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同时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中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期评价不同种药材的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测定。应用Kromasil C18(250 mm × 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23∶77,10 min;43∶57,11 ~ 55 min),流速为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 千斤拔燃料木素在2.015 04~10.07 52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75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5,7,2’,4’-四羟基异黄酮在2.010 42~10.052 1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1.24%,RSD 为 1.13%;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在 2.012 46~10.062 3 μg 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 102.35%,RSD为1.48%。蔓性千斤拔根、茎中燃料木素和5,7,2’,4’-四羟基异黄酮含量最高,宽叶千斤拔的叶中富含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球穗千斤拔仅根、茎含有较少的燃料木素。蔓性千斤拔茎、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千斤拔茎、叶的含量。【结论】 检测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从有效化学成分角度考虑,建议球穗千斤拔不宜替代药典品种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入药;从有效化学成分资源的综合及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建议蔓性千斤拔的茎、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入药部位、不同产地5种千斤拔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非传统入药部位及不同种、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以期寻找新药用资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的量.结果 芦丁在9.17~64.19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63 %,RSD为1.36 %(n=9).不同种千斤拔中,与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中国药典>收载)比较,球穗千斤拔、宽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的含量较低,腺毛千斤拔根中总黄酮的含量接近;各个种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普遍较高,茎中量较低.不同产地千斤拔根中:大叶千斤拔以购于四川成都(云南产)含量最高,蔓性千斤拔采于湖北宜昌夷陵区最高,球穗千斤拔含量均较低.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千斤拔药材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中千斤拔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条件、生长年限、贮藏年限等对千斤拔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影响.从有效成分总黄酮、资源的综合及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千斤拔各种的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其茎的含量也可以考虑使用;腺毛千斤拔可以与药典收载种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5种千斤拔的不同药用部位及3种千斤拔不同产地根中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期评价不同种的药材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浸出物测定方法。结果:水溶性浸出物中,蔓性千斤拔(湖北宜昌)的根、茎、叶中含量都最高。醇溶性浸出物中,根中大叶千斤拔(四川成都)含量最高;茎中球穗千斤拔(广西恭城)含量最高;叶中腺毛千斤拔(广西金秀三江)含量最高。挥发性醚类中,根中宽叶千斤拔(广西金秀三江)含量最高;茎中腺毛千斤拔(广西金秀三江)含量最高;叶中大叶千斤拔(四川成都)含量最高。3种千斤拔不同产地中浸出物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浸出物含量可作为控制千斤拔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态环境对千斤拔浸出物含量有明显影响;从资源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建议对球穗千斤拔、宽叶千斤拔、腺毛千斤拔进行药理研究,考察其能否作为新的替代资源,其茎、叶能否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产地根中多酚和鞣质的含量,不同种根中水分、灰分的含量测定,以期评价不同种的药材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总酚、鞣质、水分、灰分测定方法。结果:不同种千斤拔中:与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药典收载)比较,各种叶中鞣质、多酚的含量与根接近或更高,茎的含量较低;不同种以宽叶千斤拔、腺毛千斤拔较高,球穗千斤拔较低。不同种千斤拔根中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含量差别不大,以采于广西恭城的球穗千斤拔含量较高。不同产地千斤拔根的鞣质、多酚含量中:大叶千斤拔以采于四川华西植物园的含量最高,蔓性千斤拔以购于深圳解放路(广东产)最高,球穗千斤拔含量均较低。结论:不同产地中千斤拔总酚、鞣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环境条件对其含量有明显影响。从有效成分总酚、鞣质和资源的综合、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建议进一步进行药理实验研究,考查千斤拔各种的叶和茎能否与其根同等入药;宽叶千斤拔、腺毛千斤拔能否与药典收载种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5.
千斤拔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为岭南地区常用药,多以蔓性千斤拔 Flemingia prostrata Roxb.f.ex Roxb.的根入药,易与同属植物大叶千斤拔、球穗千斤拔等混用,主要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的功效;民族医药则认为其根、茎都可入药,除能祛风除湿,强筋壮骨外,还能健脾消食,调经止血。通过查阅、整理历代有关千斤拔的古今本草记载,对千斤拔的始载本草、名称、混淆品及药用历史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为千斤拔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蔓性千斤拔HPLC-DAD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36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3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20.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蔓性千斤拔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鉴别大叶千斤拔、蔓性千斤拔.方法 采用HPLC法,Kros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4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 ℃.结果 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建立了稳定可控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将药材分成两类,并计算相似度.结论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大叶千斤拔、蔓性千斤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新平县两种千斤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查明新平县千斤拔属植物资源,探索其开发利用。方法: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样品送权威部门鉴定,并与同属的蔓性千斤拔作TLC、UV比较。结果:新平县产的宽叶千斤拔和云南千斤拔均与蔓性千斤拔所含化学成分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9.
丁玲  左旭  任朝琴  刘圆 《中药材》2013,(1):22-28
目的:比较不同种千斤拔根、茎、叶及不同产地蔓性千斤拔根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ICP-OES法同时测定千斤拔中25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种千斤拔所含无机元素的高低顺序不同,差异也较大;各产地的蔓性千斤拔根中无机元素含量总体来看:广西>江西>广东>四川;无机元素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V、Co、K、Fe、Cr、P、Mo、Si、Na、Ca、Mg为千斤拔的特征无机元素。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较明显地将球穗千斤拔与蔓性千斤拔分开,可将广西、江西、广东、四川等省的千斤拔分别聚类。结论:本试验可为不同种及不同产地千斤拔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部位及生长年限的千斤拔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至四年生千斤拔叶、茎、根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和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总共鉴定出61个化合物。一年生的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37、26、7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88.97%、76.55%、79.52%;二年生的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31、35、15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3.39%、79.93%、85.90%;三年生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34、48、47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3.83%、93.46%、81.85%;四年生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46、34、25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86.40%、84.87%、86.35%。4种不同年份的样品中挥发油的提取率最高的为千斤拔叶,且化学成分种类较多。结论:千斤拔挥发油成分种类主要为烃类、醇类及酸类,一至四年生千斤拔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白花丹中β-谷甾醇含量的HPLC-ELSD快速测定方法,比较野生与家种药材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野生与家种白花丹药材根、茎、叶中β-谷甾醇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迪马C_(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纯甲醇;流速为1.0mL/min;柱温:25℃;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65℃,载气(N2)流速为2.5L/min。结果:β-谷甾醇在0.2~3.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500 3X+5.582 6;β-谷甾醇在叶中含量最高。结论:以β-谷甾醇为主要活性成分时最佳入药部位为叶,白花丹叶为可再生资源,可作为β-谷甾醇的新药用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千斤拔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并对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为筛选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种千斤拔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总黄酮量。结果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0个引物用于试验,共扩增出3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3条,共有带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PPB)为98.91%,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66 8~0.833 8,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最近的为云南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遗传距离最远的为细叶千斤拔和墨江千斤拔;总黄酮量最高的为勐捧千斤拔,其次为蔓性千斤拔,云南千斤拔总黄酮量也较高。结论千斤拔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云南千斤拔有成为药用植物蔓性千斤拔替代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利用硅胶柱分离蔓性千斤拔醋酸乙酯提取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TLC、UV、1H-NMR、13C-NMR等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燃料木素(Ⅰ);5,7,2’,4’-四羟基异黄酮(Ⅱ);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Ⅲ)。结论为千斤拔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千斤拔的品种调查与质量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对千斤拔的品种调查表明,蔓性千斤拨、大叶千斤拔和宽叶千斤拨是当前的主流品种,经对3种千斤拔药材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预试,TLC、UV比较,以及浸出物、总黄酮含量测定,急性性与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3才所含成分大致相似,经理作用无明显差异,认为可等同入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野生白花丹药材1~12月份根、茎、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白花丹中β-谷甾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纯甲醇;色谱柱为迪马C18柱(250mm×4.6mm,5μm);流速为1.0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65℃,载气(N2)流速为2.5L/min。结果:白花丹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茎,根中含量最少;3、5、7、8月份采收的药材中含量最高,11、12月最低。结论:以β-谷甾醇为主要成分指标时最佳入药部位为叶,最佳采收期在3、5、7、8月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野生白花丹药材1~12月份根、茎、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白花丹中β-谷甾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纯甲醇;色谱柱为迪马C18柱(250mm×4.6MM,5μm);流速为1.0mL/mim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65℃,载气(N2)流速为2.5L/Min。结果:白花丹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茎,根中含量最少;3、5、7、8月份采收的药材中含量最高,11、12月最低。结论:以β-谷甾醇为主要成分指标时最佳入药部位为叶,最佳采收期在3、5、7、8月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野生千斤拔属资源分布概况,开展湖南地区大叶千斤拔野生变家种种植技术研究,为实现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踏查法对湖南地区的千斤拔属野生资源进行调查;走访法了解大叶千斤拔种植技术,采用种子育苗繁殖和野生移栽进行大叶千斤拔人工种植试验研究。结果:湖南地区的野生千斤拔属资源仅零星分布;人工种植的大叶千斤拔病虫害较少,种植1年后的亩产(干品根)平均为372 kg,种植后2年半平均亩产为464 kg,在湖南地区适合人工种植。结论:湖南地区野生的千斤拔资源近濒危,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叶千斤拔野生变家种种植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illd.))Merr.为蝶形花科大叶千斤拔的干燥根。别名有:大猪尾、千斤力、千金红、红药头和白马屎[1]。由于其喜热性,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广西、云南、广东、贵州、四川、江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根供药用,具有止血、化淤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祛风活血,强腰壮骨,治风湿骨痛等症。大叶千斤拔是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的主要用药[2-3],是目前市场上千斤拔的主要替代品,  相似文献   

19.
蔓性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毅  富艳彬  华会明  李占林 《中草药》2012,43(7):1259-1262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蔓性千斤拔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2)、染料木苷(3)、芒柄花苷(4)、印度黄檀苷(5)和3′-O-甲基-香豌豆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醇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千斤拔苷A,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千斤拔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千斤拔是我国南部地区常用的中草药,1977年版药典附录收载,原植物是蝶形花科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在广西已收购成为商品药材,根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的功能,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盗汗、痈肿等症。有的地区将同属植物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ilid.)Merr.)称千斤拔供药用,但一般认为功效较差。蔓性千斤拔的成分为香豆精、酚及氨基酸。大叶千斤拔据国外报道,叶及花含多种色烯查耳酮,皮部含羽扇豆醇、α-爱留米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