用ELA方法对其中的114例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EV71-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健康儿童254份咽拭子和258份血清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54份标本.结果 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总EV感染率为72.50%(174/240),其中EV71感染率为57.92%(139/240),CoxA16感染率为9.17%(22/240),其他EV感染率为5.42%(13/240).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中的222份肛拭子标本EV71-RNA阳性率为45.94%(102/222)、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25.68%(57/222),114份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阳性率为86.84%(99/114).254份健康儿童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1.57%(4/254),未检出CoxA16-RNA;258份健康儿童血清标本EV71-IgM抗体阳性率是2.71%(7/258).密接(医护人员)咽拭子54份,EV-R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徐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由EV71型引起.3岁以下儿童流行期间存在被EV71型隐性感染,并产生IgM抗体.成人即使密切接触传染源也不易被感染EV71.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86.84%),其次为肛拭子EV71(45.94%)和咽拭子EV71(25.68%)的RNA检测阳性率.ELA试剂盒用于EV71型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部分患者可引起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宿主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但也能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可能与EV71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宿主免疫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进一步理解EV71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9年徐州地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240例临床诊断为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例中的222例肛拭子和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EV和EV71、CA16特异性RNA检测,用ELA方法对其中的114例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EV71-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健康儿童254份咽拭子和258份血清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54份标本.结果 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总EV感染率为72.50%(174/240),其中EV71感染率为57.92%(139/240),CoxA16感染率为9.17%(22/240),其他EV感染率为5.42%(13/240).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中的222份肛拭子标本EV71-RNA阳性率为45.94%(102/222)、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25.68%(57/222),114份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阳性率为86.84%(99/114).254份健康儿童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1.57%(4/254),未检出CoxA16-RNA;258份健康儿童血清标本EV71-IgM抗体阳性率是2.71%(7/258).密接(医护人员)咽拭子54份,EV-R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徐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由EV71型引起.3岁以下儿童流行期间存在被EV71型隐性感染,并产生IgM抗体.成人即使密切接触传染源也不易被感染EV71.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86.84%),其次为肛拭子EV71(45.94%)和咽拭子EV71(25.68%)的RNA检测阳性率.ELA试剂盒用于EV71型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柯萨奇病毒A组6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断,调整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3至2014年在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临床确诊病例信息,将手足口病原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分为CA6、EV71组,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预后等.结果 CA6组130例,EV71组121例.2组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6组发热比例高达82.3%,明显高于EV71组(34.7%,P<0.05),其中大于等于38℃占85.0%.CA6组出现大疱疹(7.4%)、恢复期脱皮(16.9%)、脱甲(10.0%)的比例高于EV71组(P<0.05).不同年份流行主要毒株不同.结论 与EV71感染相比,CA6感染引起的高热比例较高,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大疱疹、脱皮、脱甲,整体预后较好.CA6和EV71感染所致的HFMD发病高峰季节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型结构,直径为24-30 nm.病毒衣壳由60个亚单位构成,每个亚单位由4种衣壳蛋白(VP1-VP4)组成[1].根据病毒衣壳蛋白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分为A、B、C 3个基因群和11个基因类型(A,B1-B5和C1-C5)[2].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暴发流行,是一种在儿童中常见的自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乐清地区2010—2018年引起儿童肠道病毒(EV)相关疾病的病原谱变化及其各型别的流行趋势,为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乐清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0—2018年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发病的季节、年龄、性别、区域分布及病原体的分布特点。结果2010—2018年乐清市手足口病病例共计53178例。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4—7月,重症75例,死亡6例,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发病为主,男性高于女性。2010—2018乐清地区儿童中感染的病原谱发生了明显变化,2010—2014年均以EV71型为主,2013年之后EV71检出比例逐年降低,近几年来非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的其他肠道病毒比例明显升高。结论乐清地区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在4—7月,对重点对象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引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其主要病原体[1-2].EV71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3-4].自1974年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到EV71以来,EV71病毒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引起暴发疫情,主要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和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多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5].近年来该病在国内流行,并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6].虽然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7],临床上尚无高效的预防EV71病毒感染的疫苗或药物,部分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DNA疫苗等都在研制开发中[8].而合适的动物模型则是评价疫苗免疫及保护效果的重要平台.本文对EV71研究所用动物模型的建立、特点、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